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酸雨对陆地生态的有害影响,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和各方面人士的严重关注。国外在这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对旱地作物影响的单项研究,对森林及森林土壤影响的研究也有报导。国内对酸雨的研究起步较晚,对生态影响的研究更少,为数不多的对农作物影响的研究,多是从酸雨的直接危害方面进行探讨。关于酸雨对水稻生长及水稻土壤影响的整体研究,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报导。  相似文献   

2.
重庆是我国酸雨频率高,酸度较强的地区,研究酸雨对生物生长的影响是人们迫切关心的问题。1984年重庆市环保局委托重庆市农科所开展“模拟酸雨对水稻生长及水稻土壤的影响研究”,经过两年(两季水稻作物生长)的实验,得出了pH为3.0以上的模拟酸雨虽然对水稻植株(不包括根部)和产量无直接的影响,但模拟酸雨对水稻土壤的酸度、交换性能、微生物活性及养分含量都有显著的影响,并通过土壤的影响进而影响水稻的分孳生长、营养代谢、光合性能及粒籽品质,即水稻粗蛋白减少。实验还表明汕优二号较桂潮二号敏感,即碱  相似文献   

3.
模拟酸雨对蕃茄生长影响的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酸雨是当今世界上面临的重要环境污染问题之一,酸雨对森林、农作物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在我国,酸雨主要发生在长江以南,尤以四川、贵州为严重。局部地区酸雨发生频率较高,小于pH4的酸雨时有出现,对森林及农作物已产生一定的危害。笔  相似文献   

4.
<正> 砷是一种常见的环境污染物质,砷酸盐又是自然界剧毒物质之一。低浓度的砷对作物的生长有刺激作用,过量对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产生危害,在农产品中引起砷的积累,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水稻被认为是对砷最敏感的作物之一,因此,为制定污泥中砷的安全控制标准提供科学依据,选用了水稻作为供试作物,进行了土壤添加砷对水稻生长影响的小区试验。  相似文献   

5.
酸雨可抑制植物生长的机理之一,就是从植物枝叶中溶出代谢物质.Pukey(1970年)估计,任何酸度的雨都可能从植物叶子中溶出无机和有机的代谢物.如果雨的酸度能增加淋溶,可以相信,不论是从土壤溶液中吸收还是在植物体内合成,以此来补充代谢物的流失,便会消耗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用于其它方面的能量.许多研究者发现,只有酸性的大部分环境降雨大十倍或更多倍的模拟酸雨才能对植  相似文献   

6.
用模拟酸雨对棉花的生长影响进行了试验,雨水的酸度分别为 pH2.0、pH3.0、pH4.0和 pH5.6。试验结果表明.pH4.0的酸雨对棉花生长无影响;pH3.0的酸雨对棉花地上部分有轻微伤害,但不影响它的生长发育,而且有增产趋势;pH2.0的酸雨对棉花伤害严重,使生育期推迟,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7.
1.引言 60年代后期,人们已认识到附生植物地衣的分布和大气的污染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设想利用地衣的生长情况来半定量地估算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污染程度。因此,在教科书中把它们作为生物指示物实例(Gilbert,1970;Hawksworth & Rose,1970;Ferry etal.,1973)。他们早就预料到,可以模拟酸雨的作用。于是,酸雨影响地衣生长的现场和实验室的研究工作,逐渐开展起来。本文报道了酸雨影响北英格兰两处地衣生长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酸雨对环境及农作物的影响,在国内外已为人们所关注。本文研究了模拟酸雨对小麦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本试验为盆栽试验。供试土壤为滨海相菜园土。土壤pH8.23,有机质含量0.86%,全氮含量0.048%,全磷(P_2O_5)0.187%,全钾(K_2O)1.8%。供试作物选用辐选2号冬小麦。(一)试验处理为探讨不同浓度模拟酸雨对小麦生长全期可能产生的影响,以pH 5.6、4.0、3.5、3.0、2.05种不同酸度的模拟酸雨进行处理。试验采用5次重复。(二)模拟酸雨的制备根据上海地区酸雨的化学组份,制备模拟酸雨(表1)。以混合酸(硝酸∶硫酸=1∶6,当量浓度)调节pH为5.6、4.0、3.5、3.0、2.0,即  相似文献   

9.
通过喷淋吸收和旋流强化吸收的"联合效应"、重力场和旋流力场的"联合力场"作用原理,研制了脱硫除尘喷淋泡沫柱。分析了喷淋泡沫柱脱硫除尘过程及原理,考察了烟气SO2浓度、吸收液pH值及烟气在柱体中停留时间等工艺参数对脱硫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SO2浓度为866.1 mg/m3、粉尘浓度为1 077.2 mg/m3烟气经喷淋泡沫柱处理后,其脱硫、除尘效率分别达到90.9%和97.3%。  相似文献   

10.
"十二五"期间湖南省酸雨污染现状及成因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湖南省"十二五"期间降水监测结果,从时空分布、区域分布和离子组分的角度研究了全省酸雨污染现状和变化规律,阐述酸雨污染主要特征;并从湖南省特有的自然因素、致酸前体物排放负荷大以及氮氧化物影响凸显等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人工酸雨喷雾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雨对小麦危害试验研究,国外有一些报道,国内高绪平等用模拟酸雨对小麦种子发芽曾做过试验。目前关于酸雨对小麦生长影响的研究,仍处于室内和田间的模拟试验阶段。 我们于1983年12月底开始对具有一月苗龄的小麦植株进行了模拟酸雨喷雾处理,  相似文献   

12.
根据衡阳市2011-2015年的大气降水监测数据,分析了近年来酸雨污染变化趋势和特征。结果表明:"十二五"期间衡阳市为硫酸与硝酸混合型酸雨,酸雨污染总体上呈减轻趋势,呈现出从重酸雨区(2011-2012年)好转为中度酸雨区(2013-2014年)、再好转为非酸雨区(2015年)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朱恩赞 《云南环境科学》2003,22(Z1):172-174
本文通过对盘龙区‘‘九五"期间降水监测结果进行评价,得出昆明市中心区酸雨的变化趋势,并加以分析,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模拟酸雨对材料腐蚀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制造了一套酸雨模拟试验装置,它能模拟昼夜、雨和露。在该装置上进行了7个500h的试验。作了模拟酸雨、酸露、干沉降对碳钢、铝、镀锌钢、涂漆钢、大理石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为4时,随SO2浓度的增大,5种材料腐蚀速度加快;当SO2为10ppb时,随pH值增大,5种材料腐蚀速度减慢.并对此进行了线性回归分析,得出腐蚀速率VF与SO2浓度、雨水pH值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5.
酸雨与镧对大豆幼苗生长的复合伤害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婵娟  潘丹云  徐秋荣  周青 《环境科学》2010,31(7):1652-1656
为探索酸雨与稀土镧对大豆幼苗生长的复合影响及其内在机制,以重要油粮作物大豆(Glycine max)为材料,研究在模拟酸雨pH分别为3.0、3.5、4.5与稀土镧La(Ⅲ)浓度分别为60、100和300mg·L-1处理下大豆幼苗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变化.结果表明,相对单一酸雨与镧处理,酸雨与La(Ⅲ)复合处理组中大豆幼苗的生长受抑制程度增大,两者呈协同效应,且pH越低,La(Ⅲ)浓度越高,抑制效应越明显.光合参数的变化规律与生长指标近同,相同处理组各光合参数的降幅不一致,其中最大荧光(Fv/Fm)和叶绿素含量(Chl)的降幅范围分别为9.53%~22.75%和9.14%~24.53%,较净光合速率Pn(22.78%~84.7%)、希尔(Hill)反应速率(15.52%~73.38%)和Mg2+-ATPase活性(14.51%~71.54%)小,表明各光合参数对2个胁迫因子的敏感程度存在差异.进一步相关性分析发现,Pn变化主要受Hill反应速率与Mg2+-ATPase活性的影响,而Chl、Fv/Fm次之.表明酸雨与La(Ⅲ)对植物光合过程各环节的作用机制不同,光合作用受阻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应用溶液喷洒法,研究不同pH值模拟酸雨对乳源木莲在叶片健康、株高生长、生物量积累、叶绿素含量及叶汁液pH值的影响,并从正生物效应和负生物效应两方面探讨了酸雨对苗木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植物在华南地区城市园林绿化中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日本的酸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酸雨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酸雨的形成机理、形成要素、危害及酸雨的分析、监测和预测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同时指出目前酸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酸雨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青岛市"十五"期间酸雨特征及成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青岛市"十五"期间降水概况,并对降水主要特征及酸雨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岛市酸雨为硫酸型,主要受燃煤影响,一、四季度污染较重.同时,特殊的边界层气象条件及夏季东南风带来的海洋气溶胶对酸雨的形成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模拟酸雨对水稻叶片荧光光谱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水稻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pH值的模拟酸雨对水稻叶片荧光光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酸度的酸雨对450nm处的峰强以及685nm和740nm处的峰强比值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且该影响随水稻生育期而变化,这揭示出利用激光诱导荧光技术监测酸雨影响作物生长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