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四川省大熊猫保护区周边947户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Heckman Probit两阶段模型分析了林农气候变化感知与适应性行为选择;通过构建MNL模型,进一步探究林农选择各项适应性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气候变化感知是林农采取适应性行为的基础,年龄、文化程度和家庭受到自然灾害对林农的气候变化感知与适应性行为均有正向显著影响,而在保护区内的居住因素对其气候变化感知与适应性行为均有负向显著作用,林地面积、购买森林保险、借贷可获得性和接受保护区培训并未影响林农的气候变化感知,但对他们采取适应性措施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基于研究,提出提高林农教育水平、增强文化素质、提高抗灾能力、完善信贷服务体系、加强社区共管模式、开展保护区专项培训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四川省大熊猫保护区周边947户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Heckman Probit两阶段模型分析了林农气候变化感知与适应性行为选择;通过构建MNL模型,进一步探究林农选择各项适应性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气候变化感知是林农采取适应性行为的基础,年龄、文化程度和家庭受到自然灾害对林农的气候变化感知与适应性行为均有正向显著影响,而在保护区内的居住因素对其气候变化感知与适应性行为均有负向显著作用,林地面积、购买森林保险、借贷可获得性和接受保护区培训并未影响林农的气候变化感知,但对他们采取适应性措施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基于研究,提出提高林农教育水平、增强文化素质、提高抗灾能力、完善信贷服务体系、加强社区共管模式、开展保护区专项培训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福建省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户林权抵押贷款需求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农户对林权抵押贷款的认知水平、家庭收入水平、林业经营状况、信贷产品特征和相关配套措施对农户林权抵押贷款的需求有显著影响,提出通过加强宣传、促进林地规模化经营、创新信贷产品和推广森林保险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政策性森林保险是为保障林农林业经营利益而采取的政府财政补贴政策。以湖南省为例,揭示产权管制放松视角下需求方、供给方和政府三方共同作用下的政策性森林保险市场状态与行为。研究认为,林业产权管制放松是产生森林保险需求的前提。由于林业的弱质性,在当前的生产经营环境下,政策性森林保险有存在的必然性,建议建立国家政策性森林保险基金,规范森林保险市场运行机制,并逐渐减少政府在森林保险市场的主体行为。  相似文献   

5.
从林农获得感的内涵出发,应用熵值法构建林改全过程的获得感评价指标体系,以2014—2016年450个林农的调研数据为基础,比较林农对"均股均利、均山到户"两种林权改革模式的获得感水平,运用Tobit模型找出影响林农获得感的关键因素,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两种典型林改模式的农户获得感均不高,差异不显著。是否担任村干部、是否领到林权证、采伐指标申请难易程度是影响林权改革模式的关键因素;是否村干部、林地块数、林业投入、林业收入、采伐指标申请难易程度对"均股均利"模式下的林农获得感影响显著;是否担任村干部、是否领到林权证、采伐指标的申请难易程度对"均山到户"模式下的林农获得感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6.
从林农获得感的内涵出发,应用熵值法构建林改全过程的获得感评价指标体系,以2014—2016年450个林农的调研数据为基础,比较林农对"均股均利、均山到户"两种林权改革模式的获得感水平,运用Tobit模型找出影响林农获得感的关键因素,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两种典型林改模式的农户获得感均不高,差异不显著。是否担任村干部、是否领到林权证、采伐指标申请难易程度是影响林权改革模式的关键因素;是否村干部、林地块数、林业投入、林业收入、采伐指标申请难易程度对"均股均利"模式下的林农获得感影响显著;是否担任村干部、是否领到林权证、采伐指标的申请难易程度对"均山到户"模式下的林农获得感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7.
森林参与式经营在林农林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公众参与政策制定不足的现状,通过对案例点开展参与式森林经营管理培训实践的分析,认识到森林参与式培训对林农经营森林资源的意义和作用,了解并发现林农对现行森林资源管理政策的需求以及当前政策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森林参与式培训效果作用明显,资源管理政策缺乏有效的公众参与,导致政策设定有失合理。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对参与式森林经营管理培训的推广提供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自2009年我国实行森林保险保费补贴以来,森林保险市场发展迅速。但补贴规模的扩大会带来财政负担,保费补贴的效率评价成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前提。基于SE-DEA模型与Malmquist指数,对2013—2016年我国19个省份的森林保险保费补贴效率进行测算。研究发现:森林保险保费补贴总体效率不高,DEA有效的省份约占30%。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年均下降10. 3%,补贴投入资源使用效率的提升主要受限于保费补贴制度的不完善。同时,各地区森林保险保费补贴效率差异显著。因此,我国应进一步优化补贴政策、有效管理和配置财政补贴、创新森林保险产品供给,以推动森林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由于各地森林受到自然灾害的风险不同,在进行森林保险费率厘定时,需要对其进行评估并划分合理的风险区域,这样才能制定科学的保险费率和差异化的财政补贴政策。以最具代表性的森林火灾为研究对象,建立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指标简化处理,通过聚类分析将我国各地区按森林火灾风险大小的不同划分为六个区域,为森林保险保费厘定提供科学依据,并提出完善森林火灾保险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福建省南平、龙岩、三明等地的问卷调查,运用DEA-Tobit模型对农户林业经营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户主年龄、户主受教育程度、林地块数、林地离公路的距离、林地坡度、经营类型、经营主体类型、种苗质量、施肥次数、整地方式、林业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资金来源渠道的畅通性、伐区调查设计制度、林业税费等14个因素对林业经营效率影响显著.因此,提升林农的林业经营水平与变革林改配套措施是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当前森林保险自身存在的法律关系特殊性、标的的特殊性、保险期限周期性、保额费率难测定等特征以及相关法律规范和实践现状,总结出现阶段森林保险实施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履行困难、配套制度保障措施缺乏等问题,提出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配套法律制度,并提出森林保险保障措施等,以做到切实保障森林资源,保障林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有效的碳普惠机制与森林碳汇产品的价值实现对中国生态文明的建设至关重要,理清公众森林碳汇购买意愿影响因素对森林碳汇政策的制定具有现实意义。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规范激活理论并融合生态文明思想内核,选用结构方程模型,利用515份社会公众问卷数据,实证检验了公众森林碳汇购买愿意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公众森林碳汇购买意愿是理性和道德交互作用的结果,而非纯理性或纯道德驱动行为;(2)行为态度、感知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都对公众森林碳汇购买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具有差异性,其中感知规范对购买意愿影响最大,因此公众环境道德素养是影响其森林碳汇购买行为的最重要因素;(3)社会公众森林碳汇购买意愿影响因素表征变量的具体作用表现不同:感知规范中,公众个体道德规范对其森林碳汇购买意愿影响最大;行为态度中,公众森林碳汇生态、政治效益认知对购买意愿影响最大;知觉行为控制中,森林碳汇信息量、森林碳汇价格等都是影响公众森林碳汇购买意愿的因素,但影响程度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3.
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提升农户社会资本和降低农户生计风险是乡村振兴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在理论分析社会组织如何提升和改进社会资本后,聚焦农村社会组织如何影响农户社会资本的积累与提升、农户生计风险防范策略意愿,利用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武威市、张掖市995位农户的调查数据构建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参加社会组织状态及类别、地区差异等因素对农户生计风险防范策略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1)参加社会组织类别因素对农户生计风险防范策略意愿的影响作用显著,其中:服务类社会组织影响最大,文化类次之,经济类最小。(2)健康状况、受教育水平对农户生计风险防范策略的影响显著,受教育水平对其影响存在“脱钩”现象。(3)武威市农户参加社会组织对农户生计风险应对的影响显著小于张掖市。  相似文献   

14.
乡村旅游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手段,在我国旅游扶贫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影响到农户对生计策略的选择。借鉴英国国际发展部(DFID)关于生计资本的研究结果,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以河南省西河村为例,对乡村旅游发展框架下的农户生计策略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家庭劳动力数量、受教育程度、能否获得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住房情况等因素正向影响着农户参与旅游生计活动的意愿;农户实际耕种面积作为农户的自然资本负向影响着农户参与旅游生计活动的意愿;农户家庭是否有男性成年劳动力、拥有的耕地面积、能否获得物质支持等因素对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不显著。根据研究结论,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对福建省三明市96户林农调查的基础上,选取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林改前后影响林农林业收入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林改前影响林农林业收入的主要因素有林地离公路距离、林地投入、经营类型和施肥次数,林改后影响林农林业收入的主要因素为户主受教育程度、林地面积、林地投入和投工数.通过比较分析,找出影响因素,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开展新冠疫情冲击下野生动物养殖农户可持续生计研究,是当前可持续生计研究的热点内容之一。基于SLA分析框架和扎根理论分析方法,构建大鲵养殖农户可持续生计研究模型,选取张家界市4类典型大鲵养殖农户进行质性分析。结果表明:(1)生计能力突出的大鲵养殖农户能够主动适应风险完成生计转型,生计能力脆弱的大鲵养殖农户被动抵抗风险或退出养殖。(2)大鲵养殖农户面临的主要生计风险类型有生计资本风险、政策风险、生计策略风险、疫病风险和市场风险,社会因素干扰比自然因素的影响程度更大。(3)大鲵养殖农户可持续生计存在受教育程度较低、生计资本有限、扶持政策延续性不够、产品宣传不到位、市场不稳定和产业创新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三峡库区农户的兼业特征及其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家庭劳动力数量、家庭成员是否有专业技能、承包地是否流转、家庭总收入和家庭非农收入对三峡库区农户的兼业程度有显著的正影响;户主年龄、人均耕地面积和承包地距离公路的远近对三峡库区农户的兼业程度有显著的负影响。据此,提出加强对农户成员教育和非农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和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培育合理科学的土地流转市场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林区,生态知识、生态情感和生态责任意识等因素均对林农户的生态保护行为产生影响。基于山西省、河南省等地林区农户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生态知识影响林区农户生态保护行为的路径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知识不能直接影响林农的生态保护行为,而生态情感和责任意识对林农的生态行为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生态情感和责任意识在林农的生态知识和生态保护行为间起到了中间作用。据此,提出林区农户生态保护管理的方格模型。  相似文献   

19.
在林区,生态知识、生态情感和生态责任意识等因素均对林农户的生态保护行为产生影响。基于山西省、河南省等地林区农户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生态知识影响林区农户生态保护行为的路径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知识不能直接影响林农的生态保护行为,而生态情感和责任意识对林农的生态行为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生态情感和责任意识在林农的生态知识和生态保护行为间起到了中间作用。据此,提出林区农户生态保护管理的方格模型。  相似文献   

20.
森林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事关人类生存发展和文明的延续,同时森林结构是衡量森林生态功能的重要指标。基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福建省634户农户的实地调研,以用材林为例,通过建立Tobit模型研究农户经营行为及其对森林结构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户林业经营行为中的造林行为和抚育行为对森林结构具有显著影响;(2)农户林业经营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各经营行为对森林结构的影响;(3)不同产权类型特征下,农户经营行为对森林结构的影响具有差异性;(4)产权对森林结构无直接影响,但可通过树苗投入和雇工人数对森林结构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