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培养藻类制取生物能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是全世界所面临的共同问题,用藻类替代传统作物生产生物能源是生物质能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文章介绍了国内外对藻类培养条件、光生物反应器型式、藻类基因工程、藻细胞收集方法以及能源藻类生产系统的研究成果。研究认为,以藻类为原料生产生物燃料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并指出了今后能源藻类生长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生物吸附剂及其吸附性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昝逢宇  赵秀兰 《青海环境》2004,14(1):15-18,40
用微生物体来吸附水中的重金属是一项新兴的废水生物处理技术。藻类、细菌、真菌等是生物吸附剂的来源 ,它们对多种重金属都有较好的吸附去除效果。文章从细胞壁的结构特性概述了藻类、细菌、真菌等对重金属吸附的机理 ,介绍了它们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3.
藻类在水体污染监测中的运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邓义祥  张爱军 《资源开发与市场》1998,14(5):197-197,198,205
利用藻类进行水体污染监测在水生生物监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各种不同的水体污染对藻类的种类,数量,结构等产生相应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水质的某种变化。  相似文献   

4.
浅论微生物技术控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富营养化水体会引起藻类增殖,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阐述了利用病毒、原生动物、细菌等微生物技术控制富营养化藻类的研究进展,并对病毒控藻技术应用时的两个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利用微生物技术控藻需要对生态系统进行更加深入的认识和掌握。  相似文献   

5.
固定化藻类去除氮、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20年来固定化藻类去除氮、磷的主要研究,归纳分析了相关的研究数据和结果,分别从固定化技术、藻类的生理特征、去除机理、影响因素、生物反应器等方面做了具体介绍.  相似文献   

6.
水体富营养,水中藻类大量生长,导致水体溶解氧下降,水生动植物死亡,水质恶化。生物浮床技术将植物种植在富营养水体中,通过植物生长吸收水中N、P等富营养物质,最终通过植物体的采收,将富营养化物质从水中带出。综述近年来生物浮床技术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研究成果,总结生物浮床的构建以及浮床栽培植物的种类,将生物浮床技术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机制归纳为浮床植物吸收、浮床吸附、微生物分解利用及浮床、植物、微生物协同作用4个方面。在此基础上讨论目前生物浮床技术的优势、不足与发展前景,同时结合目前研究现状,提出生物浮床技术研究新方向。  相似文献   

7.
水环境中有机污染物对藻类毒理性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加剧,并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藻类作为初级生产者,是整个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础,因此研究水环境中有机污染物对藻类的毒理性,对于环境污染的监测具有深远的意义。就有机污染物对藻类的毒性机理、藻类对有机污染物的敏感度等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藻类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高效藻类塘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高效藻类塘是在传统稳定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极具推广价值的污水处理技术。它具有停留时间短,水深浅,对氮磷的去除效果好的特点。本文阐述了高效藻类塘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去除机理,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植物化感作用逐渐成为控制藻类暴发的一种新技术。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着重从水生植物化感作用、化感抑藻物质、应急处置藻类方法、海洋赤潮和淡水水华的应急处置及机理进行评述,并对该技术今后的发展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10.
将生物接触氧化技术用于油田稠油污水的处理,在三级串联运行的生物接触氧化池中,生物膜特性主要由生物膜上原油成分决定。在沿水流方向上,生物膜上易降解原油组分含量降低,难降解组分含量上升,第一级生化池中的生物膜厚度和优势菌种数量明显超过第二级和第三级,藻类主要生长在一级生化池的后部和二、三级生化池中的生物膜上,原生动物出现在二级和三级生化池生物膜上,而后生动物只出现在三级生化池生物膜上。  相似文献   

11.
从磷酸盐化学沉淀和藻类吸收两个方面探讨了高效藻类塘中磷酸盐的去除机理。首先通过化学沉淀及其解析解释了高效藻类塘中pH与磷酸盐浓度昼夜变化规律;其次测定了pH=7.5时藻类对磷酸盐的日均吸收速率;最后对高效藻类塘中磷酸盐浓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
采用Dolphin技术治理河道水质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Dolphin技术的原理、特点,采用该技术对河道水处理后,水质有很大的改变,水体能见度明显提高,臭味被遏制,藻类显著减少,而且无污泥和异味,对氨氮和高锰酸钾指数的去除率均在50%左右。  相似文献   

13.
利用大型水生植物控制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很有前景的生态修复技术。本文从大型水生植物对藻类的抑制作用和对水体中氮、磷的去除作用2方面综述了相关研究,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去除淡水浮游藻类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边归国 《四川环境》2004,23(6):66-70
在春至秋季,由于环境污染的影响,我国许多湖泊和水库中经常发生水华现象。由于浮游藻类的存在以及在生长繁殖和死亡过程中所释放出的各种藻类毒素,对水生生物和人畜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对浮游藻类予以去除。去除浮游藻类主要有物理除藻、化学除藻、生物除藻等方法。  相似文献   

15.
藻类固定化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彦景 《四川环境》2008,27(5):99-102
藻类固定化技术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既可很好地处理含N、P、重金属、有机物的废水,又可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具有巨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本文对该领域的特.最、研究现状及其前景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原油及产品对藻类毒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藻类具有种类繁多,个体小,生长繁殖迅速,对毒物的毒性敏感等特点,它长时间在水中生长,能客观地反映原油及产品对水体污染所产生的毒害综合效应。实验室中毒性研究通常采用纯种藻类培养来评价油的急性和早期毒性影响。经过实验室研究及原油泄漏现场调查研究表明:在含油的生态系统中油能刺激藻类的生长。在油污染过的水体中,原油中的轻烃和较易挥发的组分对藻类的毒性影响最大,原油泄漏的短期毒性影响和二次影响同等重要,油对藻类种群结构也具有重要的毒性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全面分析南湖湖泊系统中营养物之间、营养物与藻类生长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了各种环境因子对南湖富营养化的影响,结合藻类增长潜力试验结果确定南湖富营养化的主要控制因子,为南湖综合整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生活污水提标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已成为城市水环境治理的重要趋势,为了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效果、降低处理能耗,设计了一套管式藻类生物膜—超滤膜污水处理装置。研究了该装置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和不同光照模式下的污水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HRT设为5 d时,藻类生物膜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最佳,COD,TP,TN,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69%,97.37%,81.06%,92.62%;该装置在自然光源加人工补光的模式下,污染物去除效果最好,COD,TP,TN,NH4+-N的平均出水浓度分别为20.39,0.12,3.53,1.17 mg/L;经超滤膜处理后,悬浮藻几乎去除,平均出水藻类光密度(OD680)仅为0.01。该装置为微藻水处理技术的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生物脱臭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生物脱臭技术处理臭气具有设备简单,费用低,不需再生和其它后处理,能耗少,管理维护方便等优点,已逐渐成为脱臭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对生物脱臭技术的微生物,脱臭机理以及处理方法方面取得的进展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预测了该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无锡太湖水源地藻类爆发应急管理与处置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太湖蓝藻爆发事件的分析,揭示了我国水源地藻类爆发应急管理和处置体系存在预警、预案机制不完善,监测机制与预警机制脱节,公众信息系统不健全、公开透明程度欠缺等不足,并设计出一套水源地藻类爆发应急处理体系,包括监测检测、应急处理、长效治理和管理体系,以应对该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