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山东省滨州市目前较普遍采用的秸秆过腹还田、秸秆还田、秸秆气化、塑料大棚能源生态循环系统和食用菌生产等综合利用方式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进行了调研、分析,并结合山东省滨州市实际,提出了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秸秆作为一种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在全球气候变暖、能源匮乏、粮食生产后劲不足的情况下,合理而充分地利用作物秸秆意义重大。本文对陕西省目前的秸秆综合利用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提高利用率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详细阐述了淮安市秸秆能源化利用现状、秸秆能源化技术内容及建设内容,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淮安实际情况,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正>从系统角度为中国最大限度减缓气候变化的最佳秸秆利用政策建模《可再生能源与可持续能源评论》(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了解秸秆资源用作肥料、饲料和替代化石能源之间的竞争优势对于最大限度地减缓气候变化至关重要。着眼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宋国宝等人2016年发表在《可再生能源与可持续能源评论》上的文章,根据现有生命周期评估的研究建立了一个中国的秸秆最优化利用的不确定性模型,基于14种转化技术在节能和减少温室气体(GHG)的优点,文章提出的秸秆利用模式可以节约中国0.75EJ(7.5×10~(17)焦耳)的能源,并且每年平均减少温室气体2.770亿吨二氧化碳当  相似文献   

5.
生物质能源是未来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利用已有统计资料和数据,定量估算了临沂市生物质能源资源潜力.研究表明,临沂市每年可利用生物质能源资源总量折合标准煤263.1万t,其中秸秆约占2/3,临沂市生物质能源密度比周边地区低.在摸清资源家底的基础上,探讨了临沂市生物质能源开发战略,即临沂市应大力发展小型、分布式生物质能源项目,谨慎发展大型生物质能源项目,不宜进行车用生物液体燃料开发,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应同环境保护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6.
正大家都知道,秸秆、树木等埋进地层深处,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变化,形成了石油、天然气、煤炭。那么能不能利用先进技术,将如今"烫手山芋"的秸秆瞬间变成石油等能源呢?日前,记者跟随安徽省循环经济研究会实地走访获悉,一吨秸秆就能还你半吨燃油,还能研制成液化气,而"罐装秸秆液化气"即将面世。一吨秸秆半吨燃油安徽省循环经济研究会是全国最早成立的专门从事研究和推广循环经济的社会组织,多年来,为在安徽省和全国推行循环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据安徽省人大原副主任、  相似文献   

7.
农作物秸秆发电是规模化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的一种方式。近年来秸秆发电项目建设快速增加,在能源产出结构中占有一定份额。吉林省是粮食大省,随着近年来粮食生产种植面积增加,秸秆产出量随之增加。自2006年起,吉林省陆续立项建设以秸秆为原料的生物质发电项目,现装机容量约为201MW,年消耗秸秆约137万t,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对秸秆发电经济效益如何这个话题一直争论不断。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中列示的方法测算了农作物秸秆剩余量,并用成本收益分析法对秸秆发电项目运行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吉林省每年秸秆产出超过4300万t,其中可能源化利用的秸秆剩余量达到870多万t时,秸秆发电企业可实现自身盈利,并带来较可观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中国吉林现代化生物质能源”项目是中国吉林省政府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在能源领域里第一个旨在促进环境与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具有深远影响和特别意义的合作项目。其最终目的是积极开发利用农村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农作物秸秆)、运用目前已成熟的技术和设备、建设可为村民提供炊事和取暖用燃气、并利用生物质可燃气发电输入  相似文献   

9.
《绿色视野》2008,(12):10-11
一套简单的沼气装置,给农户带来了看得见算得出的实惠:秸秆、杂草、人畜粪便入池,蚊蝇无处藏身;沼气做饭,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免费循环使用,烟熏火燎不再;沼渣作为生态肥料,养猪、喂鱼、肥田,环保又经济。以农户家的小庭院为载体,一口沼气池带动一片生态园。在能源紧缺时代,作为农村可再生能源之一的沼气,其日益凸显的经济、社会、环境效应,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沼气时代"呼声渐高。  相似文献   

10.
碧云天 《绿色视野》2012,(10):33-36
一提起秸秆,人们马上便想起狼烟滚滚.造成严重空气污染,引发一系列恶性交通事故的场景,如何给令人头痛的秸秆找条出路?一位海归女孩巧妙解决了这个问题,她将其做成“压缩干粮”卖给热电厂发电,还用秸秆制油,变废弃物为绿色能源,短短5年就赚到30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1.
中国能源安全及其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郑重  陈义政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22(2):137-139,142
通过采用“霍夫曼系数”的分析方法,提出能源危机是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并从资源经济理论角度认识我国经济增长对资源消耗的关系,剖析国际能源危机背景与经济格局的成因。中国目前和今后主要受制于国内资源不足,要应对能源危机,只有实现多元化的策略,才能保障能源的供应,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因此,能源资源开发与利用策略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概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农作物秸秆是一种宝贵的生物质资源,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传统的观念和条件的限制,综合利用程度不高。随着石化资源的日趋枯竭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人们对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和循环经济的追求,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日益成为农业、能源、建材、化工等领域的聚焦点,各种综合利用技术不断被开发并投入产业化。  相似文献   

13.
何爱红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12):1129-1130,1135
旅游资源经济价值的量化能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利用,对旅游资源价值的评估是监测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开发利用效果的理论基础。以甘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游憩费用法对甘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的游憩价值进行了评估,计算出其游憩总价值。这些结果可为甘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管理决策和旅游资源补偿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相震 《四川环境》2012,(1):150-154
德国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在法律制度上形成了联邦法规促进体系,德国政府就可再生能源发展出台了融资、科研支持等一系列促进措施,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较快的速度实现了市场化和商业化,并以此促进实现温室气体减排、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和促进关联高技术产业发展。德国近年来已实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环境、措施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清洁生产和SA8000标准的相关性的研究发现,将二者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最大作用,能有效地促进企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6.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具有能效高、清洁环保、安全性好、削峰填谷等诸多优点。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是扩大天然气应用和实现资源就地转化的重要方向和选择,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同时也能够提升天然气优化利用水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节能减排和绿色低碳发展,深化能源行业及电力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我国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产业政策进行详细分析,对江苏、上海、浙江等重点地区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调研基础上,系统提出当前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存在的问题,并在合理布局、天然气价格市场化、经济政策、核心技术研发等多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近年来,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各地政府积极推动和支持下,秸秆综合利用取得了显著成果,多种形式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广应用。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管理措施不健全,特别是秸秆生态补偿机制没有形成统一法律规范。文章介绍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重点技术,并以安徽省为例介绍了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管理缺陷,列举了部分秸秆生态补偿的实例。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过程中,健全法律规范,完善秸秆综合利用生态补偿机制,对于秸秆资源的充分利用、增加农民收入、减少秸秆焚烧和随地堆放造成的环境污染、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开发竹醋液--提高安徽省竹资源利用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安徽省竹资源现状、竹醋液的生产概况、应用领域、经济价值、政策扶持等方面分析了竹醋液开发的可行性,目的是提高安徽省竹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安徽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作为我国有色金属、贵金属、盐类与能源等矿产的主要蕴藏地之一的青海省,在经济发展的四大支柱——石油和天然气、盐湖矿产、有色金属矿产和水电资源产业中,有三项为矿产资源,为推进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综合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青海省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全面分析,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利用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76,自引:0,他引:76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年产量达6亿t。传统上,秸秆被作为农户生产燃料或用于牲畜的粗饲料,少量用于造纸。近年来,由于农户生活用燃料锐减,腐熟还田量少,而田间直接焚烧量大,导致大气严重污染。作者在分析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前景的基础上,提出应用先进的就地还田和快速腐熟技术促进农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