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酸解一氧化絮凝法处理二基二硫合成废水这一新工艺,能够脱除不可生化有机废水中高浓度的COD和S^-2。本工艺较佳运行条件是:酸解一级处理,PH值1.5以下,反应时间为1.0-2.0h;反应温度100-120℃,二级氧化絮凝处理;PH值在10-12之间;反应时间2.0-3.0h,在此条件下,当进水COD浓度为11000mg/L和S^+240000mg/L以下时,出水完全可以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CO  相似文献   

2.
用矿渣处理含铅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据矿渣处理含铅废水试验,研究矿渣用量及细度,废水PH,混和反应时间及温度等对除铅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废水PH值为3~9,Pb^2+,浓度为20~800mg/l,按铅/渣质量比为1/10加入矿渣,去除率达99%且出水PH近中性。  相似文献   

3.
天然高分子改性阳离子絮凝剂的合成及其性能与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以天然高分子物F691粉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阳离子絮凝剂FNQD。研究表明:在NaOH/F691质量比1、穹剂/F691质量比1.5,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3h条件下,FNQD具有优导的絮凝性能。当PH=7、投加量3mg/1时,FNQCD对市内悬浊度去除率〉95%,絮凝性能明显优于PAM-C。机理表明FNQD与胶体颗粒间的镶嵌式引力和FNQD分子链的半刚性结构是FNQD具有优异的絮凝性能和良好  相似文献   

4.
应用数学方法确立了中性水体PH值与温度t的定量函数关系,PH(中)=7.37d-1/509.2,由引可计算任一温度下的纯水的PH值和水的离子积,使PH测定弯得简单而快捷。  相似文献   

5.
废水湿式氧化法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综述了废水湿式空气氧化法和H-酸配水的处理试验以及其中影响氧化效率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原因,并对其进行了较合面的理论分析和探讨,分析表明:(1)废水性质反应温度和进水PH值是影响湿式空气氧化处理效率最重要的影响因子;(2)反应时间,压力,搅拌强度,进水有机物浓度、盐效应等也有影响作用;(3)研究湿式氧化反应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6.
利用透射电镜研究PACS的形态及絮凝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借助于透射电技术观察了稀释作用及PH值对PACS聚全形态的影响,研究了搅拌作用及PACS投量对PACS絮凝高岭土悬浮效果的影响,探讨了PACS的絮凝机理,结果表明,稀释作用会导PACS聚合大分了产生芳较小的组分,溶液的PH值能改变PACS的形态,在较低PH值民政部下,PACS聚合物呈枝化结构,在较高PH值下,PACS水解生成Al(OH)3胶体物质,PACSJ 通过吸附电中和及吸附架桥作用便高岭土颗  相似文献   

7.
采用K2S2O8/NaHSO3引发丙烯酰胺溶液聚合,探讨了抗交联剂甲酸钠对聚丙烯酰胺(PAM)的粘均分子量及絮凝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K2S2O8/NaHSO3为引发剂,反应温度20℃,引发剂用量为0.5‰,丙烯酰胺单体浓度40%,抗交联剂用量为5ppm时,可获得最高粘均分子量达1.9×107的聚丙烯酰胺。絮凝实验结果表明:当抗交联剂用量为15ppm时,所合成的PAM的絮凝效果最好,上层液体的透光度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8.
强化絮凝法去除水中DBP先质研究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采用强化絮凝的方法,实验研究和探明了混合反应强度,浊度,PH值等因素对去除水中DBP先质的影响规律,进一步揭示了强化絮凝条件下除浊与除DBP先质的相互关系,求得了不同水质条件下的最佳PH值和最佳投药量。  相似文献   

9.
在苯酚浓度为1~10mM(0.1~1.0g/l)的废水中,研究了聚乙二醇(PEG)在辣极过氧化酶(HRP)催化下,脱除苯酚的加入效果,为达到低成本高效率地以PEG脱除苯酚的加入效果。为达到低在本高效率地以PEG脱除苯酚,确定了在室温下的最佳PH值,PEG浓度和H2O2与苯酚的摩尔比,同时还研究了PEG和HRP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同时还研究了PEG和HRP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在1mM和10mM苯  相似文献   

10.
氧化絮凝复合剂(XOF)去除源水氨氮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复合药剂(XOF)对饮用源水中氨氮的去除效果,并考察了投加量、反应时间、pH等因素对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XOF在浑浊水中充分利用氧化絮凝协同作用对氨氮有较高的 作效果,在pH值为7-8、投加量为药剂与氨氮质量比10:1、反应时间20min的条件下,复合药剂(XOF)以氨氮去除率最高。  相似文献   

11.
Fenton试剂处理活性艳红印染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Fenton试剂对活性艳红印染废水进行了处理。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双氧水/硫酸亚铁摩尔比以及pH对印染废水的色度及COD去除率的影响,确定了Fenton试剂处理废水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色度及COD去除率增大,最佳反应时间为20 min;色度及COD的去除率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最佳反应温度为50℃。色度及COD的去除率在双氧水(30%)的用量与硫酸亚铁用量之比为1:3.1时,去除效果最好;最佳pH值为4.5。出水达到排放标准。此法具有去除率高,设备简单,占地面小,操作方便,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李一凡  王应军  廖鑫 《环境科学研究》2018,31(11):1949-1956
含酚类废水所含有毒有害物质主要为苯酚,其排放量大,微溶于水且毒性较大,难以彻底处理.利用具有吸附性和催化性的CuO/Ac(活性炭负载CuO)催化过硫酸盐产生强氧化性的SO4-·(硫酸根自由基)对模拟废水中苯酚进行降解,研究了不同因素(如反应温度、pH、水浴时间、CuO负载比、过硫酸盐投加量)对反应前、后模拟废水中苯酚和CODCr的去除率,并通过正交试验对这些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①过硫酸盐高级氧化法对苯酚的去除过程以氧化降解为主,在投加0.2 g负载比为1:5的CuO/Ac和过硫酸盐前提下,反应条件为pH 3、反应温度65℃,经过6 h的水浴反应,CuO/Ac催化过硫酸盐对于模拟废水中苯酚和CODCr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6.83%和91.90%.②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影响苯酚去除率大小的因素依次为反应温度>反应时间> pH,影响CODCr去除率大小的因素依次为反应温度> pH >反应时间.③在酸性、强碱性、高温条件下反应体系对苯酚的降解作用更明显,苯酚降解过程为先开环再进一步降解;相对于单独采用过硫酸盐和活性炭催化过硫酸盐法,采用活性炭负载CuO催化过硫酸盐法对模拟苯酚废水中苯酚具有去除率高、节省成本、处理速度快等优点.研究显示:在相同的试验设计情况下,应先考虑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在反应温度相同的条件下,根据对苯酚或对CODCr的去除率的不同要求,分别优先考虑反应时间、pH对试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酸水解法提取剩余污泥蛋白质的条件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充分提取污水污泥中的细胞蛋白,实现污泥的增值利用,以青岛市李村河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为材料,采用酸水解法提取剩余污泥中的蛋白质. 经正交试验综合考察了水解温度、水解时间、反应体系pH和固液比(污泥样品质量(g)/加水体积(mL))等因素对剩余污泥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水解温度和反应体系pH对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较大;通过试验获得的提取污泥蛋白质的最优工艺条件是水解温度为121 ℃,水解时间为5 h,反应体系pH为1.25,固液比为1∶3.0.在上述条件下,剩余污泥蛋白质提取率可达62.71%,水解后的剩余残渣经干燥后测定可知,其质量相对于原污泥样品质量(干重)削减率达到30.49%. 试验证明,选用该法不仅可以达到破解剩余污泥细胞并释放蛋白质的目的,还可以使污泥减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将Fenton法应用于印染废水的处理,研究pH值、温度、反应时间、Fe2+投加量以及H2O2投加量对Fenton试剂处理印染废水的影响,同时确定Fenton法处理印染废水的最适反应条件。实验结果表明:(1)最适反应条件,即pH值、温度、反应时间、Fe2+投加量、H2O2投加量分别为3,50℃,45 min,70 mg/L,2.5 mL/L,此时COD的去除率最高,为66.60%。(2)pH值为3时,下列因素对COD的去除率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H2O2投加量Fe2+投加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  相似文献   

15.
造纸污泥中木质素的提取及其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木质素的特性,从造纸污泥中用酸析法提取,提取产物进行磺化改性,探讨了反应温度、时间、pH值等因素对磺化产物的影响。研究表明,磺化反应的适宜条件为木质素∶亚硫酸钠=4∶3、pH=10.5,80~90℃下加热4h,FeCl3可作为木质素磺化反应的催化剂。改性产品经测定,表面活性有明显提高,各项指标基本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6.
NaClO_2碱性溶液脱硝的热力学计算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液相氧化脱硝技术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脱硝技术之一。在自制的鼓泡反应器中,进行NaClO2/NaOH溶液脱硝实验。热力学计算表明,300~380K,脱硝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的平衡系数均非常大,但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选取吸收时间、NaClO2浓度、初始、反应温度、模拟烟气流量以及烟气中pHNO含量为过程参数,脱硝率作为响应量,分别进行了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脱硝率随NaClO2浓度、反应温度的增加而升高,随吸收时间、烟气流量或NO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在pH7~10范围内,体系获得较好的脱硝效果;NaClO2浓度,初始0.02mol/LpH,10温度70℃,烟气流量0.4L/min的条件下,处理NO含量0.02%~0.05%范围内的烟气,吸收20min内体系脱硝率几乎为100%。  相似文献   

17.
磷酸铵镁同时脱氮除磷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探讨了pH值,物质摩尔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物质浓度,陈化时间,沉淀剂加入方式等因素对MAP同时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确定了各影响因素的较佳值,并对各因素的影响机理进行了探讨。在兼顾处理液的含盐量尽量低,以及满足处理液中的磷含量<10mg/L,氨氮含量在20mg/L左右的条件下,优化出了处理氨氮浓度为0.1mol/L(1400mg/L)及磷酸盐为相应浓度的废水的最佳pH为9.5,最佳摩尔配比为n(Mg):n(P):n(N)=1.2:1.03:1.0。  相似文献   

18.
Effects of reaction time, chlorine dosage, pH and temperature on the formation of 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 were investigated during the chloramination of Cyclops metabolite solu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me species of DBPs like trichloromethane(TCM), dichloroacetic acid(DCAA) and trichloroacetic acid(TCAA) could accumulate to their respective stable values with a progressive elevation in reaction time and monochloramine concentration. And 1,1,1-2-trichloropropanone(1,1,1-TCP) content decreased correspondingly with a continuous increase of reaction time. The amounts of chloral hydrate(CH), chloropicrin(TCNM), 1,1,1-TCP and DCAA firstly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monochloramine doses. Higher temperature resulted in a decrease of CH, dichloroacetonitrile(DCAN), 1,1-dichloropropanone(1,1-DCP), 1,1,1-TCP, DCAA and TCAA concentration. pH affected the formation of the different DBPs distinctly. TCM accumulateded with the increase of pH under 9, and DCAA, TCAA, CH and 1,1-DCP decreased continuously with increasing pH from 5 to 10, and other DBPs had the maximum concentrations at pH 6–7.  相似文献   

19.
Ti-Ce系列催化剂上乙酸的催化湿式氧化反应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采用Ti-Ce系列湿式氧化催化剂,研究模型反应物乙酸在催化湿式氧化反应中的动力学影响因素以及反应过程产物.结果表明,乙酸的催化湿式氧化受到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体系酸度以及氧分压的影响较大.当反应温度230℃,氧分压2~2.5MPa,催化剂量5g/L,反应液初始pH3.0时,反应1h后即可使乙酸浓度(以COD计)去除率在90%以上.通过离子色谱,检测了反应过程中的甲酸中间体,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存在不仅加速了湿式氧化反应速率,而且也改变了反应历程.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4-溴-2-氟碘苯萃余废水中碘的回收方法。25℃下,测定了苯、环己烷等7种萃取剂对碘萃取的分配常数及环己烷对碘萃取的分配曲线。研究选用了萃取率与分配常数相对较高,毒性相对较低的环己烷为萃取剂,并探讨了萃取剂、反应时间、溶液pH值、温度、反萃剂等因素对碘单质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20℃,不调节废水pH值,相比为1:5、萃取时间10 min的条件下,碘的萃取率可达到88%。在室温20℃,相比为4:5的条件下,采用0.1 mol/L的氢氧化钾为反萃剂,碘的单级反萃率可达到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