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新型生物滴滤填料性能评价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梅瑜  成卓韦  王家德  活泼 《环境科学》2013,34(12):4661-4668
填料是微生物附着生长、水分保持的支撑体,填料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污染物的最终去除效果.研究开发了3种新型生物滴滤填料:纹翼多面球、改性毛刺球和空心多面柱.测试表明3种填料中,空心多面柱和纹翼多面球的结构特性参数均优于普通的生物滴滤填料,特别是比表面积,达到了200 m2·m-3左右.纹翼多面球的阻力系数ζ在挂膜前后几乎没有变化,而毛刺球的阻力系数ζ增长明显.生物滴滤塔(BTF)实验表明,采用空心多面柱的BTF挂膜启动的时间明显快于其他两种填料;稳定运行阶段实验结果表明,当甲苯和乙醇进口浓度分别为687.37 mg·m-3和651.17 mg·m-3时,采用纹翼多面球的BTF去除效果较好,对于两者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76.78%和99.23%.生物量测试表明,3种填料湿生物量也均高于普通的聚丙烯鲍尔环.纹翼多面球填料易实现生物膜的更新与剥落,稳定运行后期单位填料层压降维持在51.6 Pa·m-1,而毛刺球平均压降显著升高(193.3 Pa·m-1),出现了严重堵塞现象.  相似文献   

2.
生物滤塔处理含氨气体的长期运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含氨恶臭气体的处理,选用堆肥和污泥颗粒作为填料,研究了生物滤塔长期运行(210d)处理氨的效果.结果表明,运行初期在低负荷(NH3浓度<110 mg·m-3)条件下,生物滤塔对氨的去除能力均保持在较高水平,氨去除效率达到99%以上;随着负荷的不断增加,到实验后期,当进气浓度大于190 mg·m-3时,氨去除效率下降...  相似文献   

3.
填料筛选与表面改性提高生物滴滤塔除含H_2S废气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滴滤塔的填料筛选及其表面性质改性优化可增加生物处理能力和系统抗冲击能力,通气比较了常用填料陶粒、鲍尔环、阶梯环,因去除效率较高,化学性质稳定筛选出陶粒为改性的基质,对表面进行FeCl3·6H2O理化高温改性,发现使用改性填料的生物滴滤塔系统H2S去除能力有较大提高,250mm填料高度实验中,在进气浓度1182~4396mg/m3范围内,去除率能稳定在95%以上,随机改变进气浓度153~4184mg/m3,系统均未失效表明其抗冲击能力较好。因而改性填料用于生物滴滤塔去除H2S可行。  相似文献   

4.
微量臭氧强化生物滴滤降解甲苯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张超  赵梦升  张丽丽  陈建孟 《环境科学》2013,34(12):4669-4674
生物滴滤(BTF)是目前废气生物处理研究和应用最多的工艺,其长期运行填料层堵塞和运行性能恶化是该技术工程应用面临的共性科学技术难题.本研究提出利用微量臭氧化调控生物膜相,进而强化反应体系长期稳定运行.结果表明,生物滴滤塔间歇通入40 mg·m-3的微量臭氧,可延长反应体系的运行周期(本实验运行180 d),并保证甲苯去除率维持在80%以上,最大去除负荷达到95 g·(m3·h)-1,矿化率达到87.1%.O3-BTF的上、下段最大AWCD值分别为0.90、1.08,明显高于BTF体系,表明微量臭氧在运行后期可明显改善生物膜的代谢活性.床层特性与平均生物量表明,BTF和O3-BTF运行后期,平均生物量分别为36.59 mg·g-1和29.12 mg·g-1,床层孔隙率分别为55%和60%,压降分别为103.2 Pa和44.1 Pa.上述实验结果表明,生物滴滤降解甲苯长期运行过程中,微量臭氧能有效控制填料层堵塞和运行性能恶化,维持生物滴滤塔长期高效运行,并且对甲苯的去除和矿化具有一定的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生物滴滤塔净化含低浓度苯乙烯废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菌丝体热解炭作为填料,采用两座相同实验室规模的生物滴滤塔,分别填装热解炭-木屑混合填料和木屑单一填料,并联操作,进行微生物净化含苯乙烯废气的实验,研究并对比了两座生物滴滤塔的净化性能.结果表明,由于热解炭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等特点,热解炭-木屑混合作为生物滴滤塔填料,比单一的木屑填料挂膜速度快,净化效果好,停运恢复能力强.适宜操作条件为:入口气体浓度50~ 450mg·m-3,停留时间21.6~43.2 s,气液比110.7 ~55.3,净化效率92% ~ 100%,最大去除负荷可达153.1 g·m-3· h-1.整个实验过程中,系统的压降始终维持在0~255 Pa,动力消耗小.研究发现,循环液中氨氮(NH4+-N)浓度只需能够保证微生物正常的生命活动即可,不宜过量或不足.生物滴滤塔循环液的紫外吸光度(UV254)与苯乙烯去除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通过测定循环液UV254,了解生物滴滤塔的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6.
生物过滤塔和生物滴滤塔净化α-蒎烯性能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采用以木屑/泥炭为填料的生物过滤塔(BF)和以聚氨酯小球为填料的生物滴滤塔(BTF)净化α-蒎烯废气,比较两者的挂膜时间及对α-蒎烯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气液相联合方法,过滤塔和滴滤塔分别在21d和27d内完成挂膜;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填料上生物膜菌群生长良好,优势菌为杆菌和球菌.在α-蒎烯进口浓度80~2200mg.m-3、空床停留时间(EBRT)29~102s条件下,两者对α-蒎烯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过滤塔与滴滤塔的最大去除负荷分别为50g.m-.3h-1和43g.m-.3h-1;滤塔中CO2生成量与α-蒎烯降解量之间呈线性关系,通过线性拟合得出过滤塔与滴滤塔的α-蒎烯矿化率分别为74%与68%,滤塔中减少的α-蒎烯主要被微生物利用而去除.菌落数(CFU)分析表明,在挂膜阶段滤塔微生物数量增长明显,稳定运行阶段菌落数随着EBRT的延长而增加,在EBRT102s条件下单位反应器空间内过滤塔和滴滤塔菌落数分别为5.52×1014cfu.m-3和1.84×1014cfu.m-3.  相似文献   

7.
利用甲硫醚(DMS)降解菌Alcaligenes sp.SY1和丙硫醇(PT)降解菌Pseudomonas putida.S-1强化生物滴滤塔(BTF)处理DMS和PT的混合废气,研究了其挂膜启动及稳定运行阶段的降解性能,并考察了该系统同时去除H2S的能力.结果表明,BTF在DMS和PT进口浓度均为50 mg·m-3,EBRT为30 s的条件下,运行11 d即可完成挂膜启动,填料上的生物量明显增加,DMS、PT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0%和100%.系统稳定运行时,DMS和PT的最大去除负荷分别为8.7 g·(m~3·h)~(-1)和12.4 g·(m~3·h)~(-1),PT的去除效果更佳.DMS和PT混合废气在降解过程中,PT对DMS的降解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当PT进气浓度大于51 mg·m-3时,DMS的去除效率下降.BTF还能同时有效去除H2S,当混合废气中H2S浓度达到230 mg·m-3时,H2S去除率仍能高达98%,但是115 mg·m-3以上的H2S会对DMS的降解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生物滴滤塔处理苯酚气体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生物滴滤塔处理苯酚气体,考察了苯酚去除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生物滴滤塔能高效处理苯酚气体,苯酚去除效率可达99.5%,长期运行平均去除效率在98%左右.适宜的运行条件为:停留时间20.6 s,循环液pH值7.0,喷淋密度1.67 m3·(m2·h)-1.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研究处理苯酚气体的生物滴滤塔填料表面的微生物,结果表明,生物滴滤塔内有5种降解苯酚的优势菌种:Polaromonas sp.、Acinetobacter sp.、Acidovorax sp.、Veillonella parvula和Corynebacterium sp..采用GC-MS分析出口气样,结果表明丙酮酸(CH3COCOOH)为生物降解苯酚的中间产物,并推测了苯酚生物降解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9.
应用生物滴滤塔处理甲基叔丁基醚废气,研究其挂膜启动及稳定运行阶段的降解性能,并考察了稳定期该系统的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生物滴滤塔在停留时间为60 s,进气质量浓度为100 mg·m~(-3)的条件下,运行23 d后完成挂膜,填料上的生物量明显增加,去除率可维持在70%以上.反应器稳定运行时,去除负荷可达13.47 g·(m3·h)~(-1),矿化率可达68%;用Haldane模型拟合生物滴滤塔中去除负荷的变化趋势,获得理论ECmax为21.03 g·(m3·h)~(-1),KS为0.16 g·m~(-3),KI为0.99g·m~(-3).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生物膜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现其中优势菌属为Methylibium sp.和Blastocatella sp.,分别占11.33%和9.95%.  相似文献   

10.
利用紫外预处理加强氯苯的生物滴滤净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试验采用主波长为185nm的低压汞灯为紫外光源、醚型聚氨酯海绵(PU-foam)为填料的紫外-生物滴滤塔联合装置净化氯苯废气.进气氯苯浓度为600mg·m-3、停留时间分别为92、69和46s时,联合装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9%、95%和80%;最大去除负荷达到59.6g·(m3·h)-1;联合装置和单独生物滴滤塔生物膜形成时间分别为20d和27d;联合装置的抗冲击能力较好,停留时间缩短至30s,联合装置去除效率可达75%以上,高于单独生物滴滤塔的去除效率(25%).对紫外-生物滴滤塔联合装置机制初步探讨表明,紫外氧化氯苯形成了水溶性较好的可生物降解的物质,降低生物滴滤塔氯苯的处理负荷,同时紫外辐照过程中产生的O3能有效地控制生物滴滤塔内微生物的过量生长,从而维持整个装置的最佳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11.
主要介绍了在线恶臭电子鼻的原理、优势、缺点以及主要应用。  相似文献   

12.
颜鲁春  刘杰民  付慧婷  孙媛  林文辉 《环境科学》2013,34(12):4743-4746
由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等引起的恶臭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而污染物种类繁多,浓度差异大和物质间相互作用规律复杂等因素,对异味强度等感官评价研究造成极大困难.本研究针对室内环境,选取典型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组成多种异味混合物,6名专业嗅辨员组成嗅觉评价小组,分别评价异味混合物和相应各组分物质单独存在时的异味强度,分析混合物中各组分含量与混合物整体异味强度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当混合物中某物质异味活度(odor activity value,OAV)的自然对数值占混合物总量的比例小于20%时,其对混合物的异味强度贡献基本为零.利用该方法预先忽略多组分异味混合物中的部分物质,可以在异味物质相互作用规律和异味感官评价等研究中起到重要简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恶臭污染评价方法及来源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环境意识不断增强,恶臭作为一种环境污染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概述了恶臭评价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目前常用的评价方法如臭气强度评价法、臭气浓度(或臭气指数)评价法、臭气扩散模型预测评价法,同时从谱图恶臭污染源识别和源解析模型识别技术两方面介绍了恶臭污染物源解析技术,为恶臭污染事故诊断分析、定性恶臭污染物来源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和方法.最后通过分析目前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对气味指数计在恶臭监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通过与三点比较式臭袋法(GB/T 14675-93)进行实验分析比对,对稳定模拟环境条件下和复杂实际环境条件下的测定结果分别比较,结果表明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气味指数计具有不同的准确性和适用性;除此,还对气味指数计的连续监测功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功能对掌握恶臭气体的排放规律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天津市环境空气中恶臭感官定量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环境空气恶臭污染特征,以天津市区为研究区域,分别在夏秋两季对天津市内六区的环境空气中恶臭感官浓度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在观测期间臭气浓度在限值(以《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厂界臭气浓度限值20作为参照)范围以内的样品数量夏季占63%,而秋季占18%;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典型恶臭污染物与恶臭感官浓度的定量表达式,计算出典型恶臭污染物对市区环境空气的臭气浓度贡献率占59%。通过对实测值与预测值的拟合情况的分析,表明该回归方程可以较好的预测天津市环境空气中夏季恶臭感官浓度。  相似文献   

16.
天山污水厂除臭工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上海天山污水厂污泥浓缩池采用天然植物提取液进行除臭的试验研究,针对污泥产生的恶臭气体,复配的天然植物提取液经净化器挥发后,在半封闭的空间内实现了H2S气体平均去除率96%以上,彻底改善了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7.
在测定环境空气的臭气浓度过程中,就三点比较臭袋法的采样、配气、嗅辨和数据处理等环节可能影响监测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国外恶臭污染管理办法对我国管理体系构建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GB 14554-19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当前我国控制恶臭污染的主要手段,该标准的制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恶臭污染造成的不利影响,但随着投诉情况的逐年增加,已无法满足当前复杂严重污染形势的需要.为了全面系统地控制恶臭污染、提高恶臭污染管理工作能力、改善整体恶臭污染形势,需要掌握我国恶臭污染情况,并借鉴国外管理经验建立我国的恶臭污染管理体系.从法律法规、控制标准和评价方法3个方面,深入研究公害法、无组织源排放标准、有组织源排放标准和技术标准、安全防护距离、气味强度范围、气味指数、投诉标准和综合因素评价法等10种国外常用的恶臭污染管理方法,分析我国恶臭污染情况和恶臭污染管理现状,并结合国内外对比分析结果指出我国恶臭污染管理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我国恶臭污染管理存在起步晚、法规标准体系不完善、环境监管手段缺乏、恶臭污染防治系统缺失以及公共宣传、教育不到位等问题.建议将恶臭污染防治与管理纳入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法规体系;筛选、开发有效的检测技术,建立科学的标准化监测技术体系,提升监管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恶臭污染评价体系,形成企业积极采取措施开展控制技术升级改造的良性循环;加强与受控方、高校等科研单位和机构的交流合作,提高制订政策的有效性和执行性;加大公共宣传和教育力度,推动恶臭污染知识普及和建立民众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9.
污水处理厂臭气分布、扩散规律十分复杂,并且时常受到复杂多变的气象条件的影响,所以对其分布、扩散规律和影响因素的全面把握是科学进行臭气控制的前提。通过对北京某大型污水处理厂的臭气情况和气象条件的监测、分析,研究该厂臭气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以及气象条件对臭气分布、扩散的影响,并提出污水处理厂臭气控制的总体对策。  相似文献   

20.
恶臭的研究及官能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姚认宇 《环境科学》1990,11(5):74-78
本文介绍关于恶臭形成、相互作用、强度等研究成果和几种研究方法。推荐一种出色的官能测定法——三点比较式臭袋法,涉及基准臭、人员选择、采样与测定方法、数据处理、官能法控制标准及该法特点等内容。并简述了官能测定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