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为探索吕梁地区PM2.5中多环芳烃的季节变化、健康风险和潜在来源,于2018年10月23日至2019年7月1日对离石区(市区)和孝义市(郊区)进行PM2.5样品采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了14种多环芳烃浓度.总多环芳烃的浓度年均值为95.50 ng·m-3,主要以5~6环为主(49.7%),3环占比较低(8.3%);吕梁市多环芳烃浓度呈现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市区浓度年均值(130.47 ng·m-3)高于郊区(84.4 ng·m-3);增量终身致癌风险和蒙特卡洛模拟结果均表明吕梁市多环芳烃毒性服从成人>青年>儿童的规律,除夏季外,离石区增量终身致癌风险值均在10-6~10-4之间,远高于孝义市,表明市区存在较高的多环芳烃潜在风险;通过采用特征比值法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表明,吕梁市多环芳烃主要来自于煤和生物质的燃烧(61.9%)和机动车尾气排放(38.1%),由后...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遵义市秋、冬季PM2.5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及来源,于2020年10月~2021年1月采集了遵义市大连路、忠庄和新蒲3个采样点位PM2.5样品,利用GC-MS对样品中16种优控PAHs进行分析,利用特征比值法和多元统计法(PCA-MLR)解析其来源,并采用BaP毒性当量浓度和终生致癌风险模型(ILCR)探讨了PAHs对人体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研究期间遵义市PM2.5中16种PAHs浓度范围为9.68~108.80 ng/m3,平均值为(30.53±22.63)ng/m3,呈冬季高、秋季低的季节变化趋势。秋、冬季PM2.5中PAHs环数分布特征一致,高环(5~6环)>中环(4环)>低环(2~3环),以中环、高环PAHs为主。PCA-MLR分析表明PAHs主要来自燃煤和生物质燃烧混合源、机动车尾气,其中,燃煤和生物质燃烧对颗粒物中PAHs的来源贡献最大,秋季为50.6%,冬季为54.8%。遵义市冬季PAHs总毒性当量浓度(TEQ... 相似文献
3.
4.
为研究聊城市冬季PM_(2. 5)中多环芳烃(PAHs)的浓度水平、来源及健康效应,于2017年1~2月对聊城市PM_(2. 5)中的14种PAHs进行分析,利用特征比值法和PCA-MLR模型对其来源及贡献率进行解析,并利用Ba P当量浓度(Ba Peq)和呼吸途径暴露PAHs引发癌症的风险(ILCR)模型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聊城市冬季PM_(2. 5)中PAHs的平均质量浓度为(64. 89±48. 23) ng·m~(-3),其中Fla、Pyr和Chry的浓度最高,占比分别为15. 5%、12. 8%和12. 7%,且4环PAHs总质量浓度占比最高,春节前与烟火Ⅱ期比其他时期污染较重. PCA-MLR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聊城市冬季PM_(2. 5)中PAHs来源主要包括煤炭燃烧、生物质燃烧和机动车尾气.聊城市冬季TEQ平均值为(6. 37±4. 92) ng·m~(-3),ILCR模型评估结果表明,成人的ILCR值高于儿童,二者的ILCR值均处于风险阈值内(10-6~10-4),表明聊城市冬季PM_(2. 5)具有潜在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5.
大气中的多环芳烃(PAHs)及其衍生物是影响环境和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问题.为了研究淄博市PM2.5中PAHs及其衍生物的污染特征、来源和健康风险,于2020年11月5日至12月26日期间采集PM2.5样品,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PM2.5中的16种常规PAHs、9种NPAHs和5种OPAHs的浓度,利用特征比值法和PMF模型对其主要来源进行解析,并使用基于源解析结果的终生致癌风险模型(ILCR)评估了供暖前后PAHs及其衍生物对成年男女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采样期间淄博市PM2.5中∑16p PAHs、∑9NPAHs和∑5OPAHs浓度均值分别为:(41.61±13.40)、(6.38±5.70)和(53.20±53.47)ng·m-3,供暖后3类PAHs浓度明显增加,分别为供暖前的1.31、2.04和5.24倍.采样期间(Chr)、苯并[a]芘(Ba P)和苯并[a]蒽(Ba A)为p P...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郑州市PM_(2.5)中部分金属元素在采暖期与非采暖期的来源、污染特征并进行相应的生态风险及健康风险评价,于2016年春季非采暖期和冬季采暖期在河南郑州设置采样点,采集有效膜样本105个.测定PM_(2.5)质量浓度及其中Zn、Pb、Cu、As、Cd、Co、Mn、Fe共8种金属元素含量,郑州2016年非采暖期PM_(2.5)质量浓度日均值为113.41μg·m~(-3)、采暖期为216.99μg·m~(-3),采暖期中Cu、Zn、As、Cd这4种元素的浓度分别是非采暖期的2.3、2.0、1.9、1.5倍,季节性差异明显.富集因子分析显示郑州地区Cd元素富集程度最高已超过1000,受人为影响严重.PMF源解析表明燃煤源及机动车源是郑州采暖期重金属主要来源,贡献率为48.00%和34.95%;扬尘源及交通污染源在非采暖期的贡献率为55.92%和31.08%.健康风险评价显示3种致癌元素As、Cd、Co的致癌风险值均小于10~(-4),Mn的非致癌风险值最高为0.9,可能存在一定的非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承德市PM2.5中多环芳烃(PAHs)的季度变化特征和污染来源,于2019年的1、 4、 7和10月采集PM2.5样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了16种PAHs的浓度,并利用时序变动、特征比值和正定矩阵因子模型(PMF)的方法,分析了各季节PAHs的浓度变动、组分特征和潜在污染源.此外,为评价PAHs对健康风险的影响,采用BaP毒性当量法(BaPTeq)及增量终生致癌风险(ILCR)模型,并结合PAHs数据和PMF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样期间承德市PM2.5中■的变化范围为2.7~246.4 ng·m-3,呈现(136.8±52.1)ng·m-3(冬季)>(70.3±36.7)ng·m-3(秋季)>(24.7±17.4)ng·m-3(春季)>(13.7±9.4)ng·m-3(夏季)的显著季节特征.不同环数PAHs的浓度占总浓度的占比中,5~6环的...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浙北地区PM2.5中多环芳烃(PAHs)的季节性变化和它们的来源,于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集了杭州和宁波2个城市中4个采样点的PM2.5样品,利用气-质联用仪测定了17种PAHs浓度.结果表明,∑PAHs年平均浓度范围为24.1~51.9ng/m3,平均值为(35.5 ±12.3) ng/m3.2~3环PAHs在PM2.5中的浓度较低(<1ng/m3),而4~6环PAHs占总PAHs的77.0%.∑PAHs的浓度与PM2.5呈相似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冬季浓度最高而夏季最低.惹烯作为软木燃烧的示踪物,冬季的浓度是夏季的4倍,表明在冬季软木燃烧的排放和对PM2.5的贡献都有所增加.除了夏季的2个城区站点,其它季节和站点∑PAHs浓度和PM2.5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性.特征PAHs比值显示,浙北地区气溶胶相关的多环芳烃主要来自燃烧和热解排放,如生物质燃烧和煤燃烧,而交通排放和石油挥发源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通过采集太原市采暖季环境空气PM2.5样品,经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对19种元素进行测定,运用富集因子和主因子法揭示其来源,并对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人体暴露和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元素Si、Ca、Al、Na、Mg、K、Fe为PM2.5的主要元素;土壤风沙尘、煤烟尘、机动车车尾气、工业粉尘和建筑尘是元素的主要排放源,贡献率分别为43.46%、15.69%、13.41%、9.89%和9.03%.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为1 953.82,具有极强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环境空气重金属暴露途径以手口摄食暴露为主,呼吸吸入暴露最小,皮肤接触暴露居中,儿童重金属暴露风险高于成人;PM2.5中重金属存在非致癌风险,不具有致癌风险,儿童非致癌风险值为2.94,是成人的1.39倍. 相似文献
10.
以现场采样监测和问卷调查方式,结合美国环保局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兰州市大气PM10中重金属、PAHs及其健康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市大气PM10中重金属和PAHs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冬季高于夏季;人群对重金属和PAHs的日均暴露剂量在9.60×10-5~1.06×10-3 mg·kg-1·d-1之间,儿童的日均暴露剂量高于成人,男性高于女性;Zn和4环及4环以上的PAHs对总暴露剂量的贡献率较高.无论致癌风险还是非致癌风险,研究区均高于对照区,男性高于女性,其中,男性儿童致癌风险最高,预期寿命损失为2.17 d.冬季研究区和对照区的致癌风险均高于美国EPA推荐的可接受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1.
多环芳烃(PAHs)及其衍生物硝基多环芳烃(NPAHs)和含氧多环芳烃(OPAHs)因其突出的诱变性和致癌性不断地受到人们的关注. 使用大流量采样器采集2022~2023年上海城区冬、夏季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昼夜样品,采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定量PM2.5中的PAHs、NPAHs和OPAHs,对其昼夜质量浓度变化、来源和健康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 结果表明,冬季ρ(PAHs)、 ρ(NPAHs)和ρ(OPAHs)的日均值分别为4.44、0.89和2.38 ng·m-3,夏季质量浓度水平低于冬季,分别为0.20、0.04和0.40 ng·m-3. 细颗粒物PM2.5中NPAHs质量浓度比PAHs和OPAHs质量浓度低1~2个数量级. 夏季PAHs和NPAHs中的物质质量浓度表现为白天高于夜晚,白天各物质质量浓度相较于夜晚增加-19.6%~193.6%,OPAHs则相反;冬季样品中大多数物质质量浓度则表现为夜晚高于白天. PAHs中在采样期间质量浓度最高的物质是荧蒽和苯并[b]荧蒽,NPAHs和OPAHs在采样期间质量浓度最高的物质分别是9-硝基蒽和蒽醌. 基于相关性分析和特征比值法来源分析的结果,上海城区PM2.5中PAHs及其衍生物受车辆排放和煤炭、生物质燃烧的混合排放源的影响. PAHs和NPAHs的主要来源是交通,OPAHs多来自和PAHs相同的一次排放源. 与夏季相比,冬季的一次排放对大气中PAHs及其衍生物生成影响更大. 通过比较采样期间PM2.5中PAHs、NPAHs和OPAHs在冬、夏的毒性当量发现,冬季TEQ的日均值(441.4 pg·m-3)高于夏季(39.8 pg·m-3)10倍多,夜晚的TEQ高于白天. 潜在致癌风险大多来源于PAHs,NPAHs和OPAHs引起的ILCR值比PAHs低1~2个数量级. 根据终生致癌风险增量模型计算的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成人的总致癌风险高于青少年和儿童,女性通过不同暴露途径产生的致癌风险比男性更高. 成人因呼吸吸入和皮肤接触而患癌症的风险高于青少年和儿童,而青少年因口服摄入而患癌症的风险更高. 结果显示,上海城区冬、夏季大气细颗粒物中PAHs及其衍生物的致癌风险在可控范围. 相似文献
12.
采集2015年南昌市冬季大气PM_(2.5)样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样品中重金属(V、Mn、Cr、Co、Ni、Cu、Zn、Cd、Ba和Pb)的含量,分析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和来源,并对重金属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采样期间PM2.5浓度总平均值为(29.74±16.82)μg/m~3,其中省外办最高,武术学校最低;各重金属元素总体平均浓度从高到低次序为:ZnPbCuMnBaNiVCrCdCo。因子分析结果表明:PM_(2.5)中重金属元素的来源包括道路交通尘和冶金化工排放、机动车尾气以及混合源。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PM_(2.5)中Mn对人体健康存在非致癌风险,其他元素(Cr、Ba、Co、Pb、Cd、Cu、V、Zn、Ni)基本没有非致癌风险;Cr对人体有较明显的致癌风险,Cd、Ni和Co对部分年龄段的人群(尤其是成年人)存在一定的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云南城市道路扬尘PM2.5中重金属含量、来源和其健康风险,分别在昆明、保山、文山、昭通和玉溪这5个典型城市区域采集道路扬尘样品,使用颗粒物再悬浮技术将尘样悬浮并采集PM2.5,利用ICP-MS检测PM2.5中铬(Cr)、锰(Mn)、镍(Ni)、铜(Cu)、锌(Zn)、砷(As)、镉(Cd)和铅(Pb)等8种重金属.结果表明,5城市道路扬尘Cr、 Ni、 Cu、 Zn和Pb含量均严重超过云南土壤背景值;富集因子表明,云南5城市道路扬尘PM2.5中重金属多数表现为中度富集和强烈富集,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不同类型城市道路扬尘PM2.5中重金属均受土壤源和交通源影响;其余来源差异性较大:昆明受钢铁冶炼源影响、保山和玉溪受有色金属冶炼源影响、昭通受燃煤源影响.健康风险分析表明:昆明、玉溪和昭通的道路扬尘PM2.5中Cr、 Pb和As存在儿童非致癌风险,昆明市的Cr还存在终身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14.
采集河南省某市29所驾校的地表灰尘样品,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样品中16种优控PAHs含量,用终生致癌风险增量模型(ILCR)评价灰尘PAHs不同暴露情景下(情景1、2、3分别为驾校工作5 a、10 a和20 a)的健康风险,用比值法、成分谱法和主成分因子载荷法揭示PAHs来源.结果表明,驾校灰尘ΣPAHs含量在198.21~3 400.89μg·kg-1之间,平均908.72μg·kg-1.单体PAHs含量较高的是萘、菲、蒽、荧蒽,含量最低的是二苯并[a,h]蒽,低环PAHs占ΣPAHs的55.79%,高环占44.21%.3种情景下的平均健康风险为情景3(3.71×10-7)情景2(1.85×10-7)情景1(9.27×10-8),只有一个驾校(J11)在情景3存在潜在健康风险,其他情景下均无风险.皮肤接触灰尘是最主要的PAHs暴露途径,其占总风险的64.21%;其次是误食途径,占总风险的33.04%;吸入途径可忽略不计.驾校灰尘PAHs主要来源为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源和混合源,农田区驾校灰尘PAHs的柴油/天然气动力车排放源、燃煤源和汽油车排放源贡献率分别为56.44%、26.55%和17.01%,工业区驾校混合源、汽油车和炼焦/燃煤排放源贡献率分别为76.26%、22.85%和0.89%,混合区驾校燃煤源、天然气/柴油动力车排放源和汽油车排放源的贡献率分别为45.57%、45.41%和9.02%.灰尘PAHs含量及健康风险与其周边环境、前期土地利用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泉州市大气PM_(2.5)中PAHs的污染特征,明确关键污染源,于2016年2月~10月采集了清源山、涂山街、万安和东海四个站点的PM_(2.5)样品,采用前进样口直接热解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TD-GC/MS)定量分析了19种多环芳烃(PAHs)的浓度水平,并对其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采样期间泉州市大气PM_(2.5)中∑PAHs质量浓度为1. 98±0. 75 ng/m~3,显著低于国内大多数城市;呈现冬季春季夏季秋季的季节变化特点,以及涂山街万安东海清源山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5环PAHs占比最大,为30%~38%,其次为3环,4环和6环,占比分别为18%~27%、22%~25%、和13%~19%。特征比值法分析发现,夏、秋季PAHs受生物质燃烧或煤燃烧的影响大于冬、春季;冬、春季化石燃料燃烧(如机动车排放)的影响较大。大气PM_(2.5)中PAHs对儿童和成人的超额终生致癌风险分别为0. 7×10~(-7)和1. 4×10~(-7),不具有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16.
集中分析了餐饮无组织排放源(街边小吃、火锅店、露天烧烤)及有组织排放源(10家大中型餐馆)油烟PM2.5中的TC(总碳)、元素组分、离子组分和16种PAHs,得到了各类餐饮源油烟PM2.5的化学组成特征,建立了餐饮源油烟化学成分谱. 结果表明:各餐饮源油烟的ρ(PM2.5)是大气背景值的3~42倍,其中露天烧烤油烟的ρ(PM2.5)最高,达5 659.8 μg/m3. 不同餐饮源油烟的PM2.5中各化学组分均为w(TC)(38.1%~75.8%)>w(元素组分)(4.5%~27.0%)>w(离子组分)(2.7%~22.6%),并且ρ(PM2.5)与w(TC)呈显著正相关(R=0.84). 菲(PHE)、芘(PYR)、荧蒽(FLT)的质量分数在各类餐饮源油烟的PAHs中均普遍较高,分别为13.8%~21.6%、9.2%~26.5%、6.9%~22.0%.大中型餐馆油烟的PAHs中苯并苝(BPE)的质量分数最高(27.5%),而在其他餐饮源中均小于6.7%;(CHR)的质量分数最低(3.3%),而在其他餐饮源中均大于5.3%. 露天烧烤油烟的PAHs中芘、荧蒽的质量分数分别是其他餐饮源的2.7和2.3倍以上;萘(NAP)的质量分数(0.3%)较小,但在其他餐饮源中均大于11.4%,可以作为特定餐饮源油烟的特征物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