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土壤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识别土壤环境污染、指导土壤环境管理及开发利用的有效工具。在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和国内外标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结合"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模型),考虑不同工业区特征污染物,建立了包含通用指标和备选指标的土壤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此评价指标体系为导向,为指导不同类型工业集聚区科学发展提出了工业区周边土壤环境质量分区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构建符合上海市土壤特征的污染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可以有效指导上海市污染土壤的风险评估和修复工作。介绍了国外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体系构建的现状,分析了中国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的特点和不足,以《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HJ/T 350—2007)为基础,建议在制订土壤环境质量指导值时,根据上海市规划特点选择敏感受体和土地利用类型,并结合上海市污染土壤背景选择关注污染物及暴露途径;建议根据修复技术、修复模式(原位修复或异位修复)和修复后土壤去向制订土壤修复标准。同时,建议在上海市污染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体系构建过程中,充分考虑中国仪器分析水平,并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确保标准体系的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3.
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分析方法及其影响因素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环境质量关系着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正确的评价尤为重要,而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对于揭示环境污染程度和评价生态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探寻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分析方法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主要介绍了化学试剂提取法、薄膜扩散梯度技术(DGT)、道南膜技术(DMT)和同位素稀释法在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分析方面的应用,并归纳了影响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主要因素,为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分析方法的统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主要蔬菜产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调查了广东省20个市(县)52个主要蔬菜产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并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二级标准为评价标准,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56个蔬菜产地土壤样品中Cd、Hg、As和Cr的超标率分别为9.62%、3.85%、0.64%和0.64%,Pb未出现超标;有8个蔬菜产地土壤重金属处于轻污染,13个蔬菜产地土壤重金属处于警戒限,其余蔬菜产地土壤重金属均在安全范围内.蔬菜产地土壤Cd污染最为普遍和严重,其次是Hg和As,且Cd的变异系数为103.67%,预示蔬菜产地土壤可能受到Cd的点源污染.珠江三角洲地区蔬菜产地土壤重金属含量普遍高于其他地区,粤西和粤北地区个别蔬菜产地土壤重金属超标.  相似文献   

5.
土壤有机物污染控制标准制订的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中国现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存在的问题.对日本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有机物污染土壤质量控制标准进行了分析.从土壤环境质量基准制订的方法学和污染控制标准的确定原则上,提出了制订中国土壤有机物污染控制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南流江河岸带土壤重金属元素的时空变化规律、累积性变化特征。结合污染指数与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计算结果,评估了河岸带重金属污染状况、污染等级,以及土壤环境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各位点重金属元素浓度,在空间上沿江水流向大体呈下降趋势,大部分位点在年际变化上则呈现出上升趋势,其中以Cd、Zn最为典型;土壤中各重金属元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超出《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估标准》(HJ/T 332—2006)现象。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计算结果表明,全流域土壤污染处于重度污染水平;对单一元素而言,除Cd为重度污染外,Pb、Cu、Zn均处于轻度污染及以下水平。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计算结果表明,南流江河岸带土壤环境整体上存在极强等级的生态风险,而单一元素的单项潜在生态风险水平为CdPbCuZn。  相似文献   

7.
中国一些城市正大力推动低效工业用地减量化复垦工作,部分地块复垦后实施农业利用,但针对工业用地复垦的相关环境监管体系尚未建立,存在一定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为给国内低效工业用地复垦土地的污染风险管控工作提供有益借鉴,分析总结了北美地区废弃工业场地复垦土地土壤环境质量等级划分标准、复垦风险分级管控流程与方法,以及暴露途径安全阻控措施、低成本生态修复措施、选种低累积型农产品等最佳管理实践。结合中国低效工业用地减量化工作实际情况,提出制定本地化复垦土地土壤环境质量分级标准,研发轻、中度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构建复垦土地全生命周期风险管控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收集了研究区内2008年的历史数据和2018年采集的最新数据,共计278个样品,分析测试了土壤环境污染常提及的Cd、Hg、As、Pb、Cr、Cu、Ni、Zn共8类重金属元素,利用单因子指数评价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以及土壤环境质量评估法评价研究区内西河和耒水2条河流周边的土壤环境质量类别,结合反距离空间插值法以及空间几何分析,直观地展示出研究区2008—2018年土壤重金属的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采集的2期数据中除Cr外,Cd、Hg、As、Pb、Cu、Ni、Zn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均存在点位超标的情况,说明该研究区中整体存在重金属污染;通过单因子指数评价可知,2期数据单因子指数平均值排前2位的均为Cd和Pb,Cr平均值最小,研究区内2期数据Cr超过98%点位均属于优先保护类点位,Cd、As、Pb均存在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15618-2018)管制值的点位;污染增强区主要分布于采矿及冶炼企业密度较大的西河中上游、耒水上游和耒水下游3个区。为防止今后土壤重金属污染进一步增强,建议对3个高值区采取恰当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汞是中国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中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汞的常见形态包括单质汞、无机汞和甲基汞。比较了不同形态的汞及其化合物在物化性质、环境行为、毒性效应及致毒机制上的差异,还以美国、英国为例,探讨了针对不同形态的汞分别制定土壤环境限值的方法。最后指出,中国现有的土壤环境质量相关标准以及污染场地风险评估导则中均尚未区分汞的形态,仅给出总汞含量的限值。因此,在未来的相关标准制定中,应考虑按汞的各种形态制定不同的标准,这将更有利于客观准确评价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中汞的污染程度和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0.
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二级标准作为评价标准,采用以改进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的加权平均法对南京市郊典型蔬菜地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Cu、Pb、Cr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平均值均小于1,含量超标率均不超过10.32%,而Cd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平均值达2.15,含量超标率为84.13%,急需对该区土壤和受体做进一步的Cd污染深入调查或风险评估;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为1.28,属玷污水平;利用ArcGIS 8.3软件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各元素的污染程度为Cd>Pb>Cu>Cr,各元素的污染格局较为相似,城市化活动对土壤污染贡献较大;研究区有81.16%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级别为玷污,3.78%处于本底级,15.06%处于安全级。  相似文献   

11.
以贵州水城茨冲永昌、仁活洞杉树林和凉山玉兰3个典型铅锌矿区为研究对象,采集了白菜、辣椒、玉米、马铃薯、黄豆、四季豆6种蔬菜样品及其对应的根际土壤样品。分析了蔬菜与土壤中Pb、Zn、Ni、Cd、Cr、As、Hg、Cu 8种重金属的含量及蔬菜对根际土壤重金属的累积特征,同时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目标危险系数法及综合质量影响指数法对土壤及蔬菜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根际土壤中Pb、Zn、Ni、Cd、Cr、As、Hg、Cu总平均值分别为1 198.2、2 378.8、53.0、7.0、122.6、56.9、0.37、107.5mg/kg,分别是贵州土壤环境背景值的34.0、23.9、1.4、10.0、1.3、2.8、3.4、3.4倍;不同蔬菜对土壤中不同重金属的富集能力有较大差异;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表明,研究区土壤中8种重金属均属于重污染;蔬菜中重金属对当地儿童、青壮年、中老年的总健康风险指数均大于1,存在健康风险;综合质量影响指数也表明,研究区的综合质量属于重度污染。  相似文献   

12.
1月8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京召开第一次全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会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周生贤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建设良好人居环境的总体目标,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梯次推进、重点突破的基本原则,切实解决当前突出的土壤环境问题。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吴晓青对今年土壤污染防治重点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一是要切实搞好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二是要切实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法规政策标准建设;三是要切实提高土壤污染防治科技支撑能力;四是要切实抓好与土壤污染防治有关的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13.
白银市区土壤作物系统重金属污染分析与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通过对白银市区土壤作物系统重金属含量与分布变化特征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只有东大沟污灌区土壤作物污染严重,Cd,Pb超标明显;西大沟清污混灌区土壤环境为轻度污染,但作物质量符合标准要求;其余灌区土壤物质符合标准要求。最后,根据土壤作物重金属含量分布变化特征,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城市污泥广泛用于土壤增肥,但其中的重金属、氮等污染物可能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造成潜在影响。为探索污泥在喀斯特石漠化土壤中进行土地利用的可行性,分析了不同污泥质量分数的混配土壤重金属含量,以及熟化过程土壤淋溶液中重金属、氨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含量。结果表明:(1)当混配土壤中污泥质量分数低于50%时,混配土壤中重金属均不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的农用地污染土壤风险筛选值;但总Cd在混配土壤中污泥质量分数为50%~75%时超标7.8%~32.8%,总Zn在混配土壤中污泥质量分数为75%时超标6.8%。(2)污泥质量分数为75%、熟化30d时,淋溶液中总Cu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Ⅳ类标准,其他情况下各重金属均不超标;土壤熟化过程中,混配土壤淋溶液中氨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均不超标。污泥在石漠化土壤中进行土地利用时,建议污泥质量分数低于50%,熟化30d以上。  相似文献   

15.
土壤及土壤-植物系统中复合污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复合污染是土壤污染的主要存在形式 ,在分析中 ,主要从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和土壤重金属 有机污染物复合污染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 ,评价了土壤复合污染的多种表征方法 ,并且讨论了该研究当前仍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土壤及土壤-植物系统中复合污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土壤复合污染是土壤污染的主要存在形式,在分析中,主要从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和土壤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复合污染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评价了土壤复合污染的多种表征方法,并且讨论了该研究当前仍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四川某金属制品厂周边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四川某金属制品厂对周边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情况,对厂区周边不同方位、不同距离土壤进行取样,测定土样中Zn、Cr、Pb含量,应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评价土壤环境质量,并运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估该区域土壤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厂区周边土壤Zn、Cr质量浓度平均值超过成都市土壤背景值,土样中Zn、Cr、Pb超标率分别为58.7%、94.1%、18.3%;0~10cm表层土样Zn质量浓度显著高于10~20cm亚表层土样,两土层Cr、Pb浓度没有显著差异;3种重金属在土壤中迁移能力为CrPbZn,风向不是影响土壤重金属分布的主要因素;研究区域土壤Zn、Cr处于轻度污染水平,总体处于中度污染水平;研究区3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依次为PbCrZn,整体处于轻度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8.
某矿区土壤和地下水重金属污染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湘南某矿区土壤和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状况,对该矿区东河流域附近重金属污染源进行了调查,同时,对地下水和土壤样品进行了采样分析,结果表明:(1)该矿区东河流域附近的主要污染源有18个,其中有色金属选厂、尾矿库、采矿场和冶炼厂是排放重金属较多的污染源;(2)20个采样点中土壤重金属Pb、Cd、Zn、As和Hg大部分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综合污染指数P综〉1,该矿区主要的重金属污染元素为Cd、As和Hg,且土壤中Cd、Zn和As的含量两两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线性相关关系;(3)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纵向迁移不明显,该矿区附近20个采样点的地下水并未受到污染,综合污染指数P综〈1。20个采样点地下水Pb、Cd、Zn、As、Hg浓度均能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中的Ⅲ类标准。  相似文献   

19.
宝应县土壤重金属的污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宝应县农田土壤重金属调查为依据,采用污染指数法对土壤质量进行评价,分析土壤重金属污染原因,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土壤中元素的含量变化.对动植物和人体健康有很大影响.因此,土壤元素的环境背景值研究,不仅对工农业生产有指导作用,而且对区域性环境质量评价也有重要参考价值.随着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对土壤环境背景值进行调查研究,已成为环境科学的一项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