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问题,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经国务院同意,2004年至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全面推进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世界环境》2003,(6):1-2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0月31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第三届中国环境与发展合作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代表。温家宝说,不久前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中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二十年实践经验的总结。  相似文献   

4.
韦倩 《环境》2003,(12):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个统筹”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新的执政理念,体现了一种以人为本,注重经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在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问题上,进一步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五个统筹推进改革和发展。这一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的认识又实现了一个新的飞跃。对我们木材行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笔者在初学这一发展观的基础上,就森林资源生态建设与木材工业发展的相互关系,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关于循环经济的思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阐述循环经济理论发展的萌芽、定义,在中国特色的环境下,循环经济如何在不同层面上协调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战略思想。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决议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布局,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等一系列文件,“十一五”规划也把  相似文献   

7.
环境问题主要源于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和破坏.这种行为形成了人与自然的矛盾.现在看来,要富国强民,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改变对待自然的态度,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往我国遵循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导致了今天的"结构性污染",我国长期以来沿袭的以大量消耗资源、能源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靠资金高投入、资源高消耗、污染高排放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卷首语     
<正>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强调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9.
韦倩 《环境》2004,(5):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科学发展观既符合当代中国国情,又包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全面总结了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发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开创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号召。十六大报告强调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求发展要有新思路,要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强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