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世界上所有的生命形式综合到一起,就是生物多样性,包括了遗传、物种、生态系统和景观层面上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演化的结果。它构成人类生存的生物圈环境。物种的产生、发展、衰退和消亡的过程是生物进化的自然规律。物种形成和灭绝的历史进程相当长,形成灭绝的速率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中几乎相等,因此物种之间也长期维持着一种近乎平衡的自然状态,自从产生了人类社会,在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直接影响下,生物多样性的格局或多或少被改变和破坏。特别是近百余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物因受到人类活  相似文献   

2.
目前全世界的物种正在以惊人的速度灭绝。据科学家的观察统计,在地球生命进化的大部分时间里,物种的灭绝速度和形成速度是大致相等的。可是现在灭绝的速度比形成速度快100万倍。以鸟类为例,1600~1800年间世界上灭绝25种,但1800~1950年间灭绝了78种,据估计现在每3年约有2种鸟类灭绝。目前,物种的灭绝速度比人类干预以前的自然灭绝速度要快1000~10000倍。有资料预测,到本世纪末,就全部生物物种而言,将会有50万~100万个种,即现存生物种的10%~20%灭绝,其中脊椎动物占近70%。在动物灭绝过程中,殖民者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渡…  相似文献   

3.
世界唯一人工饲养的雄性白鳍豚“淇淇”于2002年7月14日在中科院水生所武汉白鳍豚馆自然死亡。图为“淇淇”的标本“和熊猫同等珍稀的中华白鳍豚已经灭绝!”这是沈阳某大学一名自称是保护中华白鳍豚的志愿者于今年3月底在互联网上发出的一则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此“灭绝说”一出,顿时在关注白鳍豚的社会各界中引起强烈关注。白鳍豚是不是真的灭绝了?专家:“灭绝说”毫无根据针对“灭绝”一说,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员王克雄作出了回应。他说,要认定白鳍豚已灭绝,标准是至少在20年没人亲眼见到白鳍豚。然而就在去年,国家农业部下属的…  相似文献   

4.
生态保护区的主要任务,在于保护宝贵的自然资源、典型的生态系统和重要的历史遗迹,拯救濒危灭绝的生物种源,探索珍稀的生物物种保护、自然资源的演变规律和合理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有多少物种已经灭绝?如何保护濒危物种?中国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拥有世界上最多的鸟类种数,裸子植物种类也居世界首位,但中国的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严峻形势。随着岁月的流逝,地球上的物种早晚都要灭绝,但是由于人类的活动,今天物种的灭绝速度要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快。据估计全球约有1400万种物种,其中被人类所认识的才仅仅有175万种,许多物种尚未被人类认识就已经灭绝了。  相似文献   

6.
物种灭绝,本是进化过程中不足为奇的一种现象,如曾经的地球霸主——恐龙,如今只剩一堆石骨,记录它们鼎盛和衰亡。但是,自从人类统治地球,目空一切地参与自然的事务,促使物种消失的时间大大提前,这种现象自人类进入工业时代尤为突出。在第38个地球日,让我们共同缅怀那些曾经和人类一起生活,却陆续悄然离我们远去的和那些即将离我们而去的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7.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最近公布了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物种.入侵我国的有50多种。加拿大一枝黄花.是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在上海蔓延后.已导致上海地区30多种土植物物种的消亡.严重影响原有植被.破坏了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失乐园情报     
《环境教育》2006,(4):54-55
英科学家绘就物种灭绝地图英国科学家近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预测,未来生活在世界20个地区的1000多种野生动物可能面临灭绝的命运。未来物种灭绝“热点”地区包括:北美洲北部到北极的冻土和森林带、南太平洋诸群岛、塔斯马尼亚岛、巴哈马群岛和南美洲的巴塔戈尼亚地区等。可能灭绝的物种高达1500个。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所有的生命形式综合到一起,就是生物多样性,包括了遗传、物种、生态系统和景观层面上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演化的结果。它构成人类生存的生物圈环境。每一个物种的灭绝,都是无法弥补的损失,都使地球生态系统失去了本应具有的一部分。地球生态系统已经千疮百孔,如果物种大规模灭绝的趋势得不到控制,地球生态系统将会崩溃,人  相似文献   

10.
《环境教育》2009,(1):41-41
开栏语:人类因为有朋友而不孤单,地球因为有丰富多彩的生命而格外美丽。生物多样性如同一曲交响曲,演绎了这个蓝色星球最美的篇章。然而,有很多陪伴过我们的生物由于各种原因已经灭绝或者正在走向灭绝的深渊,全球生物多样性正在遭受严重的威胁并逐渐丧失。作为全球环境保护的热点问题,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从本期开始,我们特设“保护生物多样性”专拦,期待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引起更多的重视,吸引更广的参与。  相似文献   

11.
周围 《环境教育》2007,(11):21-22
世间万物息息相关,一个物种的灭亡会引发不可预料的多米诺效应,就像电影《蝴蝶效应》一样,谁都无法断定某个生物种群的灭绝,会对人类的生存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所以,人类必须要有效保护并合理利用生物物种资源。这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由于对生物物种资源的过度开发、外来物种的引进、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原因,我国生物物种资源丧失和流失情况严重。为此,国家环保总局联合生物物种资源保护部际联席会议16个成员单位共同编制了《全国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以进一步加强生物物种资源保护,扭转生物物种资源管理面临的被动局面,并在保护的基础上,推进生物物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2.
保护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因为有朋友而不孤单,地球因为有丰富多彩的生命而格外美丽。生物多样性如同一曲交响曲,演绎了这个蓝色星球最美的篇章。然而,有很多陪伴过我们的生物由于各种原因已经灭绝或者正在走向灭绝的深渊,全球生物多样性正在遭受严重的威胁并逐渐丧失。作为全球环境保护的热点问题,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从本期开始,我们特设"保护生物多样性"专栏,期待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引起更多的重视,吸引更广的参与。  相似文献   

13.
拯救中华鲟     
中华鲟的祖先曾与恐龙共同生活在白垩纪,几经沧桑,恐龙灭绝了,而中华鲟却顽强地生存到了今天,被称为“鱼类活化石”、“水中大熊猫”。然而,现在它们的处境却十分危急,亟需保护。  相似文献   

14.
你知道吗?     
《油气田环境保护》2008,18(3):18-18
<正>☆生态环境指生物有机体周围的生存空间的生态条件的总和。☆导致生态平衡破坏的原因主要是:种类成份的改变、环境因素的改变、信息系统的破坏。☆我国生态破坏状况主要有:物种灭绝、植被破坏、土地退化。  相似文献   

15.
拯救铁蹄马     
一种东西无用了,离它灭绝似乎也就不远了,尤其是家养动物.当人们不需要它时,没有人会无目的地养着它. 我们的社会似乎在嘲笑无用之物,认为自然是无用的,于是就改造之;认为某些物种是无用的,于是抛弃之.可是,无论自然生态系统还是社会生态系统,难道不能留住一些荒野?难道不能让"无用者"快乐地生存?  相似文献   

16.
《绿色视野》2012,(9):33-35
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的保存地和物种基因库,它能为人类提供生态系统“本底”的信息资源。自然保护区又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可探寻自然生态系统的发展规律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可行性。同时,自然保护区还是对社会公众进行资源与环境宣传教育的“自然博物馆”,是普及生态学知识的环境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17.
《绿色视野》2008,(6):16-17
全球正在爆发物种灭绝危机,每20分钟就有一物种消失。安徽特有物种金头闭壳龟活体仅存100只左右。鼠狐猴,中国仅存1只。已在地球上生存了两千多万年,只在中国长江出没的白鳍豚已经接近灭绝……一个个悲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而又脆弱的生物多样性资源,然而外来物种入侵破坏了云南的生物多样性,威胁到国家的生态安全。分析了外来物种入侵、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安全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出生物多样性资源是我国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要将维护生态安全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予以重视,同时采取多种措施防范外来物种入侵。  相似文献   

19.
《环境教育》2012,(8):80-80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的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其中的每一个物种都有着它存在的价值,一个物种的消失,我们可能注意不到,但是自然系统却已经发生了变化。爱因斯坦就曾经预言,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人类最多能活4年。而如今,随着人口的膨胀、环境的污染和人为破坏,世界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每小时一种的速度消失。太多物种消失了,我们人类将面临着什么?  相似文献   

20.
一株植物枯萎,一只动物死亡,有时并不仅仅意味着单个生命有机体的消失,也许凑巧是整个此类物种的灭绝。世界物种保护联盟公布的“2000年濒临灭绝物种红色名单”称:地球上大约有11046种动植物面临永久性从地球上消失的危险,包括1/4的哺乳类、1/8的鸟类、1/4的爬行类、1/5的两栖类和近1/3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