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就海拔、气压、气温、相对湿度与空气密度的关系,通过一系列公式、图、表进行论述和探讨,对海拔与气压的分级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高海拔气象条件的特点是:气压低、气温低,气温日变化大、空气比较干燥、绝对湿度低、太阳辐射比较强烈.随着海拔增高的大气压力降低,在低海拔范围内气压递减率较大,在高海拔范围递减率较小,在海拔1km至5km范围内海拔每增加100m,气压降低0.6kPa至0.8kPa.在同一地点最低气压与平均气压的差值不大,一般不超过1.9kPa.高海拔地区的最高气温、日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均随海拔增高而降低,海拔每增加1000m约降低5℃.高海拔地区的空气相对湿度与海拔的关系不大,但绝对湿度随海拔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3.
标题环标委活动环标娄第七次年会纪要环标委1985年度工作总结环标委气候分会第二次年会纪要环标委机械分会第三次年会纪要环标委秘书处工作会汉纪要环标委气候分会在广州召开工作会议环境条件1 11 51 61 83 473 49 IEC/TCl8(船舶电气设备)环境条件综述 1 10 试论海上石油平台电气设备环境条件和规范 2 l 谈谈电磁环境对通信及其它弱电设备维护人员的影响 3 1 关于自然界中出现的环境条件用气压还是海拔问题的探讨 3 6 对开展环境条件体系研究之我见 3 9 军用改装车辆和移动电站的应用环境 4 1 海拔、气压、气温相对湿度与空气密度的关系及…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门源地区气温变化特征趋势,作者利用1961~2015年门源地区气象站逐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和Mann-Kendall法等方法,分析了近55年来门源地区气温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近55年来门源地区年和四季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呈极显著的增加趋势,而年和冬季气温日较差呈极显著的减小趋势。(2)门源地区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存在着非对称性变化。(3)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表现为60~80年代较气候平均值偏低,90年代基本持平,进入21世纪00年代变暖突出,属于年代最高值,气温日较差在60~70年代比气候平均值偏高,80年代至21世纪00年代基本持平。(4)门源地区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在1993~1994年发生突变,气温日较差没有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5.
利用2004年~ 2009年逐月气象资料,采用气候统计诊断分析方法,对中山站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的气候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山站平均气温四季均呈下降趋势,变化幅度为-0.003℃/a~-0.46℃/a,冬季气温降幅最大,秋季降幅最小;年平均气温表现为弱的下降趋势,平均每年下降-0.003℃;年极端最高气温呈逐年下降趋势,降幅为-0.4℃/a,年极端最低气温呈逐年上升趋势,升幅为0.2℃/a;年平均气温、极昼平均气温日变化呈升温趋势,升幅分别为0.04℃/a、0.01℃/a,极夜平均气温表现为弱的降温趋势,降幅为-0.002℃/a;年平均气压、极端最高气压、极端最低气压、年平均相对湿度、年最小相对湿度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平均风速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2004年2月~2009年11月大风日数共出现了835d,年大风日数均在100d以上;最大风速最大值为31.5m.s-1、极大风速最大值为39.1m.s-1,均出现在11月;年最多风向频率为49%~64%,以NE、E为主.  相似文献   

6.
周文娟  杨柏松  马小蕊 《青海环境》2023,(3):116-119+123
文章通过对西宁市气象站2022年1—12月新旧站址同期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降水量、地温地面气象要素间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西宁站新旧站址气象要素存在的差异:新站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与旧站相比差异较小;新站气压比旧站气压低;新站的年、月平均相对湿度普遍比旧站的高;新旧两站降水量差异除在8月份波动较大以外其余月份变化不明显,降水趋势基本一致;新旧站320cm深层地温月平均值差异最小,为0.1℃,15cm浅层地温月平均值差异最大,为0.5℃,0cm地温月平均值差异为0.4℃。造成上述气象要素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探测观测环境的改变,经对比分析新站测量数据更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三江源"地区18个气象台站1961—2012年的气温、降水、蒸发以及相对湿度的气象资料,分析了该地区的气候暖湿变化情况。分析发现:1961—2012年期间,三江源整体向暖转化,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均在升高,且平均最低气温上升速率明显快于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均呈增加趋势,说明三江源地区正逐步变湿。由于暖湿变化而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改变。  相似文献   

8.
文章给出了西宁地区2007年4月~2008年12月近地面臭氧浓度的季节变化及日变化.分析了2008年气象因子与地面臭氧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宁地区地面臭氧浓度与云天状况、风向风速、相对湿度、气压等要素的变化比较明显.当西宁地区出现晴天、风速较大、偏E风、气压较低、湿度小时,为出现高地面臭氧浓度的天气条件.与相距90公里处的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资料相比,其季节变化及日变化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9.
利用2016—2020年淮安地区环境监测站点资料和淮安国家基准气候站气象资料,研究淮安地区臭氧浓度与气象、环境的关系,并利用“注意力机制”下的Seq2Seq建立臭氧预报模型。结果表明:臭氧浓度与气象要素和环境要素的关系是多样的,臭氧与气温、风速整体上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气压、降水量、NO2、CO、PM2.5、PM10整体上呈负相关;“注意力机制”下的Seq2Seq模型在预报4 h的臭氧浓度上效果较好,相关系数大于0.6。  相似文献   

10.
基于高平市2011~2014年间的常规污染物浓度监测数据并结合同期气象资料,分析了高平市的空气质量变化特征,并讨论了空气污染指数与气象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高平市的空气质量从2013年开始下滑,空气良好率下降了7个百分点;首要污染物以PM_(10)为主;空气污染指数月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季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气象因素与空气污染密切相关,气压、相对湿度与空气污染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全年降水量、风速、气温与空气污染指数呈显著负相关;气温与空气污染指数间的相关性最高,其次为风速;东南气流为主导风向时往往给高平市带来优良空气质量,而北西北风向常伴随着污染日的出现。  相似文献   

11.
高原环境条件及其对机电产品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我国高海拔环境条件,包拓气压,气温,太阳辐射等并有环境参数值,同时介绍高原环境条件对机电产品的影响,而主要是低气压对机机械设备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利用1961~2011年间的实测地面气温和降水资料,通过计算气候趋势系数和气候倾向率等统计量,分析了果洛地区气候的时空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利用南宁市8个台站1960—2016年间的年平均气温和台站沿革资料,采用标准正态均一性检验(SNHT)方法对南宁地面观测站年平均气温资料均一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显著性水平0.01时南宁站年平均气温资料在1999年出现间断点;台站迁移对气温资料均一性有直接的影响;气温资料均一性发生间断可能是周围环境变化、地理位置变化和高度变化的共同作用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长寿餐厅     
《绿叶》2002,(5)
不可饥饿上飞机,因为飞行时,高空气温及气压的变化,人体需要消耗较多的热量,所以要吃含热量高易消化及营养丰富的食品。上飞机前不要进食含过多纤维素和容易发酵产气的食物,以免在飞机上腹胀及食欲不振。不要吃太饱,因进食大量油腻或高蛋白质食品,不容易消化,会导致腹胀、腹泻和容易晕机。在上飞机前一小时左右,可吃些面包、小点心、牛奶、瘦肉、水果等,只要八分饱即可。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地埋式农污处理设备水温的影响因素,对江苏苏南地区2台地埋式设备水温和气温进行了全年数据监测,分析了设备水温与气温的变化关系,得出3—8月是水温上升期,此时水温较气温低1.2~8.6℃;1—2月、9—12月是水温下降期,此时水温较气温高0.2~12.8℃;水温变化比气温变化滞后,且变化幅度小;通过拟合气温和平均设备水温的关系得到Sine拟合曲线,R2=0.970 76。分析了设备水温与埋深的变化关系,得出设备埋深越深,水温变化幅度越小,水温对气温敏感程度越弱。  相似文献   

16.
瓦里关地区气象因子对近地面臭氧浓度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给出了瓦里关地区1995-1999年近地面臭氧(O3)浓度年、季变化及日变化。分析了1999年气象因子对地面O3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瓦里关地面O3浓度与云天状况、风向风速、垂直风速、气压等要素的变化比较明显。当瓦里关地区出现晴天、大风、偏NE风、下沉气流较强、地面受高压控制等天气时,为地面O3出现高浓度的天气条件。  相似文献   

17.
大规模的农业扩张和全球气候变化导致东北地区发生剧烈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本研究分析了研究区1976—2008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和生长季各月气温的变化趋势,并结合农业扩张程度,探究LUCC对农业扩张和气候变化的响应,为指导农业发展规划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976—2008年农田面积逐步增加,生长季气温一直呈上升趋势。1976—2001年生长季气温的上升趋势不稳定,气温变化程度较大;2001—2008年,农业扩张放缓,生长季气温上升趋势显著,且上升趋势一直增加,气温变化比上一时期更稳定;且这两个时期农业扩张和气候变化对土地利用强度的影响在南北和东西方向上均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利用青海省果洛州达日县2005~2007年6~8月低云量以及五种低云状的逐月、逐日、逐时资料,统计分析了达日地区各类低云的月分布和日变化特征,并进一步讨论了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变化对不同低云日变化的贡献,以及低云和降水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关中地区近50年来最高、最低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关中地区9个气象站点气温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趋势系数、普通克里格插值、Mann- 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关中地区1960-2009年最高、最低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突变特点和变化周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关中地区最高、最低气温均有明显增温趋势,最高、最低气温增温幅度存在季节差异,冬春季增温幅度最大,夏季最弱;最高、最低气温增温趋势强弱的地区差异也比较显著;最高、最低气温升温突变显著,最低气温突变早于最高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突变还存在季节差异;最高、最低气温变化周期显著,均存在显著的16-18年的周期变化和3-5年的动荡周期.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气候倾向率、趋势系数、普通克里格插值、Mann—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陕北高原1960-2009年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与突变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陕北高原最高、最低气温均有明显增温趋势,分别为0.3℃/10a和0.32℃/10a;最高、最低气温增温幅度存在季节差异,最高气温在春季增温幅度最大,最低气温在冬季增温幅度最大;最高、最低气温增温的地区差异也较显著,最高气温增温趋势从北向南呈间隔分布,最低气温增温趋势从西向东逐渐递减;最高、最低气温升温突变显著,分别为1994年和1993年;最低气温突变早于最高气温,说明最低气温比最高气温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