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亓玲 《防灾博览》2007,(2):10-12
人类生活的地球目前大约已有46亿年.而人类的文明生活从有文字算起也有约6000年的历史.地球是人类之家,没有地球也就没有人类的生存.反之人类更应了解地球.且应爱护倍加。我们知道科学家把地球分为四个圈层: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他蕴藏了人类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并养活着地球陆地上60多亿人口和其它所有的生物。成为人类永恒的需求.那末.就目前所知道的地球各种主要资源都有那些呢?  相似文献   

2.
善待细菌     
小得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细菌也是有生命的,它们属于地球生物中的一个大类——微生物。细菌虽小,也是地球生物链里一个重要的大家族,它和人类一样是地球的主人,应该平起平坐。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人类,地球上的其他生物照样生活自如,因为能替代人类在生物链里发挥作用的其他生物实在太多了,在生物链里,人类只不过是动物大家族中的一员而已。可是缺少了细菌,这地球生物链便完全乱了套,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将彻底遭殃。因为地球生物圈由最基本的三大环节组成,它们是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  相似文献   

3.
也许我们目前还不知道地球可能负载人类活动的上限在哪里,但可以断定的是:我们生活在一个有限的世界里,如果人类不能有效地保护地球,爱护资源,人类总有一天会达到这个极限的。 曾几何时,中国人还以“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而仓豪,事实上,我们却是人均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由于人类对自然界无限度地索取,环境的警钟不时地在我们耳边响起:森林植被面积愈来愈小,水土流失愈来愈严重,沙漠化愈演愈烈;长江流域频繁的大水,年复一年的黄河断流;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进入人体,目的是互益共生。”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传染病控制研究所卢金星研究员认为:“世界上只有相对的致病微生物,没有绝对的病原微生物。”第一,人的存在不是孤立的,人类也是一种生物,是地球生物链里的一员。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动物、植物,也有微生物,它们互相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了地球上丰富多采的生物圈。如果不是“人为”地破坏这个生物圈的平衡,地球上的万物是可以和平共处的。1998年的全国特大洪涝灾害之所以发生,主要原因是人类对河流上游树木滥砍滥  相似文献   

5.
正第二集白棉纱·黑化石·自然之死地球——这个蓝色的星球已经存在了46亿年。如果把时间压缩,用5000万年代表一年,那么地球的寿命是92岁,而人类仅仅出生了8小时。而就在短短的"5分钟"以前,人类世界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然而,就在这看似微不足道的  相似文献   

6.
魏庆 《防灾博览》2010,(1):42-43
<正>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地震给人类造成的灾难是难以估量的。地震预测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宏伟的科学研究目标。如能同时准确地预测出未来大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无疑可以拯救数以万计生活在地震危险区的人民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大量的事例和数据论证了人类活动也是当代的重要地质作用。人类为了生活和生产对地球表面物质的搬运和堆积作用的强度已经超过自然的作用;人类正在改变地球表面的形态;人类活动产生了新的地球化学过程;使旧的物种绝灭,并产生新的物种;人类活动改变了水和大气物质循环的途径和物质成分;人类活动还促进或减弱物理地质作用,增加或减轻自然灾害。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李有观 《民防苑》2009,(4):25-26
如果人类在月光和星光下真的感到悠然自得,那我们会愉快置身于黑暗之中,我们会像地球上众多夜行性动物一样将午夜的世界看得清清楚楚。然而人类是昼行性动物,人类的眼睛已经适应了阳光下的生活。唯有如此才能解释我们对夜晚的所作所为:用光亮将它填满,操纵它接受我们。  相似文献   

9.
金水 《防灾博览》2021,(3):62-63
新冠疫情暴发后,口罩几乎成为每个人出门的标配.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疫情暴发以来,全球范围内一次性防护口罩的需求量增加了近100倍. 全世界每月使用和处置的防护口罩数量为1290亿个,随着口罩用量激增,没有被妥善处理的废弃口罩正在污染生态环境,影响野生动物的生存,甚至威胁到了人类自身.  相似文献   

10.
任水 《防灾博览》2018,(2):62-65
最近50年来大部分全球平均温度的升高,很可能是由于过多人为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导致的。在46亿年漫漫时空里,一直给地球生态系统提供着至关重要的保护地球表面的那层薄薄的大气层,却已经在工业革命后200多年的人类活动中空前耗竭。  相似文献   

11.
恐龙,这一为人们所熟知且在地球历史上曾极度繁盛的生物,却在6500万年前生物大规模集群灭绝事件中从地球上消失了。为什么地质历史时期许多繁盛的生物不再与人类生活在一起?地史上发生过几次这样的大灭绝?大灭绝的起因是什么?我们人类正经历生物大灭绝时期吗?生物大灭绝是地球上所有生物都绝灭了吗?大灭绝后哪些物种能劫后余生并占领新的空间,继而发展壮大?追寻史前全球性的灾难事件,是为了更理性、客观的认识生物怎样应对环境  相似文献   

12.
记得法国伟大的文学家雨果曾经说过:"地球是一个善良的慈父,同时又是一个凶恶的屠夫。"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一方面赐予人类宜居的环境和丰富的资源,使人类得以一代又一代繁衍生息;另一方面,地球上频发的自然灾害,严重威胁和伤害着人类,地震、火山喷发、海啸、飓风、洪水、干旱等等,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发生。  相似文献   

13.
《民防苑》2006,(4)
可再生能源我们知道,目前世界上能源主要是矿物燃料,包括石油、煤炭、天然气等等。这些矿物燃料是地球经历了亿万年的演变而逐渐形成的,可是人类只用了短短的几个世纪就将把它们彻底消耗殆尽。因为这种矿物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开采一点就少一点。当它们被全部开采完后,人类将怎么  相似文献   

14.
正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有一颗美丽的蓝色星球——地球,她是宇宙的奇迹,是生命的摇篮,是人类共同的家园。这里曾经生活着很多独特而神奇的生命,霸王龙,剑齿虎……它们逐渐被地球所淘汰而消失;这里曾经也有很多美好的生命,渡渡鸟,恐鸟,因为人类的行为而消失;这里仍然生活着美好而灵动的生命,它们多姿而独特,它们顽强又脆弱。它们的命运,在你我手上,让我们善待地球,从我做起!  相似文献   

15.
<正>世界自然基金会2010年10月13日公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大约比40年前翻了一番。要维持现有的消费生活,人类需要1.5个地球……2010年是极不平常的一年,俄罗斯大火、亚洲水灾、欧洲暴雨、阿根廷寒流、格陵兰冰川崩裂……我们的地球多灾多难,在能源和矿产资源危机、土地和水资源危机、地球生物物种危机……  相似文献   

16.
如果有人问你:人的正常体温是多少?相信你一定会不加思索地回答:37℃。这种回答对不对呢?自从1878年德国医生文德利希确定这个数据的100多年来,谁都认为这样的回答是完全正确  相似文献   

17.
王文婷 《民防苑》2009,(2):42-43
如果您有一颗年轻的心,关注时尚的生活方式,如果您像关心自己一样关心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的命运,您一定会注意到,有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正在越来越多的人的生活中被贯彻,这就是“乐活”。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乐活,在国外发展得相当迅速。现在,从乐活原料供应商、乐活生产商、乐活商店、  相似文献   

18.
水质灾害作为灾害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和其它灾害一样能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为规避灾害风险,必须加强对水质灾害成因的研究.详细分析了水质灾害的成因,考察了形成水质灾害的致灾机制;提出了水质灾害的预防措施和灾后的控制策略,同时提出了预测水质灾害的工作方法;最后,总结了今后应该深人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安阳 《防灾博览》2023,(2):36-39
<正>我们的地球从高空上看,就像一个巨大的“水球”。地球上的水,97%是海水,淡水资源仅有3%。这些淡水大多数分布在南极、北极的冰川地带。所以,地球上人类可以使用的淡水仅有0.26%左右。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并不丰富,约有1/4的人口缺少洁净的饮用水,全球淡水量严重不足。随着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时代。中国的人均淡水资源不到世界人均量的三分之一。我国有600多个城市缺水,4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同时水资源的浪费非常惊人,如果一个水龙头1秒钟漏掉1滴水,一年可以漏掉360吨水。因此,节水护水,共建美丽中国,是每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什么叫“环境激素”? 人体有内外两种分泌器官,内分泌器官(如性腺、甲状腺、胰腺等)能分泌激素。激素种类繁多,作用非凡,其中最重要的是性激素,它可以刺激生长发育和生殖系统的成熟。人类用化学方法制取的一些化学物质也有类似于激素的功能。这些化学物质混在食物和空气中经消化和呼吸管道进人人体后,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便发挥了类似激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