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污泥热解残渣催化市政破膜污泥的热解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AAS)对污泥热解残渣中金属化合物含量测定和扫描电镜(SEM)对污泥热解残渣的表面形态进行表征,采用热重分析(TGA)对印染污泥和市政污泥的热解残渣催化污泥热解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两种污泥热解残渣对污泥热解均有催化作用,且印染污泥热解残渣催化效果优于市政污泥热解残渣;热解残渣中金属化合物种类和含量对其催化效果有一定影响,尤其是污泥热解残渣中铝、铁、锌化合物在污泥催化热解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氯代芳烃催化氢转移脱氯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康汝洪  于海涛 《环境化学》1998,17(2):159-162
本文以甲酸钠为氢源,对聚乙烯吡咯烷酮锚定的PdCl2催化氯代芳烃脱氯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条件对反应的影响,研究了脱氯的选择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卓越的脱氯选择性,催化剂用量少,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本文并对其脱氯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水热法制备N掺杂纳米TiO2及其光催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钛酸四丁酯和氨水为前驱物,采用水热法制备N掺杂TiO2纳米微粒,利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等技术对不同条件下制备的产物进行了表征.探讨了不同体积比的前驱物、水热温度、水热时间及煅烧温度对水热产物的影响;考察了N掺杂催化剂在紫外线和可见光下光催化降解甲基橙和苯酚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4.
废塑料处理技术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章介绍了解决废塑料污染的几种方法,分析了目前我国废塑料回收利用技术的现状,并介绍作者在这方面进行的一些新的研究工作:(1)使用自制的催化剂完成了聚烯烃类塑料催化热解回收燃料油的小试,获得了较好的效果;(2)通过实验对发泡聚苯乙烯热解回收苯乙烯单体的工艺流程提出了优化操作条件。根据国内外实际,文章最后对废塑料回收利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寒  董艳春  周术元 《环境化学》2019,38(4):950-956
热催化分解技术可将染毒空气加热后通过催化床,毒剂分子在催化剂活性位上发生吸附、氧化、脱烷和水解等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生成CO_2等小分子化合物,该技术是一种广谱高效的净化技术.文中综述了催化材料对典型化学战剂的热催化分解性能.对于神经性毒剂沙林来说,活性炭、氧化钒和Pt催化剂有更好的催化活性,磷物种在催化剂上的逐渐累积是失活的主要原因;对于全身中毒性毒剂HCN和CNCl而言,水解反应对产物选择性的影响尤为重要;对糜烂性毒剂芥子气来说,催化剂的设计与反应机理的研究仍处在起步阶段;相比其他毒剂,窒息性毒剂光气更容易被催化分解,Pt催化剂对光气的热催化分解展现出较好的性能.本文将为设计合成高性能毒剂热催化分解材料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金属及其氧化物催化降解多氯联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催化降解因其高的反应速率和降解彻底性,在氯代有机物的削减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研究较多的催化剂为零价态和氧化态的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过渡金属及贵金属,包括单金属和双金属两种.这类催化剂表面活性位点多样,在氯代有机物的降解中显示出优异的活性.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简称PCBs)是一类有毒难降解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本文阐述了不同价态的单金属和双金属催化剂催化降解PCBs的反应机理,并介绍了影响反应速率和产物选择性的因素.并对金属及其氧化物催化降解PCBs的应用现状做了评述,对该技术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温度对污泥热解产物及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温度是污泥热解产物及产物分布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为了确定最优的热解温度,为不同的热解工艺提供参考,用直径为200mm的外热式固定床反应器,以唐山西郊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为实验物料,在终温为250~700℃并在初期通以氮气的情况下,对污泥的热解产物分布及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在物料成分和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热解反应所需时间随着热解终温的升高而缩短;热解气和热解焦油的质量分数增大;焦炭质量分数减小。热解焦炭的工业分析表明,随热解终温的升高挥发分减少、固定碳和灰分增加。热解焦油的热值在10~43MJ·kg-1之间;焦炭的热值10~24MJ·kg-1之间。  相似文献   

8.
油田含油污泥的低温热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石油开采、集输和炼制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含油污泥,如果处置不当,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研究含油污泥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新技术是当务之急.含油污泥热解技术具有处置彻底、二次污染少等优点,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处理方法[1].本文制备了掺杂钯的钛氧化物介孔分子筛催化剂MCM41,利用真空管式热解炉对延长油田含油污泥进行低温热解,重点研究了热解条件和催化剂MCM41对油回收率和回收油中组分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Pd和Fe为活性金属组分通过沉积沉淀法制备了负载型Pd-Fe/C双金属催化剂,针对氯酚类污染物进行催化还原脱氯和催化氧化的连续降解处理.通过ICP-MS、XRD和TEM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证实0.5%Pd-0.5%Fe/C催化剂中活性金属组分Pd和Fe在载体表面分散性最好,催化剂比表面积达到718.8 m~2·g~(-1).在温和条件下,以水作为反应介质,研究了负载型Pd-Fe/C催化剂对4-氯苯酚(4-CP)和2,4-二氯苯酚(2,4-DCP)的连续降解过程和反应条件,以及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情况.考察了Pd和Fe的负载量及p H值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得到了最佳反应条件,以0.5%Pd-0.5%Fe/C为催化剂,20 min内完成4-CP和2,4-DCP的催化还原脱氯,产物都为苯酚;之后加酸调节pH=5,并加入H2O2继续进行催化氧化,苯酚被彻底降解为H_2O和CO_2,而且转化率在60 min内可以达到97.5%以上,从而实现4-CP和2,4-DCP的彻底降解.  相似文献   

10.
胡学锋  张锐明  秦伟 《环境化学》2012,31(5):636-640
在超声波辅助作用下制备了Ag@AgCl可见光催化剂,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扫描电镜(SEM)对该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该催化剂在可见光区有较强的吸收,粒径在微米级.以三聚氰胺为模型化合物测试其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发现,该催化剂在可见光照下,不仅可以使三聚氰胺发生脱氨基反应,而且能使其环结构破坏,但却不能催化氰脲酸降解.通过除氧实验、空穴捕获、顺磁共振等实验测试,对其可能的催化降解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根据国家及地方有关固体废弃物管理政策的规定,结合常州市的实际,确定了常州市固体废弃物综合整治规划目标。按照尽量选用最佳实用技术,最新科学技术、区域传统有效的技术,显著削减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的技术等原则,制定了该市2000年、2010年固体废弃物综合整治规划备选方案。根据优化计算、可行性分析及其它综合比较、分析,确定了最优方案。从经济、技术、管理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12.
壳聚糖生产废液的污染治理与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德芳  余刚  张彭义  史桢 《环境化学》2002,21(3):288-291
在壳聚糖的生产过程中,将稀碱脱蛋白阶段反应后的稀碱,添加8%-10%的稀碱后可重复使用,如此反复回用3次;而浓碱脱乙酰基阶段反应后的浓碱,添加5%左右的浓碱后可重复使用,如此反复回用10次;最后将酸碱废液综合处理得到熟石灰和有机肥等副产品。与现有的工艺相比,该工艺处理效率提高了3倍,处理成本下降了10倍,污染负荷下降54%。  相似文献   

13.
抗生素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来源、传播扩散及生态风险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首先诱导动物体内产生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 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从而加速了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细菌间的传播扩散.目前,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一类新型环境污染物,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传播、扩散可能比抗生素本身的环境危害更大.本文针对抗生素抗性基因在地表水、地下水、医疗废水、城市污水处理厂、养殖场、土壤、沉积物以及大气环境中的来源、分布、传播情况以及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进行综述.分析了抗生素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潜在传播途径及其可能影响因素,并指出光照,厌氧,高温处理可以有效遏制抗生素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传播和扩散.揭示了抗生素抗性基因可能造成的生态风险,针对我国对该类污染物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4.
超滤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福谅  韩式荆 《环境化学》1993,12(6):490-499
本文对国内外超滤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主要是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涉及的废水包括纺织工业,机械制造工业,石油化工工业,食品加工工业及其它工业污水,也包括部分生活污水,在这些污水治理过程中,不仅可消除或减轻污水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可以回收有价值的物质,使水部分或全部回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从凤眼莲等水生植物体中回收废水中白银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将植物残体直接打捞、晒干、灰化、HNO_3浸取,氯化法沉淀直至火法冶炼(加入碳酸钠和硼砂)出银;第二种方法是将植物残体全部集中,晒干,最后由贵稀金属提炼厂专门处理.根据上述方法已成功地从净化含银废水的水生植物残体中提炼和回收白银561.7g.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天津市有毒有害气体排放标准的研究制定,并以一氧化碳为例,介绍了高斯扩散制定标准时应用。通过理论计算与现场实例,找出了理论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关系,验证了所研究制定的天津市有毒有害气体排放标准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包志成  丁香兰 《环境化学》1993,12(4):281-287
在气相色谱和色谱-质谱分析的基础上,对以六六六为原料生产多氯苯的两种工艺的产品及废渣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伴随多氯苯的生成,尚有多种氯化物产生。在水解生产工艺中,产品和废渣中有微量PCDDs和PCDFs,但产品中还有少量PCBs。在热解工艺中,废渣内发现大量的PCBs,PCDDs和PCDFs,最毒的异构体,2,3,7,8-TCDD含量高达24ppm。  相似文献   

18.
聚合氯化铝铁絮凝剂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高宝玉  王秀芬 《环境化学》1994,13(5):415-420
煤矸石是采煤过程之废料。本文利用煤矸石制备出了聚合氯化铝铁(PAFC):一种新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探讨了Fe^3+的稳定性与溶液离子强度之间的关系,发现溶液的离子强度越大,则产生Fe(OH)3沉淀时的PH越高。研究了PAFC水解产物的ζ电位及絮凝效果随PH的变化情况,比较了PAFC、PAC和PFS的除浊性能,PAFC在PH为7.0-8.2范围内除浊效果最佳,PAFC的除浊效果优于PAC。  相似文献   

19.
朱启红  夏红霞 《环境化学》2011,30(6):1087-1090
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Fe对马蹄莲系统除磷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硫铁矿渣和FeCl3均能提高废水中磷的净化效果,FeCl3对马蹄莲净化废水中的总磷、水溶性磷效果尤为明显.与对照相比,FeCl3+马蹄莲系统对TP平均去除率提高14.75%,水溶性磷比对照高9.25%.随着时间的延长,SOD和POD都是先上升后下降,C...  相似文献   

20.
The issue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MSW) arisings has received great attention recently since it is not only a by-product of economic activity but also serves as an input to the economy through material or energy recovery. The main focus of this study is cultural formation and especially the current picture of waste culture and public perception across European Union (EU) member states. Thus, this study will first evaluate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with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 based on five parameters: waste,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labour, capital, and population density for 22 EU Member States and for the years 2005, 2010 and 2015 in order to evaluate which Member States are more efficient. Then the efficiency results are contrasted to Hofstede’s and Schwartz’s cultural dimensions on STATA with the use of regression modelling. Results show that for year 2005 no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is noticed for both cultural models, whereas for years 2010 and 2015 there appears to be a significant connection. The above-mentioned findings can be associated with the financial crisis that has hit Europe after 2008 making people more sceptical, while EU legislations have laid out some important directives in the field of waste management. Finally, along with the factors above, EU has faced severe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due to waste arisings, as well as accidents and injuries for people working in this sector, which in turn have widely modified EU’s waste culture as supported by this study’s resul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