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激励机制是针对安全管理中所涉及的人或人群的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激发其动机、鼓励其行为,促进其形成做好安全工作的动力,并通过努力达成一定的期望,它是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合理运用好安全激励机制,能促进提高安全目标的完成度和安全准则的执行度.让企业安全绩效向好的方向发展,但如果运用不良,则会做无用功,起不到预想的效果.甚至还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安全投入,是安全责任和安全科技的基础要素;安全法规,是上述三个要素的制度保障;而安全文化,则弥漫于这四个要素之中。安全文化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其他四个要素的实施过程。国家安监总局成立伊始,局长李毅中就多次强调要努力将安全生产“五要素”落实到位,以此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所谓“五要素”,一是安全文化,即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强化全民安全意识,提高全民安全素质;二是安全法规,即健全安全法制,依法规范全社会的安全行为;三是安全责任,即强化安全责任,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问责制;四是安全  相似文献   

3.
从林业安全生产特点及其状况、林业安全管理和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林业安全教育与培训等方面,简要论述了林业安全生产的特殊性,林业安全生产的现状和有关曲线图及分布图;我国林业系统当前安全管理体系、专业队伍情况;安全管理技术的研究、应用和进展;安全科学技术研究、应用情况;安全科学研究机构、学术理论及林业安全技术研究、运用状况以及林业安全教育体系、方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从劳动保护科学概念人手,介绍了“安全技术与工程学”学科、专业的诞生过程,较详实地记录了20世纪80年代安全科学学科初创的始末。从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成立与安全工程试办专业的确立到安全科学学科概念及安全科学技术体系结构模型的提出,见证了从理论探索到实践认识提高与应用的过程。安全科学学科创建时期是我国安全科学理论与实践的一个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5.
1978年以来,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1.87倍,职工人数增加约1/3,工业千人死亡率和重伤率分别减少50%60%,其主要原因是安全科学技术的进步。它表现为:安全管理技术、关键的职业安全技术、安全法规标准、安全教育培训以及安全学术交流等方面有新的发展。文章就上述新进步作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6.
6月14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召开机关全体公务员和在京单位负责人大会。新任局长王显政做了重要讲话,副局长闪淳昌主持会议,副局长赵铁锤、王德学,中纪委委员、局党组成员濮洪九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记得今年春晚,一首《时间都去哪了》唱红大江南北,同时也让人们感慨万千,恨不得马上再回到儿时、回到父母的怀抱。陪家人说会儿话、聊会儿天。 是啊,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呢? 六月的天气已经很热了,但是对于我来说,工作的热情永远在高温之上,用时下流行的话说,就是“根本停不下来!”  相似文献   

8.
远离抱怨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许多的不如意.或者挫折、坎坷,如果你愿意抱怨.你会发现周围可以抱怨的事很多,烦人的交通、刻薄的上司、微薄的收入、患病的身体、假冒的商品、飙升的房价、脏乱的环境……于是乎.便生出各种各样的抱怨,抱怨不公平,抱怨不合理,抱怨社会.抱怨单位和领导……  相似文献   

9.
难忘的一课     
前些年,由于我所在的公司横向发展过快.内部安全管理没有跟上,违章违规的生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0.
流水的誓言     
从事安全生产工作的每一个人.都应像那东去的流水一样坚定不移,一往无前,奋斗不息。——题记  相似文献   

11.
安全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总被引:24,自引:10,他引:14  
通过对安全、安全系统、安全动力学等基本概念的探讨 ,提出了安全属性概念 ,拓展了安全、安全系统的内涵 ;同时运用科学学、哲学、系统科学和系统动力学等方法 ,从安全属性的角度研究了安全的规律性。笔者还指出安全系统动力学方法是研究安全规律性的途径。这些探讨和研究为安全科学的充实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构思“安全学”   总被引:1,自引:8,他引:1  
以辩证唯物主义为主线 ,对“安全学”的内涵 ,从安全科学的学科体系、构成、安全学的地位和作用 ,安全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安全观 ,安全哲学、安全哲理与安全方法 ,原始安全动力学、安全系统的灰色特征以及安全系统的非线性等主要方面进行了构思 ,以图搭起“安全学”的顶层结构 ,为撰写“安全学”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关于安全意识的哲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笔者从哲学角度 ,对安全意识的概念进行了剖析 ,探讨了安全意识的构成与运作机制 ,其中包括安全意识的结构以及安全意识的动力机制。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新世纪的安全观念 ,即拓展安全领域、以人为本 ,保障安全 ;以素质教育为本 ,加强安全文化宣传 ;以科技为本 ,创塑安全新貌 ,弘扬安全文化。  相似文献   

14.
Introduction: This study explores predictive factors in safety culture. Method: In 2008, a sample 939 employees was drawn from 22 departments of a telecoms firm in five regions in central Taiwan. The sample completed a questionnaire containing four scales: the employer safety leadership scale, the operations manager safety leadership scale, the safety professional safety leadership scale, and the safety culture scale. The sample was then randomly split into two subsamples. One subsample was used for measures development, one for the empirical study. Results: A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found four factors with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safety culture (R2 = 0.337): safety informing by operations managers; safety caring by employers; and safety coordination and safety regulation by safety professionals. Safety informing by operations managers (ß = 0.213) was by far the most significant predictive factor. Impact on industry: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provide a framework for promoting a positive safety culture at the group level.  相似文献   

15.
基于安全系统工程的铁路站段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随着安全逐级负责制等各项安全管理机制的建立和运行以及ISO90 0 0系列标准在铁路站段的推广和普及 ,要求铁路站段急需改变传统的、经验的管理模式 ,建立基于安全系统工程的、综合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的安全科学管理体系。笔者在综合考虑人、机、环境三要素的基础上 ,结合安全系统工程方法 ,对铁路站段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系统设计等进行了深入分析 ,实现了安全信息的自动处理、对事故或隐患的安全分析、安全预测和安全评价功能 ,为安全管理科学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以大同西电力机务段为例 ,对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实用和考核 ,取得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从安全工程学、安全经济学、人机工程学入手,结合金川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对现代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十个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用现代控制论原理,通过分析安全系统的结构及其特性,建立了安全系统状态方程和安全度的动态模型,探讨了安全系统的宏观预测及状态方程的参数辨识问题。运用本文所述方法,曾在几个工厂进行试点,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安全文化的产生过程及内涵。阐述了在企业营建安全文化的重要意义,论述了安全教育对企业创建健康的安全文化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试论安全劳动的经济效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全和生产是整个生产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本文从社会经济效益的角度,分析了安全劳动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和所起的特殊作用,以及它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探索了安全经济效益的规律,提出了安全劳动创造经济效益的论点。同时,对当前生产活动中存在的轻视安全、产品质量和社会效益的问题进行了剖析;理论结合实践,初步探索实现安全经济效益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