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型高效氧化偶合絮凝剂COF-I的研制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硫酸铝为主要原料,经过化学改性后,制得兼具氧化和絮凝为一体的新型、高效水处理药剂COF-I,并设计正交实验找出了药剂最佳组合配方,且对微污染水源水、城市污水及印染废水进行了强化处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复合比1:1、添加剂含量12.5%、稳定剂含量0.3%、氧化成分含量10%,在最佳配方和最佳工艺条件下,复合药剂COF-I对微污染水源水、城市污水及印染废水均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以东莞地区某典型印染企业尾水为研究对象,针对东江流域饮用水源河流水质污染现状及纳污河流水质改善目标要求与企业对尾水回用的实际需求,进行了印染废水深度处理回用工艺的适用性研究.通过混凝烧杯实验,选用工业PACl、FeSO4、HPAC 3种药剂,对微絮凝-直接过滤集成工艺用于印染废水尾水深度处理后水质回用的可行性,进行了实...  相似文献   

3.
絮凝-Fenton试剂氧化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Fenton试剂对某染袜厂2种印染废水(印染红和印染蓝)进行处理。考察了硫酸亚铁投加量、双氧水投加量、反应时间及pH值对印染废水的色度及COD去除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Fenton试剂处理该废水的最佳操作条件为:反应时间30 min、双氧水(30%)投加量4 mL/L、硫酸亚铁投加量300 mg/L、pH值为4左右。在最佳条件下,印染蓝废水经氧化处理后COD去除率大于80%,色度去除率95%以上;印染红废水需经絮凝预处理后再用Fenton试剂氧化处理,其脱色率达到了99.6%,COD去除率为91.2%,出水COD浓度为96 mg/L,可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4.
在不同条件下对印染废水进行臭氧氧化处理,并对处理机制进行了简单分析。结果表明,处理1LpH为12.0的印染废水的最佳条件为气态臭氧质量浓度11.05mg/L、接触时间120min,处理后废水的色度去除率约90%,COD去除率约30%。废水经“水解酸化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预处理后再进行臭氧氧化处理,可在短时间内达到良好的处理效果,实现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陶瓷微滤膜净化微污染水源水时的产水量,采用电絮凝预处理工艺延缓陶瓷膜的污染。研究了电流密度、进水流量以及跨膜压差对组合工艺产水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较之原水直接微滤,电絮凝预处理后膜产水量得到提升。其最佳运行参数为:电流密度1.5 m A/cm2,进水流量3 L/min,跨膜压差0.15 MPa。同时,比较了碱型、氧化型和配位型药剂清洗对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先用氧化型药剂清洗,再用配位型药剂清洗的方式膜通量恢复值最高。  相似文献   

6.
随着库区经济的发展,大量点源或面源污染物未经有效处理便直接排入水体致使许多可作为生活饮用水的水源变成了"微污染"水源,鉴于常规的预处理工艺不能很好地适应现有"微污染"水源水质的变化,采用挂膜成功的阿科蔓介质生物接触氧化法对微污染水源水进行预处理实验研究,并与挂膜成功的组合介质生物接触氧化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阿科蔓介质挂膜速度较快,效果较好,且对水源水质的变化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是微污染水原水质改善较为理想的人工介质;对于相同的微污染水源,阿科蔓介质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组合介质且处理效果良好,其对"微污染"水源水中TN、氨氮、COD和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7.4%、87.2%、54.1%和40.1%,其中较适宜的阿科蔓介质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进水溶解氧浓度为4.0~6.0 mg/L。阿科蔓介质生物接触氧化不失为一种开展饮用水源地生态防护与饮用水质改善的技术。  相似文献   

7.
采用混凝 氧化法对印染废水进行处理 ,得出最佳混凝条件及氧化条件。实验结果表明 ,该法可使印染废水的CODCr与色度去除率分别达到 90 .2 %和 99.1%。该方法具有去除率高、操作方便、设备简单、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厌氧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染废水的色度大,有机物含量高,可生化性差。针对这些特点,采用了厌氧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气浮等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结果表明,该工艺对印染废水有很好的处理效果,最终出水基本无色,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的一级标准(GB4287--1992),处理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9.
对使用微电解联合物化法处理维生素B12难降解废水进行了分析。通过实验研究了微电解联合物化法处理维生素B12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维生素B12废水色度去除达88.46%,COD去除率达到71.06%。该处理方法最后将污染物质直接吸附于改性膨润土上,不产生浓缩废水、酸碱废水等更加难以处理的废水,并且不带入有毒有害物质,可以有效降低水中污染物含量,减少后续生物处理设备的污染负荷。  相似文献   

10.
针对印染废水二级生化出水水质难降解且难以达标的现状,研究在不调节p H的前提下,采用铁碳微电解混凝工艺进行处理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最优条件范围,建立响应面(response surface methods,RSM)分析实验,确定铁碳微电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Fe的投量为72.1 g/L、m(C)∶m(Fe)为2.98∶1、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6 h。最佳混凝条件为:Al2(SO4)3投量为100 mg/L、混凝沉淀时间为30 min。实验结果表明,在上述最优工艺条件下对该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对COD的去除率能达到50%以上,出水COD低至46.1 mg/L,达到提标后的《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新标准(COD≤60 mg/L),其药剂处理成本为每吨印染废水0.355元左右,该法技术可行、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11.
吹扫捕集-GC-MS测定废水中的硝基氯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吹扫捕集-GC-MS测定水样中硝基氯苯类化合物的方法.考察了吹扫温度、吹扫时间等对吹扫捕集效率和方法检出限的影响.在室温下,当吹扫时间为30 min时,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限可达0.002 mg/L,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为2×10 -3 ~2 mg/L,相对标准偏差在2%~6%,加标回收率在97.0%~110.0%.与国家标准方法相比,该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且无须使用有毒有机溶剂等优点,可满足工业废水和地表水中硝基氯苯的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12.
新型混凝剂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行研发出一种新型混凝剂,它能广泛应用于印染废水、生活污水和餐饮废水等的处理。经过一步强化混凝处理后,各种废水的COD、色度和浊度等均有良好的去除效果。混凝污泥可以再生重复利用。  相似文献   

13.
新型混凝剂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行研发出一种新型混凝剂,它能广泛应用于印染废水、生活污水和餐饮废水等的处理。经过一步强化混凝处理后,各种废水的COD、色度和浊度等均有良好的去除效果。混凝污泥可以再生重复利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印染废水处理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65,自引:1,他引:65  
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分别评述了我国印染废水治理技术的现状,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针对养猪场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 ,对废水等环保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 ,并提出了有效可行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
厌氧、缺氧、好氧多级交替SBR脱氮除磷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实际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厌氧、缺氧、好氧多级交替序批式反应器(SBR)工艺,通过曝气时间、交替次数的凋整对该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进行了研究,最终将工艺确定为厌氧1.5 h-好氧1.0h-缺氧1.0h-好氧20 min-缺氧 1.0 h-好氧20min.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与传统的SBR相比节省了44%的曝气量,且对COD、TN、TP去除率分别达85%、78%、99.5%,同时发现曝气过程 NO2-N和NO3-N的累积可能会对好氧吸磷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印染废水处理工艺的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海门地区印染企业的实际废水处理情况,分析了印染废水的基本状况,指出了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印染废水处理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根据某厂印染废水的特点,在原有处理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在池内形成了合理的微生物分布,大大改善了出水水质,使COD、SS、BOD,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7.1%、14.4%、9.2%、19.5%,达到了废水排放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采用Fenton试剂氧化-混凝联合工艺对难处理络合铜镍电镀废水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废水初始pH值、H2O2初始浓度、[Fe2 ]/[H2O2]、反应时间和温度、混凝液pH、混凝剂质量浓度对处理过程的影响,探讨了废水的降解途径和机理.结果表明,在体系初始pH=4,温度30℃,H2O2投加量为800mg/L,[Fe2 ]/[H2O2]=0.1,反应时间60 min,混凝液pH=8及混凝剂质量浓度为500mg/L的条件下,废水的COD去除率为96.98%,Cu2 为99.91%,Ni2 为99.92%,处理水完全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同时依据GC/MS对X-GN降解最终产物的分析结果,推导出废水的基本降解机理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水解酸化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的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水解酸化工艺处理印染废水机理及其必要性,尝试用分子量及其分布和聚乙烯醇(PVA)降解程度作为论证指标,并综合后续好氧生物处理。提出以VFA产生和p H显著下降作为印染废水水解酸化的评判标准是不适用的;印染废水水解酸化的作用主要在水解阶段,COD虽没有明显降低,但分子量和PVA随着反应过程有显著下降;印染废水水解酸化可以大大降低好氧生物处理的难度,经过水解酸化的印染废水比未经水解酸化的印染废水好氧生物处理后COD去除率高40.2%,分子量下降率高6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