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有效应对城市公共卫生危机,公共卫生系统韧性至关重要。以武汉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成功经验为例,运用扎根理论分析政府、社区、医疗机构、媒体、非政府组织在COVID-19疫情防控中的观念与行为,解析出反映系统韧性特征的疾病监测体系、防疫资源管理、合作治理能力等10个主范畴及对应的52个子范畴,由此将系统韧性细分为功能韧性、过程韧性和整体韧性。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SM)构建提升公共卫生系统韧性的层次结构模型,揭示多元社会主体通过前述韧性要素集合:社会防疫基础、防疫科技与文化、疫情风险综合治理的层级递进应急准备,实现城市公共卫生系统韧性提升目标。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不同时期飞行员工作倦怠状况,以及职业韧性对工作倦怠的影响机制,以新冠疫情为例,采用职业韧性量表、工作嵌入量表和工作倦怠量表,分别于疫情防控期及防控政策放开后,先后2次对国内7家航空公司飞行员开展问卷调查,并使用Process宏程序进行假设检验。结果表明:在疫情防控期,近34.5%的飞行员表现出轻度、中度工作倦怠,在疫情防控政策放开后,飞行员倦怠水平降低,倦怠检出率为27.5%,且基本为轻度倦怠;在前后2个时期中,职业韧性与工作倦怠及其3个维度均显著负相关,职业韧性对工作倦怠有显著负向影响;工作嵌入在职业韧性与工作倦怠及其情绪衰竭、去人性化等维度间均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工作嵌入在飞行员职业韧性和工作倦怠之间的中介效应占比先后为31.58%、36.67%。提高飞行员职业韧性水平及工作嵌入度,可有效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飞行员工作倦怠问题。  相似文献   

3.
王喆  李伟 《安全》2023,(3):24-30
为增强老旧社区在重大传染病疫情下的社区韧性,提升评价体系精确性,基于复杂网络理论,从物理韧性、组织韧性、经济韧性、心理意识韧性和人员韧性5个方面出发,识别社区韧性的影响指标及指标间的关联关系;然后利用各指标在评价网络中的节点度和介数确定其权重,以此构建考虑指标间关联关系的重大传染病疫情下老旧社区的韧性评价网络体系;最终选取北京市丰台区某社区进行案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社区领导力、应急预案和老年人口比例等因素在社区韧性中起到关键性作用,通过对上述关键因素采取针对性改进措施,从而提升老旧社区应对重大传染病疫情的整体韧性。  相似文献   

4.
《安全》2020,(6)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给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带来巨大挑战。为健全疫情防控举措,提高我国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水平,从监测预警、应急物资管理、工作模式、应急管理体制4个方面总结我国在疫情防控应急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提出加强疫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建立应急物资智慧管理平台、完善疫情防控的全面应急管理模式、优化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建设等建议,吸取此次疫情的经验教训,完善我国应急管理体制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5.
灾害背景下提升应急供应链韧性对于提高减灾救灾能力意义重大。针对突发灾害情况下的应急供应链的紧急性、不确定性、政府组织保障等特征从供应链采购系统、运输系统、仓储系统及组织保障系统、信息系统共5个方面,找出影响应急供应链韧性的16个因素,再利用DEMATEL(决策试验分析法)方法计算综合影响矩阵并求解各影响因素的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原因度及层级结构图,并使用解释结构模型(ISM)方法计算可达矩阵并进行层次分级后构建应急供应链韧性影响因素多级递接结构模型,再结合DEMATEL-ISM集成建模方法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应急供应链韧性影响因素可划分为6级4阶的多级递阶结构,其中,当地政府管治能力为根本影响因素;运输网络管理能力、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及信息协同能力为间接影响因素;应急物资仓储容量、仓库吞吐效率、运输及时性及故障恢复能力为直接影响因素。最后,根据研究结果为维持应急供应链系统的长效运转提供相应建议,并提出了提升灾害背景下的应急供应链韧性在时间安排上的优先策略与资源分配策略,为提升应急供应链韧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王宏伟  钟其锡 《安全》2022,(9):1-12+89
为提升我国综合风险治理能力,立足综合风险治理的理论视角,以韧性建构的适应、处置和参与为框架,梳理国外Na-tech风险治理的情境与制度,并探索Na-tech风险治理的国际经验以及对我国应急管理的启示。结果显示:Na-tech风险具有风险复杂性、科学不确定性和社会政治模糊性的特点;基于系统评估与技术赋能的适应力,兼具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的处置力,社区、国家、跨国3级联动的参与力形塑了面向Na-tech风险治理的韧性。并提出对我国应急管理的启示:应以综合风险的系统评估为基础,强调适应的专业与科学;以综合风险的协调、协同为支撑,强调处置的灵活与冗余;以政府、市场、社会的整合为保障,强调参与的有效与广泛。  相似文献   

7.
当前,在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中,美国的突发事件预警与应急管理能力在全球首屈一指。在经历了“9·11”和炭疽袭击事件以后,美国政府加大了投入力度,使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大大加强,当非典(SARS)疫情在全球肆虐时,美国依靠其危机反应系统的高效运作,  相似文献   

8.
针对影响铁路疫情防控的主要影响因素,从突发急性传染病事件的事前应急准备、事发的风险监测、事中的应急处置和事后的恢复重建4个角度出发,结合铁路自身特点,并紧扣突发急性传染病事件相关的“常态化”和“应急”的公共卫生意义,构建铁路突发急性传染病事件的综合应对方案整体框架,为提高铁路突发急性传染病的应对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由美国3M中国有限公司北京办事处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组织召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研讨会,于2003年12月3日在北京召开,从事疾病预控和应急处置方面的专家学者30余人参加。会议由3M中国有限公司PaulE.Olson先生主讲。他以一辆运载危险化学品的汽车翻倒泄漏,形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例,详细介绍了美国有哪些政府和民间机构参与现场应急处置;应急处置机构的组织协调管理;现场危险区的划分和一般处置程序;应急处置现场配备使用的通用设备;根据美国有关法规规定,在不同危险级别的防护区内,由应急处置人员应配备的各种个人防护用品…  相似文献   

10.
“八桂应急先锋”社区响应队建设与培训项目由自治区应急管理厅牵头组织建设,项目致力于将社区的基层应急志愿者培训成为帮助社区做好灾害响应的重要应急力量32019年下半年,柳州市应急管理局以此项目为契机,积极在各城区、开发区所辖社区推进应急响应队伍建设,共举办10期培训班,涵盖了5个城区、2个开发区应急分管领导(负责人),154个社区、20个企业和单位共536人次。培训内容覆盖四大类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知识(传染病疫情、群众性不明原因疫情防控等)。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人的韧性调整对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安全性的推动作用,提出挖掘分析管制员日常作业安全韧性的方法。以文本挖掘数据为基础,结合韧性评估网格(RAG)构建管制员安全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管制员安全韧性行为网络,通过TOPSIS算法,对评价指标进行客观赋值;利用安全韧性评估模型结合网络关联路径量化管制员安全韧性。研究结果表明:安全韧性评分为0.739 09,其中响应潜能重要性较大;“提醒/警告飞行员”、“监控空中动态”、“向飞行员提供指令或指示”、“遵循应急程序”4类安全韧性行为对系统安全性起到关键的正向影响作用。研究结果可为空管系统的安全韧性研究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应急组织要素在城市洪水Na-Tech事件演化中的作用模式,依据灾害系统要素间的复杂交互关系,构建城市洪水Na-Tech事件演化网络结构。将贝叶斯网络作为分析工具,以中国综合灾害信息网数据库(CCDIN)案例为训练样本,推理计算先验概率,选取2个城市洪水灾害案例,验证贝叶斯网络的预测精度。分析强政府弱社会与弱政府强社会2种应急组织整合模式。研究表明:政府应急部门运行效率相对较高,在人员救助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社会应急组织的运行效率一般,在生活物资保障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媒体报道效率一般,在安抚民众恐慌情绪方面具有优势。针对城市洪水NaTech事件,应整合政府、社会、媒体等应急组织,增强灾害应对效果。  相似文献   

13.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我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美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定义是“一个疾病或一个卫生状况的发生或即将发生,这种疾病或卫生状况由生物恐怖主义、传染病、  相似文献   

14.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它对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挑战。此刻,国家已建设的视频监控、人脸抓拍机、车辆卡口设备等成为此次疫情下现代化城市防控体系的重要技术支撑。本文将探讨在面对此类应急突发事件时,如何利用现有的视频资源,基于视频AI技术以及大数据分析应用,通过横向拓展视频的应用面,充分挖掘疫情防控的应用场景,为公安、卫健、疫情指挥部等政府部门实现科学防控、智能防控、精准防控、应急处置、防控预案等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应急救援物资分配效率,减少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以应急物资需求未满足所导致的损失最小及物资分配总距离最短为目标,研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爆发后不同阶段下应急物资分配问题。构建优化模型,并通过某城市中13个物资需求点的应急物资分配案例验证模型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有效解决动态需求下应急物资分配问题,为解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应急物资配置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劳动保护》2007,(2):41-42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发布2006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总体预案》)。《总体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明确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分类和预案框架体系,规定了国务院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等内容,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总体预案》将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4类。按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总体预案》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4级。…  相似文献   

17.
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的是发生突然,容易威胁或者可能威胁到社会公众健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或群体性不明原因的疾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安全的卫生事件。近年来,新型传染病种类层出不穷,流行性疾病患者数量逐年升高,护理安全显得尤为重要。正如爆发于2020年初的新型冠状病毒为典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疫情期间护理安全工作环节中存在护理风险,如安置病患、配合抢救等。因此,加强传染病护理安全工作,特别是新冠病毒疫情期间的护理安全风险应急管理工作,有效保障应急救援队伍的安全健康,成为当前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8.
金磊 《安全》2006,27(6):1-3
还在2005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十届三次会议上宣布:"我们组织制定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方面的105个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建设法制政府、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应该看到,如今我国大中城市制订和修订应急预案(包括启动应急预案)的越来越多;开展应急管理培训教育和项目研发的机构越来越多;公共安全的应急体制、机制与法制建设倍受重视;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的理念正转化为城市各级管理者及公众的自觉行为.  相似文献   

19.
林雪  纪新青 《安全》2021,42(1):16-20
在重大公共卫生危机面前,基层农村提高公共危机应急响应能力,对于整个危机解除以及农村秩序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9年底发生的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危机——新冠疫情为例,以公共危机应急响应为视角,通过网络问卷调查方式,对农村在应急响应阶段的演化路径展开调研。通过调查发现,农村危机应急响应面临2个阶段困境:前期基层政府与群众反应不对等以及后期次生危机再生。基于此,结合农村特殊性分析困境存在的原因,并提出建议,以期为基层农村公共卫生危机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我国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效率,首先,梳理应急物资的特点,明确应急物资供应链的定义和结构特征;其次,整合处理政府储备信息、社会企业信息和社会媒体信息等多层级供需信息,快速完成应急物资供需信息动态更新;然后,实现供需信息共享,搭建应急物资调度平台,满足物资的高效调度;最后,在实现信息流和物资流科学充分流动的基础上,整合总结应急物资供应链快速构建模式。结果表明:应急物资供应链致力于将应急管理从传统的政府推动、政府执行,变成政府监督、数据推动、市场执行;从整体上缩短物资供给时间,加强了物资保障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