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充分挖掘事故时间规律与事故致因间的关系,采用文本挖掘和数据挖掘的方法对近几年国内285起高处坠落事故调查报告进行挖掘。挖掘结果表明:物或环境等不安全状态在与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交互作用后容易引起安全事故;人的不安全行为与事故发生的时间具有强关联规则且主要发生在人体疲劳程度较大的时间内,这为事故致因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充分挖掘事故调查报告中的有效信息,明确安全管理工作的内容.首先,利用文本挖掘分析事故调查报告,采用最小词频阈值文档频改进信息增益评估函数对分词结果降噪,通过回溯特征项在报告中的具体表述,提取事故致因,再构建同义词词库.然后,引入复杂网络以改进TF-IDF,综合事故致因因素的关联特征评估其重要度.最后,以房屋市政较大及...  相似文献   

3.
为充分利用塔式起重机事故案例信息,深入挖掘事故特征,提出一种改进的Apriori算法挖掘模式,快速有效挖掘塔式起重机事故关联规则.首先,收集200份具有详细事故调查报告的塔式起重机事故案例,分析并提取事故调查报告中事故的属性数据,按照事故属性的概念层次结构编码;然后,基于经典的Apriori算法,提出一种适用于多维多层...  相似文献   

4.
为高效挖掘水电工程隐患排查中积累的大量数据,采用基于互信息和左右信息熵的短语提取技术,从非结构化的隐患数据中提取结构化关键短语;运用桑基图,描述隐患特征、隐患部位、隐患类型之间的信息流动;结合短语提取技术,优化Apriori关联算法,挖掘隐患部位与隐患类型的关联规则,绘制关联规则网络图,结合桑基图分析规则;验证某水电站...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塔式起重机事故致因机理,由事故调查报告提炼关键要素,运用关联规则方法挖掘致因因素间耦合关系并提取其强关联规则;基于复杂网络理论,构建塔式起重机事故致因网络模型,通过模块度、平均路径长度、节点度及中介中心度分析网络拓扑特性,识别关键节点及其交互机理。结果表明,塔式起重机事故网络具有较明显社团结构,人因和管理层因素与事故连接紧密,存在违规/违章操作、相关专业资质不足及未有效落实安全制度等问题,需对关键节点采取针对性干预控制措施,及时切断风险传播链路,减少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地铁运营过程中致使险性事件发生的关键因素,识别关键危险源,加强对危险事件的预防管控,研究基于地铁运营日志文本挖掘的地铁运营危险源辨识算法,通过引入自定义专业术语词典和自定义停用词典,删除干扰数据并进行数据分词,实现对地铁运营日志的预处理,进一步构建进行危险源辨识的AFP-tree算法,实现对日志中关键危险源的挖掘。研究结果表明:AFP-tree算法能够显著提升计算效率,通过分析共挖掘出25类有效关键危险源,研究结果可为地铁运营单位实现“事前”的事故预防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事故致因理论分析煤矿安全事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我国煤矿安全现状出发,根据事故致因理论分析了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阐述了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实例分析了 2 起煤矿安全事故,以便为煤矿安全隐患提供预防指导.  相似文献   

8.
9.
近年来燃气管道事故频发,严重威胁周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准确认识埋地钢制燃气管道失效特征及致因,针对性开展风险管控,以某管道燃气公司2018—2021年共计1 338条埋地钢制燃气管道失效记录为分析蓝本,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失效总体趋势及管道敷设位置、压力等级、外防腐层类型、失效原因、管龄对应的失效特征;采用文本挖掘技术共计提取26项埋地钢制燃气管道潜在失效致因,通过词云可视化方式分析高频失效致因;构建失效致因共现网络探索不同致因之间的耦合关系,并根据特征向量中心性辨识主要失效致因。结果表明:中压庭院管道是风险管理的重点;腐蚀失效频次与管龄总体呈正相关,且从第4 a开始失效频次快速增长,在第19 a左右达到峰值;土壤腐蚀、防腐层破损、杂散电流、未安装阴极保护系统、管道服役年限较长、管体缺陷、防腐层老化和敷设环境发生变化是埋地钢制燃气管道失效主要致因,是风险管控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0.
不安全因素是指生产、生活或生存系统中潜在的、可以致事故发生的隐患,它包含在构成系统的基本要素人、物和环境之中。因此,人、物和环境既是系统运作的要素,也是引起事故的基本原因。所以说,上述诸要素的输入既是系统动作的开始,同时也是事故的开端。为了研究上的方便,不安全因素被分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及管理方面的缺陷等四类,它们与事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述的数字模型来表达,即:S=X1(X2 X3 X4)(1-1)式中S——事故;X1——管理方面的缺陷;X2——人的不安全行为;X3——物的不安全状态;X4——环境的不安全条件。由式(1-1)不难看出,管理方面的缺陷对其他三类不安全因素均起着激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刘伟 《安全》2009,30(3):15-18
加油站储存有大量的易燃、易爆油品,是城市中的重大危险源,一旦泄露,容易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其后果相当严重,因此分析加油站事故的致因机理具有现实而又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典型加油站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和借鉴现有事故致因理论的基础上,从本质安全角度分析,查找事故的本质致因机理,为在以后的工艺设计中尽可能地从源头消除危险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齐涵 《安全》2017,38(9):57-59
为了深入了解大型公共场所火灾事故发生机理,对大型公共场所典型的火灾安全隐患分类讨论。参考《中国消防年鉴》选取了120个大型公共场所火灾事故案例,根据这些事故案例列出了51个事故隐患,采用综合事故致因论把火灾隐患分为直接隐患、间接隐患和基础隐患。根据隐患的分类得出从地方政府再到有关场所的预防事故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防控城市燃气事故发生,运用关联规则和复杂网络对可能导致该类事故的不安全行为进行分析,揭示各因素之间的潜在关系和事故发生机制。收集2017—2022年间110起城市燃气事故调查报告并将其不安全行为划分为23类;利用Apriori算法挖掘各因素间的关联规则,得到支持度、置信度和提升度3个指标,并以关联规则中的前项和后项为基础构建复杂网络模型,从节点度、中介度中心性和聚类系数3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燃气事故发生多与个人安全教育程度不足、工作人员未落实相关管理制度以及个人安全措施和隐患排查不到位等因素有关,需加强相应的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研究结果将不安全行为间的因果关系可视化呈现,为城市燃气安全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思路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事故致因理论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事故致因理论进行了总结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介绍,对一些主要的事故致因理论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其异同,提出了各自的特点和适用条件,并对其理论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运用事故致因理论对具体事故案例进行了分析,找出了事故原因,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了给事故致因模型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为日常管理中事故致因模型的选用提供参考依据,从事故的影响对象、模型的组成和事故发生的路径3个维度对10种事故致因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事故致因模型对事故影响对象的涵盖越来越全面;事故致因模型的组成日趋全面,且趋于对模型中各模块给出清晰定义以能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故发生的路径描述由链式向系统网状发展;根据充分性和效率的需求对模块化模型和非模块化的模型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6.
结合中国应急管理现状,揭示了目前企业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理论指导研究的视角切入,主张以基础性理论为指导改变应急管理观念,改变应急管理现状。回顾了事故致因理论的历史演进历程,总结了该理论在国内理论研究的拓展,以及在生产领域应用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7.
油品码头火灾爆炸事故致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灾爆炸事故是油品码头储运生产中可能发生的一类重大事故。本文从上述两方面对油品码头火灾爆炸事故致因作了较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为充分挖掘化工生产事故数据中的有效信息和潜在规律,提高对化工事故认知水平,针对某化工集团2010—2016年共1 578起事故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揭示事故要素间的关联关系;运用潜在狄利克雷分配(LDA)模型进行事故聚类,并抽取到5个事故致因主题。研究结果表明:LDA主题模型等数据挖掘技术能有效挖掘大量事故数据中的潜在信息;5个事故致因主题中,4个涉及到人因或组织层面的缺陷;员工注意力不集中和现场风险管理不足这2个致因主题间具有较强相关性;员工注意力不集中、现场风险管理不足以及设备问题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一起爆炸事故进行了事故情景分析和计算,确定了事故中的爆炸物质及其质量,再通过对爆炸能量的计算得知甲苯为主要爆炸源,且一次氢气爆炸是二次甲苯爆炸的引燃源。综合"两类危险源理论"和"瑟利模型"建立了涵盖事故避免因素的事故因果连锁图,并对事故进行了致因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生产工艺不成熟、设备存在安全缺陷、安全管理不完善是事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事故致因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目前所采用的事故致因因素分析方法,提出了一种动态的分析方法,即神经网络分析方法,利用其中的一种神经网络(即BP网络)的原理和方法,根据专家系统提供的较为可靠和代表性数据训练网络,利用训练后的网络对所研究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更为直观、准确,尤其在一些其他方法使用困难的场合,更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