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急处置阶段对交通事故持续时间演化至关重要,在信息视角下研究处置阶段信息对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持续时间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处置阶段信息在持续时间演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从词频、上报次数、字符数及波动情况方面,采用内容分析法定义了处置阶段信息的评价指标,基于显著性调节变量建立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持续时间的调节效应模型。通过稳健性检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研究表明:变量Z1、Z2、Z4、Z5、Z6、Z7、Z8、Z9、Z10分别对事故范围与持续时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调节变量在不同水平时影响幅度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Z8、Z6、Z7的调节效应最强,依次为0.049、0.034、0.032。充分发挥处置阶段信息的调节作用,将有助于信息采集、发布和报送的有效性,进而辨识应急处置关键因素以促进处置效果。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趋势分析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对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事故类型和发展趋势作了分析和预测 ,拟合出每百公里交通事故起数的预测公式 ,指出应加强对超速行车、通车初期和恶劣天气时的交通控制。分析结论是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事故的绝对数将继续增长 ,但每百公里事故起数将逐年平缓下降 ;在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中 ,单方事故居多 ,超速行驶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 ,追尾是事故的主要形态 ;在高速公路通车初期和恶劣气候条件下 ,事故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杭州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了2003—2006年杭州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资料并对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①2003—2006年期间,发生交通事故8906起,涉及车辆12692辆,死亡115人,受伤1976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5亿元;②交通事故以10月和1月发生最多,每周事故数呈逐渐上升趋势,9:00—11:00点和14:00—16:00点为事故的高发时段;③因驾驶员造成的交通事故超过事故总数的90%,主要原因为未保持安全的纵向距离和操作不当;车辆原因主要为爆胎和制动问题、天气及照明对事故有一定影响;④在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中,乘客与驾驶员受到的危害程度相同。结论:研究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流行病学特点将有利于采取科学的措施减小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给社会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涉事车辆数分类下的事故特征,以事故涉及车辆数为分类依据,将高速公路重特大交通事故分为单车和多车事故两类。首先,以事故车型分布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单多车事故车型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研究了多车事故中车辆类型的相关性特征;其次,利用社会网络分析(SNA)计算单多车事故影响因素的节点中心性,提出以决策试验和评价实验室(DEMATEL)方法求解的可达矩阵作为SNA的输入矩阵,然后从整体属性(凝聚子群)的角度分析单多车事故影响因素的凝聚性;最后,从事故的伤亡人数和持续时间分析单多车事故严重程度的变化规律。以陕西省2018—2019年168起高速公路重特大交通事故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多车事故中同类型车型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而不同类型车辆之间多为负相关;单多车事故的节点中心性存在明显不同,在事故致因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单车事故和多车事故分别得到5个凝聚子群,各凝聚子群均代表事故影响因素的凝聚特征;多车事故的受伤人数较高,单车事故的死亡人数较高;单车事故的持续时间集中在3 h内,多车事故的持续时间集中在4 h内和6 h以上;单多车事故在车型、影响因素和严重程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煤矿监检人员工作欠载对风险感知能力的影响机制,首先引入无聊倾向和心智游移作为中介变量,构建四者的链式中介模型;然后采用工作欠载、无聊倾向、心智游移以及风险感知能力4种量表制成结构化问卷,定量研究263名煤矿监检人员问卷样本,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验证样本数据。结果表明:工作欠载直接负向影响煤矿监检人员的风险感知能力;工作欠载还会通过无聊倾向、心智游移的独立中介效应,以及无聊倾向和心智游移的链式中介效应影响人员的风险感知能力。因此,及时发现并干预监检人员的工作欠载、无聊倾向和心智游移情形,能够有效提升其风险感知能力,预防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分析及预防对策研究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12  
利用济青高速公路 1998~ 1999年发生的 10 85起交通事故数据 ,在资料收集、处理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 ,对影响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人、车辆、道路环境、天气和交通量等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 ,并与国外的统计结果进行对比研究 ,预测出随着高速公路交通量的增长 ,事故率将会增加。此外 ,笔者针对影响高速公路事故因素提出了主动性、被动性预防对策 ,这些对策的实施将会减少高速公路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交通事故的发生具有随机性和偶然性,为尽可能地降低交通事故的伤害程度,根据某高速公路典型事故多发段的交通事故统计资料,以交通事故严重程度为因变量,从时间、道路空间结构和交通运行环境等因素中初步选择12个候选自变量,采用混合逐步选择法分析候选自变量与因变量是否显著相关。采用累积Logistic模型建立交通事故严重程度时空分析模型,并从成比例检验、拟合优度检验和预测准确度检验3个方面对模型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事故发生时段、季节因素、发生地点、道路线形、坡度、事故涉及车辆数和日标准交通量与年平均日交通量之比与交通事故严重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改善高原地区公路交通环境,提高公路事故多发点鉴别的准确性,结合云南省2010—2015年道路交通事故数据统计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高原地区公路交通事故形态及时空分布特征;以百万车公里事故率和当量事故次数为指标,运用系统聚类法鉴别高原地区公路交通事故;并以昆石高速公路为实例进行分析,鉴别出11个事故多发点段,且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结果表明:在时间分布上,高原地区公路交通事故多发在冬春季,一天中下午及傍晚时分事故率较高;在空间分布上,高原地区县乡道路事故较为高发;从事故形态看,发生正面碰撞、刮撞行人的事故数量约占事故总数的57%,为高原地区的主要事故主要形态。  相似文献   

9.
交通违法是导致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从驾驶者发生交通事故类型及其历史交通违法类型的角度研究危险驾驶行为。利用归一化和阈值法,选取合适的交通违法类型;通过χ~2检验交通违法和交通事故两者关联性;再采用对应分析的方法,研究不同交通事故类型对应的主次要相关违法类型,并建立影响程度模型;同时,基于两者的交互影响,对部分交通事故类型和违法类型分类、合并。结果表明:交通事故类型和交通违法类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和对应关系,基于这种特性可预防交通事故,预判事故类型。  相似文献   

10.
在研究高速公路收费站交通事故及其安全影响因素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选择收费广场渐变率、收费站服务水平和收费广场入口段纵坡作为模型参数,以收费站年交通事故发生次数为模型的标度,通过样本数据的回归分析建立高速公路收费站安全评价模型。经实地采集的收费站事故数据验证表明:该模型用于高速公路主线收费站交通事故预测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评价收费站安全水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方案,从而降低收费公路事故率。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现状,提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综合管理对策,采用对比分析法,研判当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形势,统计分析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特征规律,提出基于“6E”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系统管理对策。以1994~2013年期间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统计数据为分析对象,采用事故起数、事故死亡人数、事故率、致死率、重大事故起数等作为评价指标,对比交通事故总量和不同等级公路事故情况,分析了当前我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形势。从交通安全执法管理的角度,对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发生时间、事故形态、肇事车辆类型、事故原因、肇事驾驶人驾龄等进行了特征分析,在立法、教育、工程、执法、急救、评价6个方面,提出了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系统化对策,为进一步认识当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形势,完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煤炭企业员工安全行为,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基于差序格局理论、资源保存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构建差序式领导、组织认同、安全动机和员工安全行为的链式中介模型。通过路径检验和Bootstrap方法,对367名煤炭企业基层员工的有效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激发员工安全行为的有效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煤炭企业中的差序式领导可正向影响员工安全遵从行为和安全参与行为,且对安全参与行为的促进作用更强;组织认同和安全动机在差序式领导与员工安全遵从行为、安全参与行为的关系中存在独立中介和链式中介作用,且相较于组织认同,安全动机的独立中介作用更强。研究结果可为建立合理的差序标准、采取适度偏私手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探究网约车服务是否直接影响道路交通事故,以及是否通过改变公交车和私家车的使用量而间接影响道路交通事故。基于2005—2017年我国11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DID)和逐步法,研究网约车服务对道路交通事故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网约车服务进入城市导致道路交通事故增加5.6%,这一结论在进行平行趋势和倾向得分匹配(PSM)-DID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网约车服务显著降低约19.3%公交使用量,从而间接增加0.71%道路交通事故,说明公交使用量发挥中介效应;网约车服务显著增加5%私家车使用量,从而间接增加0.14%道路交通事故,说明私家车使用量发挥中介效应。公交使用量的减少是网约车服务间接增加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政府部门应当加强网约车服务的监管,同时,鼓励网约车服务与公共交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公路交通事故的现状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根据2000—2006年全国公路交通事故统计数据,以2006年为重点,分析当前我国公路交通事故的发展形势、地区差异和事故特征。研究表明:我国的公路交通事故自2003年开始总体由快速上升转为持续下降,但高速公路和西部地区的公路交通事故仍有增长可能;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相比,经济发达地区的事故总量较大,但事故死亡率较低;国道、省道和高等级公路的事故死亡率均大幅高于其他公路;约80%的死亡事故是发生在平直、一般弯和一般坡等良好路段上的车辆互碰、碰撞行人和翻车,76%的特大事故属于坠车和正面碰撞;雾、雪等恶劣天气更易在高等级公路上引发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5.
为准确预测山区高速公路桥隧道段的交通事故数,首先通过探讨桥隧道段组合结构安全长度,考虑驾驶员识别视距与通风照明需求后对桥隧道段的定义重新进行诠释。然后,选取我国西南山区某高速公路符合桥隧道段定义的2条路段作为研究对象,以该路段2013—2017年的事故数据为样本,采用路段长度一致法将路段划分为1 km的路段单元。最后,考虑桥隧道段风险特性,从构造物设计、道路线形、交通流参数及路面状况4个方面选取13个解释变量,以事故率与事故数作为被解释变量,通过K-S检验与Q-Q图检验分析选用事故数作为最终的被解释变量,并选用负二项模型进行解释变量显著性分析,进一步确定显著性解释变量并对所选路段进行事故预测。结果表明:隧道长度占比、相邻路段纵坡差、抗滑性能指数及年平均日交通量是影响桥隧道段事故发生的显著影响因素,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进行事故预测拟合程度较高,预测结果与实际平均单元事故起数误差仅为1.5%,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准确分析影响行人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的各项因素,引入累积Logistic模型研究人、车、路、环境及事故特征与行人事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以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市2016年的行人交通事故数据为样本,通过聚类压缩、共线性检验和预测力分析,从人、车、路、环境及事故特征5个方面选取16个因素作为自变量,事故严重程度作为因变量,构建行人交通事故严重程度预测模型来分析仅财产损失事故、受伤事故和死亡事故的影响因素,并引入弹性分析量化各显著因素的影响程度,检验结果显示模型拟合良好.结果表明,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事故形式、事故发生时段、车辆类型、照明条件、行人年龄段、行人饮酒情况6个因素与事故严重程度显著相关.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行人事故预防对策.研究结果有助于交通管理者采取合理的策略来降低行人交通事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为量化分析山区高速公路线形指标对交通事故发生及严重程度的影响,引入事故修正系数(CMF)概念,提出基于CMF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预测模型。验证事故数据服从零膨胀负二项(ZINB)分布,并标定10个不同线形组合路段的基本事故预测模型;在界定理想条件的基础上,借助优势比分析方法,建立10个不同线形组合相对于基本预测模型的CMF模型;通过弹性分析识别出对不同严重程度事故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并以此分析山区高速公路线形指标及线形组合的安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CMF能够定量反映不同线形组合的风险效应,且其值越高,事故率及事故严重程度可能更高;山区高速公路中,平曲线缓坡组合相对安全,平曲线陡坡组合、平曲线竖曲线组合均有较高的事故风险;平曲线与凹型竖曲线组合时的风险会略低于其与凸形竖曲线组合;控制纵坡度、减少平竖曲线的组合均有利于山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冰雪天气下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频发致因,量化分析驾驶环境、驾驶员及车辆情况对事故的影响,根据Adaptive Lasso和随机森林(RF)混合算法建立预测模型。以10年约30万组冰雪环境下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数据为例,训练改进预测模型验证其准确性。结果表明,混合算法的准确度和拟合程度都优于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回归树(CART)及RF等单独算法。交通事故与环境因素相关性最显著,坡路、弯道及交叉口处事故受冰雪环境影响较大;事故与驾驶员因素中部分因素显著相关,如驾驶员性别及安全带使用情况;本地驾驶员对驾驶能力及冰雪环境的估计错误更易导致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9.
为明晰领导非权变惩罚、消极情绪、道德推脱对安全偏离行为的作用机理,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四者关系的假设模型.采用领导非权变惩罚量表、消极情绪量表、道德推脱量表和安全偏离行为量表对397名矿工进行调查,通过SPSS和AMOS进行相关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验证假设模型.结果 表明:领导非权变惩罚、消极情绪、道德推脱和安全偏离行为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领导非权变惩罚不仅可以直接影响矿工安全偏离行为,还可以通过消极情绪和道德推脱的独立中介作用及两者的链式中介作用3条路径间接影响矿工安全偏离行为.有效干预领导非权变惩罚、消极情绪和道德推脱,可减少矿工安全偏离行为,降低人因失误.  相似文献   

20.
为明晰辱虐管理、自我损耗和工作倦怠对安全绩效的作用机理,在文献研究和开放式访谈的基础上,建立四者关系的假设模型。采用辱虐管理量表、自我损耗量表、工作倦怠量表和安全绩效量表对389名员工进行调查,通过SPSS和AMOS进行相关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验证假设模型。结果表明,辱虐管理、自我损耗和工作倦怠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而辱虐管理、自我损耗和工作倦怠三者均与安全绩效呈显著负相关。辱虐管理不仅可以直接预测安全绩效,还可以通过3条路径间接影响安全绩效:通过自我损耗的独立中介作用;通过工作倦怠的独立中介作用;通过自我损耗和工作倦怠的链式中介作用。有效干预辱虐管理、自我损耗和工作倦怠,能提升安全绩效水平,减少人因失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