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讨论了中国第一大河长江的生态环境现状和面临的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江的生态环境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流域内水污染治理严重滞后,水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控制。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必须对影响流域生态系统的有关因素,包括水、土、生物及相关资源进行综合管理。处理好长江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将成为未来20年长江流域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在中德科学基金研究交流中心的资助下,在世界自然基金会长江项目办公室、湖南省水利厅、湖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等单位的大力协助下,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于2005年4月11~13日,在中国湖南省长沙市组织召开了“中德长江流域湿地生态与经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合理土地利用方式/土地覆盖变化造成的非点源污染已成为长江流域水环境不断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江流域,特别是长江中上游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的重点地区之一。水土流失将泥沙和土壤中的营养元素、残留的农药、化肥及动植物残体带入水体,使水体悬浮物、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等含量增加,水质污染加重,这是造成长江干流汛期水质变差的主要原因。虽然针对长江流域的研究很多,但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长江流域水质的非点源污染却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在分析当前长江流域非点源污染现状和3S技术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基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长江流域非点源污染模拟信息系统,并结合3S技术勾画出该系统的框架。该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对维持流域生态平衡,采取合理的土地管理方式,保护长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特别是三峡库区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2007年11月29~30日,“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暨《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第七次编委会”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召开。会议围绕当前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学术讨论,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位编委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的相关专业师生到会听取了大会发言。 本次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编委会联合主办,得到了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口海岸研究院和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的大力支持。《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主编许厚泽院士和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俞立中先生分别在大会开幕式致辞并主持了本次会议。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吉余先生、江西省副省长胡振鹏先生等八位与会专家、学者就长江流域的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治理、大型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问题、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及长江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现将报告会的部分发言摘要报道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中国入世不仅对中国的社会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对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也将产生深刻影响。主要的负面影响是:(1)长江流域的钢铁、汽车、化工、农业等产业将受到国际竞争的巨大挑战;(2)新开放、开发、投资、建设热将对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带来新的巨大压力。主要的正面影响是:(1)入世加快了各级政府的职能转变,政府转变职能使长江的保护进入一个历史的新阶段;(2)入世强化了绿色壁垒,绿色壁垒作为一种外的在强制将大大有利于长江生态环境的根本改善;(3)入世使中国进入了新的大开放时代,新的大开放背景将使世界在开发、保护诸方面都关注长江;(4)入世和申奥成功使中国大跨度的调水战略提前实施,中国和世界将进入“以水为核心”配置资源、布局经济的时代,这必将更加凸现长江流域开放、开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统筹流域绿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国家对长江经济带建设和长江流域发展的最新明确的战略定位。本文分析了长江流域的区位优势及其地位和作用;从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总体特征、流域不同区段生态环境特征及主要问题、自然灾害、水利工程影响等不同方面梳理和讨论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及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基于以上分析讨论,提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中需重点关注的相关领域。  相似文献   

7.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创刊二十年来,刊物随着长江大开发的脉搏而跳动,科学地刻画了“长江战略”的实施历程,履行了为开发和保护长江鸣锣开道的“先声”使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长江产业带建设的综合研究”课题组论证了长江沿江产业带的建设目标和途径。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长江沿江已经建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内河产业带,国际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动机和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同时,长江流域正面临着复杂、艰巨的资源环境问题,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任重道远。长江流域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有无数需要研究和探索的重大课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作为综合性的学术刊物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我们,来自中国国务院有关部门,流域管理机构,长江干流11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国内外有关组织,共同发起并于20Q5年4月16日至17日在中国武汉成功召开了首届长江论坛,就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水害防治、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探讨,共同发表《保护与发展——长江宣言》,藉此推动全社会积极参与,群策群力,保护、治理和开发长江,为子孙后代留下一条健康的长江。我们关注到,虽然目前长江健康状况总体尚可,但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局部无序的开发利用,加上投入不足等原因,引发了长江流域湖泊萎缩、  相似文献   

9.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态势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国家开发开放长江流域的战略决策效应十分明显,长江经济带在全国的地位不断上升,中国沿海经济增长重心已由南部转移至中部。国家对地区发展的宏观调控在长江流域得到实现,上中下游发展差距有所减缓,中游地区发展较快,农业对经济带的支撑能力有所加强,工业内部结构调整和 业政策的选择与实施初见成效,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对下游地区发展的制约作用得到缓解。利用外资取得新进展,同时长江经济带发展 也存在许多问题,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引导长江经济带沿江城市群协同发展是新时期我国重要的区域发展战略。基于空间平滑核密度估算法、空间溢出系数、局域空间聚类指数、关联度滞后效应模型和因果检验模型,系统分析我国长江经济带沿江城市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上中下游地区联动机理。研究表明:1目前长江流域发育程度达到城市群界定标准的有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和成渝三个城市群;2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之间经济发展存在正向关联;3在流域联动方向上呈现出自下游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游城市群→上游成渝城市群的单向联动关系,且引致关联存在滞后效应。因此,有效畅通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空间溢出渠道、提高沿江城市之间的空间关联度,是缩小长江流域上中下游地区之间空间分布差异,推动流域一体化实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重庆在长江经济开发中的主体功能及其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重庆市的宏观经济态势及在长江经济开发中的战略地位,提出了重庆作为中心城市在长江经济开发中的5大主体功能,即:沿长江地区开发开放带的4大核心之一、三峡地区的发展极、长江上游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重点片区、长江城市群和大产业圈的重要发展轴、长江流域大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提出了重庆市的经济发展战略、重点产业及生产力布局调整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2.
开发长江流域,对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问题的研究,是当前十分迫切和不容忽视的课题。本文分析了长江水资源的特点,指出了长江流域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长江流域水资源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合理配置长江流域政府间事权,是《长江保护法》中法律制度体系建构及其展开的核心理论问题。作为以水为核心物质要素构成的空间,长江流域的事权具有特殊性。需要基于一定的空间观,从层级、内容、空间、性质四个维度,对这一特殊空间进行识别以确定事权的"范围",进而在政府间进行事权立法配置。既有立法基于一元空间观,将长江流域视为"水系空间"。导致事权的立法配置存在流域层级事权虚化、弱化,仅针对单一"水"要素,对流域特殊性问题缺乏针对性事权配置,片面强调事权关系的单向服从等问题。当前,长江流域已成为长江经济带建设的空间基础和物质支撑。这为长江流域空间识别的重构理论,提供了一种特殊的驱动力。鉴于,国土空间布局是落实长江经济带功能定位及各项任务的载体。本文认为,长江流域应从一元空间观下的"水系空间",升级为多元空间观下"以水为核心要素的国土空间"。据此,《长江保护法》在法律制度体系构建及展开的过程中:①为中央、流域、地方三个层级分别配置相应的事权,重点是重构长江流域管理体制,为流域管理主体配置相应的流域层级事权。②顺次建立流域规划、水安全保障、生态保护与修复、水污染防治、涉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五类基本法律制度。③针对长江流域特殊的"点"、"线"、"面"问题,设计流域特殊性法律制度对政府间事权给予配置。④在各级、各类政府间合理配置权威型、压力传导型、合作协商型、激励型等四类事权,形成配套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4.
从长江流域生态系统长期演化的视角,分析了长江流域自然与湿地环境演变特征,归纳了长江流域湿地资源概况,分别总结了长江源区、三峡库区湿地区、中游湖泊群以及长江三角洲湿地的区域性特征及其面临的威胁因素,论述了典型重要湿地区域湿地保护与生态工程建设的示范案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长江流域湿地保护、修复与生态管理的对策和建议,旨在助力于长江大保护,为长江流域湿地的保护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长江水资源充沛,而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不足。为缓解北方地区缺水矛盾,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务院批准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1991年修订)》中,规划确定分东、中、西三线实施南水北调。南水北调工程已列入国家十年发展规划,近期安排实施方案将从东、中线中比较选定。根  相似文献   

16.
长江流域治理开发是长江治理、开发、保护和管理的总称,包括流域治理、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以及流域管理等内容,经过建国以来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和努力,长江流域治理开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和谐社会思想的指导下,流域治理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息息相关,正确评价长江流域治理开发对生态与环境的改善和保护作用,对于促进治江事业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生态环境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长江流域近五十多年来治理开发的总结归纳,分别从治理、开发、保护和管理等角度分析和总结了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作用,认为长江流域治理开发总体上对生态、环境保护发挥了充分和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强调指出长江沿岸地区是我国本世纪末或更长时期内重点开发的地区之一,论述了建设长江经济带的必要性和长江流域的资源秉赋,提出了建设长江经济带的基本构想以及应采取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丰富的水资源不仅是本流域的水源,也是我国水资源配置的战略水源。搞好长江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对保证本流域及全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流域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环境质量三大背景,对长江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特点进行了初步探索,认为“节流减污”和“水资源南北优化”是长江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两大基本特点。从经济、社会和环境3方面对节水型社会建设效益进行了简单地定性和定量分析,初步认定,建设长江流域节水型社会将会取得较大效益。  相似文献   

19.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杂志由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和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联合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是全国唯一一份专门研究长江流域各种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以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立足长江流域,面向国内外,围绕长江流  相似文献   

20.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意义及生态功能区段的划分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经济进一步与国际市场接轨,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机遇和挑战同在。欧美各国近年大力推行的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对第三世界商品质量设置入关的环境门槛。长江产业带作为世界最大的内河产业带和制造业基地,现在世界通行的环境管理认证体系和环境标志产品的认证,对长江流域产业尤其是外贸出口产业有长远而深刻的影响。这种认证制度,一方面对我出口商品设置了新的障碍,另一方面又将环境保护压力直接施加到企业。重视流域生态环境将从政府行为、公民压力扩展到企业行动,由于流域生态环境的负荷愈来愈重,流域生态环境的自我调节和恢复功能大幅下降,引起了日益严重的流域性生态安全问题。根据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特征、不同的生态功能及存在的主要生态安全问题,将长江流域划性生态安全问题。根据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特征、不同的生态功能及存在的主要生态安全问题,将长江流域划分成以下五个不同的生态功能区段,即长江源地区、金少江段(直门达至宜宾)、长江上游段(宜宾至宜昌)、长江中游段(宜昌至湖口段)、长江下游段(湖口至入海口)。针对不同区段主要的生态安全问题,应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防范和整治措施。为保护与恢复生态功能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