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湖南地处我国东部季风湿润区中亚热带,境内自然条件优越,农业自然资源丰富。全省土地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2.1%,耕地占全国耕地面积的3.3%,森林面积占全国森林总面积5.6%,森林蓄积量居全国的第14位,河川径流量占全国总径流量的7.9%。本省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历史悠久,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较高,全省已有粮食、生猪、油料等资源产品在国内占有一定地位。但是,同全省资源量及潜力相比,仍不相称。为了充分合理发挥资源优势,发展农业生产,必须认识和了解全省农业自然资源的特点,分析研究其结构、利用状况及存在问题,从而提出合理开发利用的正确方向与途径。  相似文献   

2.
鲁西北地区现状农业土地资源劳动力承载力模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传统农区农业劳动力的出路问题是中国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经济和社会问题,论文从农业土地资源劳动力承载力评价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最小劳均耕地面积、农业土地资源劳动力承载力、规模种植压力指数和农业土地资源劳动力承载力指数的概念及模型,在建立模型分析农业土地资源劳动力承载能力的基础上估算劳动力的剩余。结果如下:在现实收入水平下,鲁西北地区最小劳均耕地面积为0.39hm2,而实际劳均耕地面积为0.34hm2;在现实收入水平下,鲁西北地区约有53.3×104个劳动力需要转移,剩余劳动力约占农林牧渔业总劳动力的14.9%;规模种植压力指数K=1.18>1,表明耕地处于正压力状态(承受压力)。说明目前鲁西北地区单位农林牧渔业劳动力所拥有的耕地规模较小,致使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农民收入增加缓慢,要大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必须缩减从事农业的劳动力规模,寻求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近代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代黄河三角洲具有广阔的土地资源,由于盐渍化面积较大,土地垦殖指数较低,土地生态环境条件脆弱,而且土地开发利用受地表淡水资源的年际与季节分配的影响。当前土地生产力水平较低,但开发利用的潜力大,开发的紧迫感加强。开发利用黄河三角洲的主要途径有:①改造低产田,挖掘土地增产潜力;②扩大平原林地,营造林网,改善生态环境;③利用现有林场,逐步建成畜产品生产基地;④利用沿海滩涂和陆地水面发展养殖业与种植业;⑤处理好土地开发与油田建设的关系,发挥土地与油气资源两大优势;⑥运用遥感资料监测土地资源的动态变化,为及时合理地变更土地利用提供依据,以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4.
全世界共有土地1.30789亿(公里)~2。1964年耕地与牧场占土地总面积10%,1986年上升到11%;1964年草原占24%,1986年上升到25%;1964年森林面积占32%,1986年下降到31%;其它土地1964年占33%,1986年仍为33%左右。耕地与牧场占总面积比例以非洲最小,仅占5%,以欧洲最大,约占30%;草原占土地总面积以澳洲最大,约占57%,其次是非洲,  相似文献   

5.
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开发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三大三角洲之一,面积约5930km2,它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但从大农业角度来看,其土地质量较差,生态环境脆弱。当前,其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本文将区内土地类型划为 5类和19个亚类。其次,应用二级模糊综合评判,将其土地质量分为8等13级。其中宜农地占28.83%,宜牧地占34.44%,渔业用地占27.98%。最后,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对策作了分析探讨。认为:对于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的开发,必须强调遵循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总原则。在此前提下,提出了以保证工矿业用地为首的6项开发策略,以及以引黄放淤改良盐碱地为首的20项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6.
日喀则市农业生态足迹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水资源足迹和化石能源供给地概念,对日喀则市2005年农业活动的生态足迹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日喀则市农业综合足迹为334 153.27 hm2,占日喀则市总足迹的77.6%,其中,化石能源地足迹仅占农业综合足迹的13.3%,表明农业现代化程度不高.对农业综合足迹贡献最大的是耕地和牧草地,二者合占65.6%,主要原因是大量使用农用化学品和牧草地严重超载;生产足迹占农业综合足迹的82.8%,说明农村占用的大部分资源主要用来进行资源再生产.对日喀则市农业综合足迹的实证研究表明,资源产量法可以有效减小土地面积法引起的生态赤字扩大化现象,将肉、蛋、奶产品作为次级产品更能反映牧草地利用现状.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力机会成本上升趋势明显。于是劳动力资源成为农业生产决策的最关键因子;农户倾向于选择劳动生产率高的土地利用类型,同时促使部分劣质土地退出农业生产(即出现农地边际化)。论文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利用统计数据和农户调查数据来验证上述推断。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机会成本上升对农地利用变化产生明显影响。具体为:①2003年以来,宁夏劳动生产率高的农作物(马铃薯、水稻、玉米)种植面积扩大,劳动生产率低的农作物(小麦)种植面积则缩小;②农地利用结构趋于单一化;③部分劣质土地退出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8.
中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分析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基于用数字环境模型对中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的质量评价,生成了中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图,分析了中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等级面积构成及分布状况,得出了中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全部分布在东南沿海和四川盆地区,生态环境最适合人类生存的土地资源仅占我国土地资源总面积的1/3弱,1/3的土地资源面积养活了我国80%以上的人口  相似文献   

9.
土地利用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特点。广西江州区属于我国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初期的起步阶段,土地利用变化特点主要表现为:以农业生产用地和生态用地竞争为主,耕地变化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内容;建设用地低效、缓慢增长,农村居民点增长面积占较大比重;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逐渐增加。以1978-2002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用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相结合,对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土地管理使得耕地面积不断增长,收入和消费的提高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发达地区的发展历程表明,经济高速发展必然引起农地快速非农化,江州区在土地利用中,必须注意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减少土地资源浪费,防止环境污染,实现区域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0.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土地资源合理开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是自治区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是近期重点开发区。该地区农业资源丰富,生产基础好,农业生产发展潜力大。本文着重评述了该地区农林牧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开发潜力,提出了合理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途径和对策,为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有益意见。  相似文献   

11.
一、自然资源破坏的现状 1.耕地在丧失世界上现有耕地205.5亿亩,约占世界土地面积的10.5%。从土地的耕耘中,人类获得了全部食品的88%、天然纤维的84%以及其它农业原料的绝大部  相似文献   

12.
我国盐溃地面积有四亿亩,其中包括许多未开垦的荒地。但在我国十六亿亩左右的耕地中,盐渍化的耕地占了一亿亩。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区、黄淮海山地平原、西北黄土高原、东北平原和沿海地带。盐渍化程度最严重的是西北内陆  相似文献   

13.
一、土地资源1.土地面积较广,但耕地数量不多陕西省总面积3.08亿亩,人均103亩,是全国人均土地面积较广的省区之一(居第九位)。但耕地面积不大,据土地概查全省耕地面积为8282万亩(统计数字5400万亩),仅占土地总面积的269%。耕地中,16.71%的面积属25°以上的陡坡地,随着部分耕地退耕还林还牧、及建设占地和因灾废弃,耕地将较大幅度减少,而耕地后备资源已趋枯竭,到2000年,全省耕地预计只能维持在6500万亩左右,人均1.8亩。2.相当一部分土地质量较差全省76%的土地属山地和丘陵(全国为66%);66.9%的面积属水土流失区…  相似文献   

14.
铜梁县位于重庆市的西北部,地处川中丘陵和川东平行岭谷交接地带,地形以丘陵为主。面积1379平方公里。人口75万,其中农业人口占92.85%。年均气温18℃。无霜期324天,年降水量1049.3毫米,境内有小安溪河、淮远河等河流,水资源条件较好。物产和矿藏也较丰富。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发展农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五十年代  相似文献   

15.
1、水资源利用现状台湾面积为36000km~2,四面环海,岛的中部纵贯高山,由此发源了大小100余条河流,流向东部及西部,穿过平原流入大海。年降雨量2500mm,贮水量714亿m~3,其中27%即191亿m~3是年用水量。剩余的73%流入海洋。在年用水量中,农业用水159亿m~3占83%,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分别为17亿m~3和15亿m~3,约占9%和8%。降雨量丰富,但不均衡,5~10月的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杭嘉湖地区具有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是全省轻纺原料和许多著名特产的生产基地,尤以蚕桑生产著称。以桐乡县为例,1982年旱地种植业产值达4560万元,相当于该年全县粮食年产值的49.5%,其中81%来自蚕桑生产。经过当地人民千百年来的辛勤劳动,形成了这一优良和高效益的农业生态系统。可是,近年来,由于无节制地发展砖瓦生产,使该地区的土地资源蒙受很大损失,良性农业结构和生产条件受到威胁。1982年由于砖瓦生产引起  相似文献   

17.
根据土地整理措施对农地质量的影响,评定土地质量整理等级,确定区域农地整理时空配置,可以为科学的区域农地整理规划提供依据。文章以山东省青州市为例,在深入分析农地整理特点和青州市自然、社会条件的基础上,构建了农地整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运用综合指数法和GIS技术取得各评价单元综合得分,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区域农地整理时空配置。研究结果表明,青州市一级(近期)土地质量整理区分布于东部平原,整理面积106.21km2,占整理总面积的8.85%,二级(中期)整理区分布于中部平原和西部丘陵区,整理面积234.04km2,占19.51%,三级(远期)整理区分布在西部平原和中部丘陵,整理面积559.36km2,占46.63%,四级(暂不整理)区分布在北部平原和南部丘陵,占25.01%。研究结果为青州土地整理规划和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亚洲开发银行于2001年7月批准提供61万美元的技术援助,用于治理中国西部地区的土地退化。援助项目将协助甘肃省政府开发防治土地进一步退化的综合方案,并加强河西走廊绿洲生态系统的建设。土地退化是西部地区环境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土地退化造成植被破坏,营养物流失,并导致土壤结构破坏和土地保湿能力降低。土地退化侵蚀耕地,导致农业产量下降,生态资源减少,沙尘暴发生越来越频繁,下游洪灾和土地流失加剧。总的来说,它是造成农村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的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亿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4。近90%的农村贫困人口居…  相似文献   

19.
隆政镇地处里下河平原,位于江苏省海安县西北,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村乡镇。全镇人口2.3万,耕地面积2.85万亩、水面面积0.31万亩,人多地少,粮食产量不高,1983年人均收入只有215元,在海安县属于贫困乡镇。 1983年以来,隆政镇(原为乡)镇政府按照海安县“在里下河地区继续抓好粮棉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养禽业和淡水养殖业”的农业结构调整政策下,结合当地传统养鸡、养猪的优势,作出了以“养殖业为突破口,发展加工业,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战略决策,并从养殖业入手,带动饲料加工业,充分利用农副产品废弃物和非粮资源,化废为宝,促进资源的多层次利用,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协调发展。 几年来,隆政镇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以17.1%的速度递增,目前该镇粮食年产量达3000万千克,国民总收入3370万元,工农业总产值8807万元(其中农业产值5111万元),生猪饲养量近30万头,家禽饲养量愈190万羽,镇办及村办企业18个,人均年收入1000元以上,成为里下河地区较富裕的乡镇之一。  相似文献   

20.
我国历来是个人口大国。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人口已达5.4亿。此后,又经历了50年代和60年代两次人口增长高峰:到1990年7月,达到了11.6亿,占世界总人口的22%左右。我国也是一个自然环境大国。陆地面积(包括内陆水域)约为960万平方公里,占全球陆地面积的6.44%,居世界第三位。地形地貌多种多样。山地约占33%,丘陵占10%,高原占26%,盆地占19%,平原占12%。海岸线长达1.84万公里。我国人口与环境之间,有着比较多样和特殊的关系。这些关系,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人口与自然环境之间进行双向选择的结果。各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