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玉米产量、氮素利用率及土壤硝态氮(NO3--N)和铵态氮(NH4+-N)残留量的影响,为氮肥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园区布置田间小区试验,结果显示:玉米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施氮量为165 kg·hm-2时,氮肥利用率最高,当施氮量高于165 kg·hm-2,产量反而有降低的趋势,过量施氮也并不能增加玉米对氮素的吸收,因而氮素利用率也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玉米收获后土壤剖面无机态氮质量分数的变化因施氮量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0~80 cm土层硝态氮积累量随氮肥输入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以表层(0~40 cm)硝态氮质量分数最高,中间层(60~80 cm)质量分数最低,100 cm以下土层以施氮量为165 kg·hm-2的处理土壤硝态氮积累量最低,降低了硝态氮淋溶风险;铵态氮的质量分数相对较低,不同的施氮量对土壤铵态氮质量分数的影响主要在0~20 cm土层,铵态氮质量分数与施氮量并无显著的相关关系.综合考虑玉米产量、氮素利用率与生态环境效益,以165 kg·hm-2(优化施氮量)为最佳氮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2.
旱地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剖面硝态氮分布与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在 15 a长期定位试验基础上研究了黄土高原旱地长期施用不同用量和配比的氮、磷肥对土壤剖面中硝态氮分布和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大量施用氮肥,在土壤剖面 100~180 cm之间形成硝态氮累积层,峰值出现在 140 cm处,最大值为 67.92mg/kg(单施 N 180 kg/hm~2); 配合施用磷肥可以降低土壤剖面硝态氮质量分数,根据试验,提出了旱地合理施肥的氮磷肥用量。  相似文献   

3.
中国北方土壤硝态氮的累积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98,自引:0,他引:98  
运用统计资料和调查研究资料,揭示中国氮肥用量在地区之间和作物之间分配的不平衡现象,经济发达的东南部地区和城郊地区氮肥施用量远高于西北部地区,经济作物远高于粮食作物,氮肥短缺和过量施用并存。中国北方某些地区土壤剖面硝态氯的大量累积对水体环境构成了某种程度的威胁。由于大田作物获得较高产量的“平均适宜施氮量(N150—180kg/hm^2)”与氮素环境安全指标尚有一定距离,中国完全可以实现水体环境安全和农业高产优质的双重目标。氮肥对水体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由不合理大量施用氮肥造成的。因此,中国应制定施肥技术标准和法规,鼓励农民降低氮肥用量。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培育高产粮田的施肥模式,实现氮肥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环境效益,以华北平原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玉米(Zea mays L.)轮作体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2007─2011年4个轮作季,探讨不同的施肥模式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硝态氮的影响。试验以处理A(当地传统管理)作为对照,从测土确定施肥量、按作物生长发育明确施肥时期、合理分配各时期的养分配比及增施有机肥等方面改变传统施肥模式,设置3种高产施肥培育模式,分别为处理B(现有高产田推荐管理)、处理C(高肥料投入管理)和处理D(水肥高效管理),进行田间小区试验。4个轮作季的总产量以处理D为最高,达75430 kg·hm-2,其次是处理C为75166 kg·hm-2,当地传统的产量最低。冬小麦季的吸氮量为处理C和D显著高于A处理,分别高出444.78 kg·hm-2和310.20 kg·hm-2,但与处理B无显著差异;处理D在夏玉米季的吸氮量为776.75 kg·hm-2,显著高于处理A。处理B的氮肥偏生产力值最高为38.21,处理D为36.71,处理A和C均为28.33。各处理经过4个轮作季后,土壤硝态氮均在120-160 cm出现累积峰,A、B、C和D的硝态氮峰值分别为58.65、28.98、105.89、45.29 mg·kg-1。在0-100cm土层,处理B的硝态氮累积量达到144.22 kg·hm-2,显著高于处理A、C、D;所有处理在100-200 cm土层均出现较高的硝态氮累积,处理C高达1021.19 kg·hm-2;0-400 cm的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分别为724.27、711-92、1324.30、730.70 kg·hm-2。处理A、B、C、D在耕层土壤氮素的表观损失分别为1298.95、653.18、1236.39和718.43 kg·hm-2,处理B、D显著低于处理A、C,D和B间差异不显著。因此,处理D是培育高产的理想施肥模式,合理的施肥量、科学的施肥时期以及有机无机的合理配比是达到高产、提高肥效和环境友好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采用田间随机抽样法研究了麦田氮素的空间分布规律。从均值看,硝态氮在土壤0~20 cm表层大量累积,20~40 cm层锐减,下层变化减慢;土层中铵态氮含量低且表现出不同层次间的稳定性。小麦生长期间灌溉显著影响土壤中硝态氮的分布:与不灌水土壤样本相比较,灌溉大大降低了表层土壤硝态氮的累积量。土壤全氮0~20 cm层明显高于20~40 cm层。  相似文献   

6.
施肥对土壤硝态氮含量及分布的影响及合理施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3 a 6季作物收获后测定不同施肥方式下潮土1 m土层中的硝态氮,结果表明无论是0~20 cm、80~100 cm还是0~100 cm土层,其硝态氮含量顺序均是N>NK>NP>NPK>SNPK>MNPK;0~20 cm土层中硝态氮相对值随降雨量增大而减小,降水量大则硝态氮向下淋溶较多;施有机肥或秸秆还田有减轻淋溶的作用。0~60 cm土层中硝态氮相对值在测定时期及处理之间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施氮对植物生长、硝态氮累积及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陈宝明 《生态环境》2006,15(3):630-632
施用N肥可提高叶类蔬菜的产量,但施用过量也会造成土壤N污染。为了研究当年施肥量对作物硝态氮累积及土壤无机氮残留量的影响,采用土壤盆栽试验,研究了5个施氮水平下3种叶类蔬菜(油菜、小白菜、菠菜)的生长、硝态氮累积和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变化。结果表明,施氮过高抑制了植物的生长,其中对菠菜的抑制作用最强。3种蔬菜硝态氮累积对施N的反应不同,油菜在施N0.40g时硝态氮含量达到最高,为N1742.2μg·g-1FW;小白菜在0.60g最高,为N1635.6μg·g-1FW;而菠菜则在0.80g最高,为N865.2μg·g-1FW。施N量与土壤硝态氮残留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施氮量越高土壤中硝态氮的残余就越大,对土壤的污染就越严重。  相似文献   

8.
秸秆还田对提高土壤肥力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秸秆还田对氮素在土壤中的转化过程的影响还不清楚.通过室内培养研究了等量施氮条件下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尿素态氮的水解、硝化及反硝化等氮素转化过程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分别为CK,不加尿素氮不加秸秆;S0,尿素氮200 mg·kg-1+秸秆量0 g·kg-1;S1,尿素氮200 mg ...  相似文献   

9.
设施菜地重金属累积日益突出,本文评估了唐山市设施菜地土壤重金属累积并分析其有效态影响因素.结果 表明土壤Cd、Cu、Ni、Pb和Zn总量均值分别为0.20、51.98、20.85、20.93、120.15 mg·kg-1,有效态含量均值分别为0.065、7.92、0.62、0.57、11.29 mg·kg-1.地累积指...  相似文献   

10.
叶优良  李隆  索东让 《生态环境》2008,17(1):377-383
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减少氮肥过量施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是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和生态环境安全的关键.文章以甘肃河西灌区为试验地点,在0、300、450 kg·hm-2氮水平下,探讨了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玉米(Zea mays L.)和蚕豆(Vicia faba L.)/玉米间作对土壤硝态氮累积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氮肥用量增加,0~6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相对累积量增加,100~200 cm土层降低.在3个氮水平下,蚕豆间作土壤硝态氮含量和累积量都低于单作.小麦间作在300 kg·hm-2氮水平下土壤硝态氮累积量都低于单作,但在0和450 kg·hm-2氮水平下,小麦收获后间作与单作近似,玉米收获后小麦间作土壤硝态氮累积量都低于单作.与小麦和蚕豆间作的玉米在300 kg·hm-2氮水平下土壤硝态氮累积量都低于单作玉米,在0和450 kg·hm-2氮水平下则表现不同.在300 kg·hm-2氮水平下,两种间作氮肥当季利用率都明显高于相应的单作,施氮量增加到450 kg·hm-2时,则表现不一样.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探讨不同水分条件下灌淤土施用不同氮肥后硝态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在田间条件下,测定不同氮肥形态和数量对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灌淤土施氮后土壤硝态氮含量变化与土壤含水量及氮肥种类有关。施肥9d后,土壤中的硝态氮迅速增加;土壤水分低于田间持水量的50%或水分过饱和都明显影响灌淤土的硝化作用;施用大颗粒尿素产生的硝态氮最少,淋失或流失的几率小。灌淤土土体中硝态氮的残留与施氮种类及数量有直接关系。施肥使土壤表层硝态氮显著增加,施用大颗粒尿素尤为突出,但施大颗粒尿素后,60cm土体中残留的硝态氮总量最少。随着施氮量增加,表层土体中硝态氮含量增加。合理的施肥水平一般不会造成硝态氮的大量累积,而过量施氮则导致硝态氮明显积累,对通气透水性好的灌淤土,容易造成硝态氮淋失。  相似文献   

12.
不同施肥水平下菜地径流氮磷流失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施肥对菜地径流氮、磷流失的影响,对控制水体富营养化有重要意义。采用田间小区监测的方法,研究常规施肥、减量施肥1和减量施肥2等三种施肥水平对菜地径流氮磷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施肥水平的径流氮、磷流失浓度均较高,径流TN、NH4+-N、NO3--N的平均流失质量浓度分别在20.5~34、2.2~2.4、6.3~9.5 mg L-1之间,径流TP、DP的平均流失质量浓度分别在7.7~11.1、2.1~2.4 mg L-1之间,菜地土壤径流氮、磷流失风险较大。(2)减量施肥可明显降低径流TN和NO3--N的流失浓度,与当地常规施肥相比,减施肥料20%和30%可分别降低径流TN流失浓度的40%、32%和NO3--N流失浓度的23%、35%,而减量施肥对径流TP、DP的流失浓度影响不大。(3)不同施肥水平的径流TN、NO3--N流失负荷分别在5.8~7.6、1.6~2.3 kg hm-2之间,与常规施肥相比,减施肥料20%和30%可分别减少TN、NO3--N流失负荷的24%、19%和11%、29%。不同施肥水平的径流TP、DP流失负荷分别在1.7~2.9、2.5~2.7 kg hm-2之间,减量施肥并不能减少径流TP、DP的流失负荷。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三峡库区面源污染特征及其与水土流失的关系,可为库区氮磷污染和土壤侵蚀控制提供依据.选择三峡库区库尾笋溪河流域,在流域内分园地、林地和耕地3种土地利用类型共采集126个土壤样品,并在主干和支流采集52个水质样品.根据EPIC模型计算土壤可蚀性k值,分析流域内土壤可蚀性k值对面源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笋溪河流域面源污染主要是氮污染,总氮均值达1.37 mg/L,氮素的主要形态为硝态氮,占总氮的71.2%;总磷浓度为0.1 mg/L.流域内土壤可蚀性k值均值为0.040,随着土层加深土壤可蚀性k值呈上升趋势;林地土壤可蚀性k值显著低于园地和耕地.笋溪河流域总氮浓度与园地和耕地0-20 cm土壤可蚀性k值有关,硝态氮浓度与耕地0-40 cm土壤可蚀性k值有关.因此,笋溪河流域面源污染严重,主要来源是耕地和园地,应实行免耕、植物篱等措施,同时减少化肥施用,增加有机肥比例,以增加土壤抗侵蚀能力,进而控制流域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图6参37)  相似文献   

14.
基于华北高产农田3年的定位试验,探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制度下,生物质炭与化肥配施对土壤耕层全氮与碱解氮质量分数的影响。试验设CK(单施化肥),C1(施用化肥+秸秆炭2 250 kg.hm-2),C2(施用化肥+秸秆炭4 500 kg.hm-2);CN(施用炭基缓释肥750 kg.hm-2)4个处理,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质炭明显增加了土壤耕层全氮的质量分数,其中在0~7.5 cm土层,C2处理土壤全氮的质量分数最大,为1.7 g.kg-1,与CK处理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7.5~15 cm土层,生物质炭的各处理虽能增加土壤全氮的质量分数,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这2个土层中,施用生物质炭对土壤碱解氮的质量分数没有显著影响。结果初步表明,在华北高产粮区施用生物质炭对增加耕层土壤全氮量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滇池流域蔬菜地土壤氮素分布与转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滇池流域蔬菜设施保护地油麦菜(Lactuca sativa var.ramosa)种植区进行研究,分为高量组和低量组两个组别进行,每组分别设置9个施肥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总氮在各水平处理之间并没有规律性变化,在垂直梯度上(0-20、20-40、40-60cm),土壤养分随深度增加而递减;高量组和低量组在生长期和成熟期,土壤总氮积累量和施氮量表现出了显著正向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9873、0.9901、0.9881和0.9880;适量施氮,土壤氮积累量表现出减少,而过量施氮则表现出了盈余;高量组氮损失量均大于低量组,且高量组在不同生育期的氮损失量与施氮量表现出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9823、0.9719。高量组与低量组氮素损失率生长期均高于成熟期,而各处理之间未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最大损失率为39.79%,在适宜施肥量的处理中,损失率也达到了20%以上。  相似文献   

16.
采用过量施用化肥获得高产已成为近年来太湖地区的普遍现象,而由此引发的农业面源污染对水体生态环境恶化的贡献值也越来越大。通过对苕溪流域地区的田间试验,研究了8种不同减量施肥处理条件下,稻田田面水中氮素的动态变化特征和径流损失量,研究结果表明,(1)各处理铵氮浓度在施肥后迅速上升,1~3d达到最大值,而总氮在施肥后第1天便达到峰值,之后随时间变化逐渐下降,铵氮、总氮浓度在一周之后均降至较低水平。(2)田面水中铵氮/总氮比在施肥后3~7d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3)田间任何1次的径流排水均会造成田面水氮素的流失,径流排水发生的时间与施肥时间间隔越小氮素的流失负荷就越大。(4)各减量化施肥处理年度累计流失负荷较常规施肥处理下降6%~53%,当季稻田氮素流失率在1.4%~2.6%之间。为减少农田氮肥使用量,降低氮素流失量,减缓农业面源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有机肥施用量与蔬菜硝酸盐和重金属关系初探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为控制施肥对蔬菜和土壤的负面影响,探讨蔬菜合理的有机肥施用量,在不同质地土壤上,田间试验小白菜、苦瓜、豇豆三种蔬菜施不同量有机肥,收获时测定其产量、品质、硝酸盐、重金属及试验前后土壤有机质含量。结果表明,(1)在施适量无机NPK的条件下,每造蔬菜的有机肥施用量(禽畜粪便,下同),砂土上小白菜为4500kg/hm2、苦瓜和豇豆为3000kg/hm2;壤土上,小白菜和苦瓜均宜施3000kg/hm2,豇豆则宜施4500kg/hm2;粘土上,小白菜每造只宜施1500~3000kg/hm2的有机肥。(2)有机肥必须与无机肥合理配合施用,才能获得最佳的产量和品质效果,在砂土上有机肥施得越多,蔬菜的硝酸盐含量越高,其它土壤也有类似趋势。(3)施高量(7500kg/hm2)有机肥的小白菜重金属含量最高,其次是施中量(3000kg/hm2)有机肥的,尤其是Cd。(4)施有机肥3000~4500kg/hm2 适量无机肥可使土壤有机质水平保持在种植蔬菜前的含量水平,该施肥量和方式不仅可使蔬菜高产、优质,还有利于保护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8.
莱州湾滨海盐渍土中铵态氮水平运移规律研究表明,铵态氮在水平方向存在运移,运移速率随供试示踪剂源距离的增加而迅速减小,在20cm运移距离内,NH+4由于受到土壤胶体的吸附而逐渐降低,并呈幂函数关系;铵态氮的水平运移主要由土壤对铵吸附的饱和程度决定,而运移速率主要由铵态氮的浓度梯度和水势梯度控制。铵态氮水平运移速率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大而升高,并呈指数曲线变化。铵态氮水平运移的浓度受非饱和土壤水扩散率的影响,并随非饱和土壤水扩散率的升高而呈幂函数曲线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