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发光细菌法监测大凌河水质底泥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发光细菌做为毒理指标,对国控大凌河水、底泥进行采集,监测分析、以发光细菌的抑光率或相当标准毒物氯化汞浓度(mg/L)来评价大凌河水质,底泥的总体急性生物毒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发光菌对辽宁大伙房水库的底泥进行了生物毒性测试,测试结果,整个库区底泥的生物毒性等级为Ⅰ级,毒性级别为低毒.结合库区水质理化分析数据,水库水体较清洁,符合生活用水水源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用中华圆田螺作为底泥重金属毒性和生物可给性的指示生物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生物暴露试验是评价度泥重金属毒性和生物可给性的唯一途径。试验生物的选择是生物暴露试验成败的关键。采用微生态系统,对食底泥的底栖动物中华圆田螺进行长期暴露试验。结果表明,中华圆田螺是一种理想的底泥重金属毒性和生物可给性指示生物。根据成年中华圆田螺体内积累重金属的生物浓度,可以判断底泥重金属生物可给性大小。  相似文献   

4.
<正> 一、前言湖北省鄂城县鸭儿湖氧化塘建成之后,水质迅速得到好转,毒性显著下降。然而,底泥的毒性问题,尚不清楚,底泥中的毒物是否会释放到水中继续造成污染,是大家关切的问题。为此,我们采集氧化塘的底泥,在继续自动流水的装置中,测定底泥释放的毒物对水生生物的毒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微生态系统研究底泥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利用微生态系统生物暴露试验评价底泥重金属生物有效性这一方法可行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微生态系统进行生物长期暴露试验,来研究底泥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是成功的。可行的,根据受试生物折生长发育状况,可以判断底泥重金属毒性的大小,根据生物积累的重金属浓度,可以判定底泥重金属生物可利用性的大小。  相似文献   

6.
小清河底泥污染物释放对西水东调水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态和动态试验方法研究了小清河底泥污染物释放对其水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将小清河底泥置于清洁的自来水中,底泥与自来水之间存在着浓度不平衡,底泥污染物发生了静态、动态释放,造成清洁水体污染,使Ⅱ类水质变为劣Ⅴ类水质,不利于西水东调。底泥污染物的释放程度与底泥污染物含量、河水流速、污染物的种类有关。为此,我们提出了防止小清河底泥污染物释放污染水体水质的措施,以解决好底泥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7.
对滇池草海换水对其水质及底泥产生影响的分析研究表明,草海换水改变了湖流条件,改善了其南部水质状况,对外海水质有一定保护作用,对底泥的迁移难以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底泥对投加生物促生剂改善河道水质效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  李勇 《环境科技》2008,21(2):4-7
河道污染日益加剧,急需探索出一种经济有效的河道水质改善方法。通过室内动态试验研究,考察底泥及不同水力条件下联合投加生物促生剂对河道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初步探索出水质改善效果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在有底泥条件下联合投加生物促生剂,其水体的水质改善效果较好,经修复后的水体DO提高,浊度降低,并得出0m/s为N,P降低的最佳流速。  相似文献   

9.
广义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环境质量评价涉及内容广泛,应包括水质、底泥和水生生物的评价.而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则是开展评价工作的依据.该文针对地表水体质量标准、底泥质量标准和水生生物质量标准及其统一结合问题进行了探讨,为全面开展水环境质量评价提供更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马运宏  胡永定 《环境科技》1994,(3):12-14,32
本文选择荆马河三个典型断面的底泥,进行晾晒和接种堆置处理,并对处理前后的底泥进行理化分析和生物毒性分析。结果表明,不论哪个断面的底泥经处理后,污染物含量和生物毒性均有所下降,且接种堆置的降解能力高于晾晒,是处理荆马河底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底泥硝化菌群用于生物毒性测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铜离子对底泥和活性污泥硝化活性的抑制作用的差异.结果表明,与活性污泥相比,底泥中的硝化菌对铜离子的敏感性较高,底泥的铜离子半数抑制率IC50为12.43 μmol/L,活性污泥的IC50为46.90 μmol/L.这初步表明用污染物对底泥硝化活性的抑制程度评价污染物的生物毒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污/废水的水质安全性评价与管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阐述了废水安全性评价的必要性,总结了生物毒性检测技术的特点及其在水质安全评价中的应用,指出只有将生物毒性检测技术尤其是微生物检测技术与化学分析技术相结合,发挥二者的优势,才能满足保证水质安全和保护水生生态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根据监测资料,对保山境内怒江流域水质及底泥现状进行了评价,对水质变化趋势进行了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在清淤底泥中添加碱性粉煤灰、燃煤炉渣进行钝化处理后,通过浸出毒性实验、重金属形态分级实验及植物生长实验对底泥基质中重金属的活性及生物有效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清淤底泥中添加粉煤灰、燃煤炉渣等碱性物质后显著降低了底泥基质中可溶态重金属含量,其中,交换态、有机结合态Pb、Zn所占比例显著降低;碱性物质的加入缓解了重金属的浸出危害,钝化底泥基质中粉煤灰、炉渣对Cu的稳定率可达90.34%~96.88%;与此同时也抑制了底泥中重金属在植物体内的富集与迁移,降低了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相关性分析表明,底泥基质中交换态重金属含量、浸出浓度、植物茎叶中重金属含量及植物根伸长抑制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  相似文献   

15.
RECOVERY是美国环保局用于评价被污染底泥对水质长期影响的数学模型。文章介绍了模型的理论基础,并且以某湖泊中的铅为例,运用模型模拟底泥释放对水质影响的规律。结果表明:RECOVERY很好地模拟了污染物在真实系统中的行为;上覆水中污染物浓度与表泥层中污染物浓度有直接关系;深层底泥中污染物对上覆水的影响较表泥层缓慢。  相似文献   

16.
水中存在的多种有毒生物严重影响水体质量,对水质生物的毒性进行检测,可有效提高环境治理效果。采用毒性检测仪对水质生物毒性进行检测,通过分析水质生物毒性检测仪的光电探测器、分压器等硬件结构的工作原理,完成对水质生物毒性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水质生物毒性检测仪检测方法与传统检测方法得到的检测结果相差较小,其具有的便于携带、操作简单和实验周期短等优点,可有效的应用到环境治理中,为环境治理提供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7.
污染河流底泥释放与耗氧对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苏州河底泥对水质的影响。应用底泥释放与悬浮的规律,提出了悬浮释放速率方程,其计算值与实测值的误差不大于30%;根据建立的底泥释放迁移和底泥耗氧过程的数学模式,探讨了苏州河污染底泥释放与耗氧对水质的影响,为苏州河污染底泥的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生物毒性检测能直观地反映水体中各种污染物质对生物种群的综合毒性,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主要综述了应用于水质毒性检测的各种急性毒性实验、慢性毒性实验、遗传毒性实验方法的研究概况.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发光细菌毒性测试条件的优化与毒性参照物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针对传统发光细菌毒性测试方法中存在的结果重现性不高、使用剧毒物质氯化汞作为毒性参照物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通过一系列实验优化了发光细菌生物毒性测试的条件:适宜pH值为5 0~9 0,最佳暴露时间为20min。同时筛选出了Zn2+作为毒性参照物代替传统方法中的剧毒物质HgCl2。Zn2+具有毒性中等、结果稳定、价格便宜等诸多优点。而且Zn2+与HgCl2的毒性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Zn2+毒性为HgCl2毒性的1 12 5。采用Zn2+作为参照物不仅可以方便地表征不同化学物质的毒性,而且可以直观地表征复杂环境样品的毒性,是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2012年Toxcontrol生物综合毒性监测系统应用于天津市饮用水源地,对2013年1月-3月有效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毒性数据未超过30%。根据与毒性监测同步进行的其它4项水质指标,可判断该点位水体质量达到生活饮用水质要求,与TOXcontrol生物综合毒性监测仪所监测的结果相一致。该系统能够很好地应用于水质应急和预警监测,分析结果也表明毒性监测数据与部分污染物的浓度呈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