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掌握南方某县已竣工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状况,保证供水水质卫生安全。方法通过对该县农村饮水工程涵盖区域内抽样水样180份进行采集后,对水样按国家现行饮用水检测标准进行检测。结果:2014~2015年该县农村饮用工程水质合格率为57.78%,一般化学指标合格率为99.87%,毒理学指标合格率为100%。结论 :南方某县农村饮用工程水质卫生合格率较低,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农村饮用水卫生质量。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是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主要劳动力。然而农村供水与环境卫生问题严重,致使水质疾病泛滥,大大的影响了农民的身心健康,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论文简单分析了中国农村供水与环境卫生现状,并探讨了改善农村供水与环境卫生对预防控制疾病的重要性,为农村环境卫生改善提供了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3.
供水管网主要是将水从水厂输送到用户的输送纽带,然而在输送水的过程当中,也应当做好一定的措施来维护水质,因为通过供水管输送到用户的供水过程当中,水质很容易出现污染的情况,污染情况严重时,将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针对供水管网水质污染原因进行分析,并推出相关防控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日,"全国普查自来水合格率仅50%"的消息,让城市供水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5月1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主任邵益生接受专访时表示,2011年,监测中心对占全国城市公共供水能力80%的自来水厂出厂水进行了抽样检测,自来水厂出厂水质达标率为83%.  相似文献   

5.
供水管网是影响供水水质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拥有复杂供水管网的现代化大都市。以国内某现代化大都市供水管网为研究对象,该市拥有普通自来水供水系统和饮用净水供水系统,分别建立了水质监测系统,并根据提出的供水管网水质监测点布置原则确定了水质监测点的位置、数量及监测频率、指标;通过从2009年6月至2010年1月为期8个月的水质监测,共采集了560份水样数据,据其对该大都市的供水管网水质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显示:供水管网对普通自来水及饮用净水水质都会产生不良影响;普通饮用水经过管网传输,细菌总数升高甚至超标,特别是在供水管网末梢及两水厂供水交界处;饮用净水的不合格项目为细菌总数和浑浊度,其在距离水厂越近的区域水质越好。  相似文献   

6.
农村饮用水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健康,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调查基本摸清了荆州市乡镇集中供水水源的质量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本市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质量达标率仅为42%,其中地下水作为饮用水的水质基本不达标。饮用水安全形势严峻的原因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忽视水资源保护,未能有效地遏制水污染、防止水质恶化,从而形成了比较严重的水质性缺水。本文针对水源现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对香格里拉县建设的70个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进行2008~2011年水质监测分析,结果显示:13项理化指标合格率低,仅为33.06%;肉眼可见物是农村饮用水工程水质的主要影响因素;目前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未经任何处理,直接供给居民饮用,仅仅改变了过去的供水方式,很难达到卫生学上的"安全饮水"。认为应选择合适的水源,并保护水源。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饮用水水源地与原水供水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鄢忠纯  王敏  廖水文 《上海环境科学》2009,28(4):171-173,177
阐述了原水供水的意义.分析了上海市饮用水水源地、原水供水及自来水厂的现状,以及上海市饮用水水源地和原水供水的关系,并讨论了饮水安全问题.结果表明,截至2008年6月,上海市原水工程取水能力为909.63万m3/d,占全市公共供水日取水总量的82.8%;原水供水工程所取水的水质属于Ⅱ、Ⅲ类水,优于分散式供水取水的河流水质,指出原水供水有利于提高供水水质,有利于保证供水安全,对上海市公共供水有着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于城市供水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现阶段,城市自来水公司的水质输出基本达到饮用水质标准,且总合格率控制在99%。然而,当水体在进行运送到用户家庭的过程中,供水管网的物理或生物性作用,往往造成水质发生恶变,导致用户的用水质量有所降低。本文通过对供水管网及其对水质影响的研究,综合性提出解决管网水质恶变的措施,希望能够为这一领域的发展提供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东莞市城市供水水质监测预警系统为例,介绍了城市供水水质监测预警系统的管理现状、维护考核以及水质监测预警系统在东莞市突发水质情况中的应用实例,最后根据预警系统的运行实践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首先分析了配水管网供水水质污染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配水管网供水水质防污染的技术措施。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提高配水管网供水质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明重庆岩溶山区农村各种分散式供水模式饮用水的水质状况及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农村饮水质量,以重庆南川区南平镇石庆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水文地质调查、饮用水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按照国家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对研究区内8种不同供水模式下饮用水的水质状况进行对比研究,并就其影响因素展开深入探究。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内饮用水水质状况总体上不容乐观。主要存在感官性状明显、pH偏高、部分离子浓度超标和细菌总数超标率高等问题。运用综合指数法分析后得出以雨水和坡面流为源水的饮用水水质较差,基本不适合饮用。雨水未被污染,经过治理可以饮用。地下水普遍受到人类的污染。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保障城市二次供水的水质安全,本文在对我国城市二次供水水质污染事故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事故树分析法建立了城市二次供水水质污染事件的事故树,通过对该事故树进行分析,找出了二次供水设施设计和运营阶段存在的主要风险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以保障城市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14.
从生活饮用水质安全的角度评价了鞍山市供水水质的安全现状,分析了鞍山市供水水质安全面临的各种挑战,探讨了影响水质安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鞍山市水质安全的保障对策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厦门市生态系统供水服务量化与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突出的水污染问题严重影响生态系统供水服务,针对现有研究对水质影响和供水价值的评估考虑不足,尚无法将水质、供水服务及其价值与管理措施相联系,难以满足水资源和水环境管理的决策需求等问题,综合考虑水资源和水环境,建立了水质水量-供水服务-供水价值的联系,应用于厦门市生态系统供水服务评估并提出管理建议.采用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模拟水量,引入主要污染物超标当量和水质当量的概念评估水质,采用市场价值法和环境恢复成本法评估其价值.结果表明:2015年厦门市生态系统供水量为9.26×108 m3,供水价值量为14.82×108元,比2010年分别增加了1.77×108 m3和2.60×108元.2015年和2010年厦门市水质恶化导致供水价值量分别损失0.31×108和0.27×108元.厦门市供水服务具有较强的时空异质性和水体差异性,发掘潜力较大,受到总体下降的水质影响,建议从提升水源涵养能力和改善水质这两方面入手开展研究,以提升供水服务.该研究方法操作简单,评估结果易于比较和被决策者理解,但对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和水质定价考虑不足,在今后研究中应将地方经济发展程度纳入评估体系,并修正水污染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16.
国内许多城市都将取消高位水箱供水方式,并以叠压(无负压)供水方式取而代之。针对叠压(无负压)供水和高位水箱供水两种方式进行水质调研,对比分析两种供水方式的水质安全性。分析得出:高位水箱供水方式经过良好的维护管理,具有与叠压(无负压)供水方式相同的水质安全性。建议在解决二次供水污染问题时结合建筑现状条件,理性选择二次供水技术。  相似文献   

17.
水的微污染治理与城市供水水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亮 《环境保护》1997,(1):15-16
城市饮用水水源水质的下降使城市饮用水供水安全受到威胁。本文针对我国城市供水水源微污染现状,介绍了常用的微污染的治理方法。并对水源保护、饮用水处理技术、饮用水水质安全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保证城市供水安全的措施,对城市安全供水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城市供水水质监管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障城市供水水质安全卫生,分析多层面水质监管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具体对策:构建职责明确的企业自检、行业监测、行政监督制度,实现监管独立;打破信息孤岛,建立跨部门的水源水质监测防治委员会;实行水质产权化管理;建立纵向和横向信息沟通网络平台;建立饮用水断面水质指标评价体系和面向公众的水质指标综合评价体系;优化自备井和二次供水监管主体;建立社区用水协会,形成供水部门、公众和监管主体三位一体的信息渠道。  相似文献   

19.
针对饮用水源污染和水质安全风险及藻类、臭味、氨氮、砷等有毒有害物质去除的技术难题,“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水专项”研发了水源调控、水质净化、管网输配和水质监测、预警应急、安全管理等关键技术,构建了以臭氧-活性炭、膜分离等为核心的饮用水安全保障多级屏障工艺,实现了关键装备与材料的国产化,形成了“从源头到龙头”全流程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并在太湖流域、南水北调受水区进行了规模化示范应用,累计示范与推广应用的供水规模超过1 000万m 3/d,直接受益人口达8 000万人以上,技术支撑全国城市供水水质达标率由2009年的58.2%提高到目前的96.0%以上,也为全国城乡供水规划、城镇供水水质督察和供水应急救援基地建设等提供了体系性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南方某城市供水管网红水原因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乐乐  李星  杨艳玲  黄静  陈伟雄 《环境科学》2011,32(11):3235-3239
针对南方某城市供水管网经常出现红水现象,对实际供水管网进行了调查.从某城市供水管网中连续取样检测溶解氧、余氯、铁浓度、锰浓度、铁细菌和亚硝酸菌等重要水质指标,目的是探讨管网出现红水的原因.结果表明,管网出现红水地区的沉淀物主要成分为铁、锰,出厂水存在锰超标现象(Mn最大值达到0.33 mg.L-1),4个水厂出厂水拉森指数均〉1,4个水厂供水量及硫酸盐、电导率等供水水质指标存在较大的差别,管网中铁细菌及亚硝酸菌(100~103MPN.mL-1)存在水平较高.因此,出厂水本身腐蚀性是导致管网出现红水的潜在原因;其次,各水厂供水量和水质差异导致管网水在低溶解氧及低余氯条件下易发生红水现象;再者,管网中硝化作用严重,诱发微生物腐蚀供水管道.为此,针对上述原因提出控制管网红水现象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