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湖湖心区的痕量金属历史沉积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太湖湖心区的沉积物为研究对象,解析了湖心区痕量金属的沉积通量年变化,探明了湖心区痕量金属的历史沉积情况.结果表明:湖心区各样点沉积物的沉积速率从1950年以前的(0.032±0.023)g·cm-2·a-1缓慢递增到1980前后的(0.076±0.030)g·cm-2·a-1,1980年后突增明显,在2000年后达到(0.185±0.132)g·cm-2·a-1.湖心区沉积物中8种痕量金属(钒、铬、镍、铜、锌、砷、镉和铅)的含量年变化没有明显递增趋势,在20世纪80年代(对应沉积柱4~9 cm深度处)前后相差不大(变幅小于20%).但8种金属元素的沉积通量随时间推进而递增,与1980年前相比,金属沉积通量在1980年后突增倍数达到11倍以上.金属沉积通量与沉积物的沉积速率显著正相关,并与20世纪20年代以来太湖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相一致.1980年后8种痕量金属沉积总量在湖心区西部最大,而沉积物沉积速率对湖心区南部的痕量金属沉积总量贡献最大.通过金属沉积通量可以更全面地研究太湖重金属的历史沉积过程和人为活动的干扰效应.  相似文献   

2.
利用遥感监测青藏高原上空臭氧总量30 a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钟湧  江洪 《环境科学》2010,31(11):2569-2574
利用多源卫星遥感数据,分析了自1979年以来青藏高原上空臭氧总量的时空动态特征.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上空的臭氧总量还在持续下降,而且下降速度高于全球和北半球平均水平,青藏高原、全球和北半球每年大约平均减少0.23%、0.19%、0.12%.但是自2000年后,下降的速度有所减缓,1979~1989、1990~1999和2000~2008年3个时期每年减少大约分别为0.51%、0.49%、0.31%.30a来青藏高原上空臭氧总量低于240DU的天数有34d.在2005年后,没有出现大面积的臭氧总量低值区(低于240DU);臭氧总量的季节变化呈正弦曲线变化,最大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3和10月,平均值分别大约为304.59和265.45DU.但是每年的极小值常出现在11月或12月.臭氧总量波动最大和最小分别出现在2月和9月,标准差为17.28和5.88DU;臭氧总量与海拔高度呈反相关,低值区出现在高海拔的上空,特别是在青藏高原区,与同纬度圈的平均值相比,青藏高原臭氧总量大约低了19DU,形成臭氧低谷.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了以遥感为基础的土地利用和森林分类,研究了大流域氮输出-存留空间模型N_EXRET.根据经验研究,估算了用以描述农业、林业和泥炭产量(收获)所起作用的输出系数.通过一小块集水试验区内详细记录的数据,求得林业活动典型系数.讨论了将该模型应用于奥鲁(Oulujoki)河流域(22840km2)的模拟效果.将氮通量预估模型与该流域不同地点测得的氮能量值进行了比较.根据资源配比,农业占总输出的17%,变动范围为8%(最高的亚流域)约38%(最低的近海亚流域).林业约占16%,不同亚流域间变化较小(11%~24%).在各亚流域中,所得到的氮输出总额中有7%~37%存留下来.根据质量平衡和敏感度分析,估计湖泊存留为5~10kg/hm2·a,泥炭地为0~1kg/hm2·a.从三条邻近的河流流域中取得的试验数据证实了模型结论.但是,对那些土地利用和沉积格局与北部流域明显不同的流域,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以韶山蔡家塘森林小流域2001年实地监测的大气降水、穿透水和地表水数据为基础,对酸沉降作用下韶山森林N的输入、输出的月均通量及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1年N输入通量为53.81 kg/hm2,主要以NH4+ 形式(占总输入的64%)输入该森林生态系统;2001年N输出通量为3.57 kg/hm2,主要以NO3-形式(占总输出的64%)输出该森林生态系统.韶山森林2001年N净滞留量达到50.24 kg/hm2.月均输出通量极大值出现在降雨量较多的5-7月,其N输出通量占全年N总输出通量的59%.从N的总输入通量、总输出通量的变化来看,N输出并不随输入的增加而增加,N的输出主要受到降水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2021年4~10月在镇江市四个不同区域站点采用苏玛罐和DNPH小柱采集VOCs样品,并分析69种VOCs (56种PAMs物质和13中醛酮类物质)的组分特征和非甲烷总烃特征,应用比值法对VOCs其来源特征进行判断。结果显示,四个站点PAMS组分的浓度值25.78ppbv~36.71ppbv,醛酮浓度47.48ppbv~70.93ppbv,非甲烷总烃浓度为245.3ppbv~260.5ppbv。利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计算出了各类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各组分对臭氧生成潜势贡献排名分别为OVOCs,芳香烃,烯烃,烷烃,炔烃分别占比75.08%、10.06%、8.86%,5.54%和0.45%。对VOCs的来源利用PMF受体模型进行解析研究发现各个站点VOCs来源略有不同,主要VOCs污染来源为工业源(24.9%),交通源(32.0%),溶剂涂料(23.5%),油气挥发(18.0%)和植物源(1.6%)等。  相似文献   

6.
亚马孙河流域汞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和评论了影响亚马孙河流域汞循环的途径,并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对于汞污染源的讨论,无论是天然的还是人为的,都缺乏基本的论据.毫无疑问,黄金矿山释放的汞已经局部地提高了环境中汞的浓度,但在整个亚马孙河流域,与一些学者在远离金矿的土壤中测出的高浓度数值相比,这种负荷并不显著.土壤中汞的高浓度现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即B层(淀积层)是在地质时期蓄积了汞的"海绵体",当发生侵蚀和森林火灾时,汞又被释放回循环体系.源于人类活动导致的亚马孙河流域森林的环境退化,很可能会加速汞的释放.汞在还原性的缺氧环境--沉积物和水中--的转换也是理解汞的环境甲基化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在亚马孙河流域环境所做的这项研究非常有限,研究结果只能得出受限的结论,进一步的工作应注重结合时间和空间变化的监测计划.  相似文献   

7.
官厅水库沉积物中大量元素的历史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官厅水库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建立年代序列,解析有机质及TOC、TN、TS的含量和沉积通量的年变化,探明官厅水库大量元素的历史沉积特征.结果表明:采用210Pb和137Cs测定官厅水库线性沉积速率分别为0.33 cm·a-1和0.32 cm·a-1,累积质量沉积速率从1954年水库建成后缓慢递增到1980年左右的0.156 g·cm-2·a-1,之后递减至当前的0.090 g·cm-2·a-1.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为36.8~100.7 g·kg-1,在水库南部库区略高;有机质沉积通量在时间尺度上随年代呈先增加后减少,与沉积物沉积速率年变化趋势相似.沉积物中TOC含量为1.18%~7.83%,TN含量为0.04%~0.73%,TS含量为0.07%~0.50%.TOC和TN的沉积通量在20世纪90年代左右出现峰值,而TS沉积通量呈逐渐下降趋势.总体而言,官厅水库沉积物中C、N、S等大量元素呈连续分布,其沉积通量主要受沉积速率影响,颗粒物沉积过程可能在污染物迁移转化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8.
亚马孙流域的毁林速度随地区不同而异,其涨落由宏观经济政策和当地的社会因素而定.我们运用遥感和野外调查,研究了1986~1991年(当时有农村信贷和担保市场)和1991~1997年(其间施加了结构调整措施)秘鲁一边疆地区的毁林格局和原因.1986~1991年间,最高的毁林速度(总的比率1.5%)出现于道路两旁,1991~1997年,路旁的毁林速度下降(总的比率0.7%),同时,大面积的再生使森林覆被得以净增长(0.5%).河旁毁林速度相对稳定.直至今日,河旁农场还保留着更多的农田和森林,而路旁的农场则以牧场和演替生长为主.老住户要比新来者在农场保留更多的森林,但是对城市市场的邻近度是森林覆被最强的预测因子.未来的信贷计划必须反映出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和生态脆弱性,同时要有利于休耕地和次生林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X83200701356酸沉降下韶山森林氮的输入、输出通量变化特征/张西林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研究/中国科院.-2006,19(4).-31~35环图X-6以韶山蔡家塘森林小流域2001年实地监测的大气降、穿透水和地表水数据为基础,对酸沉降作用下韶山森林的输入、输出的月均通量及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2001年N输入通量为53.81kg/hm2,主要以NH4+形式占总输入的64%)输入该森林生态系统;2001年N输出通为3.57kg/hm2,主要以NO3-形式(占总输出的64%)输该森林生态系统.韶山森林2001年N净滞留量达到.24kg/hm2.月均输出通量极大值出现在降雨…  相似文献   

10.
定量输送过程对大气污染事件的贡献程度一直是目前区域大气污染防控的突出难点和重要需求.对此,基于WRF-Chem模式对佛山典型区域性臭氧(O3)污染事件开展模拟,应用四维通量法分别量化周边区域对佛山市臭氧及其前体物的输送通量,厘清臭氧直接输送和前体物输送的贡献,发现周边区域对佛山市输送的O3总通量平均值为120.3 t·h-1;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总通量平均值为30.2 t·h-1;其对应的臭氧生成潜势(OFP)为114.8 t·h-1.通过统计各O3污染事件的输送通量,发现污染期间输入佛山O3通量最大的城市为广州(贡献率为44%);输入VOCs通量最大的城市为肇庆(贡献率为48%).分析输送VOCs排放导致的O3生成潜势发现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对OFP的贡献最大,在“最大输入事件”中占比为47%.甲醛、二甲苯、醛类、丙酮和苯酚类等OVOCs和芳香烃是对OFP贡献前5的物种,贡献量占总OFP的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