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川笙 《沿海环境》2001,(12):26-26
塑料的问世,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当我们惬意地接受“白色革命”带来的欣喜时,却又被“白色污染”潜伏的危机所烦恼。所谓“白色污染”是指废弃的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对环境的污染。它主要包括塑料袋、塑料包装、一次性聚苯乙烯快餐饭盒、塑料餐具杯盘,农用塑料薄膜以及电器充填发泡塞物,塑料饮料瓶、酸奶杯等等。这些普通塑料制品废弃后上百年不腐烂、不降解,形成的垃圾重量轻、体积大、数量多,有的满天飞舞高挂树梢,给治理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其实很简单:只要使用一种被称为“绿色…  相似文献   

2.
发展垃圾固形燃料 消除白色污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猛增并成为污染城市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废塑料造成的白色污染尤为严重。据“北京晚报”报道:北京市年排放垃圾达础3万吨,其中废塑料约15万吨,在某些城郊结合部道路两侧的树枝上,飘荡着塑料袋和塑料薄膜;铁路线的护坡上、商业街、车站和农贸市场周围,各种废弃的塑料袋、快餐盒和饮料瓶随处可见;在旅游胜地的河湖水面,也可以看到塑料垃圾漂浮物而大煞风景”。首都北京尚且如此,其它大中城市也有类似现象,从而治理白色污染已成为当务之急。目前国内外解决白色污染大体有4种…  相似文献   

3.
未来塑料业发展的大势所趋:生物塑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颖 《世界环境》2009,(1):59-60
目前生物塑料技术,主要应用在五个行业中。第一是包装行业。塑料包装制品是塑料行业中的一大支柱产业,包括塑料袋、食物包装盒和饮料包装等。第二是生物塑料农用地膜。原先制造农用地膜的材料主要是不可降解的化工塑料。会导致“白色污染”。生物塑料农膜使用后直接将地膜就地填埋降解,避免了化工塑料造成的污染。第三是纺织业。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我国包装工业获得了迅猛发展。各类包装产品名目繁多,现在使用发泡聚苯乙烯(EPS)的包装制品数量十分惊人,不算电器、仪器防震用的泡沫塑料包装制品,光是国内目前普遍使用的泡沫塑料快餐盒,每年消费量已达65~70亿个。这种泡沫塑料快餐盒由于其化学稳定性好,废弃在自然界中长期不能降解,形成“白色污染”。若焚烧它则会产生有毒气体而“二次污染”,若要回收利用,其成本很高且目前也不易回收。由于泡沫塑料快餐盒严重污染环境,因此世界  相似文献   

5.
塑料制品自诞生以来,以迅猛的发展势头,遍及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成为人们须臾不可离的生活和生产用品。但由于塑料分子结构稳定,难以在大自然中降解,所以废弃的塑料制品导致市容景观和生态环境的污染,成为危害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一大公害———“白色污染”。1塑...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不少地方政府发布公告将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发泡餐具,这无疑是一项从源头遏制白色污染的得力措施,对保护环境改善市容起着重要作用。 所谓“白色污染”,通常是指塑料包装废弃物造成的景观污染和环境污染,尤以一次性微薄薄膜袋和发泡餐盒(包括方便面碗)为甚。这些包装轻盈柔韧,方便卫生,人们用后即弃,一旦疏于处置,便随风飞舞,顺水流荡,严重影响市容;进入自然界,则难以溶解,使土壤劣化,水域变质,给环境带来长期危害。目前,我国已有塑料发泡餐具生产线130余条,发泡餐具年用量在100亿只以上,约合10万吨,体积近200万立方米,遍及城市乡镇,污染后果可想而知。近年来,治理白色污染的呼声愈来愈强烈。有关部门也想方设法改变这种状况,但实践证明,过去采用填埋和焚烧的方法已不符合环保要求。填埋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还会污染地下水  相似文献   

7.
培印  笑冬 《环境》1994,(11):18-19
垃圾是困扰城市环境的一个较难处理的问题,而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对垃圾多采取综合利用,“变废为宝”的方法处理。在目前对废物利用,其说不一,有的说是利,有的则说是弊,但在人类还未找到更好的方法之前,它比燃烧或简单堆放等造成污染的方法好得多。垃圾究竟是“倒向”何处?根据有关资料介绍,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土壤环境安全及其污染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玉锁 《环境保护》2007,(1A):35-38
近20年来,我国土壤污染总体呈加剧趋势,其造成的环境问题也呈现“压缩型”和“爆发性”的态势。一般认为,土壤污染是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环境质量恶化,影响土壤的利用功能的现象。因此土壤污染往往被称为“化学定时炸弹”,其后果是对农作物的产量或品质造成了影响,通过食物链、饮水、呼吸或直接接触等多种途径,危害动物和人类的身体健康。土壤一旦遭到污染,极难恢复,即使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有可能被降解,也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在土壤中完全消失,而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则完全是不可逆的。所以说,土壤安全值得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9.
聚苯乙烯发泡塑料(EPS)作为缓冲包装的内衬件广泛用于电子产品的内包装,但其所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也日益严峻。研究以再生资源(废纸)为原料,生产产品内衬包装物——纸浆模塑缓冲材,并使其产业化,以替代发泡塑料包装物,改变发泡塑料包装物难降解所带来的污染和危害,并实现“废弃物—产品”的资源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0.
日本废塑料再生利用技术发展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前 言塑料在我国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但回收再生利用工作跟不上 ,既加重了对环境的污染 ,又浪费了宝贵的能源资源。如城市中、铁路旁和农田形成明显的白色污染 ,夹在垃圾中一并填埋却不易分解 ,又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 ;用于焚烧发电 ,又由于含氯废塑料而产生的二恶烷(又称二恶英 ) ,则是危害极大的剧毒物质。所以为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 ,除了减少废塑料的产生外 ,加强废塑料的再生利用 ,做到变废为宝 ,方是正确的出路。在国际上做得最好的是德国 ,通过 1 991年的“垃圾减量法”和 1 996年的“循环经济法”后 ,采取了一连串的有效措…  相似文献   

11.
<正>联合国报告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生产超过3.3亿吨塑料,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增加两倍,蓝色星球可能由此变为“塑料星球”。而近三分之一的塑料垃圾估计会进入自然环境之中,海水、海岸和自然环境将面临塑料污染的危害。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塑料披露项目”(Plastic Disclosure Project,PDP)合作的报告《塑料价值评估》估计,塑料垃圾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至少有13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2.
《世界环境》2008,(3):86-88
早点、买菜、逛超市、装垃圾……每天,我们的生活中要有多少次与各式“塑料袋”之间的“亲密接触”?工业文明在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污染和浪费。日前,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指出鉴于“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今后应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并将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相似文献   

13.
一种可降解塑料袋正在进入京城的24家商店使用,这种塑料袋的主要成分是生物降解树脂母粒、玉米淀粉以及光敏剂和一部分聚乙烯。与传统的聚乙烯塑料袋相比,这种塑料更易消解和被吸纳:废弃后,受环境中微生物的侵蚀分解,50天后会变成小碎片,一年内可变成砂粒状的微粒。聚乙烯微粒已基本不会对土壤等环境构成污染。这种塑料袋的承重能力不比聚乙烯袋差,其售价也与聚乙烯塑料袋持平。目前进入北京各大商场的这种新型的塑料袋,其生产者分别是深圳德实利公司和南京苏石降解树脂化工有限公司。北京的白色污染,其主要成分就是塑料袋。食品袋…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使用塑料制品的范围也愈来愈广,由于现有回收率低,大量的废弃塑料被散落在社会上。这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还严重污染了环境。由“白色革命”引起的“白色污染”,已引起了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国内信息     
聚烯烃风式造粒技术可解决“白色污染” 常州希雷集成包装有限公司最近开发的聚烯烃风式造粒技术,为保护环境,解决“白色污染”找到了可行的途径,并正式申报国家专专利。 该公司是常州市街道企业中首家中外合资企业,主要生产用于铁路、公路运输的集装袋。近年来,公司针对生产集装袋塑料纺织布的利用率仅在80%,20%的边角料只能当废料处理的情况,大力开展变废为宝的研究,研制开发了聚烯烃风式造粒新技术。不仅可将企业生产中的废料全部利用,还能将废弃的塑料袋、丝和造成“白色污染”的发泡塑料饭盒也回收再利用。目前,生产的高标准出口集装袋所用的原料,40%是利用回收企业生产废料、社会废弃塑料袋制成,既充分利用了资源,又解决了环境污染,为企业开辟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包装废弃物特别是塑料包装废弃物进一步增长,“白色污染”问题日趋加重。论述了“白色污染”产生的原因、生活垃圾中废塑料的含量以及对“可降解塑料”作用的认识,指出建立有效的垃圾收集系统才是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塑料使用量急剧增长,塑料已成为人类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带来严峻的塑料和微塑料污染.为全面加强塑料污染控制,提出从“原料—生产—分销—倾倒—回收(处理)”5个环节实行塑料污染生命周期管理.对我国塑料污染生命周期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目前我国在各环节均采取了相关的管理措施,包括立法、开展专项行动等,但仍存在塑料污染管理尚未实现生命周期全覆盖、某些法律法规缺乏实施细则以及部分政策难以落实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塑料污染生命周期管理的经验,提出我国加强塑料污染生命周期管理的政策建议,主要包括:①在塑料原料管理方面,针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微塑料泄露、废水排放等,应完善相关行业标准,鼓励减少化纤等容易造成泄漏的材料在衣物生产中的使用;②在设计生产方面,进一步贯彻落实涉及塑料加工、循环利用的管理规定,提出具体的微塑料循环指标和专项回收目标,同时对可生物降解塑料对环境的影响开展研究,并进一步完善其降解性能;③在分销使用方面,在严格执行“限塑令”的同时,对需求量大、与民生关系密切的塑料制品应分阶段逐步禁止,更加注重绿色产品的替代和新模式的探索,避免“一刀切”的管理模式;④在塑料垃圾倾倒方面,严格落实相关管理条例,并加强国际合作;⑤在塑料垃圾回收及处理方面,应完善含有塑料的垃圾回收处理工艺,在降低环境负面影响的同时实现二次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相似文献   

18.
前言 随着现代化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塑料制品已深入到了每个家庭。这些塑料制品,尤其是一次性泡沫塑料餐具、塑料膜和塑料袋,在给人们带来便利化、卫生化之后,一旦废弃,就会对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造成“白色污染”。如今“白色污染”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 1“白色污染”的现状及危害 塑料制品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质轻、耐用、生产技术成熟、成本低等优点。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且呈逐年增长趋势,1990—1995年,世界平均增长率为8.9%,有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塑料产量在1亿吨左右,而我国…  相似文献   

19.
提到食品垃圾 ,首先冲入大脑的便是垃圾桶中那些令人作呕的“残羹剩饭” ,它们不仅污染环境 ,还是老鼠、蟑螂等疾病传播者的美味佳肴。然而美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为食品垃圾“平了反” ,使之摇身一变成为环保“新宠”。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介绍 ,夏威夷自然能源研究院的生化学家们将食品垃圾制成一种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 ,研究人员们风趣地称之为“完美塑料”。这种可在短时间内被降解的塑料应用广泛 ,不仅可用来制造瓶子、袋子等包装物 ,还可制成药物的胶囊外衣。这种新技术不仅解决了食品垃圾问题 ,而且为解决塑料包装造成的“白色垃…  相似文献   

20.
随着工业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业活动使得我国土壤资源受到严重的污染破坏,各种工业废水废气和生活垃圾的降解压力使得土壤污染越来越严重,而土壤的污染治理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农作物生长问题,下面就将在重金属污染方面进行现状分析,探索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