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喀纳斯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喀纳斯湖位于新疆阿尔泰山西部,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中心,以其美、奇、静原始的秀丽风景及湖中的大“水怪”闻名于世,近年来,旅游迅速发展、不合理的开发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为保护生态系统,持续发展该地的旅游业,需采取多项严格环境管理措施,向外迁移近湖边建筑群,限制湖面旅游活动范围,保护原始景观风貌,修建生态道路,保护珍稀动植物等,使生态旅游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学者们对生态旅游社区参与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为例,结合该保护区的实际情况,构建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社区参与模式,即管理委员会模式、股份制模式、牧民自主经营模式、牧民合作模式、"企业+政府+牧民"模式、"企业+牧民"模式,将6种参与模式相结合,针对不同旅游项目采用不同类型的参与模式。随着社区牧民社区参与能力和旅游项目经营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保护区应逐渐减少社区牧民参与程度低、处于弱势地位的"企业+政府+牧民"模式和"企业+牧民"模式的比例,而采用社区牧民参与程度高的各种模式。  相似文献   

3.
生态环境保护与自然资源开发之间的矛盾始终是世界各国在发展经济时面临的一项严峻挑战,这种矛盾在自然保护区中的体现尤为明显.世界11%的保护区出现旅游资源退化,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样面临着以上问题.作为 "世界重要湿地"的成员单位、国家级林业科普基地、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地区、新疆的生态脆弱区,该区域是否具有开发生态旅游的潜力.论证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和开发潜力,得出该区域目前尚处于生态旅游开发的前期准备阶段,生态环境是其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其发展必须是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  相似文献   

4.
对荒漠旅游资源的特殊性进行分析,总结了荒漠景观观光、荒漠文化遗产考古开发、荒漠探险开发、小众荒漠生态旅游开发、荒漠度假体验开发、沙漠体育公园开发、荒漠主题城市开发等7种模式,有益于荒漠旅游的开发管理实践.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自然保护区的类型 结合四川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的特点、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情况,以及保护区生态环境脆弱度等因素,参考ICUN(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及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GB/T14529-93)对自然保护区类型的划分,从自然景观观赏价值角度,将四川的自然保护区粗略分为四个类型:  相似文献   

6.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光生 《资源开发与市场》1999,15(4):244-245,249
本文对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提出了要确保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持续发展,必须制定全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编制各级生态旅游规划,建立全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信息服务网络体系,以及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工作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云南纳板河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内许多自然保护区都把生态旅游作为发展规划的重点,通过社区参与生态旅游,不仅使村民直接从中获得经济效益,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形成了"政府、企业和当地社区村民的利益共同体",使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形成"自愿机制",有效地促进了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效用最大化。针对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现状,研究借鉴国内外社区参与生态旅游模式的经验,以纳板河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的内涵分析,研究了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文化生态产业与旅游产业对接模式等内容,进一步提出我国西部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9.
生态旅游开发原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原汁原味的原则 为了解除工业文明的苦闷,逃脱城市的恶劣环境,人类开始寻求最佳的生存环境,这是产生生态旅游的动机。人类来自于自然,人类与自然有着天然的亲和力,于是人类开始回归大自然,追求人类以往的那种“原始味”——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区域,尽情考察和享乐旖旎的风光和野生动植物,因此,生态旅游开发应当尽量保持旅游资源的原始性和真实性,即不但要保护大自然的原始韵味,而且要保护当地特有的传统文化,避免把现代化文明移置到旅游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应与当地的自然和文化景观相协调,保护人地和谐的旅游美不受损害。  相似文献   

10.
甘肃自然保护区因其资源的原生性和独特性而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条件,其景观多样性丰富,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从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四个方面分析甘肃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结果表明,甘肃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优势明显,存在一定的限制因素,机遇与挑战并存,据此对甘肃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提出了合理的目标定位、强化科学规划、加强资源保护和加强合作、建立多渠道融资机制、突出品牌特色、发展高端旅游产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试论衡水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仅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优美的自然风光,还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具备开展生态旅游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本文初步探讨了衡水湖开展湿地生态旅游的优势和原则。  相似文献   

12.
阿尼玛卿雪山地区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资源丰富且独特性强,具有浓郁的藏族民俗风情.通过对该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状况、优势和制约因素的研究,提出生态游与体育文化相结合、生态建造、生态营销等构想,是对脆弱生态区域进行生态旅游开发的一种有效尝试,有利于实现生态保护和旅游发展相统一,使该地区旅游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孙世文 《青海环境》2004,14(2):70-72,75
文章以“宁夏生态旅游科技园”项目为例 ,论述了生态旅游产生的背景 ,阐述了生态旅游的基本概念和实现生态旅游的三种类型战略 ,即 :生态型战略、生态经济型战略、生态文化型战略。揭示了发展生态旅游业是西部旅游业开发的战略选择 ,并提出了发展生态旅游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4.
自然保护区是我国自然生态旅游重要且独特的载体。自然保护区旅游要服从于资源保护的首要目标,追求旅游活动与保护区的保护、科研、教育等多元功能的协调。目前自然保护区旅游产业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自然保护区练内功、引外力,提升旅游经营和管理的市场化、专业化水准,也需要解决行业标准、管理体制和市场培育等问题。以四川省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发展为例,分析了自然保护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5.
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借鉴四川卧龙、成都熊猫基地、王朗、唐家河等自然保护区经验的基础上,采用SWOT分析法,分别对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旨在为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进一步开发、规划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东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与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东洞庭湖湿地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三大湿地资源集中地之一,在其特殊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长期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独特的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景观。文章分析了东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的特征,提出了不同类型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持续开发湿地旅游资源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全面开发湿地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综合效应,实现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持续利用,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壶瓶山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杨洪  刘建平  刘艳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21(2):165-166,176
壶瓶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十分丰富,是开展生态旅游的理想之地.探讨了生态旅游的基本理念,分析了壶瓶山生态旅游的开发优势,提出了壶瓶山生态旅游开发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18.
南四湖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南四湖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选取资源价值、旅游效益和开发条件三个综合指标和12个项目指标,建立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模型树,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南四湖生态旅游资源进行总体评价。在此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对各景区打分,并进行分级,最后确定南四湖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重点是湖泊湿地自然风光和渔乡风情。  相似文献   

19.
汤澍 《四川环境》2006,25(5):32-36
本文简述了海安县的自然环境情况,分析了海安发展生态旅游的条件,认为其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较好的经济发展基础和便利的区位交通条件等优势。在研究其生态旅游资源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海安县应坚持保护原生态、整体性和高标准的发展原则,优先发展里下河生态旅游圈、沿海生态旅游圈和生态农业园等特色生态旅游产品,并制定相应的生态保护措施,以实现县域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盐城湿地保护与生态旅游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盐城海滨湿地资源丰富,已成为重要的环境资源和旅游资源。从湿地的变化和现状着手,阐述了保护盐城湿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保护中倡导自养型经济战略——生态旅游。分析了盐城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可行性,从而提出规划意见,以实现盐城湿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