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河南省水泥生产过程中CO2排放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泥是重要的建筑材料,水泥工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支撑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水泥生产过程中石灰石分解产生的CO2已成为重要的CO2排放源。根据2006年IPCC提供的水泥生产过程碳排放估算方法,采用全国吨水泥熟料比推算河南水泥熟料产量,对1990—2010年河南水泥生产过程CO2的排放量进行了估算,其结果可为河南省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华北地区5省(市、自治区)汽车拥有量和人均CO2排放量现状.采用变异系数分析方法对汽车拥有量和入均CO2排放量各地区差异大小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华北地区未来10年汽车拥有量和人均CO2排放趋势及其地区差异大小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该地区乃至全国经济和环境的和谐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环保产业》2006,(5):45-45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质量监督局、国家环保总局八部门联合下发了《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2006]609号(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水泥企业必须认真执行即将在7月1日起开始生效的《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即颗粒物浓度排放小于50mg/m^3,并把该环保新标准纳入水泥生产许可证发放的审核条件中,坚决取缔无证生产。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我国炼油行业排放总量不清楚的问题,文章首先对我国炼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源和影响因素进行简述,进一步借鉴欧洲炼厂二氧化碳排放系数,对我国炼厂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进行估算,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了解我国炼厂二氧化碳排放情况及进一步的减排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环境教育》2006,(11):82-82
云南国资水泥红河有限公司(开远水泥厂)于1969年12月26日建成投产,设计年产水泥27万吨。经1984年和1996年两次扩建,年产水泥达80万吨:2004年6月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的生产线建成投产,使公司年水泥生产能力达到200万吨。2003-2005年水泥产销量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成为云南省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  相似文献   

6.
水泥工业发展状况 进入"十二五"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拉动水泥工业规模快速扩张,水泥工业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结构调整,实施"创新超前"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进步,提高发展水平,加快节能减排取得较大成效.但新水泥建设项目不断增多,产能不断提高,市场结构调整与产能严重过剩的矛盾日益突出.贵州省在"十二五"期间开展了水...  相似文献   

7.
有色金属行业CO2排放估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内外有色金属行业温室气体排放估算方法研究现状的分析,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国际有色行业协会和环境科学研究中的一些常用算法,总结归纳应用于有色金属行业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估算,从估算方法和结果上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使用条件。以原铝生产CO2排放估算为例,对有色金属温室气体排放进行实证分析,为有色金属行业温室气体排放估算提供参选方法,促进有色金属工业的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8.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采用CNI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对我国水泥生产的环境负荷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水泥生产的环境影响主要体现在温室效应、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和不可再生资源消耗,其环境负荷分别占对应环境影响类型世界总负荷的2.76%,2.34%和1.39%,2006年我国水泥生产的环境负荷约占世界总负荷的1.28%,其中,立窑生产工艺、湿法回转窑生产工艺和新型干法生产工艺的环境负荷分别为0.84%,0.12%和0.32%。通过行业结构调整,用新型干法生产工艺取代其他落后的生产工艺,可使我国水泥生产的环境负荷降至世界总负荷的1%左右。  相似文献   

9.
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提钛后的残渣、矿渣、熟料、激化剂等因素对复合水泥与少熟料水泥强度的影响;找出了利用提钛后的残渣生产复合水泥与少熟料水泥生产的最佳条件,并对复合水泥和少熟料水泥的性能进行了初步探索。试验数据表明,利用提钛后残渣可生产525 ̄#复合水泥和425 ̄#少熟料水泥,工业废渣利用率可达70%。  相似文献   

10.
黄伟夫 《绿叶》2011,(3):92-101
IPCC裹挟西方基督教国家残存的末世论传统,把"碳减排"作为全球政治和经济决策的依据,意在掠夺发展中国家。IPCC的信誉已经彻底破产,"碳排变暖论"的科学基础也已经濒临崩塌。人类应正确认识全球气候变化规律以适应气候的变化,而不是狂妄地让自然适应人类,让气候的变化听从人的安排。  相似文献   

11.
根据IPCC模型计算1995-2009年河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结果发现,河南省碳排放强度在1995-2002年间呈下降趋势,2002-2007年出现反弹,2007年后再次下降;居民生活碳排放变化不大,农业和批发业碳排放量较小,交通部门近年有所增加,电力和工业部门是主要碳排放源,占80%以上;煤炭消耗是河南省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占总排放量的93%以上,石油和天然气相对较小.因此,电力和工业部门应作为河南省碳减排重点,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实现碳减排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区域碳排放核算是衡量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制订低碳经济发展策略的重要前提和依据。借鉴IPCC及国内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了区域碳排放、碳汇及碳补偿率测算的方法,并以河南省为例进行了初步研究。其结论为:①1989—2008年河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为128941.44万t,整体呈递增趋势,年均增长率为7.16%;②就碳排放构成而言,煤炭消费的碳排放量构成了河南省碳排放的主体,占碳排放总量的91%;③河南省人均碳排放量低于同时期全国平均水平,而碳排放强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④就碳排放的区域差异而言,平顶山碳排放量最大,开封市、漯河市和周口市碳排放相对较低;⑤林业碳汇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远远不足以补偿能源消费的碳排放,碳补偿率由14%下降到不足8%。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是中部地区城镇化水平较高较快的省份,研究其城镇化格局与过程对提升河南省城镇化的质量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与应用价值.在时间进程方面,对建国后河南省的城镇化时间进程进行了阶段划分和原因分析;在空间进程方面,考虑到统计口径和有些年份数据的缺失,采用对比分析方法进行空间分析并通过kernel密度分析方法进行了辅助分析.研究表明,河南省城镇化时间进程存在明显差异,且在1949-2009年间不断扩大;河南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格局“中间密、外围疏”的基本倾向没有发生根本性变更;河南省城镇化水平发育逐渐趋于稳定的差异化发展;河南省城镇密集区1995年之后逐步形成,2000年后城镇密集区的集聚核心区逐步发育成长.  相似文献   

14.
选取万元GDP能耗作为参考序列,将工业发展过程中的5种主要污染物作为比较序列,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定量研究了河南省18个城市的环境管制和不同污染物之间的灰色关联程度,并提出了一些富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加强监管,切实查找固体废弃物的产生来源,努力提高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为了减少粮食生产波动给粮食安全带来的不良影响,采用剩余法对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的波动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的粮食总产和三大粮食作物产量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都将保持增长趋势,粮食产量的增加主要得益于单产的增加,主要粮食作物波动属古典型波动,波动剧烈。河南省粮食总产的波动指数和三大粮食作物产量波动指数的相关性基本相当,说明河南省粮食总产的波动受三大粮食作物的影响基本相等,提出了河南省粮食生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区域性中心城市技术创新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立河南省区域中心城市技术创新测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以河南省18个省辖(管)市为对象,对区域中心城市技术创新水平进行了测度,并将其划分为3种梯度类型。同时,分析了区域中心城市技术创新水平的地域差异,提出了河南省区域中心城市技术创新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17.
以河南省18个地市旅游与经济统计数据为样本,运用典型相关模型探讨旅游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第一典型变量揭示旅游产业发展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第二典型变量显示旅游发展能够促进工业化、拉动消费与固定资产投资。依据典型方程得分,划分为旅游与经济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一般地区等三种类型,并提出旅游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以河南省18个地市旅游与经济统计数据为样本,运用典型相关模型探讨旅游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第一典型变量揭示旅游产业发展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第二典型变量显示旅游发展能够促进工业化、拉动消费与固定资产投资。依据典型方程得分,划分为旅游与经济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一般地区等三种类型,并提出旅游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选取分形理论中的聚集维数和关联维数计算分析了河南省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结果显示,河南省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具有分形特征,中心城市的影响力明显,但相对于其他地区首位城市地位有一定差距,大致呈现弱极多核心态势。各城镇之间联系紧密程度一般,通达性有明显提升。总体来说,河南省城镇规模较为均衡,城镇联系不够紧密,城镇体系功能尚未能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