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盐害(包括土壤次生盐渍化)造成的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大量针对植物耐盐分子机制的研究已开展,旨在更好地了解植物自身的耐盐机制。到目前为止,已获取了大量关于植物耐盐性机制的信息。同时,人们正在形成一个共识,即植物维持自身细胞离子平衡的能力是其具有耐盐性的关键。Na+/H+、K+/H+和Na+/K+逆向转运蛋白及其同源蛋白在植物细胞维持离子平衡中的关键作用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和最新的研究动态,着重阐述了Na+转运控制和维持细胞离子平衡在植物耐盐过程中的机理及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pH值、吸附接触时间、铜离子的初始浓度及活性炭纤维(ACF)的投加量对活性炭纤维吸附Cu2+的影响,并选取了最佳的实验条件。用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拟合活性炭纤维对Cu2+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活性炭纤维吸附Cu2+更符合Langmuir等温式,其相关系数为0.9995,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对活性炭纤维改性能明显提高对Cu2+的吸附,其中效果最佳的吸附量从4.8mg/g增加到17.32mg/g,提高了3.6倍。  相似文献   

3.
石油烃降解菌在高温高盐环境中的生理特性及应用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石油烃降解菌的生理特性及耐温、耐盐机制,介绍了国内外在高温高盐含油污水生物处理以及在高温高盐油藏的微生物采油方面应用石油烃降解菌方面的研究进展。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在高温(地温120℃)、高矿化度(10×104mg/L)的油藏条件下,仍能保持较高的存活率,增油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天津塘沽作为滨海新区核心区,是目前天津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由于本区盐碱土壤等自然条件,污水中盐分含量较高,制约了废水的回用。本文通过模拟人工湿地实验,比较了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盐地碱篷(Suaeda salsa)、碱蒿(Artemisia anethifo原lia)、黄花鸢尾(Iris wilsonii)、盐角草(Salicornia europaea)和大米草(Spartina anglica)等耐盐植物对轻污染水体中高浓度氯离子的去除能力,筛选出去除能力较强的植物,并确定植物对盐分去除率达到最大时的生态系统条件。结果表明,适合人工湿地的耐盐碱植物对氯离子的去除效果依次为:芦苇>盐地碱篷>碱蒿>黄花鸢尾>盐角草>大米草,停留时间一般在第4d时可达到平衡。该研究为利用人工湿地处理高盐废水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铁矿对重金属Pb^2+、Cd^2+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萍  袁林  魏世强 《四川环境》2009,28(1):17-19
本文采用平衡振荡法,主要探讨了重金属铅和镉在针铁矿上的环境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针铁矿对重金属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在pH一定时,针铁矿对Pb^2+和Cd^2+的吸附率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介质pH升高,针铁矿对Pb^2+和Cd^2+的吸附量与吸附率均增大,最大吸附率可达到99.71%和99.46%,而解吸量则随之降低。在高pH条件下,针铁矿对Pb^2+和Cd^2+的结合牢固,且与Pb^2+的稳定度大于Cd^2+。研究表明,环境中针铁矿对铅、镉等重金属的环境化学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利用针铁矿处理含Pb^2+和Cd^2+的污水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甜菜碱对植物重金属胁迫抗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重金属污染导致的农作物重金属累积会提高食用人群的健康风险,故近年来甜菜碱对植物重金属胁迫抗性的研究引起关注。具体介绍了甜菜碱对植物重金属胁迫抗性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并重点综述了其影响机制:甜菜碱可通过增加根际土壤溶液中低分子有机酸﹑有机碳和可溶性糖的量促进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还可通过影响钙﹑铁等无机离子的吸收转移和增加叶片中果胶﹑叶绿素含量来促进重金属在叶片的累积,提高植物对重金属胁迫的抗性,最后指出需关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超积累植物在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重金属复合污染的存在,许多植物并未能完全适用于实际修复中。本文通过阐述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参考近年来国际上对超积累植物富集机理的研究,从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自身的交互作用,超积累植物根系活化机理,吸收和运输通道机制,金属配位体的运输与解毒作用,以及细胞分室化现象等各个阶段探讨与展望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修复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8.
冬泡(RubusLambertianusSer.)为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在我国分布较广,河南省主要分布于大别山、伏牛山、桐柏山区,资源蕴藏量丰富。民间常来各泡野果食用,果实桔红鲜亮、甜酸爽口、酸感较强。冬泡含有大量糖类、有机酸、蛋白质、VC和较丰富的SOD,具有一定的营养保健作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崇尚天然绿色食品,因此,开发利用野生资源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悬钩子是重要的野生果树资源,不少学者在其引种、驯化和营养分析等方面已进行了一些研究[1,2]。本文在对河南省悬约于属植物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冬泡果实…  相似文献   

9.
煤化工、油气田和石化行业均会产生大量高含盐废水。文章介绍了高含盐废水的生物法深度处 理工艺及方法,包括曝气生物滤池(BAF)、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生物接触氧化(BCO)、膜生物反应器(MBR)、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MBR)、厌氧好氧工艺(An/O)及其变型工艺 等,阐述了驯化后的嗜盐菌和耐盐菌的使用效果,并对高含盐废水生物处理研究的前景进行展望,提出:微生物 处理高含盐废水具有成本低、几乎无二次污染的优点,能实现高含盐废水有机物组分的有效降解,提高“近零排 放”产品盐纯度,但还需在耐盐、嗜盐微生物的筛选和挖掘方面进行技术攻关,这将是生物法处理高含盐废水的 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用2,6-二酮吡啶-18-王冠-6(2,6-DKP-18-Crowe-6)、SPAN80、SIOON-Ⅰ(中性油)和CH2Cl4(四氯乙烷)乳状液膜体系,研究了Pb2+的迁移行为。在适宜条件下8min内Pb2+的迁移率达99.5%以上,而在这种情况下,许多金属离子(如Cu2+、Ni2+、Li+、K+、Na+、Ca2+、Mg2+、Ba2+、Sr2+、Fe3+、Al3+、Zn2+、Cd2+和Co2+等),都不被迁移,只有Pb2+能满意的从这些离子中分离出来。该法已成功地用于分离富集、测定水和工业废水中微量铅,相对标准偏差在2.6%以下。结果十分满意。  相似文献   

11.
重金属超积累植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庞玉建  宗浩 《四川环境》2008,27(2):79-84
植物修复技术是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倡导绿色技术的今天,人们更看到了它的巨大潜力,而超积累植物则是该技术的关键。文章就超积累植物的概念、特征,修复机制,产后处置技术和开发现状作了详尽的叙述,并对今后超积累植物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作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得到了广泛关注,成为国际生态学领域研究的热点。目前普遍认可:生态系统服务是指自然生态系统及其物种所提供的能够满足和维持人类生活需要的条件和过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景观和区域层次上的表现主要有涵养水源、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和水、文化科学教育功能等。本文在参考大量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国内外研究进展,并从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维持和水土保持3个方面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计量评价方法进行探讨,以期有助于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13.
物候是自然环境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植物物候与全球变化关系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对荒漠绿洲交错带4种典型木本植物的物候观测,分析了物候期时间变化趋势与温度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显示:植物生长季长度与年均温度呈正相关,4种典型植物物候期不同程度延长;冬季低温与4种植物的萌动期与展叶期呈负相关,特别是12月份低温影响最为明显;不同植物物候对气温变化的响应表现程度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4.
对自动顶空进样器与气相色谱法联用技术测定环境空气和废气中甲醇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样品加入4g氯化钠,顶空平衡温度为80℃,平衡时间为20min,用HP—FFAP毛细管柱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时,得到甲醇标准曲线方程为y=23415x+237.2,相关系数(R)0.9994;检出限为0.002mg/m2,相对标准偏差(n=6)为0.5%,加标回收率为98.9%。该方法简单、灵敏、分离度好、检出限低。  相似文献   

15.
饮用水中砷去除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莉  王业耀  孟凡生 《四川环境》2008,27(1):87-90,101
自从1996年孟加拉国和印度报道慢性砷中毒事件以来,饮用水砷污染和砷中毒问题就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综述了饮用水中砷的去除方法,包括混凝/沉淀、吸附、离子交换技术等,对各种除砷技术进行了总结和比较。  相似文献   

16.
为了降低采油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量,对“降低采油污水处理中污泥产生量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在采油一厂文一污水站进行了为期66天的现场实验。结果表明,降低采油污水处理污泥产生量技术通过化学反应将污水中的部分离子转变为对污水净化有用的组分,并通过控制污水中的氧含量、pH及离子平衡,达到去除水中悬浮物、控制腐蚀、维持水中离子平衡的目的。当复合碱按600 mg/L加入并使系统的pH值控制在7.0~7.3且絮凝剂、助凝剂加入浓度分别为150 mg/L、100 mg/L时,污水的pH、含油量、总铁、悬浮物由处理前的6.0、109 mg/L、13.5 mg/L、78 mg/L下降为7.0、0、0~0.42、1~2,滤膜系数为35;污水腐蚀速率为0.0691 mm/a;处理后水中SRB、TGB含量分别为0、101个/mL;经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等单位监测和技术评价证实,处理后污水与地层水配伍性良好,对地层不伤害,所产生污泥可初步用做建筑材料。  相似文献   

17.
以活性污泥技术为主体的好氧工艺是污水生物处理技术方面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活性污泥中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的认识逐渐深化,大量用传统方法未检测到,但在活性污泥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微生物逐渐引起研究学者的重视。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以FISH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DGGE/TGGE技术、16SrRNA序列比较、T—RFLP技术、AFLP技术等为代表已成为研究微生物微观形态及种群结构特征的主要手段。文章就这些技术在活性污泥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为进一步研究污水处理领域活性污泥的微生物菌群多样性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电动汽车电池技术的发展及环境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排放污染已成为各国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积极研究开发新型、清洁型能源,电动汽车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电池技术是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已开发出的主要有铅酸、镍、银、锂、钠、空气、燃料及飞轮系列电地。电动汽车大大降低了汽车排放污染,但同时又造成了重金属污染等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土壤环境汞形态及吸附解吸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汞污染一直是全球备受关注的问题,由于土壤是环境汞的源和汇,因此已经开展了大量相关的研究工作。本论文系统总结了土壤环境汞形态及吸附解吸特征的研究现状,综述了不同类型土壤汞的背景含量,以及汞在土壤中的赋存形态,分析了土壤汞吸附特征及几种典型的土壤吸附剂(粘土矿物、铁锰氧化物、硫化物和土壤有机质)对汞吸附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0.
当前,山地旅游越来越受到业界和学界的关注,已成为旅游发展的热点之一。通过对新世纪以来我国山地旅游研究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发现,我国山地旅游研究经历了萌芽阶段和波动探索阶段,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理论研究范式尚未形成,定量研究较少;基于游客视角及山地旅游的动力机制、旅游效应等深层次研究不多;研究地域相对集中,对太行山、大别山等集中连片山区的旅游研究等关注不足。今后应关注和重视理论范式构建,加强多学科融合开展综合研究,拓展研究地域,在山地旅游扶贫、山地文化旅游、气候变化对山地旅游的影响等方面拓宽和加深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