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6 毫秒
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恶臭污染所引起的安全与环境问题日益突显,相关监测技术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环境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介绍了恶臭监测的主要方法,包括嗅觉感知法和仪器测定法,其中嗅觉感知法是通过对气味特征和感官的刺激程度来进行恶臭判断,仪器测定法则是应用色谱、质谱和光谱等分析监测仪器获得异味气体的物质组成及浓度;重点归纳了嗅觉感知法和仪器测定法的适用条件、研究现状和应用场景等相关内容。并进一步阐述了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不同除臭方法的作用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通过对不同的恶臭监测方法进行客观对比,讨论其实际适用范围,并对未来恶臭监测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环境水质四乙基铅、氯化三甲基铅、氯化三乙基铅和氯化三苯基铅等有机铅的国内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各种分析方法的原理、取样量、检出限和特点,并对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在环境水质有机铅分析方面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研究指出,随着铅污染的日益严重,仅测定铅元素的总量已不能满足研究和治理铅污染的要求,铅元素的形态分析是环境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有机铅分析已成为环境监测领域的重要课题。国内目前环境水质有机铅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双硫腙比色法、原子吸收法(AAS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法)、气相色谱法(GC法)、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和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PLC-ICP-MS法)。只用单一仪器或技术已很难完成分析任务,因此联用技术是元素形态分析的有效途径。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是发展较为完善的联用技术。但是,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需要较为昂贵的仪器,国内研究刚起步,使之成为常规的分析方法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3.
通过废水氨氮自动监测分析仪和手工比对监测分析方法在分析原理的主要差异,针对实际比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样品采集、仪器原理选择、仪器定期校正、更改评价标准等方面做好氨氮有效性数据审核比对监测工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汞的形态分析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汞的测定方法由总汞测定深入到汞的形态分析,综述近几年来汞的形态分析方法的发展,包括原子光谱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和电化学分析法。  相似文献   

5.
李鹏  林坤德  袁东星 《环境科学》2022,43(11):4835-4844
环境水体中硫化物的水生生物毒性大,理化性质活泼,其行为特征与水环境安全及多种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准确和快速测定水中硫化物的浓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长期以来,水体中硫化物的分析方法研究一直是环境监测的热点问题之一,研究人员为此建立并完善了以分光光度法、荧光光度法、化学发光法、电化学法、色谱法和流动分析法等为核心技术的分析方法,同时在分析方法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方面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从技术发展的角度较为系统地综述了水体中硫化物的分析方法,包括样品采集和预处理、实验室分析、现场分析和原位监测,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环境水样中氰化物的常规检测方法及其特点(光谱法、色谱法、电化学法、容量法等),并对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势予以展望。指出开发简便、快速,灵敏、高效的氰化物测定方法和在线实时监测以及仪器自动化与联用技术,是未来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7.
海洋环境样品中硒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海洋环境样品中硒的存在形式、分析测定方法等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对现今采用的各种分析方法作了比较和讨论。海洋环境中硒的含量低于μg·L~(-1)水平,样品的富集处理仍是极其重要的一步。根据分析方法的灵敏度、操作的繁简及仪器的普及情况,作者认为原子吸收法和气相色谱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与废水中甲醇方法的完整性和可信度,并通过对影响该法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及利用对比法对测量不确定的验证,最终发现该法准确可靠、方便快捷,可作为水与废水中甲醇日常监测的首选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是重要的环境污染物,具有致突变、致癌和致畸性,危害人类健康。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土壤样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PAEs)的预处理及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其中提取方法包括索氏提取、超声提取、微波提取(MAE)、加速溶剂萃取(ASE)等。测定方法有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各种提取和分析方法进行了比较并对土壤样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前处理和分析检测技术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体中聚集在水和其他微粒表面,从而导致水体恶化,危害人体健康,目前成为水质监测必不可少的一项监测指标.在此综述了国内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监测的分析方法,并重点论述了应用较为广泛的滴定法、分光光度法、荧光法和色谱法等,并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分析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大气污染应急监测浅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急监测对于突发性污染发生后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损失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制约我国实施应急监测的主要是交通问题。大气污染应急监测应首选快速法,包括仪器法、检气管法、试纸比色法和溶液快速法。二、三、四级站应据各自的职责和力量开展相应的应急监测。  相似文献   

12.
质量控制是环境监测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加强全程质量控制才能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结合环境监测工作实际,应用国标经典分析方法-酸性法/碱性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对水中高锰酸盐指数测定进行了全程质量控制技术探讨。简介了方法所需仪器与试剂,深入探讨了运用国标法进行水中高锰酸盐指数测定全程质量控制技术问题。指出在标准分析方法基础上,选用有效期内的质量合格的分析纯以上试剂,正确进行样品测定预处理,严格规范加热操作与滴定过程,准确进行分析结果数据处理,切实加强结果填报规定程式.能够确保大批量、成分复杂未知水样高锰酸盐指数测定精密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3.
章对长洲水质自动监测站所用的在线分析仪器,从仪器的检出限、工作曲线、准确度、精密度等方面进行校验,将其分析方法与国家标准分析方法进行对比,结果是长洲水质自动监测站的自动监测方法可以满足珠江水质污染的监测,除氨氮外各项仪器检测方法与手工分析方法等效。  相似文献   

14.
结合农药残留分析的重要性,文章主要综述了目前农药残留检测的常用分析方法——气相色谱法(GC)、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以及气相色谱-光谱法,并展望今后农药残留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近些年来的简易现场水质检测、水质自动监测等水质环境监测技术和仪器发展以及中间存在的问题作出了初步的分析,对国际上以及国内的一些水质环境监测技术的经验和成果进行了总结,对未来此技术的发展方向和重点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卤代烃混合物的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卤代烃已有报道,但对八种卤代烃混合物的分析方法报道尚少。本文介绍八种卤代烃混合物的气相色谱分析。实验方法一、仪器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卤代烃己有报道,但对八种卤代烃混合物的分析方法报道尚少。本文介绍八种卤代烃混合物的气相色谱分析。日本JGC20K气相色谱仪,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台式自动平衡记录仪。二、固定液的选择实验方法仪器在色谱分析过程  相似文献   

17.
<正>《恶臭污染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 905-2017)(以下简称《技术规范》)对环境空气及各类恶臭污染源(包括水域)排放的恶臭污染监测全过程进行了规定,包括点位布设、样品采集与处理、实验室分析方法、数据处理和质量保证等内容,是一个指导恶臭监测全过程的技术规范。规范中的实验室分析方法引用了"三点比较式臭袋法"(GB/T14675),相对于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前,水资源污染问题,受到国家高度关注。相关部门采用实验室分析方法对污染源水质COD进行监测。运用COD在线仪器监测污染源水质时,准确性较高,可实现实时测量。但也会由于原理和方法不同,导致测量结果存在差异。本文就实验室测定法与在线仪器监测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数据内容,以确保水质COD在线仪器监测结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水和废水中甲醛测定关键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环境监测工作实际,应用国标经典分析方法-乙酰丙酮分先先度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对水和废水中甲醛的测定进行了系统研究。概述了方法原理,简介了方法所需仪器与试剂,深入探讨了运用该方法进行水和废水中甲醛测定的一些关键操作技术问题。指出在标准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选用最新生产的合格的分析纯以上试剂,准确进行浑浊带色水样的预处理,初步确定未知水样稀释倍数,利用蒸馏法消除显色异常水样组成复杂的干扰,能够确保水样甲醛测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20.
以离子色谱法为基础的检测仪器在我国的水质、大气、土壤等环境监测中都有应用,并逐步成为环境监测的主要仪器.在监测中有效克服的传统技术的劣势,获得了更好的准确性,为环境监测提供了高效而可靠的检测数据,为环境管理与控制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