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客观世界可以分为自然存在、社会存在和思维存在三个部分。当今世界,人类的人文知识与人文教育、科学知识与科学教育都已经相当的丰富与发达。随着系统理论的日益深入和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人文教育以及科学教育对知识的传播与普及往往跟不上科学本身的更新换代,所以,掌握系统而科学的思维知识和思维方法,比掌握已有的人文与科学知识更为重要与迫切,教育必须对思维存在和思维知识作出比以往更多的回应与思考,思维教育已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的发展更加注重与土壤和自然之间的平衡,从而实现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均衡发展,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加强对绿色农业产地生态环境安全与污染进行有效的研究和控制。本文主要分析绿色农业产地生态环境安全与污染控制。首先分析当下农业发展绿色农业产地生态环境安全与污染的现状,然后提出加强绿色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安全和污染控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环境是人类健康和生存的基础,环境问题可能通过环境要素的迁移转化导致人体健康受到威胁甚至损害,为此环境与健康问题备受关注。环境与健康法制建设包含法制理念、基本原则、法律制度、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等诸多方面。我国现有的与环境、健康相关的法律规范对环境与健康的概念未有界定、环境与健康保护的基本理念尚不明确、基本原则不具体、法律制度内容不够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尚未形成。为解决这些问题,明确环境与健康的法定概念,确立环境与健康整体保护的基本理念,明确环境与健康风险预防的基本原则,完善环境与健康法律制度,理顺环境与健康管理体制和协调工作机制是我国环境与健康法制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探索新时期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国际上可持续发展新的战略取向,并且正通过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国际合作与贸易方式的转型,以及管理、政策、技术的组合与创新形成新的发展和竞争格局。中国由于长期高速增长和巨大的社会经济规模,不仅使其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异常复杂,而且其问题与全球性问题的结构具有一致性。经过过去20年的努力,中国在处理环境与发展关系上取得了很大成绩,同时也面临各种新的挑战。未来5-10年,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应以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为主线,通过阶段目标和长期目标、效率和总量、计划与市场、制度与技术、国内与国际相结合,寻找系统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环境空气与废气标准体系是实施环境空气与废气管理的基础之一,没有完善的环境空气与废气标准体系,就无法对环境空气质量与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科学、规范、准确的监测和评价。文章分析了我国环境空气与废气标准体系的现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和建议。通过这些措施和建议的实施,将进一步完善我国环境空气与废气标准体系,促进基层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选择我国14种具有代表性的重金属污染土壤,测定其主要理化性质(pH、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粉粒和黏粒),采用改进的BCR顺序提取法对其中的Pb和Cd进行形态分析,运用SPSS 20.0软件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建立逐步回归模型,研究重金属赋存形态与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Pb和Cd的酸可溶态与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性系数r分别为-0.80和-0.78,与阳离子交换量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54和0.61,与有机质、粉粒和黏粒无相关性;Cd的可还原态与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r=0.56,与其它理化性质无相关性;可氧化态与有机质和黏粒呈显著正相关,与其它理化性质无相关性;残渣态与主要理化性质均无显著相关性。由逐步回归模型发现,酸可溶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与理化性质回归效果均较好。  相似文献   

7.
微囊藻为蓝藻水华最常见的优势种群,其暴发频度和生物量占比最大。微囊藻的聚集有助于其垂直迁移上升至水面,在湖流的辐合或辐散作用下,其团聚体因迁移碰撞还将二次聚集,继而暴发蓝藻水华。研究表明微囊藻的聚集机制与胞外酶活性、产碱性磷酸酶附生菌、细胞表面粘附和凝集素交联细胞等有关,尤其是与胞外聚合物密切相关。而它的迁移机制与细胞镇重物糖类的合成和消耗、水体湍流度,特别是与气囊的合成和破裂紧密相关。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微囊藻聚集与迁移机制,讨论了微囊藻聚集和迁移的影响因素及危害,展望了微囊藻聚集与迁移研究的未来方向,以期为科学地管理和控制蓝藻水华暴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澳大利亚水资源赋存现状、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详细整理与分析,梳理了澳大利亚污水处理与再生水利用发展历程、相关标准、政策和法律法规以及再生水利用典型案例。该经验可为我国开展再生水循环利用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重要指导和技术支撑。借鉴澳大利亚水回用技术与管理方法,我国可进一步发展污水再生深度处理技术与工艺,提高再生水生产品质,拓展再生水利用途径,通过浓度控制与处理工艺要求相结合提升再生水水质安全保障能力,建立健全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和管理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9.
<正>近期有不法分子冒用《环境科学与技术》编辑部的名义征集稿件、欺诈作者,严重损害了《环境科学与技术》编辑部的声誉和利益,为了防止作者上当受骗,《环境科学与技术》编辑部特声明如下:一、《环境科学与技术》正刊的组稿、约稿和出版、宣传、发行等工作,由《环境科学与技术》编辑部负责,作者投稿过程中有何问题和意见,请先与《环境科学与技术》编辑部联系确认。二、《环境科学与技术》编辑部联系电话:027-87643502,传真:027-87643503。  相似文献   

10.
正近期有不法分子冒用《环境科学与技术》编辑部的名义征集稿件、欺诈作者,严重损害了《环境科学与技术》编辑部的声誉和利益,为了防止作者上当受骗,《环境科学与技术》编辑部特声明如下:一、《环境科学与技术》正刊的组稿、约稿和出版、宣传、发行等工作,由《环境科学与技术》编辑部负责,作者投稿过程中有何问题和意见,请先与《环境科学与技术》编辑部联系确认。二、《环境科学与技术》编辑部联系电话:027-87643502,传真:027-87643503。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监管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环境监测管理机制与技术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有着无可争辩的作用。本文就环境检测管理与技术作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构建监测管理与技术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近期有不法分子冒用《环境科学与技术》编辑部的名义征集稿件、欺诈作者,严重损害了《环境科学与技术》编辑部的声誉和利益,为了防止作者上当受骗,《环境科学与技术》编辑部特声明如下:一、《环境科学与技术》正刊的组稿、约稿和出版、宣传、发行等工作,由《环境科学与技术》编辑部负责,作者投稿过程中有何问题和意见,请先与《环境科学与技术》编辑部联系确认。  相似文献   

13.
<正>近期有不法分子冒用《环境科学与技术》编辑部的名义征集稿件、欺诈作者,严重损害了《环境科学与技术》编辑部的声誉和利益,为了防止作者上当受骗,《环境科学与技术》编辑部特声明如下:一、《环境科学与技术》正刊的组稿、约稿和出版、宣传、发行等工作,由《环境科学与技术》编辑部负责,作者投稿过程中有何问题和意见,请先与《环境科学与技术》编辑部联系确认。二、《环境科学与技术》编辑部联系电话:027-87643502,传真:027-87643503。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多学科质量控制与保证技术,通过环境与健康调查工作的实践,建立系统、全面的环境与健康调查质量保证与技术体系,保证环境与健康调查结果、关联关系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可操作性,二者关联关系的,为政府部门开展环境与健康的管理、决策提供客观评价和科学判断。  相似文献   

15.
常纪文 《环境保护》2021,49(5):44-46
国家现行基础性和普适性法律解决黄河流域现实问题的针对性不强,有效规范供给不足,有必要参考《长江保护法》制定专门法律。法律名称宜为《黄河保护与治理法》。立法定位宜为协调各方面关系的行政法和调控法,实现体制、制度、机制整合、创新甚至集成创新的框架法,推进绿色和安全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法。立法框架宜包括总则、规划与管控、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配置调度、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污染系统治理与环境质量改善、流域长治久安、流域高质量发展、自然遗迹与人文资源保护、监测预警及信息共享与公开、监督管理与保障、法律责任、附则等专章。在管理体制方面可建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调机制。在法律机制方面可突出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保护的机制,分设和衔接好各方面的权益,衔接或整合各类监测和预警体制与机制,整合行政许可和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建立流域协同立法甚至统一立法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荆勇 《环境保护科学》2013,39(1):22-26,44
结合蒲河水生态修复目标和要求,对蒲河水源的构成与分布、水域类型分类与功能变化以及生态水需求与补给能力的矛盾和问题等进行了分析研究。针对关键问题并结合蒲河实际状况,提出水资源科学调控与水质安全保护系统工程建设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艾滋病防治社会工作及其能力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实务基础,但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而构建核心能力体系是我国艾滋病防治社会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能力结构的"价值—知识—技术"三维模型,艾滋病防治社会工作核心能力不仅包括尊重接纳和预防为本、优势视角和增能参与、结构干预和整体关怀的价值理念,而且包括预防医学和传染病学、艾滋病易感过程和机制、艾滋病防治政策与社会福利的理论知识,还包括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危机介入与同伴教育、哀伤辅导与临终关怀以及个案管理与社会倡导的实务技术等。基于新冠疫情防控的中国探索与经验启示,未来需要通过不断的制度化、学科化、专业化与标准化来促进艾滋病防治社会工作的能力建设与人才发展,切实提升社会工作服务于艾滋病防治的社会成效。  相似文献   

18.
中国轻工业清洁生产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专注于环境和能源领域,是一家从事环境政策法规与技术标准、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废水与水体净化关键技术、能源效率评估与改进、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业污染场地调查与修复的研究机构。中心为国家和地方政府提供技术支撑。开展工业行业的环境政策研究,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清洁生产标准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2017年重庆市北碚区臭氧浓度监测数据与气象条件数据进行分析,采用皮尔逊(Pearson)相关系数法来研究臭氧浓度与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和日照时间气象因素的相关性。统计分析得出,北碚区臭氧浓度与平均气温和日照时间呈强的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强的负相关,与平均风速呈弱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坚持黄河高质量生态保护,推进流域高质量绿色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连煜 《环境保护》2020,48(1):22-27
近年来,过度干预和高强度开发黄河导致的流域生态系统失衡与生态安全威胁问题日渐凸显。本文梳理了黄河从水沙调控与洪水控制、水资源过度开发到建设长治久安幸福河要求的治理变化过程,分析了黄河水与生态系统的关系及存在的重大问题,提出河流治理必须回归到生态系统保护之根本,以生态系统的观点审视和推动黄河高质量保护与流域高质量发展,通过黄河生态功能和水功能保护体系的构建和管理,促进黄河高质量生态保护与流域绿色发展倒逼机制的推进,重点推进黄河"两区一廊道"生态环境功能的系统保护与修复,实施黄河生态流量的保障与监督,强化水资源的生态保护刚性约束与保护。同时,要通过制定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法规与补偿政策,实施最严格生态环境监督和流域管理协同创新,强化流域生态环境新技术支撑等措施来强化流域生态环境法规政策与科学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