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福建丰产荔枝园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我国红壤平均水平相比,福建丰产荔枝园土壤有效态锌、钼及水溶态硼含量较高,而活性锰及有效铜含量较低;土壤全锌、锰、钢量亦较低。在土壤pH4.54—8.76时,pH值与有效态钼含量呈较显著正相关,而与代换态锰、水溶态硼、有效态铁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本文初步提出福建荔枝园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适宜指标,可供土壤营养诊断及平衡施肥之参考。  相似文献   

2.
耕地土壤中交换态钙镁铁锰铜锌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主成份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沈阳市郊区1994个耕地土壤样本(0-20cm)的交换态钙、镁、铁、锰、铜、锌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钙与镁、铁与锰、铜与锌分布的主因子分别在相同的主成份组中,钙与镁、铁与锰、铜与锌之间的相关系数较大,铁、锰、铜、锌之间均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钙与铁、锰、铜、锌均为负相关关系,说明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属性对其地理分布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硼配施多种微量元素对桉树生长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广东省雷州半岛桉树人工林出现缺素生理病的现象,进行了桉树施硼及配施其它微量元素的田间试验,旨为桉树人工林持续发展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1)单施硼对刚果12号桉W5(Eucalyptus ABL12W5)和尾叶桉U6(Eucalyptus urophyllas U6)均有明显效果,但前者施硼的效果好于后者;(2)硼与铜、锌、铁、锰、钼等配施效果明显好于单施硼,但桉树不同树种对微量元素营养有一定的选择性;硼与铜、锌、铁、锰等配施可使刚果12W5大幅增产,而硼与钼配施对尾叶桉U6生长效应显著;(3)缺硼是诱发雷州半岛桉树缺素生理病的重要原因,施用硼可有效消除雷州半岛桉树垂稍病。  相似文献   

4.
改良剂对中国两种典型土壤铜锌有效性的影响及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宝奇  李淑芹  徐明岗 《生态环境》2007,16(4):1139-1143
研究了改良剂对土壤铜锌有效性的影响,以期对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红壤与黄泥土中施用石灰、重钙和沸石,观测土壤有效态铜锌含量及pH,并测定了不同pH值下土壤有效态铜锌含量,以阐明改良剂影响土壤重金属有效性的机理。向供试土壤中外源加入一定量的铜锌溶液,制成铜、锌污染土壤,稳定平衡30d,采用CaCl2浸提法测定土壤有效态铜锌的含量。结果表明,施用改良剂能显著降低土壤铜锌的有效性,其中石灰的效果最佳,沸石次之,重钙最差。两种土壤中,复合污染下铜锌有效态含量均高于单一污染,其中铜单一污染有效态含量与复合污染差异显著(P<0.05),而锌单一污染与复合污染差异不显著(P>0.05)。可能是因为锌比铜竞争力更强,更易于被土壤吸附固定。随着土壤pH升高,两种土壤的有效态铜锌含量均显著下降,且复合污染高于单一污染;而在相同pH值下,两种土壤中有效态铜锌含量的差异不显著。可见,pH值是影响土壤重金属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改良剂影响土壤重金属有效性的主要机理在于其能显著提高土壤pH值,致使有效态重金属含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化橘红(Citrus grandis var.tomentosa Hort.)产地土壤中量、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化橘红药用有效成份黄酮类有机化合物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化橘红产地多数采样点的土壤有效铜、锌、锰、硼、钼含量处于中-低-很低水平;化橘红幼果中的黄酮类、柚皮苷含量与其叶片中的锰对其幼果中黄酮类、柚皮苷的形成可能存在生理作用,后者则反映了土壤中有效铜、有效硫对化橘红吸收土壤锰的协同作用。因此,化橘红产地应适当施用铜、锰等微量元素肥料。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化橘红 (Citrus grandis var. tomentosa Hort.)产地土壤中量、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化橘红药用有效成份黄酮类有机化合物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化橘红产地多数采样点的土壤有效铜、锌、锰、硼、钼含量处于中-低-很低水平;化橘红幼果中的黄酮类、柚皮苷含量与其叶片中的锰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土壤有效铜、有效硫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前者说明化橘红叶片中的锰对其幼果中黄酮类、柚皮苷的形成可能存在生理作用,后者则反映了土壤中有效铜、有效硫对化橘红吸收土壤锰的协同作用.因此,化橘红产地应适当施用铜、锰等微量元素肥料.  相似文献   

7.
磷胁迫对水稻基因型根系形态及吸收铁锰铜锌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缺磷胁迫下4种水稻基因型(90-90—1、金23A、90-68-1、CDR22)的根系形态变化情况及其吸收微量元素铁、锰、铜、锌的影响。结果表明,(1)磷胁迫下,每个基因型在磷胁迫下其根系形态发生了明显变化、如根长、根冠比均呈增加趋势,并且根表有红棕色铁氧化物膜包被。(2)磷胁迫下根系形态的变化影响了水稻对生长介质中铁、锰、铜、锌的吸收:正常水稻植株中铁、锰、锌的含量高于磷胁迫植株,其中磷营养状况对水稻吸收铁、锰影响最明显;而磷营养状况对水稻植株铜含量的影响与铁、锰、锌正好相反,且影响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8.
以花岗岩母质发育的旱地红壤和水稻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耕作制度下土壤中锰的赋存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在水旱轮作条件下,土壤中的锰更多地以代换态和晶形铁结合态存在;旱作土壤中的锰则较多地以有机态和无定形铁结合态存在.然而,单位有机质络合的锰量却是水稻土大于红壤。水旱轮作措施具有活化锰的作用,使得土壤中锰有效性更大并且主要以代换态存在。旱作土壤则不同,土壤活性锰除来自代换衣外,尚有大约45%以有机态或无定形铁结合态存在。  相似文献   

9.
不同利用方式对松嫩平原典型县耕地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耕地是受人为活动影响最强、对人类生存最重要的土地资源类型之一,研究不同利用方式对耕地的利用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可以为土壤资源管理与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本文选取国家重点商品粮食基地松嫩平原九台市,在获取大量土壤养分数据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不同耕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1种土壤养分中,有效锌和有效磷的总变异系数最大,pH值和阳离子变异系数最小.不同耕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具有显著影响,而对土壤缓效钾的影响不显著.因农户对菜地的投入及管理水平明显高于粮田,造成菜地土壤的有机质和大量元素含量高于粮田.除有效钼在不同利用方式中的含量无显著差异外,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有效锰和有效硼具有显著影响.水田和菜地的pH和CEC高于旱田.  相似文献   

10.
本文参考《土壤有效态元素的测定二乙烯三胺五乙酸提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最新环境验证标准和《ISO 14870—2001》方法标准,采用二乙烯三胺五乙酸(DTPA)作为提取剂,提取土壤中有效态铜、铁、锰、锌、镉、铬、镍和铅等元素并使用ICP-AES法进行了测定.该前处理方法不同于传统的元素全量消解方法,无需添加高腐蚀性、高氧化性的强酸.实验结果表明,方法线性相关系数良好,r0.9999,精密度RSD0.7%,测定结果与土壤标准物质GBW07414a中的有效态元素标准值吻合.  相似文献   

11.
在湘南地区普遍缺铁钾的红壤上,采用含钾量相对较高而含氮量相对较低的12—12—17s复合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结果表明:与当地传统施肥相比较,施用12—12—17s复合肥能显著提高黄瓜产量;复合肥与有机肥配施增产效果更好.因此,复合肥与有机肥配施能大幅度提高黄瓜产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水稻盆栽试验,应用15N示踪测试技术和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研究接种不同剂量固氮芽孢菌对当季水稻的供氮能力,结果表明:在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接种固氮芽孢杆菌能为当季水稻提供氮素,而且,接菌剂量在0.60亿个?pot-1以内,其供氮能力随着接菌剂量的增加而提高;接种剂量从0.15亿个?pot-1增加到0.60亿个?pot-1,其对当季初的氮素供应从88.7mg?pot-1提高至109.7mg?pot-1,并减少水稻对肥料氮和土壤氮的吸收,增加茬后土壤的速效氮积累,接种量以0.15亿个?pot-1~0.30亿个?pot-1较经济。但在一定的施肥基础上,接种固氮菌对水稻的产生量和吸收氮素总量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有机无机配合方式对水稻产量具有明显的施肥位置效应、粒状效应,而时间效应不明显.有机无机复肥造粒后肥效持久而均衡.因而是有机与无机结合的好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一种新型有机肥和蔬菜专用肥的施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蔬菜施用一种添加了NPK增效剂的新型有机肥和蔬菜专用肥比习惯施用鸡粪有机肥和进口复合肥的增产21.9%,达极显著水平;但施用新型有机肥的不同基肥量对单造蔬菜生产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对单造菜心产量贡献最大的基肥施用量是1233.6g/m^2。研究表明这种NPK增效剂作为肥料生产助剂具有很好的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5.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建立了有机肥、氮肥、磷肥和钾肥配合施用对水稻产量影响的数学模型.研究表明有机肥施用量的过多或过少均使水稻产量下降,化肥的施用也有相似的影响;有机肥与氮肥、磷肥、钾肥只有施用量在适宜的范围内,交互作用较大,产量最高.提出了延边地区水稻获得稳产、高产的施肥体系.  相似文献   

16.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客观评价“田力宝微生物肥料”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生物试验和植株养分吸收测定结果表明,田力宝能够为棉花生长提供少量磷素营养,但不能满足棉花全生育期生长的需要,本观察到田力宝的固氮微生物活性,其处理效果与施用复合肥料比较差异悬殊,与不施肥处理相当,不可能取代化肥使用.  相似文献   

17.
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及垃圾专用肥对柑桔增产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及垃圾堆肥配制的专用肥对柑桔的肥效实验结果表明,垃圾堆肥作为基肥使用比常规施肥能使柑桔增产12.4%-14.5%,比空白对照增产74.7%,施用垃圾专用肥的柑桔产量比常规施肥增产4.2%-50.3%,比空白对照增产58.4%-129.0%。施垃圾肥柑桔的营养成份(如维C,还原糖等)和常规施肥没有明显差异,也未发现重金属对桔子的污染。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揭示施肥及作物生长对田间非点源污染的影响,分别在节瓜地布设不施肥、无机肥、无机肥+有机肥、有机肥、有机肥+多肽肥、多肽肥等6种施肥处理的小区,并于节瓜生长的初瓜期、盛瓜期、清藤期采用放水浸泡土壤的方法,测试不同施肥及作物生长状态下田间非点源产污强度。研究表明:在节瓜的生长过程中,各试验小区非点源产污强度呈现初瓜期〉清藤期〉盛瓜期的趋势。各营养元素的主要输出时段有所差异,总N、NH4-N的为初瓜期,总P、总K的为清藤期,NO3-N的为盛瓜期。在灌溉水作用下整个作物生长阶段的非点源产污总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有机肥、无机肥+多肽肥、无机肥+有机肥、不施肥、多肽肥、无机肥,试验表明该多肽肥具有一定的减污效果。  相似文献   

19.
生物肥料对香蕉枯萎病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香蕉枯萎病是真菌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它的蔓延已经严重影响到香蕉产业的正常发展.将腐熟的有机肥与3种生防细菌(枯草芽胞杆菌、胶质芽胞杆菌和巨大芽胞杆菌)结合,组合成生物复混肥和生物有机肥,将它们施用在香蕉上,研究其对枯萎病病害防治效果.盆栽香蕉试验结果显示,2种肥料不仅能抑制香蕉枯萎病(防病效果分别为61.5%和53.8%),同时也引起土壤微生物群落发生变化,真菌数量明显下降,放线菌明显升高,细菌变化较小.通过相关分析发现,生物肥料中3种生防细菌总数与土壤中枯萎菌和普通真菌呈显著负相关,而与防病效果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机肥中细菌与土壤细菌和放线菌含量也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通过淹水植稻试验,研究了几种有机-无机复混肥肥料氮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含不同有机物料(木薯渣、人粪渣、泥炭和花生麸)的有机-无机复混肥肥料氮的有效性不同:有机物料能够延缓前期肥料氮的释放,促进中后期水稻氮素的供应;不同有机物料对水稻氮素供应的影响亦有不同;有机物料的组分是影响有机-无机复混肥肥料氮有效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