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近日,上海25岁女硕士被疑"过劳死"事件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网络上关于过劳死、压力大、心理健康的帖子、视频、微博、专题一时间如开闸洪水再次倾泻而出,点击量和回复量惊人,抗压力、防过劳话题再次引发热议.  相似文献   

2.
刘惠 《安全与健康》2011,(11):30-31
近日,上海25岁女硕士被疑"过劳死"事件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网络上关于过劳死、压力大、心理健康的帖子、视频、微博、专题一时间如开闸洪水再次倾泻而出,点击量和回复量惊人,抗压力、防过劳话题再次引发热议。2010年底,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亚健康研究中心举办的"过劳死"问题学术研讨会上,专家们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公安、新闻、IT、文化演艺、企业、国家公务员、科教界成为中国人"过劳死"的高发区。在对92个个案分析后的结果显示,他们"过劳死"时的平均年龄为44岁,而科教界、IT、公安和新闻行业"过劳死"人群的平均年龄已经在44岁之下,IT阶层年龄最低,仅仅为37.9岁。  相似文献   

3.
年轻鲜活的生命逝去再次引发人们对“过劳死”的关注:25岁的普华永道女员工潘洁的离去让人唏嘘不已,其生前发的微博“我想睡觉”、“各个都说,别干了”等,更是惹来众多关于“工作与身体”的热议。  相似文献   

4.
兄弟媒体     
《现代职业安全》2006,(5):12-12
新华每日电讯(2006.04.03)公安,新闻、IT 等职业是“过劳死”的高发区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亚健康研究中心举办的“过劳死”问题学术研讨会上,研究人员刘漪分析认为,发病率直线上升、男性人群居多是近年来“过劳死”现象的趋势。其中,公安、新闻、IT、文化演艺,企业、公务员、科教界这7种职业成为“过劳死”的高发区。他们“过劳死”时的平均年龄为44岁,而 IT 阶层年龄最低,仅为37.9岁。  相似文献   

5.
彭北异 《劳动保护》2006,(11):66-67
近年来,关于“过劳死”的报道时有所见,但人们大多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企业老板、知识精英、白领管理者,而对于普通劳动者尤其是农民工的“过劳死”问题却关注不多。事实上,农民工作为弱者,在维护自身权益方面缺少应有的手段,他们的“过劳死”问题更应受到关注。所谓“过劳死”,一般来说,指的是一些用人单位长期违反劳动法规,要求劳动者承担超时、超强度的工作任务引发的猝死,即由于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加重、心理压力过大导致精疲力竭,甚至引起身体潜藏的疾病急速恶化,继而出现致命的症状。从某种程度上说,民工“过劳死”现象比其他阶层更…  相似文献   

6.
司机“过劳死”,是指司机过于劳累而导致突然间死亡。如果“过劳死”不在驾车过程中发生,问题不算太大,死的是他一个人;如果是在驾车过程中“过劳死”,那就可怕了,恐怕要涉及到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7.
司机“过劳死”,是指司机过于劳累而导致突然间死亡。如果“过劳死”不在驾车过程中发生,问题不算太大,死的是他一个人;如果是在驾车过程中“过劳死”,那就可怕了,恐怕要涉及到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内IT行业“英年早逝”的事件在各地屡有发生,如年仅25岁的深圳华为某研发工程师在连续加班之后突发疾病不治身亡、32岁的中兴通讯某工程师在出差进行“电信日”重点设备保障工作时突然死亡、戴尔公司中国总部某员工的死亡等等。当前,“过劳死”呈现出向IT高科技领域、“白领”阶层蔓延之势,直接威胁到所有处于高节奏、高压力状态下的中青年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9.
<正>年轻鲜活的生命逝去再次引发人们对"过劳死"的关注:25岁的普华永道女员工潘洁的离去让人唏嘘不已,其生前发的微博"我想睡觉"、"各个都说,别干了"等,更是惹来众多关于"工作与身体"的热议。事实上,近来众多关于"过劳死"的消息,在诱发职场人士重新思考人生的同时,也再次让众多白领关注"过劳死"的种种症状。日前,调查结果显示,近七成参与调查者担心过"过劳死"的悲剧会降临到自己身上。  相似文献   

10.
员工"过劳死"难被认定工伤。法官建议——"过劳死"入法,归为职业病今年5月14日,年仅22岁的艾薇微(艺名)因长期通宵工作,积劳成疾,患上"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不幸去世。员工"过劳死"事件再次引发关注。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一则“普华永道美女硕士过劳死”的微博引起媒体关注。据工人日报报道,目前我国大城市白领近六成处于“过劳”状态。在网络搜索中,关于过劳死的新闻则数以十万计。  相似文献   

12.
<正>每年过劳死60万人,过度加班成首要原因。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统计资料显示,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我国每年"过劳死"的人数达60万人,这也让我国成为"过劳死"第一大国,而过度加班可能是导致"过劳死"的首要原因。据资料显示,我国目前"过劳死"的威胁对象已从体力劳动者转向脑力劳动者,呈年轻化趋势。而且这不是IT行业独有的现象,像广告、媒体、医疗及金融等行业都需要警惕。  相似文献   

13.
“过劳死”在许多发达国家袱称为职业病.与长期超时工作有看非常直接的关系.通常发生在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的,如从事企业、艺术、医疗、IT、新闻、科研等行业的高端人群中。  相似文献   

14.
数字     
71总部设在美国纽约的“记者保护协会”5月30日说,在伊拉克战争中死亡的记者人数已经超过二战中死亡的记者人数。据该组织说,二战中死亡的记者人数为69人,而伊战中被夺去生命的记者人数已达71人。45.7“过劳死”正威胁着高节奏、高压力的都市人,知识分子、企业高管成为高危人群。据新华社报道,目前新闻工作者中有79%死于40岁至60岁,平均死亡年龄45.7岁。中科院在  相似文献   

15.
《江苏劳动保护》2008,(4):44-44
“过劳死”最简单的解释就是超过劳动强度而致死,是指“在非生理的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的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蓄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进而出现致命的状态”。  相似文献   

16.
石油科研单位担负着繁重的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任务,在石油行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石油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石油勘探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石油科研单位的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但石油科研单位的劳动保护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年轻科研人员过劳伤、过劳死现象时有发生。加强石油科研单位劳动保护工作,保障科研人员和职工的身心健康,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猝死于公司租住的酒店马桶上,死亡的当天凌晨还发出一封工作邮件……清明节前所发生的这一幕,所刺痛的恐怕不只是死者的家人。于一个快速运转的社会,这样一场猝不及防的死亡,想必会撩拨不少人心中那根敏感的神经。如果从相关统计数据看,这一现象或许比我们不时在新闻中看见的极端案例要普遍得多。早在2012年,就有调查显示,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大国——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我国每年过劳死亡的人数达60万人。而有关医学调查也表明,我国的亚健康人群比例高达70%。面对就发生在身边的过劳死,旁观者第一时间或许会下意识地反思自己的工作、生活方式,但从一个长远  相似文献   

18.
司机过劳死,是指司机过于劳累而导致突然间死亡。如果过劳死不在驾车过程中发生,问题不算太大,死的是他一个人:如果是在驾车过程中过劳死,那就可怕了,恐怕要涉及到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的生命安全。今年3月11日傍晚5点半,南京市一辆5路公交车从一个车辆停靠站刚刚起步开出不到10米,突然一个急刹车,  相似文献   

19.
车祸与迷信     
儿子骑摩托车外出因遭受车祸在鬼门关前拣了条命回来实属侥幸,可是,迷信的母亲却听信“大仙”的话认为儿子遭受重伤却留得性命乃神灵庇佑,于是这位古稀之年的农村老太太于黑漆漆的夜晚孤身一人到国道上虔诚为儿子地去“答谢”神灵,孰料,悲剧再次上演。  相似文献   

20.
《容规》中第2条“注1”对压力容器最高工作压力的定义“承受内压的压力容器,其最高工作压力是指在正常使用过程中,顶部可能出现的最高工作压力:”GB150第3.4.2对工作压力的描述是:“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容器顶部可能达到的最高压力”,两者在用词虽有差异,但其意思都定义了“最高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