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所有灾难事故中,烧伤是一种常见的损伤。如森林大火,工厂、民房失火,锅炉爆炸等所产生火焰、热、蒸气、化学物质、毒剂、有毒烟雾等使事故现场人员皮肤烧伤,火焰、毒剂、蒸气从呼吸道吸入,损伤鼻腔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七氟丙烷对汽油蒸气爆炸抑制作用,搭建含弱约束端面直角管道汽油蒸气爆炸抑制实验系统,开展汽油蒸气爆炸实验研究,并与喷入七氟丙烷抑爆介质进行对比,分析爆炸超压值、火焰强度值和火焰传播速度等爆炸特性参数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1.3%,1.5%和1.7%汽油蒸气体积分数下,不加抑爆介质时,爆炸超压值、火焰强度和火焰传播速...  相似文献   

3.
在自主设计加工的长度1 m透明爆炸实验管道内,进行不同浓度苯蒸气的爆炸实验。通过高速摄像仪拍摄管道内苯蒸气爆炸的火焰传播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低浓度苯蒸气的爆炸火焰前端形态经历了4个阶段的变化,依次是"半椭圆"状火焰,"漏斗"状火焰,"郁金香"状火焰和"斜面"状火焰;低浓度苯蒸气点火后发生剧烈爆炸反应,高浓度苯蒸气点火后发生相对温和燃烧反应;低浓度苯蒸气爆炸火焰存续时间较短,边缘有蓝色火焰,高浓度苯蒸气燃烧火焰存续时间长,火焰颜色为明亮的黄色,无蓝色火焰。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苯蒸气爆炸/燃烧火焰传播特性,在自主设计加工的长度1 m的透明可视化爆炸试验管道内,开展不同浓度苯蒸气的爆炸/燃烧试验,利用高速摄像仪拍摄管道内不同浓度苯蒸气爆炸火焰传播图像,并对比研究火焰图像。结果表明:低浓度苯蒸气-空气预混气体点燃后发生剧烈爆炸反应,随着苯蒸气浓度的升高,剧烈爆炸反应转为温和燃烧反应;火焰传播平均速度随苯蒸气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苯蒸气体积分数为2. 8%时,火焰传播平均速度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着苯蒸气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低浓度苯蒸气爆炸火焰传播过程经历了急剧加速、急剧减速、缓慢加速和缓慢减速4个阶段,高浓度苯蒸气火焰传播速度基本保持不变,火焰形态与火焰传播速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烧伤是指高温的蒸气、液体、沸汤、固体等接触人体所致的损伤。这种损伤一般是指皮肤的热烧伤,皮肤由表皮层、真皮层、皮下组织组成,包括丰富的血管网、淋巴网、末梢神经组织、汗腺、皮脂腺、毛囊等。  相似文献   

6.
苯的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苯(CeH6)在工业上由焦炉气(煤气)和煤焦油的轻油部分中提取回收.苯是无色透明易挥发的液体.有强烈芳香气味.苯蒸气比空气重.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丙酮等有机溶剂.燃烧时发生光亮而带烟的火焰.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相似文献   

7.
以N2作载气,开展了不同工况气相二茂铁作用于受限空间中酒精燃烧的系列实验.实验过程中借助M-9000燃烧分析仪和质量采集系统对其烟气(如O2、CO)体积分数和酒精质量变化进行在线测量,以此为基础数据分析气相二茂铁抑制酒精燃烧的有效性.通过对不同工况下烟气体积分数、热释速率和火焰高度的分析得出:当载气流量为1.00 m3/h时,气相二茂铁的抑制效果随其饱和蒸气压的升高而增强.其具体表现为酒精燃烧效率、热释速率和火焰高度随气相二茂铁饱和蒸气压的升高而相应降低;O2剩余量随气相二茂铁饱和蒸气压的升高而相应增大,CO最大生成量随气相二茂铁饱和蒸气压的升高而相应下降.  相似文献   

8.
闪火灾害的后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闪火是可燃性气体或蒸气泄漏到空气中并与之混合被点燃而发生的一种非爆炸性的蒸气云燃烧,其主要危害是热辐射和火焰直接灼烧。闪火的热辐射计算包括闪火动力特性及热通量计算。热辐射的大小由火焰的辐射能,视角系数和大气传输率所决定。运用Pietersen(1990)热辐射的伤害-破坏理论,分析计算了一起闪火灾害热辐射造成人的伤害后果和对建筑物的破坏后果。  相似文献   

9.
苯(CeH_6)在工业上由焦炉气(煤气)和煤焦油的轻油部分中提取回收。苯是无色透明易挥发的液体。有强烈芳香气味。苯蒸气比空气重。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丙酮等有机溶剂。燃烧时发生光亮而带烟的火焰。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苯在工业上用途很广,主要用作化工原料和有机溶剂,如合成苯的衍生物,制作香料、染料、塑料、农药、医药、炸药、橡  相似文献   

10.
正1引言森林火灾是破坏森林资源的最大杀手,是威胁生态安全的最大敌人。扑救森林火灾是一项十分复杂、艰苦和危险的工作,扑火队员受到森林火场高温的灼烤,一般工作服不能保护扑火人员的安全和健康。烧伤是森林火灾扑救中常见的事故,是由森林可燃物燃烧的火焰、火场高温、树木灼热等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烧伤不仅是皮肤损伤,还可深达肌肉、骨骼,严重者可引起一系列的全身变化,如休克、感染等。森林防火服就是专门供森林消防队员在灭火时,为防御火焰、炽热物体等伤害而穿用的的特种工作服。采用防  相似文献   

11.
1 标准编制的背景 在现代工业社会中,各类火灾(建筑火灾、油池火灾、喷射火焰以及闪爆等)事故时有发生.这些火灾事故在造成重大财产经济损失的同时,作业人员也可能会因为防护不当而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烧伤,甚至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12.
烧伤的康复     
烧烫伤是生活和工作中常见的意外伤害,由火焰、沸水、热油、电流、热蒸汽、辐射、化学物质(强酸、强碱)等引起。烧、烫伤可以造成局部组织损伤、皮肤功能障碍、体液丢失、细菌感染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烧伤后以往只偏重抢救患者的生命,忽视了患者各种功能的保存及修复,最终导致治疗效果欠满意。因此,在抢救生命成功的前提下对烧伤患者实施全面的康复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化学性皮肤灼伤是常温或高温的化学物接触到皮肤,对皮肤刺激、腐蚀作用及化学反应热引起的急性皮肤损害,不包括火焰伤、水烫伤和冻伤。化学性皮肤灼伤的原因化学烧伤可由各种刺激性和有毒的化学物质引起,包括强酸、强碱、苯酚、甲苯(有机溶剂)、芥子气、磷等。化学烧伤可引起组织坏死并在烧伤后几小时慢慢扩展。1.温度。引起皮肤烧伤的最低温度为44℃,温度一时间曲线在45~50℃之间呈线形,而在51℃以上呈渐进性,在70℃暴露1秒钟即可引起跨表皮坏死。  相似文献   

14.
王晓 《安全》2010,31(4):36-38
乙腈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透明液体,闪点为2℃,燃点524℃,爆炸极限3.0%~16.0%。乙睛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燃烧时有发光火焰,与硫酸、发烟硫酸、氯磺酸、过氯酸盐等反应剧烈。  相似文献   

15.
某小氮肥厂发生了一次10吨沸腾锅炉炉膛喷火事故。当开启鼓风机时,炉膛内形成正压,将带火的煤粉吹出炉口,在空气中形成雾化燃烧。冲出的火焰距炉口4米远,火焰温度约850℃,燃烧时间1秒左右。 当时,有两个操作工人在距炉口2米处工作,一人身穿帆布工作服,身上只感到灼热,极小部分裸露在外的皮肤有浅二度烧伤,很快治愈。另一人穿纱线背心,复盖下的皮肤被烤红,尚未造成伤势,因裸露皮肤面积较大,造成大面积浅二度烧伤,小面积皮肤有深二度烧伤,造成较大痛苦。 燃烧实验(火焰温度 850℃)证明:帆布烧焦时间为15秒以上,32支纱线织品烧焦时间近1秒;人的…  相似文献   

16.
王保卫 《安全》2001,22(2):45
煤矿井下的烧伤,多为瓦斯燃烧、爆炸的火焰以及电流等引起,也有因酸碱引起的化学性烧伤。   当煤矿井下发生烧伤事故后,救护人员应迅速将伤员救出现场,并注意在抢救过程中保护伤员的创面,不要忙于将伤员的衣服脱去或剪开去除,以免损伤创面和污染。另外,救护人员在将伤员送往医院抢救前,应对伤者进行一次全身检查,查看是否有合并损伤。一般来讲,烧伤一眼就可看到,但其他的损伤有时却难以发现,因此,在搬运伤员时若忽视检查,就会给伤员带来更大的痛苦,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对于受爆炸冲击烧伤的伤员,还须检查颅脑、腹腔内脏以及呼吸道是否烧伤。若化学性烧伤,救护人员还须重视伤员全身中毒的解救。  相似文献   

17.
2011年11月21日11时43分,重庆市重化工园区重庆福安药业有限公司溶剂回收装置丙酮回收塔突然发生爆炸,导致一名操作人员大面积烧伤,同时伴随爆炸大量火焰四处喷射,丙酮回收塔精馏釜中的丙酮母液四处流淌,形成流淌火焰.待处理废丙酮母液贮罐受到高温火焰熏烤发生二次爆炸,引起堆积在旁边的废液桶不间断地燃烧爆炸,回收工段框架厂房部分钢架结构屋顶被大火烧塌陷.  相似文献   

18.
阻燃防护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阻燃防护服是个体防护用品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品种之一,它的防护原理主要是采取隔热、反射、吸收、碳化隔离等屏蔽作用,保护劳动者免受明火或热源的伤害。人体的皮肤对热是非常敏感的,人体的皮肤在接触44℃以上高温时出现烧伤,最先发生创痛形成I度烧伤,继而起泡,出现Ⅱ度烧伤。在55℃时,Ⅰ度烧伤维持20s,以后Ⅱ度及Ⅲ度烧伤出现。在72℃时,则完全烧焦。因此,在工业炉窑、化工、石油、机械、建筑、煤炭和消防行业,都应采用阻燃防护服,减缓火焰蔓延,降低热转移速度,并使其碳化形成隔离层,以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阻燃防护服及其分类一、阻燃…  相似文献   

19.
为防控换流变火灾的发生,确保电网的正常运行,研究换流变内变压器油的量、铁芯及绕组等所占体积对射流火形成和发展的影响。首先,搭建小型变压器油燃烧试验平台,分析受限空间射流火产生、发展、熄灭等阶段火焰形式;然后,改变变压器油的量,分析各阶段射流火形态的变化;最后,改变钢珠填充量,分析射流火形态。研究结果表明:沸腾液体蒸发蒸气爆炸(BLEVE)现象是喷射高度达到最高的关键点;减少罐内变压器油的充装量后罐内整体能量降低,这导致各阶段火焰高度降低,且各阶段火焰显现时刻出现延后;加入2.4 dm3钢珠后,罐底热阻增大,而钢珠表面的突起或凹陷为沸腾过程的气泡提供气化核心,降低液相过热度,强化传热效果,使火焰高度大幅降低的同时,将射流火出现时刻延迟52.91%。  相似文献   

20.
一、迅速脱离致伤源或消防致伤原因 1、火焰烧伤时,伤员应迅速灭火,立即平卧于地,慢慢滚动躯体以灭火,或者跳入附近之水池、小河中灭火,切勿站立、呼喊或奔跑,以免火焰因奔跑而燃烧更旺,因喊叫吸入炽热气体而造成吸人性损伤,赤手扑打火焰可致手部烧伤,深部烧伤多可造成手功能障碍,亦应避免.他人或消防人员除指导伤员自救以外,应使用大量清水或其他灭火材料将火扑灭,或用棉被、毯子、大衣覆压在伤员身上灭火,并尽快协助伤员离开现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