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春天要注意防"风".先了解一下风对人体的影响.气流即是风.一般认为在气温>18℃时.室内微小气流(0.1~0.2米/秒)对穿衣服者的体温调节不起作用,气流从0.5米/秒起开始影响人的体温调节和主观感觉.低气温时,气流能加强热的传导和对流,促使身体热量散失增快.当气温在36℃以上,气流使人体皮肤温度上升,并使汗液大量丧失,致使体温调节发生障碍.气流还能影响人的神经精神活动.  相似文献   

2.
矿井作业场所空气的温度、湿度和气流是矿井环境的气候条件。这种条件,主要产生于各种热源放出的热辐射。它可使周围物体温度增高,并直接或间接以辐射、对流、散热的方式作用于人体。当人体因新陈代谢产生的热量与人体散发到周围环境中的热量相等时,人体处于热平衡状态,人体温度正常,自我感觉舒适。若气温超过37℃,人体就要从空气中吸收热量,使人感到烦闷,严重的可引起中毒。针对矿井的特殊环境,《矿山安全条例》对温度作出了规定:“井下工人作业地点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28℃。超过时,应当采取降温或其他防护措施。” 矿井产生高温裔汇的主…  相似文献   

3.
日本的一家公司为脊髓损伤失去体温调节功能需坐轮椅外出活动的患者,研制出一种能够调节体温的衣服———体温调节服。这种衣服的内部装有水流管道,通过冷却水来降低体温。穿着者只要用手边的操作装置,即可方便地进行水温调节。当气温在32℃时,穿着者经2小时体温最多上升0.1℃;而未穿这种服装时,体温会上升0.5℃以上。该体温调节服面料为镀铝的聚酯布,衬里为聚酯网状布,冷却水从装在胸部4个、背上8个、脖颈处1个的7cm见方、厚7mm的部件中流过,水流量为1.3L/min。水温能控制在20~26℃。当这种体温调节服有水流流过时,重约1kg。连同装在轮椅…  相似文献   

4.
所谓体温调节,指的是在环境气候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人体通过对体内产热和散热过程的调节来保持体内温度的相对稳定,从而实现对环境气候变化的适应。服装材料性能对人体皮肤的热调节功能产生影响。它对人的工作效率和服装穿着舒适性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体极少处于稳定的环境中,而是处于在各种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和出入各种环境条件的动态中,了解服装材料对体温调节的影响,可以使民众知道如何获得较好的着装舒适性,  相似文献   

5.
面对高温,人究竟能忍多久?资料显示,人体的热感与空气湿度有关,当气温高于28℃,绝对湿度(以水汽压表示)大于30百帕时,人就会感到又闷又热。据实验,人如果在45℃的湿空气中呆上1小时,就会发生中暑昏迷。气象部门规定,我国高温灾害性天气的标准为:长城以南,最高气温≥38℃,或最高气温达35℃同时绝对湿度≥34百帕;长城以北,最高气温≥36℃,或者最高气温达33℃同时绝对湿度≥32百帕。人体的耐热本领虽很强,但也是有限度的。当气温和湿度高达某一界限时,人体的热量散不出去,体温就要升高,以致超过人的忍耐极限,造成死亡事故。高温天气尤其是超过…  相似文献   

6.
据专家研究,温度、湿度均对人的情绪有影响。气温在20℃-22℃的情况下,人心情舒畅;在18℃-20℃时人的工作效率最高。当环境温度超过34℃时,人不仅大汗淋漓,而且心情烦躁,易产生过激行为。气温过低时,人会萎靡不振。当室温降到10℃以下时感到沉闷、情绪低落。气温低于4℃严重影响思维效率。  相似文献   

7.
据专家研究,温度、湿度均对人的情绪有影响.气温在20℃-22℃的情况下,人心情舒畅;在18℃-20℃时人的工作效率最高.当环境温度超过34℃时,人不仅大汗淋漓,而且心情烦躁,易产生过激行为.气温过低时,人会萎靡不振.当室温降到10℃以下时感到沉闷、情绪低落.气温低于4℃严重影响思维效率.  相似文献   

8.
正常气温对人体是必需的、有益的。高温则会引起中暑。当环境受热明显超过散热时,机体则会出现热蓄积;当热蓄积超过了体温调节能力,则出现过热、中暑,甚至死亡。本文从佩戴个体防护用品、技术措施等角度,提出了预防高温作业人员受到职业危害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降低夏季医护人员长时间穿着医用防护服带来的健康风险,选取标准中国男性人体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预测热应变(PHS)模型、热应变决策辅助(HSDA)系统和Fiala体温调节模型3种经典人体热应变模型,模拟人体穿着医用防护服时在夏季不同环境工况下的核心温度和出汗率,进而确定不同环境工况下的推荐补水量和安全工作时间。结果表明:环境参数对生理应激影响显著,不同环境下核心温度最大差值为11.17℃,出汗率最大差值为6 592 g/h;环境温度每增大1℃,相对湿度每升高1%,安全时间平均缩短5.9和0.89 min;环境温度36和40℃时,安全时间仅为88~124和75~100 min; 3种模型在低温低湿时预测结果相对接近,在高温高湿时预测结果存在明显差距,核心温度预测差值最大为7.55℃,平均出汗率预测差值最大为5 654.35 g/h。  相似文献   

10.
面对高温,人究竟能忍多久?资料显示,人体的热感与空气湿度有关,当气温高于28℃,绝对湿度(以水汽压表示)大于30百帕时,人就会感到又闷又热.据实验,人如果在45℃的湿空气中呆上1小时,就会发生中暑昏迷.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线板式电除尘器在高压放电过程中离子风的流动特性,使用Fluent软件对电除尘器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研究.通过用户自定义函数(UDF)编写实现了电场、流场以及颗粒场的耦合,讨论了在不同电场风速、运行电压和板间距下,离子风对流场特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离子风的影响下,电晕极附近会形成对称的涡旋,电场风速较低时涡旋更明显;随电场风速增加离子风对主流气流的影响减弱,当电场风速大于0.8 m/s时,离子风的影响较弱;离子风对主流气流的影响也会随运行电压升高而增大,随板间距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2.
飞行员在高速弹离飞机时,会受到气流的吹袭。如何防护高速弹射时受到的气流吹袭,是各国航空救生业一直致力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了高速气流吹袭的危害性和对人体的影响,以及可以采取的一些防护措施,供科研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二、热辐射的防护措施 根据热辐射的特性及其对人体的影响,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避免或减轻热辐射对人体的危害。这些措施主要包括技术和保健两个方面: (一)技术措施 1.改革工艺 工业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及遥控,是避免热辐射危害的根本措施。例如某大型铸管车间以连续铸管机代替旧式圆盘铸管机,热辐射强度大为减小,不仅工作地点夏季的气温由46.5℃下降到31.3℃,而且还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2.合理布置热源 主要是要求生产工艺流程的设计能使操作工人远离热源。热源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热源尽量布置在车间外面。(2)在以热压为…  相似文献   

14.
一是头暖.做好头部保暖,是一个重要的防寒措施.据生理专家研究,人体有大量的热量是从头部散发的,当环境气温在15℃时,不戴帽子又不运动的人,会从头部散失人体总热量的三分之一;在4℃时会散失总热量的二分之一.因此,在寒冷的冬天里,老年人外出时一定要注意护首,戴好帽子,防止伤风头痛.  相似文献   

15.
环境专家研究表明,当工作环境处在最佳工作温度18—21摄氏度时,工伤死亡发生率最低,除此范围,无论过热、过冷,工伤事故都会上升。气温超过24摄氏度时,平均发生工伤数较18—21摄氏度时增加23%;在13摄氏度以下时,较18—21摄氏度时增加32—35%。 为何气温变化与工伤事故频率有关呢?人在活动中都会产生热量,从事体力劳动时,产生的热量更多。当环境温度在18—21摄氏度,这种热量能适当地往外散发,人就会感到较舒适。随着环境温度升高,人体散热渐趋困难。当气温在25摄氏度以上时,人体状况开  相似文献   

16.
防暑降温是指在异常的气象条件(气温、气湿、气流)对劳动者健康和工作效率有影响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劳动条件,达到预防中暑,促进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正>什么是低温作业?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其工作地点平均气温等于或低于5℃的作业叫做低温作业。低温对人体的影响在低温环境下人体中心体温低于35℃时,即处于过冷状态。低温对人  相似文献   

18.
活塞风数值模拟及在矿内运输巷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矿井活塞风对矿井通风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探讨活塞风的成因,分析矿内活塞风大小的影响因素.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商业软件FLUENT,模拟研究矿内运输工具运动时巷道内气流速度流场和压力分布特征.数值研究结果表明: 在巷道的不同位置,活塞风的风流状态不同;矿内运输工具的运输方向对活塞风具有很大的影响.为进一步分析矿井活塞风对矿井通风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化不仅可影响人们的生理功能 ,而且还会影响人的情绪 ,使精神状态发生改变。温度对人的情绪影响最大。通常 ,气温在2 0~ 2 2度的情况下 ,使人心情舒畅 ;在 18~2 0度时人的工作和学习效率最高。当环境温度超过 34度时 ,不仅使人大汗淋漓、酷暑难受 ,而且使心情烦躁 ,易产生过激行为 ,气温过低时 ,令人萎靡不振。当室温降到 10度以下时使人感到沉闷 ,情绪低落。低于 4度时 ,严重影响思维效率 ,工作质量下降。气压也影响人的情绪。天气变暖 ,出现低气压 ,使人烦躁不安。尤其是神经官能症病人 ,易出现情绪波动、失眠等症状 ;有抑郁症的…  相似文献   

20.
基于PMV指标的掘进巷道通风效果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某高温掘进巷道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通风方式下巷道内气流的速度场、温度场及人体热舒适性指标(PMV)场的特征.根据计算流体力学(CFD)理论,建立带浮升力效应的湍流模型;分析掘进巷道模型的边界条件;并对压入和抽出两种通风方式下巷道内气流的速度场、温度场和PMV场进行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压入式通风克服了抽出式通风气流紊乱的缺点,其速度场分布符合受限贴附射流规律;在巷道同一截面不同高度处的温度梯度不超过3 ℃;PMV平均值为0.49,范围为-0.7~0.7,均属人体感觉舒适范围,能更好地满足人体热舒适性要求.本研究可为高温掘进巷道通风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