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晚睡9个小时,为什么白天还是那么想睡呢?"在某公司上班的小李简直没有办法控制自己,想睡的时候,倒头就在办公桌上睡着了。办公室同事都笑称他为"睡神",不过,  相似文献   

2.
事故(小小说)曾茂辉他找到领工员,很痛心地说:“那个事故是我出的。那天,我多睡了一会儿。我知道我已经接了班,不能再睡了,可是……”领工员说:“我知道。年轻人嘛,瞌睡是多些。这个事故你就不要再说了,好不好。”他听领工员这样说,就又找段长。,他觉得这件一...  相似文献   

3.
从宋代的“睡仙”谈起睡觉能成“仙”吗?据古籍记载,陈抟就是一位“睡仙”。当然,所谓“仙”,是指养生有道之人。陈抟年轻时苦读经书,也曾想跻身仕途,但当时后唐王朝四面楚歌,他夺取功名的希望屡次破灭,于是,他便开始“访道求仙”。他隐居于武当山和华山,专政内丹养生法。偶然的一个机会,他发现睡觉也能养生治病,于是就专门研究起睡功来了。后来,他又跟随四川邛州天师观高道何昌一学“锁鼻息飞精之术”,终于练成了睡功,其“所修益高,蜕老而婴,动如神人”。据《宋史·陈抟传》记载:“陈抟  相似文献   

4.
月有阴晴圆缺,人体的机能状态在一天24小时里同样有规律可循。日前,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杨力教授介绍了人体器官24小时工作表。1:00人体进入浅睡阶段,易醒。此时头脑较清楚,熬夜者想睡反而睡不着。  相似文献   

5.
被人们称为“时代病”的失眠症,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心身健康。由世界卫生组织等机构发起的一项调查表明,全世界每4个人中就有1人患有或轻或重的失眠症。根据西方科学家统计,引起失眠的原因超过狠种之多,在这些失眠原因中,心理因素名列第一。为了征服失眠,除了要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外,特别在睡前要调整情绪,使精神保持安定。明代庄元巨《叔苴子.内篇》卷一中云:“心不求睡者,不得睡;心求睡者,亦不得睡;唯忘睡者,睡斯美矣。”意思是说,只要不把睡觉当作心事的人,才能睡得香甜。所以,务必要掌握“先睡心,后睡眼”的睡眠规律。…  相似文献   

6.
黄克让退休的时候,长长地吁了口气,说:“哎呀咱这辈子总算没出啥大差,往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黄克让在古桥化工厂维修车间工作,尽管他文化水平不高,连中学都未毕业。但他心灵手巧,勤劳能干,机、钳、锻、焊、铆样样拿得起放得下,进步速度很快,由工人到组长,由组长  相似文献   

7.
儿子出生已经快一个月了,望着他那粉嫩的小脸,甜甜的睡态,我不由得回想起他出生的那一刻。  相似文献   

8.
父亲被摩托车撞伤了。撞伤父亲的是一个30来岁的年轻人,他疲倦着一张脸,眼睛迟钝而呆滞。见到我,他愧疚地说:“昨晚孩子生病,我一夜没睡,眼睛老打架,没想到果真出事了。”说完就重重地叹了口气。  相似文献   

9.
《现代职业安全》2005,(7):22-23
有人把危险源比喻成“睡狮”,再恰当不过了。这头猛兽睡了安宁、醒了恐怖。如何让“睡狮”长眠,就看我们对危险源监管这项工作能坚持多久。在我国一些地区此项工作已经开展得很好,取得了宝贵的经验,这对其他地区肯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至善之美     
父亲被摩托车撞伤了。撞伤父亲的是一个30来岁的年轻人,他疲倦着一张脸,眼睛迟钝而呆滞。见到我,他愧疚地说:“昨晚孩子生病,我一夜没睡,眼睛老打架,没想到果真出事了。”说完就重重地叹了口气。  相似文献   

11.
我的丈夫叫洪逵 ,原是川东某煤矿一名瓦斯检查员。5年前 ,他抛下了我和7岁的儿子 ,永远地“睡”在了矿井下。丈夫在未干瓦检工作之前 ,是煤矿里的掘进生产能手 ,打眼放炮、挥锹架料 ,样样在行 ,我常常为丈夫捧回的大红“证书”、“奖状”而自豪不已。一次 ,他不幸被矸石砸伤了腰 ,治愈后干不了重活了 ,矿上便安排他从事瓦检工作。在井下 ,瓦检员的工作强度不大 ,责任却很重 ,主要任务就是检查工作面的瓦斯浓度。然而此时 ,我丈夫染上了坏习惯 ,一头扎进“扑克堆” ,或加入“方城大战” ,废寝忘食 ,一干就是一天。在牌桌上精神抖擞 ,一到井…  相似文献   

12.
我们班的张志远,远近闻名人称“张大胆儿”。您说这事不能这么干,他非独出心裁添点彩儿。规程不准登炭车,他偏跨在帮上来显眼儿。若是有人升井登炭车,他就踩着绞车绳飞上马路沿儿。常在木栏里边把觉睡,还说“这里肃静又不用带铺盖卷 儿”。同志们批评帮助他,谁说他跟谁翻白眼儿:“规章就是那紧箍咒,咱不当孙猴子受它管儿!”张大胆儿越来胆越大,不断翻新花花点儿。八米炮线他敢放炮,同志们说“这样违章作业实在太危险。”他却说“在返一趟道太远,争分夺秒抢时间,这样咱可多打一喳眼儿,多放炮、多出煤、多得奖金,受表扬上报纸那有多露脸儿。改…  相似文献   

13.
归大嫂     
“我──不、不胜──酒力了!”归永年两只呆滞、充满红丝的眼睛还盯着桌上的酒瓶,他分明有几分醉意了。竖井架工张顺劝说着把他扶回家。 “归嫂!大哥有点儿不合适,您让他睡会儿吧!”张顺说完抽身要走。这时,归大嫂已闻到一股刺鼻的酒气,她脸一沉:“小顺子,我问你,打哪儿来?”“酒馆”。“喝了多少?”“没、没、没喝多少。”归大嫂用食指狠狠地杵了一下他的脑门:“现在日子越过越好,把你们撑糊涂了,下馆子喝酒,你不知道明天还要上井架吗?下次再敢拉你归大哥喝酒,归家的门儿你少登!” 张顺领教了归大嫂的唇枪舌箭,悻悻地去了.出门后又悄悄缩…  相似文献   

14.
二诸葛     
凌水 《劳动保护》2005,(11):74-74
这天,采煤队轮到我值夜班,上半夜风平浪静,心想井下可能没事,可以安稳地睡上一觉了。刚刚迷糊着,突然被电话吵醒了,我的神经顿时绷紧了,电话是采场高头儿打来的,他说:“从老塘里传来一声炮响,随即窜出一股蓝烟来,怕不是煤层自燃吧!”我身体痉挛了一下,麻溜儿向矿上作了汇报。蹬上胶靴,穿上工作服,支了盏矿灯,忙三跌四地赶赴到负500水平采场。  相似文献   

15.
我厂有个安全员,人老心红斗志坚;厂里人人都称赞,赞扬他是“管得宽”。只要对安全有好处,他不吃不睡也要干,谁要对安全不重视,打破脑袋也要管。有人高空作业没栓“安全带”,他攀梯爬高送身边,血的教训要记取:“不该冒险去蛮干”!队长忽视安全抓进度,他去提醒不讲情面:“别忘了毛主席的关怀!安全生产见‘路线’。”班前,深入班组讲规程,反复宣传要安全;班后,现场召开“碰头会”,抓住事故苗头就讲半天。早上到工具间先转转,设备有缺陷,拿起扳子就修检;晚上收听气象预报,刮风、下雨?还是晴天?谁生了病,他总要问寒暖,把党的关怀送心坎;女工生了…  相似文献   

16.
生死瞬间     
安心 《安全与健康》2009,(10):50-50
厂未了一位姓马的新门卫,大伙叫他马师傅,他忙摆手,“我这样的人还能为人师表?别人向我学就惨了!”叫他老马,他也忙摆手,“老马能识途,我没经验只有教训,不敢当!”叫他马伯,他纠正说,“才五十来岁什么伯呀爷的?叫‘马跛’还差不多!”“马跛”?对,反正他脚有点跛,“伯”和“跛”又同音韵,“马伯”音重点不就“马跛”了!新门卫的脚为何跛?为何他乐意大伙叫他马跛?不知道。  相似文献   

17.
火情探测器     
火情探测器张维新我不想见到他。他简直太能说了。“我们对那玩意儿根本不感兴趣,你没必要再浪费唇舌!”“先生,您别急”,他打开公事包,郑重地取出一个设计漂亮的方盒,“这次我是作为瘴气公司的业务代表诚恳地问您推荐……”“你不是在那个……?”“换了。”他递过...  相似文献   

18.
夜读胡适的作品,他笔下的一位“差不多先生”令人难忘。 这位先生的口头禅是“差不多”:他小的时候,母亲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他摇摇头道:“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他的处世哲学则是“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相似文献   

19.
《安全与健康》2005,(9):54-55
从宋代的"睡仙"谈起 睡觉能成"仙"吗?据古籍记载,陈抟就是一位"睡仙".当然,所谓"仙",是指养生有道之人.陈抟年轻时苦读经书,也曾想跻身仕途,但当时后唐王朝四面楚歌,他夺取功名的希望屡次破灭,于是,他便开始"访道求仙".他隐居于武当山和华山,专政内丹养生法.偶然的一个机会,他发现睡觉也能养生治病,于是就专门研究起睡功来了.  相似文献   

20.
我有个朋友,多年前就有买车的打算,但总觉得如果现在买车,价格上肯定要吃亏。心里很矛盾,这个“心结”折磨了他好多年。车子降价不象别的,一降就是大几千,甚至上万。或许等不了一年,甚至几个月车价就会往下降,还是再等等吧。于是,他一等就是五年。等得人家都有了自己的车,他还在披星戴月挤“公交”。终于,他今年春节后下了决心,义无返顾地买了一辆“东风标致”。在体验了驾驶的乐趣后,他后悔地说:“买车等啊等,误了我青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