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中医认为: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衣着过少或室内温度过低极易感冒又耗阳气。而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阳气不得潜藏,人体将会失去新陈代谢的活力。所以,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  相似文献   

2.
冬季从立冬开始,经过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直至立春前一天。“冬者,天地闭藏,水冰地坼。”从自然界万物生长规律来看,冬季是万物闭藏的季节,自然界是阴盛阳衰,各物都潜藏阳气,以待来春。冬季之风为北风,其性寒。“寒”是冬季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因此,冬季保健就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秋天,气候逐渐由热变凉,人体腠理由疏松转为致密,阳气开始潜藏于内.秋季气候变化较大,在“多事之秋”,人们的养生有以下三个不同阶段的讲究.初秋,暑热仍未退去,素有“火烧七月半,八月木樨蒸 ”之称,“秋老虎”颇凶,因而仍要预防中暑.此时,又是多种肠道传染病如菌痢、食物中毒、伤寒、霍乱以及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的高发季节,因此,一旦出现腹泻,人们应尽快去医院检查治疗.  相似文献   

4.
《江苏劳动保护》2009,(11):47-47
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气,又是人们进补的最佳时期。立冬单从字面上可解释为:“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作为冬季的第一节气,于每年的11月8目前后。由于我国南北纬度之差,故真正意义上的冬季,并非都以“立冬”为准,而是以连续几天气温低于10度为冬季。中医学认为,这一节气的到来是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  相似文献   

5.
正每天晨起空腹一杯水,很多人都这样做,并相信这是一种养生保健方法。据说,这杯水可以清肠胃、排毒养颜、稀释血液,甚至减少疾病发生。火箭军总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郭志红认为,很多脾胃虚寒、脾虚湿重、消化功能欠缺、肺肾功能不足的人,睡醒起床就喝一杯水有可能让身体受到伤害。晨起喝水阳气不升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人体阳气也开始升起,协助阳气生发,但"晨起一杯水"对有些人反而会阻碍阳气升起。晨起喝水对身体  相似文献   

6.
起居规律。春天到来之时,人体阳气渐趋于表,皮肤舒展,末梢血液供应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身体各器官负荷加大,而中枢神经系统却发生一种镇静、催眠作用,肢体感觉困倦。这时千万不可贪图睡懒觉,它不利于阳气升发。为了适应这种气  相似文献   

7.
《现代职业安全》2014,(8):118-118
<正>夏日炎炎,人人都想着法儿地防暑降温,却容易忽略寒邪的侵袭。殊不知,这夏日的寒邪比冬天更伤人。冬天气温低,万物凋敝,阳气活动迟缓,内收封藏。此时,天气虽冷,但人们更加注重防寒保暖,不爱贪凉,阳气反而不易为寒邪所伤。夏至以后,人体阳气在一年中逐渐达到顶峰,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腠理开泄,一旦着凉,寒邪便容易趁机入侵。夏季寒邪还是慢慢累积病根的过程。中医讲"形寒饮冷则伤肺",很多在  相似文献   

8.
一年四季中,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此时是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时期,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皮肤毛孔开泄,而使汗液排出,通过出汗调节体温,适应暑热的气候.然而夏季也应该注意养生.  相似文献   

9.
舒服过秋天     
当下,每年一次的“秋燥”又开始侵扰我们的身体。尤其一过中秋这个气候转换的分界点,天气明显转凉,早晚温差大,人体的新陈代谢开始变得缓慢。就像植物经历了“夏长”要进入“秋收”,不过对于人来说,这可是收敛的“收”。阳气慢慢退回我们的体内,阴气逐渐增长。以下7件事帮你健康、安稳地度过这个秋天。清晨要喝一碗粥。脾胃功能减弱是夏秋交替之季一个典型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睡眠的科学     
人为什么要睡觉?中医对睡眠的机理是怎么解释的呢?中医认为,人的体表有气运行,像人体外围的卫士,名卫气。卫气是固摄阳气的,它在人体体表不断地运化行走。白天卫气行在人体的阳分里,晚上则行到阴分里,就是行于阴经。阳气只要一入阴经,人就想睡觉。卫气在阴经中行走完,出离阴经的一瞬间,人就会醒来。这就是中医对睡眠机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六七十年代要防身边的“糖衣炮弹”,九十年代后要防家中的隐形“定时炸弹”。 做一个合格现代家庭主妇或主男的标准之一,就是要对种种摩登装备中潜藏的爆炸隐患保持警惕,一不小心,家破人亡。  相似文献   

12.
一年四季中,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此时是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时期,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皮肤毛孔开泄,而使汗液排出,通过出汗调节体温,适应暑热的气候。然而夏季也应该注意养生。 精神调养 在炎热的夏季,要做到神气调养就必须做到神清气和,快乐欢畅,胸怀宽阔,使心神得养。因此,应  相似文献   

13.
夏季来临,某些地区又会遭受狂风暴雨的袭击,可狂风暴雨固然危险,但危险并不会随着风雨的停止而结束.水灾之后的清洁工作潜藏许多危害,所有人都必须牢记在心并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4.
六七十年代要防身边的"糖衣炮弹",九十年代后要防家中的隐形"定时炸弹". 做一个合格现代家庭主妇或主男的标准之一,就是要对种种摩登装备中潜藏的爆炸隐患保持警惕,一不小心,家破人亡.  相似文献   

15.
彭北异 《劳动保护》2006,(11):66-67
近年来,关于“过劳死”的报道时有所见,但人们大多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企业老板、知识精英、白领管理者,而对于普通劳动者尤其是农民工的“过劳死”问题却关注不多。事实上,农民工作为弱者,在维护自身权益方面缺少应有的手段,他们的“过劳死”问题更应受到关注。所谓“过劳死”,一般来说,指的是一些用人单位长期违反劳动法规,要求劳动者承担超时、超强度的工作任务引发的猝死,即由于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加重、心理压力过大导致精疲力竭,甚至引起身体潜藏的疾病急速恶化,继而出现致命的症状。从某种程度上说,民工“过劳死”现象比其他阶层更…  相似文献   

16.
春季话养生     
春季从立春开始,经过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共6个节气,止于立夏前一天,现在正值4月春暖花开的时节,一派万象更新,草长莺飞,阳气生发,生机盎然的气象。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作者结合工作实际,分析总结道路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特点和成功侦破案例的经验,认为侦破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必须做到快侦细勘,重视制动痕迹、现场散落物、人体衣着损伤情况等痕迹物证的勘验。  相似文献   

18.
"师源性"心理伤害,指来自教师的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伤害.在中职校,"师源性"心理伤害体现在学生管理的各个环节."师源性"心理伤害在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中是一个潜藏的杀手,如果不坦诚面对这个问题,将会给中职生心理健康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正>春意盎然,其实春天是很难把握穿衣的季节,穿少了怕着凉,穿多了又怕热。这里告诉大家春天的保暖知识和经验。衣着不宜"顿减"立春刚过,商场春装纷纷上市,于是大家认为春天到了,急忙脱下棉袄,换上春装,殊不知这样对健康没有一点好处。春寒虽不像寒冬腊月那样冷酷,但由于穿着的变化和心理上准备不足,对风寒的抵抗能力实所减弱,非常容易生病。所以说,随身要至少带两件衣服,阳光出来的时候可以只穿一件,天凉了把厚衣服穿上。这一点,对老人、小孩、孕妇来说更为重要。穿裙子最重要的是保暖  相似文献   

20.
1、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必须衣着整齐方便,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 2、安全带必须挂在牢固可靠的地方.安全带悬挂的原则是高挂低用,不得水平悬挂或低挂高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