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环保文摘     
我国的燃料以煤为主,控制燃煤造成的大气污染已成为我国急待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在锅炉尾部加装高效集尘装置。本文阐述了燃煤锅炉湿式除尘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国外湿式除尘器的研究动向,并对湿式除尘污水的闭路循环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我国中小型燃煤锅炉(工业锅炉和采暖锅炉)量大面广,目前约有50多万台,每年耗煤0.3~0.4 Gt,约占总用煤量的1/3,是引起我国煤烟型大气污染严重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我国对大气污染防治的日益重视,特别是强化了二氧化硫的防治,近几年来,我国的烟气治理已由单一除尘转向了除尘脱硫并重,在集中力量对电厂烟气进行治理的同时,对中小型燃煤锅炉的烟气治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前广为应用的干式旋风除尘器已趋于淘汰。为此,我国自行研制开发了一批新型  相似文献   

3.
燃煤热电锅炉废气排放对我国的大气环境PM2.5污染有较大的影响,目前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依然严峻,重点区域内PM2.5年均浓度平均超标较重,控制燃煤热电锅炉PM2.5包含直接排放的一次颗粒物和二次颗粒物的前驱物的治理,采取建设和保障正常运行脱硫、除尘、脱硝等措施,可控制和减少燃煤锅炉PM2.5排放,降低大气污染程度、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4.
浅谈锅炉除尘装置的脱硫改造济南军区锅炉检验所范维海据统计,我国在用工业锅炉年总耗煤量约占我国燃煤产量的分三之一,且分布量大而广。煤经过燃烧产生的灰和氧化硫排入大气,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是空气污染中最大的污染源之一,可见,消除锅炉烟尘污染,保护和改善环...  相似文献   

5.
燃煤工业和生活锅炉(下称燃煤锅炉)是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控制的重点,分析其污染物排放特征对燃煤锅炉的污染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对京津冀地区燃煤锅炉的容量、锅炉种类、除尘方式、实际除尘效率等技术分布信息进行了统计,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技术分布信息的2012年京津冀地区燃煤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并分析了技术特征对燃煤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影响. 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燃煤锅炉以10 t/h及以下的小容量锅炉为主,主要炉型为层燃炉,除尘方式以湿式除尘及多管旋风除尘为主;2012年京津冀地区燃煤锅炉的SO2、NOx、颗粒物、PM10和PM2.5排放量分别为90.81×104、30.88×104 、31.46×104、14.64×104和8.07×104 t,排放主要集中于10 t/h及以下和35 t/h以上的锅炉;天津、石家庄、保定、唐山是锅炉污染物排放量最大的城市;供热、食品、化工、造纸是燃煤锅炉排放最集中的行业. 京津冀地区不同城市锅炉的容量及行业分布差异明显,各城市对燃煤锅炉应因地制宜采取天然气替代、集中供热等措施,以控制燃煤锅炉的污染物排放.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介绍烟气脱硫方法,结合现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玉和泰煤矿燃煤锅炉为例浅谈锅炉烟气脱硫除尘技术,以期减少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  相似文献   

7.
锅炉烟尘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消除烟尘污染的防治措施主要是改进锅炉的燃烧技术和加装除尘装置。其中正确选用除尘装置是达到预期除尘效果的重要环节,本文将扼要介绍除尘装置的选用问题,以供从事烟气除尘工作的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8.
火电厂燃煤锅炉燃烧带来的主要污染问题是烟尘、SO_2、NO_x、及其他有害气体的排放,开展新疆区域燃煤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研究,对掌握新疆区域内电厂污染物排放特点,控制大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现场测试结果表明:相同装机容量,相同工艺的脱硝、除尘、脱硫设施的情况下,南疆两家电厂的污染物排放浓度较北疆两家电厂的污染物浓度较低。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袋式除尘、静电除尘、电袋复合除尘等燃煤锅炉传统烟气除尘技术的原理、特点,针对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比分析了低低温除尘技术、湿式电除尘技术、聚并技术、协同脱除技术等新型除尘技术的优势和应用前景,并对未来燃煤锅炉烟气除尘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陈冬林  吴康  曾稀 《环境工程》2014,32(9):70-73
介绍了现阶段国内燃煤锅炉烟气除尘技术,包括静电除尘、袋式除尘和电袋复合除尘的原理、特点和改进方向,并对近年来国内外发展的烟气除尘新技术的原理及研究现状进行评述,展望了国内燃煤锅炉烟气除尘技术的发展前景与技术方向。  相似文献   

11.
当前,对于北方地区燃煤供暖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已经成为冬季大气污染治理的关键,文章根据北方地区燃煤供暖锅炉的实际特点,研制出一种烟气联合除尘脱硫脱硝技术及一体化装置,并进行了实际应用试验,得到了相对良好的效果,各污染物排放浓度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相关排放浓度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12.
袋式除尘器在微细粒子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我国能源结构的分析,讨论了燃煤锅炉烟气中微细粒子对空气污染的影响,认为袋式除尘技术是控制PM10等的有效途径,本文还分析了袋式除尘技术在我国燃煤锅炉中应用的关键技术及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3.
以95台中小型燃烟煤层燃炉(≤70MW)的燃料特性分析数据和颗粒物(PM)排放实测数据为基础,利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锅炉出力、过量空气系数、燃煤灰分含量对燃烧过程中PM初始排放浓度的影响,分析了燃煤锅炉PM排放现状,讨论了我国中小型燃煤锅炉PM排放管理控制的潜力和可行性。结果表明,在锅炉运行负荷≥80%的条件下,PM初始排放浓度随过量空气系数和燃煤灰分含量的增加略有增大,而与锅炉出力无关;在用烟煤层燃炉PM排放浓度基本上能够满足国家现行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的排放限值要求;有96%的锅炉所采用的除尘装置的除尘效率大于80%;与其他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对于中小型燃煤锅炉PM的排放控制还处于中等水平,建议在国家层面上适时提高燃煤锅炉颗粒物的排放限制。  相似文献   

14.
从来源解析的角度来看,燃煤锅炉是我国环境空气中细颗粒物的主要一次排放源之一。为了解和掌握我国燃煤锅炉烟气中细颗粒物的排放特征和控制现状,总结了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中燃煤锅炉烟气细颗粒物的粒径谱分布特征、组分特征、排放形式及可能的影响因素;综述了目前我国除尘装置对燃煤锅炉烟气中细颗粒物的去除率及其针对性的技术改进状况;对近年来国内外固定污染源排放的管理现状以及细颗粒物的采样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针对目前研究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以下建议:1)从源头控制的角度对燃煤锅炉产生和排放的细颗粒物粒径分布及形成机制进一步加强研究,将减少燃煤锅炉一次可凝结颗粒物和二次细颗粒物前驱物的排放作为今后的研究目标;2)加强区域性燃煤锅炉烟气细颗粒物组分特征的研究;3)加快高效除尘技术的发展,尤其应大力发展工业燃煤锅炉经济实用细颗粒物控制技术;4)对细颗粒物和超细颗粒物粒数浓度的研究和管理政策给予足够的重视;5)建议相关管理部门制订合理的固定污染源细颗粒物标准采样方法和排放限值。  相似文献   

15.
通过近一年来我国大气环境的严重污染,分析了雾霾天气的成因及燃煤锅炉对大气污染的贡献,指出了燃煤锅炉污染的现状,探讨了在锅炉烟尘污染治理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燃煤电厂铅的迁移转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集我国6台有代表性电站锅炉的烟气以及燃煤、飞灰、底渣、脱硫石膏等样品,通过测试燃煤和燃煤副产物中铅含量以及烟气中铅的形态分布,考察了燃煤电厂铅的迁移转化规律及烟气常规污染物控制技术对大气铅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粉炉燃煤过程中,煤中铅释放强度高,平均释放率为97.11%;循环流化床锅炉铅的释放率相对较低,约为84.99%.锅炉出口烟气中铅主要为颗粒态铅(Pbp),比例高达86%~92%,并且与燃煤中氯含量具有正相关性.烟气污染物控制装置对大气铅具有协同脱除效果,尤其是除尘装置.静电除尘对铅的平均脱除效率为91.85%,布袋除尘为95.12%.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装置可脱除35.67%~77.81%铅,脱除效率主要与脱硫塔操作条件有关.燃煤中的铅经过燃烧和烟气污染物控制装置后,81.97%~90.18%转移到飞灰中,具有高富集性;脱硫石膏中的铅占3.94%~11.82%;只有1.75%~5.40%通过烟囱排入大气.  相似文献   

17.
针对煤炭在我国能源使用中的地位及燃煤所排放的污染物的现状,详细叙述了国内,外燃煤锅炉烟气治理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国内的应用情况,指出了实现燃煤锅炉烟气脱硫除尘设备的国产化是尽快地研究开发适用于我国燃煤电厂锅炉和工业锅炉的经济可行的脱硫技术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根据我国现实环保要求和煤炭行业燃煤锅炉烟气污染及治理现状,针对目前烟气净化技术和现有除尘器的改造等不同情况,分别介绍了由煤科总院杭州环保研究所研制的三种实用脱硫除尘技术,并对国内外中小型燃煤锅炉主要烟气脱硫除尘技术进行了综合性能比较。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我国现有的燃煤锅炉大气污染治理技术进行了讨论、比较和优选,可供有关单位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沈阳市燃煤锅炉脱硫除尘设施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沈阳市大气环境污染控制和污染物总量减排的需要,针对当前全市燃煤锅炉存在的小型污染源数量多、污染重,大型污染源负荷高、管理弱的现状,提出了“拆小、治大、强化管理”的沈阳市燃煤锅炉整治对策,并提出了实施燃煤锅炉脱硫除尘设施淘汰及推荐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