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视点     
《环境》2015,(2)
追光逐影观鹭鸟
  摄影/陈星波
  秋冬时节,正是观赏鹭鸟迁徙过冬的最佳时期。近日,位于惠州市惠东县东南部的盐洲岛,又迎来了鹭鸟的“集体返乡”。傍晚时分,晚霞洒落在平静的海面上,时而展翅、时而静立的鹭鸟,给悠静的小岛增添了盎然的生机。  相似文献   

2.
《环境》2017,(11)
<正>白鹭本身并不稀奇,但在城市中心也能看到却是令人惊奇。而在佛山的禅西新城,就有这样的一块能看到白鹭的稀有宝地——绿岛湖。这里因其得天独厚的湿地生态环境,一年四季都有鹭鸟在此栖息,成为了佛山城市中央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傍晚时分,更可见到"落霞与鹭鸟齐飞,碧水共长天一色"的诗意景象。  相似文献   

3.
秋天,我再次来到北京最后一块天然湿地——顺义区杨镇湿地,前次见至的万千只蝌蚪全都变成了青蛙,芦苇荡上空成群结队的鸟儿在飞。正巧都师大的两位教授高武和洪剑明也在这儿为60多种鸟做环志,于是说起共同关心的这块湿地的发展。它使我想起我曾访问过的美国齐萨皮克(Chesapeake)农场。那是一个依靠人类科技成果实现理想生态环境的典范。那里的自然美景与眼前这濒临枯竭的北京最后一片湿地所生成强烈反差,让我无法平静。  相似文献   

4.
陈剑锋 《环境》2011,(8):24-27
20年来,他全力守护白鹭家园,不动山上的一草一木,为此赔进了不少钱。他将自家15亩自留山建成4万多只白鹭的家园,创造了一个"鹭鸟天堂",而自己也成了"白鹭爸爸"。1986年,28岁的汪正进救了一只白鹭,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走上了守护白鹭之路,这一走就是数十载。越来越多的白鹭、灰鹭、苍鹭等鹭鸟年复一年地光临汪正进家的山林,  相似文献   

5.
《环境》2005,(8):40
一直以来我们都想做一期关于湿地的专题,站在环境保护的角度,以一种科普的视角向读者全面介绍湿地这一独特的充满无限魅力的生态功能系统。我们解读湿地,不仅仅因为它是一个天然的物种基因库,涵盖了湿地文化的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也不仅仅因为湿地在漫长的自然变迁中所孕育出的一种灿烂的湿地文明。  相似文献   

6.
董文茂 《环境》2006,(8):42-45
广州“南肺”,所指的是位于广州海珠区东南部一片占地约1万多亩的果林。作为广州最大的城市湿地,这片万亩果林对于广州城市气候的调节、净化空气涵养水源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它也被誉为广州的“南肾”。  相似文献   

7.
沟渠化对三江平原湿地铁元素沉积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沟渠化是湿地垦殖的标志性过程和景观.在三江平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附近选择了一个典型四级排水沟渠系统,沿等级在沟渠底部布设沉积板,并以附近的河漫滩天然湿地为对照,连续两年定量采集了不同级别沟渠和天然湿地中的当年沉积物,分别计算了沉积通量和沉积物中的铁元素及其氧化物和生源要素含量.结果表明,各等级沟渠的枯落物、泥沙和总沉积通量都没有显著性差异,其均值分别为(57.00±16.90)、(3 997.57±798.98)和(4 054.57±792.91)g·(m2·a)-1,其中枯落物所占比例随沟渠等级增加而逐渐降低;天然湿地的枯落物沉积通量[(120.26±19.42)g·(m2·a)-1]显著高于沟渠,而泥沙[(35.41±11.15)g·(m2·a)-1]和总沉积通量[(155.67±20.75)g·(m2·a)-1]则显著低于沟渠;各级沟渠和天然湿地沉积物中的总铁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游离态铁含量显著低于天然湿地;农渠、斗渠和支渠沉积物的无定形铁和络合态铁含量都与天然湿地接近,且都高于干渠沉积物;各级沟渠沉积物中铁氧化物的游离度为天然湿地的60.2%,而络合度和活化度都没有显著性差异;各级沟渠沉积物中的总有机碳、总氮和总磷含量都没有显著差异,但都低于天然湿地,分别为天然湿地的14.6%、31.6%和41.0%.三江平原湿地垦殖形成的沟渠化对天然湿地的铁和生源要素沉积产生了显著影响,合理的农田用水管理才能避免由此带来的环境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8.
全球变化背景下,湿地生态系统极具敏感性和脆弱性。论文以Landsat TM/ETM+/OLI和国产环境卫星影像为数据源,重建1990、2000和2013年3期东北地区湿地生态系统分布格局;通过将东北地区划分为六大重要湿地分布区,探讨了区域天然湿地与人工湿地的分布和动态空间差异性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90、2000、2013年东北地区湿地面积分别为11.75×104、10.57×104、10.41×104km2,湿地率分别为9.45%、8.50%、8.38%。湿地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大兴安岭湿地区是最主要的天然湿地分布区,除水田外的人工湿地主要分布在辽河三角洲湿地区。1990—2013年东北地区湿地面积损失严重,损失面积为1.34×104km2,湿地相对损失率为11.4%,天然湿地相对损失率为14.3%,主要转化为耕地。三江平原湿地区的湿地率下降最明显,天然湿地损失面积为9 935.2 km2;松嫩平原湿地区人工湿地面积增加最明显,增加1 141.9 km2。气候变化影响叠加人类活动干扰背景下,沼泽湿地是对全球变化响应最显著的湿地类型,损失面积为16 091.4 km2。气候要素和人文因子对湿地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人类活动的变化更加能够主导东北地区湿地面积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湿地自然保护区与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NatureReservationandBiodiversityinWetlandsXuHaizhuChenQi湿地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是地球上具有多种功能的独特生态系统。目前,世界湿地面积约为86000万hm2人占全世界土地面积的6%。我国是世界上湿地较多的国家之一,多种类型的天然湿地总面积在2500万hm2以上,占国土面积2.6%,居亚洲第一位。对湿地进行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减轻洪涝灾害、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湿地的定义通常有扣多种,国际公认的是《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  相似文献   

10.
林木 《环境》2005,(8):41
湿地概念: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成淡水或成水的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6米的海域。  相似文献   

11.
每年2月2日为国际湿地日,但对许多人来说,湿地仍是一个十分生疏的名词,长期以来,湿地的价值不为人们所知晓……什么是湿地?湿地的定义是什么?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为:“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为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同时又规定:“可包括邻接湿地的河湖沿岸、沿海区域以及湿地范围的岛屿或低潮时水深超过6米的区域”。根据湿地的定义,河流、湖泊、沼泽、珊瑚礁都是湿地;此外湿地还包括人工湿地,如水库、鱼(虾)塘、盐池…  相似文献   

12.
在系统介绍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认为今后相关研究应着重考虑:在自然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天然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对水文、营养物质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变化或波动的响应机制,建立相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综合评价模型,客观评价和系统认识天然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提出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保护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内部天然湿地资源数量逐渐减少、湿地生态功能退化乃至丧失,已难以满足城市发展的生态安全需求,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逐步成为我国生态保护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文章结合了苏州盛泽荡湿地的现状,论述了区域开发中对湿地进行保护和利用的措施,并对其方案进行评述,分析了实施保护后预期可带来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最后对湿地保护与利用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为阐明湿地景观格局对人类活动的响应,定量评估河口湿地植被碳储量价值,本文基于1985-2020年遥感影像数据,应用景观转移矩阵、景观格局和景观稳定性模型,揭示了近35年来辽河口湿地景观格局、景观稳定性及植被碳储量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85-2020年,辽河口天然湿地面积减少了22.52%,人工湿地面积增加了22.29倍,近35年来,盐地碱蓬湿地有整体向海迁移的趋势,而芦苇湿地总体空间位置未发生显著变化;辽河口湿地景观的斑块数量、斑块密度和香农多样性指数不断增长,而聚合度指数与蔓延度指数则不断减小,景观格局呈破碎化和复杂化趋势发展;1985-2020年,景观稳定性指数从222.64降至4.34,景观稳定性与天然湿地面积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围海养殖、填海造地、农业围垦等活动是造成景观格局稳定性下降的重要因素;2020年,辽河口湿地植被碳储量和碳储量价值分别为215.42×103 t/a和1.78亿元,受到景观格局稳定性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全球变化背景下,湿地生态系统极具敏感性和脆弱性。论文以Landsat TM/ETM+/OLI和国产环境卫星影像为数据源,重建1990、2000和2013年3期东北地区湿地生态系统分布格局;通过将东北地区划分为六大重要湿地分布区,探讨了区域天然湿地与人工湿地的分布和动态空间差异性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90、2000、2013年东北地区湿地面积分别为11.75×104、10.57×104、10.41×104 km2,湿地率分别为9.45%、8.50%、8.38%。湿地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大兴安岭湿地区是最主要的天然湿地分布区,除水田外的人工湿地主要分布在辽河三角洲湿地区。1990—2013年东北地区湿地面积损失严重,损失面积为1.34×104 km2,湿地相对损失率为11.4%,天然湿地相对损失率为14.3%,主要转化为耕地。三江平原湿地区的湿地率下降最明显,天然湿地损失面积为9 935.2 km2;松嫩平原湿地区人工湿地面积增加最明显,增加 1 141.9 km2。气候变化影响叠加人类活动干扰背景下,沼泽湿地是对全球变化响应最显著的湿地类型,损失面积为16 091.4 km2。气候要素和人文因子对湿地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人类活动的变化更加能够主导东北地区湿地面积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湿地是什么     
《安全与环境工程》2004,11(2):58-58
今年2月2日是第8个“世界湿地日”,今年世界湿地日主题就是“从高山到大海,湿地在为我们服务”。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人们把湿地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所谓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这个定义包括海岸地带地区的珊瑚滩和海草床、滩涂、红树林、河口、河流、淡水沼泽、沼泽森林、湖泊、盐沼及盐湖。所有的湿地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  相似文献   

17.
加强湿地保护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对于维护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之一。湿地也因此被誉为“地球之肾”和“生命摇篮”。人类社会健康、持续的发展,离不开湿地。保护湿地、可持续利用湿地,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重要内容.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8.
鄱阳湖湿地植被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和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湖区湿地面积2698km^2,是我国湿地生态系统中植物资源及植被类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该处分布高等植物75科200余属350余种,湿地植被依其生态环境和群落特征可划分为水生群落、沼泽、草甸、沙洲4类型60余个群系,保护与合理地持续利用这些植物群落是有效的保护和发展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的根本途径。为些就切实制定鄱阳湖湿地总体规划,建立包括整个湖区面积在内的湿地生态系统自  相似文献   

19.
今年2月2日是第一个“世界湿地日”,主题是“湿地的价值与人类对湿地的利用”。何谓“湿地”?顾名思义,湿地是指陆地上常年有浅薄积水或土壤过湿的地段。湿地是一种特有的土地资源和生境。湿地有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前者如沼泽、草甸、浅水湖泊、海岸滩涂等,后者如水稻田、浅水的池塘水库等。我国天然湿地面积为2500万公顷,稻田等人工湿地面积为3800万公顷,总面积居世界第4位。湿地是地球上主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湿地与人类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起源于天然湿地的稻田湿地与旱地土壤微生物特征的差异.以桂林会仙喀斯特溶洞湿地系统内的稻田湿地、天然湿地和旱地表层(0~2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与氯仿熏蒸提取法和试剂盒提取法分别测定微生物数量与微生物生物量和微生物DNA,采用比色法测定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稻田湿地的细菌数量为(4.36±2.25)×10~7CFU·g~(-1),显著高于天然湿地和旱地;稻田湿地和旱地的真菌数量分别为(6.41±2.16)×10~4 CFU·g~(-1)和(6.52±1.55)×10~4 CFU·g~(-1),显著高于天然湿地,而旱地的放线菌数量为(2.65±0.72)×10~6 CFU·g~(-1),显著高于天然湿地.稻田湿地微生物DNA质量分数为(11.92±3.69)μg·g~(-1),显著高于旱地.稻田湿地的蔗糖酶活性为(66.87±18.61)mg·(g·24 h)~(-1),显著高于旱地,天然湿地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为(2.07±0.99)mg·(g·2h)~(-1),显著高于旱地.统计分析显示,碱性磷酸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微生物DNA质量分数与土壤pH、土壤有机碳、总氮、碱解氮、土壤水分、交换性Ca~(2+)和交换性Mg~(2+)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蔗糖酶活性与前4种土壤因子也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以上结果表明,微生物生物量和微生物功能活性对会仙喀斯特溶洞湿地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反应比较敏感,土壤含水量、pH、Ca~(2+)和Mg~(2+)等理化因子与土壤有机碳等养分是影响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活性的主要因子.鉴于天然湿地和稻田湿地土壤微生物特征的相似性,把适量稻田湿地作为一种特殊的人工湿地在喀斯特湿地系统的缓冲区和实验区中加以保留并加以保护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