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接枝羧基淀粉去除水体中有毒重金属离子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以可溶性淀粉为基体,经环氧氯丙烷交联,制备了交联淀粉。以Fe^2+-H2O为引发剂将丙烯腈单体接枝到交联淀粉上,再经过皂化制得水不溶性接枝羧基淀粉聚合物(ISC)。通过红外光谱表征结构。用静态法和动态法研究ISC去除水体中Cd^2+、Pb^2+、Cu^2+、Hg^2+、Cr2+等离子的效果及PH值对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合成硫代氨基淀粉黄原酸盐及对Cu(Ⅱ)吸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淀粉和原乙酸三甲酯进行缩醛反应生成淀粉-4-、6环酯(CSPH),在氨水中进行交联、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磺化合成出以氮为中心新型结构的硫代氨基淀粉黄原酸盐(DSX),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元素分析仪对DSX进行分析。DSX具有性能较好的硫代氨基基团用于吸附废水中Cu(Ⅱ),考察吸附时间、离子浓度、温度对吸附平衡的热力学及动力学的影响。实验证明,DSX已成功合成,接枝率为45%,DSX对Cu(Ⅱ)吸附符合Langmu ir等温方程和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其活化能Ea为21.84 kJ/mol,ΔH为8.116 kJ/mol。  相似文献   

3.
以水杨醛(邻羟基苯甲醛)接枝壳聚糖为基础制备出质子化改性壳聚糖,研究其对硫酸根离子(SO24-)的吸附性能。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进行了吸附条件的优化以及吸附等温方程研究,用扫描电镜(SEM)和红外光谱(FTIR)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对吸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优化的吸附条件为:吸附时间为40min,SO24-溶液初始浓度500mg/L,pH值为5.0,反应温度为35℃;吸附等温方程研究表明,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型,吸附容量为107.53mg/g。SEM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SO24- 主要是被吸附到壳聚糖的氨基上的。  相似文献   

4.
共存离子对硫酸盐还原菌(SRB)处理含铬废水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报道了用硫酸盐还原菌(SRB)处理含铬(VI)废水时,共存离子Sr^2+,Cd^2+,Zn^2+,UO^2+2,Ag^+和Cl^-,SO2-4,CO^2-3,SiF^2-6,EDTA柠檬酸根等存在的时的影响,在铬(VI)为50μg/mL,菌量一定的条件下,铬的去除率可达85%以上,共存离子与铬(VI)的摩尔比为4时影响较为显著,Cd^2+和Ag^+使铬的去除量降低,UO^2+2,Sr^2+,Zn^  相似文献   

5.
利用作物秸秆治理环境污染具有很好的环境效益。用氯乙酸对小麦秸秆进行羧基化改性,制得羧基化小麦秸秆,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考察其对水中Pb~(2+)的吸附和再生性能。结果表明,羧基化小麦秸秆与改性前相比,活性位点得到暴露,比表面积增大,其对Pb~(2+)吸附的最适pH为4.5。Ca~(2+)会竞争羧基化小麦秸秆上的活性位点,降低Pb~(2+)的平衡吸附量,但与商用阳离子交换树脂D001相比,羧基化小麦秸秆对Pb~(2+)具有更高的选择吸附性。羧基化小麦秸秆对Pb~(2+)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R2=0.92,最大吸附量为166.11mg/g。经过7次循环再生实验,羧基化小麦秸秆对Pb~(2+)去除率无明显下降,证明该吸附剂再生性能良好,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利用KAl(SO4)2作催化剂,从而减少Ag2SO4的用量,并在高压条件下有效缩短化学需氧量的消解时间,从而达到快速分析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利用^60Co-γ为辐射源,在氮气保护下对黄原胶(XG)和丙烯酰胺(AM)进行共辐射,制备黄原胶/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XG-g-AM)。研究了XG-g-AM对Cd^2+的吸附行为,利用红外光谱(IR)、热重分析(TGA)、X射线衍射仪(XRD)对接枝共聚物及吸附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XG-g-AM对Cd^2+离子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 lich等温方程,吸附Cd^2+使XG-g-AM结晶结构被进一步破坏,结晶度下降。25℃下,Cd^2+浓度20 mmol/L时,吸附时间100 m in,平衡吸附量为0.835mmol/g。  相似文献   

8.
活性硅酸混凝剂PFASSC处理造纸废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硅酸钠、硫酸铝、三氯化铁和硫酸为主要原料制备了复合型活性硅酸混凝剂PFASSC并对造纸废水进行了处理,得到活性硅酸混凝剂PFASSC最佳配方为:PH=2.0(Fe^3++Al^2)/SiO2(摩尔比)=1.5,Fe^3+/Al^3+(摩尔比)=1.0,与常用混凝剂相比,PFASSC混凝剂处理造纸废水对除浊、脱色和去除CDDCr有更加优良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A)为交联剂,通过反相悬浮聚合得到淀粉微球作为吸附载体,研究了pH、吸附时间、温度对其苯酚吸附性能的影响,以及淀粉微球吸附苯酚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性,并利用扫描电镜仪、红外光谱仪对淀粉微球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淀粉微球粒度分布均匀,表面粗糙多孔,具有相当大的孔容积和比表面积,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在20℃、pH为5.3时,吸附30 min后,淀粉微球对苯酚的吸附容量达到饱和,最大吸附量为18.71 mg/g;采用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能更好地描述淀粉微球对苯酚的吸附行为,淀粉微球对苯酚的吸附是以化学吸附为主控步骤的作用过程,淀粉微球对苯酚的吸附主要是通过氢键作用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10.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在反相悬浮体系中合成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交联淀粉微球为载体,研究了新型吸附材料淀粉微球(cross-linked starch microsphere,CSMs)对Mn+(Cu2+、Cr3+、Pb2+)的静态吸附行为。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红外光谱仪对微球及其吸附产物进行表征,分析讨论了3种金属原子结构,研究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308K时,Cu2+、Pb2+和Cr3+的饱和吸附量分别是2.43、0.30和0.27 mmol/g,CSMs对Cu2+离子吸附能力最强,并且其通过物理吸附、配位吸附方式吸附Mn+,并得出引起微球吸附能力大小可能与金属离子电荷、离子半径和外层电子排布的差异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