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前生态流量研究大多只考虑了鱼类完成产卵活动所需水力生境条件,很少考虑其余生长时段的需求。以金沙江左岸一级支流黑水河干流典型减水河段——松新减水河段为例,考虑了短须裂腹鱼产卵期的水力生境需求及饵料生长的生态水力学偏好特征。使用河道内流量增量法确定了不同时期的生态基流量,并结合河段涨落水变化及流量脉冲特征推求了考虑饵料生长的生态流量过程。结果表明,该河段内短须裂腹鱼产卵期适宜的生态基流量为13.4m3/s,产卵期前后适宜饵料生长的生态基流量为8.28 m3/s。研究结果可为已建电站减水河段生态修复工作提供依据,同时从鱼类多生命阶段需求为生态流量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两河口水电站工程建设改变了工程河段的自然生态环境,导致原有鱼类产卵场被部分淹没。修建人工鱼类产卵场是水生生态生境修复的重要措施之一。两河口人工鱼类产卵场位于库尾和平乡河段,总面积1.6hm2。根据流场数值模拟,生境适宜度分析成果,产卵场分成AB两个大区,其中A区为裂腹鱼类产卵场,B区为鮡科鱼类、鳅科鱼类产卵场。A区裂腹鱼类产卵场分为Ⅰ区,Ⅱ区,产卵对象分别为短须裂腹鱼、长丝裂腹鱼等裂腹鱼类以及厚唇裸重唇鱼与软刺裸裂尻鱼;B区鮡科鱼类、鳅科鱼类产卵场分为Ⅲ区与Ⅳ区,产卵对象分别为鮡科鱼类及鳅科鱼类。  相似文献   

3.
为减轻水利工程建设对水库库区及水库下游造成的不利生态影响,针对减水河段鱼类产卵繁殖的有效保护问题,以鱼类产卵期栖息地生境需求作为主要生态约束因子,结合生态水力学法、目标物种栖息地生态水文学特征的数字化处理与水温适宜性,建立了考虑鱼类产卵期栖息地需求的生态调度过程确定方法,以古水电站为例,选取光唇裂腹鱼为主要保护对象,获得了古水电站的生态调度过程,较好地保留了天然径流过程的涨落水变化和流量脉冲过程对光唇裂腹鱼产卵刺激的水文信息,使得光唇裂腹鱼获得更适宜的水力学环境,提升产卵概率,有效保护鱼类资源。  相似文献   

4.
为科学评估水库建设运行对鱼类栖息地的影响,以向家坝、溪洛渡水库下游的长江朱沱段为研究区域、“四大家鱼”为目标鱼类,耦合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与鱼类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方法,模拟水库建设运行前后“四大家鱼”产卵期4~7月长江朱沱段流速、水深空间分布,对比分析水库建设运行对栖息地流速、水深适宜性以及栖息地适宜性、可利用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溪洛渡、向家坝水库建设运行后的“调峰补枯”,有助于增加长江朱沱段“四大家鱼”产卵期4~7月的栖息地可利用面积;栖息地可利用面积随着流量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少,栖息地存在一个最适宜流量,该流量下栖息地可利用面积最大。研究成果为科学评估水电开发的环境影响、优化水库调度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水电站的建设会造成坝址下游河段减水,对水环境和水生生物造成不利影响,因此电站生态流量的确定和泄放措施的可行性对于维护河流生态环境至关重要。以硕曲河去学水电站为例,基于可行性研究阶段提出的生态流量泄放措施方案,采用数学模型和理论分析方法,从生态流量取水水温、泄洪洞事故条件下生态流量保证率以及水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等方面进一步对生态流量泄放方案进行了优化比选。提出的优化方案提高了生态流量取水口的布置高程,在泄洪洞之外单独布置生态泄放系统,并增设生态流量发电机组等。对比分析表明,该优化方案在改善生态流量的下泄水温、提高生态流量泄放保证率、合理高效利用水能资源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本研究为水电工程中生态流量泄放措施保障等方面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岷江上游水电梯级开发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确定维持流域生态平衡的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测算方法。经测算,岷江上游的生态环境需水量占流域多年平均流量的6%~33%,越靠近源头,生态环境需水量所占比例越大。建议提高岷江上游生态环境需水量所占比例,将生态环境需水占比超过20%的茂县以上河段设为禁止开发区域,取消禁止开发区域内原规划的6级电站。同时在已建电站坝下和各县域出境断面设置生态流量监控断面,确保流域开发的环境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7.
以川西某山区小型引水式电站为例,选择水深和流速为生境参数,以华鲮为生态保护目标,计算河道的最小生态需水量和对应的电站最小下泄流量,并与Tennant法、代表年法的计算结果对比。结果表明,生态水深0.12m对应的最小生态流量和Ten nant法的结果差异度为8.63%,较合理;生境参数标准值对计算结果影响显著;在选择合适的参数和参数标准值的前提下,生态—水力学法适用于山区小型河流。  相似文献   

8.
针对四川省甘孜州白玉县赠曲河流域开发规划进行了分析,发现在该流域实施梯级电站建设,存在淹没实物指标较大、破坏保护鱼类栖息地和淹没尾矿库等问题。论文结合当地环境条件和防护要求,从环境保护角度提出了调整规划河段范围、放弃支沟引水、调整梯级正常蓄水位和枢纽布置以及搬迁尾矿库等优化调整方案,为规划的合理实施和规划环评的开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河岸带是区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孕育地带,对改善水质及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有重要作用。然而小水电开发后会产生水面宽度变化,若生态流量下泄不足则会造成生态缓冲带的暴露,对河流水环境、水生生态和陆生生态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以Alpha河为例,引入河流灰线带的概念和灰线带变化达标率的评价指标,并建立该指标的评价标准,进而通过计算定量判断Alpha河流域水面宽度变化对生态缓冲带暴露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Alpha河上参与评价的20座水电站中仅有小水二级电站评价等级为一般,其余电站评价等级均为极差或较差,说明在其流域水电建设运营过程中,生态流量下泄长期不达标,生态缓冲带暴露明显,对当地环境及其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影响。建议有关部门建立小水电退出标准评价体系,退出部分小水电,并加大生态流量下泄,采取相应的纵向连通措施,并加强植被抚育与重建,尽快恢复当地生境。  相似文献   

10.
结合国家河流治理、管理近中期的实际需求及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对清洁河流概念提出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分析了清洁河流的特征,初步提出清洁河流的内涵和定义。研究结果表明:清洁河流内涵是河流所涵盖的流域工业、生活、面源等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做到有效达标排放,水质目标管理基本实现,水体清澈,河流水质基本满足人类对其功能包括景观功能、生境维持功能、自净功能等要求,河道保持通畅并具有一定的流速、河道生态流量尤其是枯水期生态需水量可以满足,河岸景观美感度较高,本土典型水生生物生存良好。清洁河流定义指流域污染源有效控制、水体清澈、水质基本满足人类对其功能要求、河道通畅、本土典型水生生物生存良好的河流。清洁河流内涵和定义的提出为下步围绕清洁河流开展的相关理论和应用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有机氯农药(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OCPs)是一类由人工合成的杀虫广谱、毒性较低、残效期长的化学杀虫剂。本文以汕头市为研究区域,探讨了土壤OCPs的残留现状和特征,并对该区的土壤进行了环境质量评价和初步的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汕头地区土壤中OCPs的检出率高达99.13%,OCPs残留量的平均值是113.37 ng·g^-1,主要的OCPs污染物为DDTs和硫丹类;南澳县OCPs残留量平均值最高(174.68 ng·g^-1),其次为龙湖区,濠江区含量平均值最低(69.24 ng·g^-1);(2)与国内外一些地区土壤中OCPs的残留量对比,本研究区域土壤中的OCPs处于中等污染残留水平;与美国马里兰州标准、纽约州可容许的土壤浓度标准和我国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相比较,OCPs基本没有超标;(3)本研究地区土壤存在较高的生态风险,OCPs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其中生态风险最高的是DDTs,BHCs的生态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2.
气相防锈剂在牵引电机制造过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防锈性能试验(湿热试验)、防锈理化性能试验、实际验证试验研究了可剥离塑胶气雾剂(Y1)、气相防锈粉(Y2)、快干型防锈油(F1)以及气相防锈剂(F2)四种气相防锈剂对牵引电机产品材料的防锈效果,结果表明:Y1防锈效果好,但理化性能差;Y2不可长时间与明水接触,适用于短期防锈的产品;F1涂刷时应注意涂抹均匀,不可漏涂,适用于中短期防锈的产品;F2防锈效果最好,在高湿环境下防锈效果尤为突出,适用于长期防锈的产品。从而为牵引电机产品工序寻找出了合适的气相防锈剂,解决了牵引电机等产品制造工序中防锈需求问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国家对钢铁行业烧结烟气污染物排放的控制力度不断加强。传统的以脱硫为主的单一污染物控制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新的环境标准的要求,烧结烟气多种污染物协同处理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已成为钢铁行业污染防治的必然要求。本文阐述了活性焦(炭)吸附法烧结烟气多污染物协同处理技术的工艺原理,并通过太原钢铁集团的工程应用实例证明了活性焦(炭)吸附法多污染物协同处理技术符合钢铁行业的发展需求,在我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培坤  王远 《四川环境》2010,29(5):87-92,102
运用物质流分析(MFA)方法,对福建省经济系统在1990~2008年间的物质输入与输出进行系统地分析,探讨了福建省经济发展与环境压力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资源高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没有实现根本转变。主要结论有:(1)福建省物质输入量不断上升,能源需求急剧增长;(2)隐藏流不断增加,矿产资源地生态包袱不断增大;(3)区域过程排放缓慢上升,大气污染物排放为主要推动因子;(4)物质需求强度有反弹趋势,经济发展与物质需求出现扩张性"复钩"。最后,对福建省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大力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继续强化环境综合整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采用酶底物法和多管发酵法及快速纸片法,比对分析了分组环境水样中的大肠菌群,采用无菌水和标准菌种ATCC 25922(大肠埃希菌)标准菌种检验3种方法的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结果表明,固定底物酶底物法与多管发酵法用于水中粪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自制TiO2作为光催化剂,利用光催化-混凝联合处理含Cr(Ⅵ)废水,研究了废水的pH值、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有机物和混凝剂种类对含Cr(Ⅵ)废水中Cr(Ⅵ)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添加EDTA,pH值为1,紫外灯120min左右,二氧化钛加入量为0.4g,采用FeCl3和PAM作为混凝剂时,Cr(Ⅵ)的去除效率最好。  相似文献   

17.
本文优化了加速溶剂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土壤中苯并(a)芘的方法。样品经加速溶剂提取,逐级减压浓缩,0.25um滤膜过滤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测定。结果表明,标准溶液苯并(a)芘含量在3.125~lOOug/L范围内,苯并(a)芘的线性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9,该方法的检出限和测定下限分别为0.015μg/kg和0.060μg/kg。将该方法用于4个地区土壤样品的测定,苯并(a)芘含量在0.04~6.26ug/kg之间,空白加标回收率为75.2%~96.4%之间,各项指控指标符合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8.
杨婕  屈思啸  王蕾娜  刘宪兵  包存宽 《四川环境》2010,29(3):113-117,135
本文在总结绿色供应链管理(GSCM)的现有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可将企业在推进GSCM的实践划分为4个阶段:生存需求阶段、初步合作阶段、源头绿色化阶段、自我价值实现阶段。设计了调查问卷,对165家国内企业在推进GSCM的实践情况进行了调研。研究结果表明:这些企业在GSCM方面尚处于初级阶段,具体表现为由"消极应对"向"有所策划和初步实践"过渡;这一阶段的主要实施手段包括"回收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要求供应商提供清洁环保的产品"、"为消费者提供产品相关的环境信息"、"推进清洁生产审核"等。通过该实证研究以期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荒漠植物红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综述了荒漠植物红砂的分布区及其生境、解剖学特征、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影响因素、组织培养、生理生态特征、繁殖及育苗、分子生物学特性等方面的研究。简要阐述了修复和重建红砂植被的必要性,并着重研究了红砂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及育苗技术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指出红砂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