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通过自行设计的恒温厌氧发酵装置,研究NaOH、KOH和Ca(OH)_23种碱液预处理对玉米秸秆中温(35℃)厌氧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中温厌氧发酵时,NaOH预处理效果要好于Ca(OH)_2,而KOH预处理则达不到提高产气效率和累积产气量的效果,其中4‰Ca(OH)_2、4‰和8‰Na OH对玉米秸秆预处理效果要强于自来水对照,整个发酵过程均未出现产气停滞,分别在115、116和118 d时发酵完全,发酵结束时的累积产气量相比自来水对照分别提高了17.70%、21.87%和2.34%。最优组合预测模型显示,Na OH在中温条件下对玉米秸秆预处理的最佳质量浓度为4‰,120.0 d发酵完全,产气速率达51.07 m L/d,最大干物质累积产气量为383.00 m L/g;Ca(OH)_2在中温条件下对玉米秸秆预处理的最佳质量浓度为2‰,114.9 d发酵完全,产气速率为46.43 m L/d,最大干物质累积产气量为348.22 m L/g。可见,在玉米秸秆中温厌氧发酵时,利用质量浓度4‰Na OH和2‰Ca(OH)_2对其进行预处理是可行的,其中4‰Na OH的预处理效果要强于2‰Ca(OH)_2。  相似文献   

2.
<正> 这种方法由日本新日本电气株式会社提出,改进了普通的氰化电镀的漂洗与废水处理工艺。电镀漂洗槽分为冲洗槽和选净槽两部分。如图所示,冲洗槽为2a,2b,洗净槽为3a,3b,3c,分别组成逆流漂洗通路。图中,4为漂洗水分配装置。由泵P_1和净化装置系列5组成洗净水循环迴路6.2a,2b为冲洗槽,它们与储水槽7,水泵P_2.阴离子交换柱7b组成循环迴路8。同时,储水槽7又接阴离子交换柱7C、中和槽(图外),然后排放. 上述净化装置系列5包括了前处理装置10,活  相似文献   

3.
COD_(cr)测定中代用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探讨了以Ag_2SO_4—NiSO_4混合物代替单纯Ag_2SO_4做催化剂的可能性,经对各种类型有机污染废水COD_(cr)值的实测表明,用Ag_2SO_4—NiSO_4混合物(重量比0.3:0.7)做催化剂是可行的,并能显著减少贵金属银的流失、降低分析费用.  相似文献   

4.
选用氢氧化钠(NaOH)、一乙醇胺(MEA)、二乙烯三胺(DETA)、三乙烯四胺(TETA)等4种物质和ω[Ca(OH)2]为5%混合作为吸收剂,对半干式涤气法脱除CO2的效果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温度、雾化器转速、CO2浓度、吸收剂及其浓度变化时对脱碳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法合适的反应条件为:t=150℃,φ(CO2)=10%,ω(吸收剂)=10%,雾化器转速n=10×10^3r/min,在此条件下,吸收剂脱碳效果由强到弱为DETA+Ca(OH)2〉NaOH+Ca(OH)2〉TETA+Ca(OH)2〉MEA+Ca(OH)2,相应的最高脱碳率为51%〉48%〉44%〉12%。与传统的湿法相比,半干式涤气法具有方便、经济、能耗低、腐蚀性小、污染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田宝珍 《环境工程》1996,14(1):51-52
<正>工业氢氧化铝是一种很不易溶解的物料,测定其Al_2O_3含量的传统方法是用苛性钠融溶法将Al(OH)_3变成铝酸钠,然后加酸中和至酸性,使Al(OH)_3中的Al转化成Al~(3+)阳离子,然后以EDTA容量法测其Al_2O_3含量.此方法耗能大,要在700℃~800℃的马弗炉中灼烧数小时,且操作不易掌握,Al(OH)_3+NaOH混合物灼浇反应时经常溢出坩埚外,使镍坩埚表面锈蚀变色,不易清洗.因此想用一种较简便的方法替代它.我们采用酸溶沸腾回流法使Al(OH)_3和浓HCl反应,在100℃加热溶解,约反应3~4小时,可将Al(OH)_3完全溶解.然后用EDTA容量法测其Al_2O_3含量,实验得到较理想结果,测得Al_2O_3含量64.78%,符合产品出厂指标.  相似文献   

6.
Electro-Fenton法是利用电解的方法产生Fe2+和H2O2,新生的Fe2+和H2O2作用产生·OH。作为一种新兴的废水处理技术,在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方面,国内外已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对于处理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效果良好。阐述了Electro-Fenton法的发展、分类、反应机理及其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并指出Electro-Fenton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剩余污泥厌氧发酵可产出短链脂肪酸(SCFAs)发酵液用作碳源时,可改善污水脱氮除磷效果,但发酵液中的氮磷会增加污水厂的氮磷负荷.此研究分别采用Mg(OH)2和NaOH调节剩余污泥厌氧发酵时的pH值,考察Mg(OH)2能否促进剩余污泥碱性发酵同时去除发酵液中的氨氮和磷,及其对发酵后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g(OH)2可促进剩余污泥碱性发酵,发酵液最大SCFAs含量为2336.3mgCOD/L,同时Mg(OH)2能去除发酵液中的磷,在发酵的第4d,其磷含量接近0;Mg(OH)2调节碱性发酵后的剩余污泥脱水性能优于NaOH调节的,前者剩余污泥毛细吸水时间(CST)较后者短42.3s.  相似文献   

8.
Cu2+能够促进Fenton反应,Ni2+与Cu2+均为第一系的过渡金属。采用Fenton/絮凝法处理含镍(Ni2+)及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废水,考察Ni2+浓度对Fenton反应的影响,以及该体系下Fenton反应时间、n(H2O2)/n(Fe2+)、H2O2初始浓度、絮凝剂Ca(OH)2投加量、助凝剂PAM投加量对DMP、COD及Ni2+去除率的影响,并对废水沉淀物的微观结构和元素组成进行了探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试验的最佳参数为:n(H2O2)/n(Fe2+)=4∶1,H2O2初始浓度为200 mg/L,絮凝剂Ca(OH)2投加量为475 mg/L,助凝剂PAM投加量为1.0 mg/L;此时,DMP、COD及Ni2+去除率分别为100%、65.80%及99.08%,出水中Ni2+浓度为0.10 mg/L,远优于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
为了减缓浓缩液蒸发过程设备的腐蚀和结垢问题,研究了碱液及复配药剂对浓缩液中Ca2+、Mg2+的去除率,并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分析表征了沉淀产物的化学组成和矿物特性,探究了Ca2+、Mg2+的去除对浓缩液水质参数和结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7.5 mol/L NaOH溶液投加体积比为3%,反应时间60 min时浓缩液中Ca2+、Mg2+得以有效去除,其去除率分别为89.49%和98.45%,但此条件下沉淀物的沉降性能较差。2)复配实验表明,NaOH溶液与硅藻土、Ca(OH)2复配时,显著提高了沉淀产物的沉降性能,且Ca2+、Mg2+去除率未受到显著影响;添加1% Ca(OH)2时沉降效果最为显著,沉降比降为36.84%,明显低于单独碱液(NaOH)的75.61%。3)对碱液沉淀产物进行化学组成和矿物特性分析可知,沉淀产物主要含有Mg(OH)2、Mg5(CO3)4(OH)2·4H2O、NaCl以及KCl等矿物。4)对浓缩液原液和碱液处理后上清液进行模拟蒸发发现,调节pH至5.0时碱液处理后结垢量低于浓缩液原液。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铁屑、工业H2SO4为主要原料,在催化剂NaNO2的作用下进行氧化聚合反应,形成高分子无机化合物[Fe2(OH)n(SO4)3-n/2]m。通过废水处理试验,达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连续测量大气·OH的化学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搭建了一套化学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用于连续测量大气·OH.该仪器采用了基于63Ni放射源的双管正交式结构大气压化学电离源电离大气中的·OH,最大程度地避免了试剂气体电离及滴定、转化反应间的相互干扰.63Ni放射源首先电离HNO3试剂气体得到试剂离子NO-3,·OH在反应管中与SO2反应最终转化为H2SO4,NO-3与H2SO4发生化学电离反应生成HSO-4离子,进入到质谱仪中进行检测,通过测量NO-3与HSO-4离子的强度,利用化学电离反应方程可直接计算出大气中OH的浓度.所研制仪器用于实验室内·OH的在线检测,在5 s内测得·OH的浓度为1.6×106个·cm-3,实验结果显示该仪器可用于原位连续测量大气中的超痕量自由基.  相似文献   

12.
采用置换沉积法制备Fe/Ni双金属以还原降解2,4-二氯酚(2,4-DCP),测定了置换液中Ni2+与纳米铁质量比(MNi2+/MFe)不同时所制备的Fe/Ni双金属中的镍含量,考察了镍质量比对Fe/Ni还原2,4-DCP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Ni2+/MFe增大,Fe/Ni双金属中的镍含量增加,并且对2,4-DCP的还原效率也相应提高。当MNi2+/MFe增至40%时,对2,4-DCP的去除率最高,接近100%,且82.0%的2,4-DCP被完全脱氯还原为苯酚,SEM结果也表明该比例制备的Fe/Ni较分散、粒径较小。Fe/Ni与2,4-DCP反应后,Fe0被氧化为铁氧化物Fe3O4、Fe2O3或Fe O(OH)。  相似文献   

13.
钢渣对酸性含Ni(Ⅱ)废水的吸附-中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碱性钢渣为水处理材料,研究了其吸附、中和酸性含Ni(Ⅱ)废水的工艺过程和机理。结果表明:在钢渣粒度小于2 mm、用量10 g/L、温度25℃、搅拌强度100 r/min条件下钢渣与Ni(Ⅱ)浓度200 mg/L、pH值4.8的废水反应8 min,可使废水中Ni(Ⅱ)浓度降低到0.25 mg/L,pH值升高到7.2,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钢渣对酸性废水中Ni(Ⅱ)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式,其饱和吸附量达37 mg/g,反应包括钢渣中碱性物质的水解、Ni(Ⅱ)生成Ni(OH)2沉淀、生成的Ni(OH)2沉淀吸附于钢渣表面等几个过程。X射线衍射分析证明钢渣表面吸附了Ni(OH)2沉淀物。  相似文献   

14.
投碱种类和氨吹脱对污泥碱性发酵产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完全混合式厌氧反应器,比较了NaOH和Ca(OH)2 2种碱试剂对污泥厌氧发酵产酸的作用效果,结合氨吹脱作用考察了NH4+浓度的降低对各有机物水解酸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为10的条件下,以NaOH调节的体系中各种有机物尤其是挥发性脂肪酸(VFAs)的量明显高于以Ca(OH)2调节的体系.Ca(OH)2调节的体系中释放出的蛋白质有部分沉淀,磷酸盐含量也较低,小于40mg/L;氨吹脱的体系发酵液中氨氮含量减少了43%,增大了VFAs的积累量;在NaOH和氨吹脱的组合条件下,污泥水解酸化程度最好,SCOD为6732mg/L,蛋白质为2029mg/L,碳水化合物374mg/L,VFAs总量2545mg/L,且氨氮含量低于200mg/L;分析认为氨吹脱作用增大VFAs积累量的原因主要是NH4+浓度的减小,促进了产酸菌对于碳水化合物的发酵.  相似文献   

15.
钠添加剂对NOxOUT工艺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苯胺废液流化床焚烧实验装置上进行了以尿素做还原剂的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NOxOUT)试验,研究了不同钠添加剂(Na2CO3、NaOH和NaCl)对脱硝率以及温度窗口的影响.结果显示:微量的钠添加剂即可明显促进脱硝反应,脱硝率随着钠添加剂用量的增加而升高,钠添加剂通过产生·OH活性基团从而促进脱硝反应,3种钠添加剂对脱硝效果促进作用大小依次为NaOH、Na2CO3、NaCl,在温度为900~950℃,氨氮比为1.5,空气过剩系数为1.0~1.2时,NOxOUT脱硝率达到最大值.利用热力学原理计算出NOxOUT脱硝反应的摩尔反应焓、摩尔反应吉布斯函数、化学平衡常数等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NOxOUT脱硝是热力学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三维电极方法降解模拟废水COD机理研究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采用细胞色素C法和Ti(Ⅳ ) 5 Br PADAP法证实了三维电极降解废水COD过程中有活性物质H2 O2 及·OH自由基的存在 ;采用红外光谱对废水处理前后的有机物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三维电极方法降解废水COD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低温条件(15±2)℃下投加方式对剩余污泥碱性发酵的影响,将剩余污泥分别在NaOH、KOH、Ca(OH)2和混合碱(Ca(OH)2和KOH) 4种碱性(pH=10±0.2)系统中进行发酵,并在系统稳定后依次改变污泥投加方式(1次投加污泥、平均2次投加和平均3次投加),分别对发酵体系的剩余污泥溶液化、溶解性蛋白质、溶解性多糖、挥发性脂肪酸(SCFAs)和关键酶(水解酶和辅酶420(F420))进行研究.研究发现,4种碱性发酵体系中,不同投加方式对剩余污泥的水解和酸化性能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SCOD随着污泥投加次数的增加略有减小,但是发酵液中可溶性的蛋白质和多糖有增加趋势.水解酶活性随着污泥投加次数的增加而降低,但是在NaOH和KOH发酵体系中,辅酶420随着投加次数的增加而增大,混合碱发酵体系中其活性基本不变,而在Ca(OH)2发酵体系中其活性则降低.NaOH、KOH和混合碱发酵体系产酸能力随投加次数的增加而下降,但是Ca(OH)2 发酵体系酸化能力则先增大后少量降低,由此发现,Ca(OH)2发酵体系水解及产酸能力较为稳定,同时该体系中乙酸/SCFAs最大,高于其他发酵体系的10%左右.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对含非磁性重金属离子Ni~(++)的电镀废水采用加入NaOH或Na_2CO_3调节pH在9~9.5,使其生成氢氧化物沉淀并与预先加入的磁种混凝生成“矾花”,借助于高磁分离加以去除的中间试验。去除率平均达到95%。通过对反应器沉降污泥的处理,可从每立方米废水中回收含NiSO_4·7H_2O 250g/L的电镀槽液230ml,通过分离酸洗后的磁种也可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19.
对H公司制备Ni(OH) 2 产品的原料ZnSO4 时产生的H2 进行了包括风险识别、后果计算、风险管理、风险分析等内容的风险评价。当对产生的H2 采取直排法时 ,危险性D =2 5 2 ,为高度危险 ,必须立即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当对产生的H2 采取引射方法时 ,危险性D=18,为轻微危险 ,是可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20.
高分子重金属絮凝剂PEX捕集Ni2+及除浊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王刚  常青 《环境科学学报》2007,27(5):763-769
以聚乙烯亚胺、NaOH、CS2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合成了一种新型两性高分子重金属絮凝剂--聚乙烯亚胺基黄原酸钠(PEX),研究了其捕集Ni2 及除浊性能,并对几个影响因素作了考察.实验结果表明:(1)该絮凝剂对Ni2 有很好的捕集功能,Ni2 的最高去除率可达99%以上;(2)pH值对PEX投加量有一定的影响,但对Ni2 的最高去除率影响不大;(3)水中存在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离子时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Ni2 的去除;(4)当有Fe3 存在时,在较低pH值下会明显降低Ni2 的去除,但当pH值升高时对Ni2 的去除有促进作用;(5)Cl-与NO3-的存在可促进PEX对Ni2 的去除,而SO42-的存在对Ni2 的去除有抑制作用,需增加投药量才能得到较好的去除;(6)Ni2 和致浊物质共存时,会互相影响彼此的去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