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山西、河南、河北等产煤大省 的国有煤矿已全部参加了工伤保险。截至 今年9月底,全国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 7810万人,比上年底增加965万人,全国 有49万人次享受了工伤保险待遇。据介 绍,今年前三个季度,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以煤矿企业为重点,大力推进高风险企业 的参保工作,《工伤保险条例》配套政策标 准得到完善,《劳动能力鉴定标准》已形成 征求意见稿。  相似文献   

2.
《中国劳动科学》2006,(3):61-61
《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实施以来,辽宁省大连市劳动保障局紧紧围绕贯彻落实《条例》的主题,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不断完善政策规定,扩大参保覆盖面,提高管理水平,确保了工伤保险制度的健康运行。截至2005年10月末,全市共有工伤保险参保人数96万人,参保单位17980多户,覆盖面达94%。  相似文献   

3.
预防为先 康复为重——德国工伤保险制度一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国于1884年颁布工伤保险法,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工伤保险制度的国家。德国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分为3大类:一是公共系统的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二是农业同业公会,三是工商业同业公会。其中工商业同业公会是德国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包括了26家同业公会,参保的工商企业达300万家,参保人数达421.7万人,占德国工伤保险参保人数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4.
<正>截至2013年底,建筑业从业人员已达4 500多万人,其中农民工占80%。一直以来,建筑业农民工一直面临着工伤权益落实难的问题。2015年初,四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建筑业工伤保险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通过项目参保、工伤保险费用单独列支、简化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程序等做法破解这一难题。本期"特别关注"从建筑业农民工工伤参保制度回顾、《意见》解读、地方社保部门措施及企业做法等角度,展现  相似文献   

5.
林静 《劳动保护》2012,(5):10-12
工伤保险在经历了制度建立和全面推动的进程后,现已进入巩固发展成果,提升运行质量的重要时期.2011年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又创新高,达到1亿7 689万人.怎样在“十一五”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工伤保险事业,使全国参保人数达到2.1亿目标,“十二五”期间还要解决工伤保险哪些重点和难点问题,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伤保险司司长刘梅.  相似文献   

6.
浙政发[2006]44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国令第375号),进一步加强工伤保险工作,保障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现就全面推进工伤保险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全面推行工伤保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省自1991年开始探索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制度以来,参保范围逐步扩大,参保人员逐步增加,全省参保职工已超过500万人。但是,目前仍有相当部分用人单位和职工没有参加工伤保险,职工工伤保险的合法权益未能得到有效保障,由此而引发的未参保用人单位与工伤职工之间…  相似文献   

7.
记5日从深圳举行的全国推进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工作经验交流会上获悉。近年来,我国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不断增加.截至今年7月底,农民工参保人数达到1871万人,比去年底增加619.45万人。  相似文献   

8.
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多了。2年多来,工伤保险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于2004年1月1日开始实施,到现在已经2年参保人数已经达到了8500万人,比《条例》实施前增加了4000万人;工伤保险政策和标准的完善、制定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工伤保险开始覆盖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劳动能力鉴定标准进行了重新修订,制定了国家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认定等政策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安徽省全椒县从推进工伤保险扩面征缴工作,规定建筑行业必须在人社部门参保后,凭参保缴费单据才可领取建设施工许可证。此项工作举措的实施,保障了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推进了该县工伤保险的扩面参保工作。全椒县在已经出台的高危企业参加工伤保险工作的有关政策基础上,该县人社、安监、工商、建设等部门联动,深入企业狠  相似文献   

10.
<正>针对建筑施工企业工伤保险参保覆盖率低的现状,2006年,江苏省南通市率先探索建立了"项目参保"方式,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联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提出"项目参保、建设代征、动态报备"的建筑工程项目参保政策,以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的一定比例确定缴费金额,参保人员名单由企业根据人员变化及时报送调整,并实行工伤保险优先参保和"五险合一"参保灵活推进,对建筑工人"五险合一"参保尚不能实现的地区,允许为建  相似文献   

11.
林静 《劳动保护》2007,(1):40-43
在《工伤保险条例》实施满3周年之际,记者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获悉,截至2006年11月底,全国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亿30万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建设部《关于做好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工作的通知》(劳社部[2006]44号)出台。它标志着我国工伤保险工作的两项重大突破。工伤保险参保人数突破1亿2006年,全国工伤保险工作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为重点,不断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全面推进落实高风险企业农民工参保的“平安计划”,工伤预防、工伤康复试点工作推向深入,工伤保险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全国工伤保…  相似文献   

12.
1999年度全国工伤保险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楚 《劳动保护》2000,(7):32-33
截至1999年底,全国已有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工伤保险,比1998年增加了1个(天津开发区)。尚未开展工伤保险的省市有,北京(2000年4月1日实施工伤保险)、上海和西藏。全国参加工伤保险职工数达39603万人,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人数171万人,基金收入209亿元,支出154亿元,平均费率085%,收缴率85%,工伤保险基金累计结余449亿元。一、工伤保险参保情况按照《劳动统计年鉴》口径,全国参加工伤保险企业职工数占全部企业职工数的比例平均为376%。从覆盖情况看,广东城镇企业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海南企…  相似文献   

13.
国际工伤保险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静 《劳动保护》2010,(1):120-122
《工伤保险条例》实施6年,中国参保人数上涨3倍。从2004年的4500万,到2009年底的1.47亿。除工伤赔付外,工伤康复、工伤预防工作也在试点开展中。未来中国工伤保险工作的前景和目标是什么,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 不久前,盐城市劳动局、建设局和安监局联合下发《关于强行推进工伤保险全覆盖的意见》,以行政措施大力推进工伤保险全面覆盖.并对参保职工实行“动态实名制”管理办法,即:参保企业缴纳工伤保险费后.经办机构为每名参保职工发放一本《工伤保险缴费手册》(以下简称《手册》),交参保职工本人保管。  相似文献   

15.
肖飞 《安防科技》2005,(1):34-36
佛山是实行工伤保险改革比较早的城市,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了工伤保险制度的改革,由企业管理转为社会管理,实行社会统筹.1996年原劳动部<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和1998年<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颁布实施之后,我市开始全面推行工伤保险,要求所有企业必须依法参加工伤保险.2003年度,佛山市参加工伤保险人数达124.3万人,工伤保险基金收入15822.5万元,有效地维护了参保职工的合法权益,分担了企业的风险,为我市经济持续发展、社会的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日前,记者从福建省政府获悉,我省近日修订了《福建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扩大了工伤保险的参保范围和工伤的认定范围,将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纳人工伤保险的适用范畴,并大幅度提高了工伤保险待遇。今后,职工的合法权益将得到更好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黄婷 《劳动保护》2021,(7):82-84
近几年,工伤保险参保扩面问题,始终是一大难题,尤其是民营企业参加工伤保险的积极性不高,导致职工受工伤后,难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本文以福建省漳州市民营企业工伤保险制度落实难为例,就如何做好民营企业参保、确保民营企业职工的权益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韩国各个社会保险项目都采用分项立法。工伤保险于1963年首次立法,1964年开始实施。其开始实施时适用范围限于雇员500人以上的矿业、制造业企业,以后多次扩大实施范围。1987年扩大到雇工5人以上的所有企业。现有16万企业,700万人参加工伤保险。  相似文献   

19.
我国工伤保险参保人数首次突破1亿人。截至2006年底,参保人数达到10030万人,2006年工伤保险基金收入规模也突破100亿元。工伤保险成为继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后又一个参保数过亿的社会保险险种,为更多的劳动者织起安全网。[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林静 《劳动保护》2008,(3):52-53
自2004年1月1日《工伤保险条例》实施以来,我国参加工伤保险的总人数从2003年底的4575万人,增加到2007年底的1.2155亿人,净增7580万人,增长了1.7倍。2008年1月18日,在《工伤保险条例》颁布5周年前夕,全国各地工伤保险战线的工作者齐聚河北涿州,借全国工伤保险工作座谈会,探讨如何乘势而上,找准重点,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