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9 毫秒
1.
当前,我国防灾减灾事业发展步入新阶段,处于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发展的关键时期,各项工作全面开展,防灾减灾综合能力逐步提升。同时,仍存在着防灾减灾基本知识普及率相对偏低,民众疗灾减灾意识相对淡薄的问题。如何构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如何强化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职能、加快综合疗灾减灾救灾法治建设?本刊就"大应急体制"下的彷炎减灾救灾发展,对暨南大学应急管理学院的洪凯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2.
奥林匹克运动会是目前世界上最能代表人性和诗性的一种运动,"更快、更高、更强"是国际奥委会对所有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人们的号召.一部现代奥运史,离不开科技的作用.无论人们承认与否,今天的奥林匹克赛场上,进行着两场比赛,一是运动员的较量,一是科学家的比赛.事实证明,任何有天赋和技术再好运动员难以战胜那些被最新科技装备起来的运动员.为此,奥林匹克运动既不排除科学的帮助,也要正视科技对人类竞技运动的异化作用.本文从2008年北京建设"科技奥运"的目标出发,利用科技减灾的大安全观集中探讨奥运建设这宠大系统工程中的防灾减灾及其安全保障问题,希望不仅为安全减灾,更为奥运建设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3.
让 2 1世纪成为一个安全少灾的世界 ,是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的主题词 ,对于发展中大国的中国必需开展一系列艰苦的工作 ,从根本上提高全民族防灾减灾意识及国家总体减灾应急能力。挥别 2 0世纪 ,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有责任竭尽所能 ,将科学研究导入正确的方向 ,创造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时空。“十五”规划及西部大开发必须充分考虑到趋利避害的防灾减灾主题 ,不如此 ,我们会在未来突发灾害及灾变面前处于无准备的危险境地。思考 1:要宣传环保重要 ,安全减灾更重要的科学观就战略规划而言 ,从 2 0世纪 90年代初制定的《中国 2 1世纪议程》到…  相似文献   

4.
中国可持续发展与国家安全文化战略的新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质是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一种发展模式。值得注意,这一人类社会发展模式中跨世纪重大转变的策略,尚未引起安全与减灾科技界的普遍关注,不仅在安全减灾战略研究中很少涉及,严重的是它阻碍了安全减灾诸领域跨世纪及决策课题研究的深度,造成与国际接轨进程缓慢。为此,立足可持续发展思路,并以全新视角、系统地讨论适宜安全减灾文化战略的总体对策,可望能为中国二十一世纪安全保障及科技发展提供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5.
安全是一个综合概念,其综合性体现在多重侧面及多方要素。安全不仅作为现代及未来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要求及渴望,更是立国安邦的保障条件。从国家可持续稳定发展的视角看有经济安全、军事安全、政治安全、信息安全等一系列安全观念及安全政策,但本文提及的大安全观则是从立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将环境、生态、灾变、劳动保护及公众生存等方面的问题统一化,探讨一种旨在突出防灾减灾的系统思路的大安全观,从而可规范国民安全文化教育的模式,让防灾减灾的宣教之声更响亮。 一、关注国民安全文化素质提高势在必行 安全防灾文化是…  相似文献   

6.
二、树立科学的大安全观的背景分析安全是人类发展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保护人类的身心安全与健康也是每个人、每个群体、每个地区、每个国家及全球的最基本需求。也是社会和公众崇高的伦理和公德。从本质上看,没有人类的安全就没有世界和平,也就不可能建造人类的幸福乐园。安全的程度及质量,可以用安全科技、安全文化的水平来衡量。安全科技与文化的进步和繁荣,又取决于安全文化建设的投入及大安全观的确立。我国的安全与减灾界专家认为,树立跨世纪的大安全观,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这一科学的论断是通…  相似文献   

7.
<正>3月22日至24日,我国南方遭遇今年首轮大范围强对流天气,多地出现暴雨。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频现破纪录强降雨,极端强降雨事件层出不穷,给防灾减灾工作带来了巨大考验。极端强降雨频发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科学防范应对?极端强降雨频发的原因是什么“极端暴雨等极端灾害性天气多发、频发,要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大气环境两个角度看。”  相似文献   

8.
城市综合减灾能力建设的现状缺陷,《中国减灾规划》是中国跨世纪减灾事业的科学与管理指南,城市综合减灾能力建设应以此为指针并全面按照城市冲体规划内容落实其细则。但必须看到,城市减灾工作及能力建设与中国减灾规划要求相差甚远,具体讲:1)综合减灾措施和管理是薄弱环节,迄今防灾减灾缺乏政府一级的统一协调,而是各自为战;2)城市灾害预警和减灾通信网络不健全也不统一;3)政府尚未下达城市 综合灾情(自然与人为)的统计指标及要求,应该说每年的灾情损失还仅仅是保守的估算值,已直接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值的准确度;4)各类灾害的防灾设施标准低,基本上尚未形成城市灾种的减灾技术体系;5)由于综合减灾思想仅仅停滞在学术界及专家层,迄今在先进国家应用成熟的灾害与保险相结合,保险与救援相结合的新保险机制尚未形成,不仅使公众无法正确认识保险的真正作用,更使不少大工程设保率低;7)城市防灾减灾科技人才经济,但应该承认由于诸多原因造成城市综合减灾能力并不高,自救能力差。迄今虽广为宣传安全文化并普及减灾科学知识,但多数市民仍仅仅认为城市是安全的“福地”。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掌握浙江省地质灾害的成灾特点以便提出更科学、合理的防灾减灾对策。针对近年来频发的地质灾害对浙江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系统梳理浙江省地质灾害的孕灾背景和成灾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域内地形陡峻起伏、降雨丰沛集中、地层复杂破碎、城镇化建设迅速等,为地质灾害的孕育提供了绝佳条件;同时,浙江省地质灾害还存在着分布广、规模小但损失往往严重,呈现链生性和群发性,早期识别难度大,受强降雨影响强烈等特点。结合浙江省地质灾害的成灾特征和当前的防灾减灾对策,提出进一步优化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强化地质灾害的超前判识体系,细化地质灾害的应急管控措施,创新地质灾害的综合防治理论,从而为浙江省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易安民声     
正网友"星星":防灾减灾既要思想高度重视,更要科学发展,加大应急预警科研方面的投入力度。加快应急体系建设,让企业应急预案与政府综合应急预案真正衔接,应急演练更具针对性和实效。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全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以"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为主题的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普及活动。  相似文献   

11.
人类即将迈入新的千年,但作为研究可持续发展、灾变规律的科学家及管理者必然关注新世纪的中国灾情及变化规律。特别是世纪之交关口下的中国国家减灾管理机制问题尤其应关注。因为20世纪卯年联合国减灾十年结束后相应机构会解散,但全球灾害非但未减弱正以从未有过的速率不断增长着。无疑中国应继续在综合减灾的可持续发展上有所作为,不如此事故和灾害将极大的制约着中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形势。中国20世纪总体灾情如何?中国21世纪减灾之路怎样走?已成为越来越迫切的课题。渴望要求以独特视角、宏阔的视野,将国家稳定与安危、…  相似文献   

12.
人类已迈入新的千年。但中国20世纪总体灾情如何?中国21世纪减灾之路怎样走?已成为越来越迫切的课题。人们十分渴望能得到以独特视角、广阔的视野,将城市发展与安危、国有防灾减灾方略熔为一体,并具有创新性、理论性、实践性、指导性特点的新著。非常庆幸,笔者怀着极大地兴趣关注着由著名青年减灾专家金磊等策划并主编的《中国城市减灾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一书的问世(广西科技出版社2000年4月)。作为专家学者集体智慧的结晶,该专著体现了众多专家为减灾事业付出的辛劳和心血,是继《中国减灾规划》之后,中国安全减灾学者在城市减灾领域的又一新进展、新成果,其权威性、学术性、探索性、战略性、指导及文献性堪称21世纪中国城市科学减灾的“蓝皮书”。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迈向21世纪,迎接公元第三个千年的前夕,由《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编辑部组织全国百余名安全减灾专家编撰,并由近20名两院院士担任学术顾问的《中国21世纪安全减灾战略》一书即将问世,在我读过的不少世纪总结性典籍中,这是一部很有特色,对本世纪乃至21世纪都很有指导意义并具备同一学科前沿水平的力作。我首先祝贺这部安全减灾专著的问世,并借此机会向本书的高级学术顾问、策划者。主编和全体编者致敬,更对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北京减灾协会等专家组成的安全减灾科技群体近年来富有创造性的工作,以及为…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暮鼓即将告歇,新世纪的晨钟立听高吗。作为一名减灾科技工作者,加眸百年国情与灾情,最难以忘怀的是发生在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作为由自然灾害酿成的"国难日",它给人们的思考太多太多,这绝不仅仅是由于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科技委员会将其列为本世纪全球第一大自然灾事,更在于要告诫国人。每每今日,我们应想究竟为了让悲剧不再重演,汲取了什么教训,制定了什么对策。本文认为在抗震减灾的一系列科技立法中,尤应关注国人跨世纪的安全文化教育,以及坚持综合减灾思路下的法制保障对策,不如此就等于没抓住中国新世纪安…  相似文献   

15.
按照联合国第42届大会通过的169号决议的约定,1990~2000年为“国际减灾十年”,回顾中国减灾十年的历程,不仅可看到中国科学家们对灾害的抗争,而且可感受到人类那崇高、不屈的灵魂在灾难中闪光。在人类即将告别20世纪的今天,作为科技工作应关注减灾的科学理性及管理思想,有责任向政府及决策者进言,以期创造一个21世纪科技减灾的文化氛围。1999年7月在日内瓦召开的第二次世界减灾大会通过的及管理论坛强调:要关注大城市及都市的防灾减灾,尤其要将社区视为减灾的基本单元,必须开展灾害风险评估。国际减灾十年科技委员会报告强调:未…  相似文献   

16.
在即将过去的世纪里 ,通过同火灾作斗争的实践 ,越来越显示出科学技术是人类抵御火灾的主要手段 ,是防灾减灾、保护人类自身安全的主要力量源泉。新世纪我们更需要依靠消防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去迎接严峻火灾形势的挑战。一、积极开发适应生态环保的“绿色消防技术”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世界环境发展大会” ,就人类摆脱环境危机 ,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达成共识 ,通过了《2 1世纪议程》这一全球战略的发展模式逐渐向现代生态文明的发展模式转变和过渡。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产生了“绿色技术”的新概念。它具有六大…  相似文献   

17.
2003年SARS以来本人主持并参 加了北京市人民政府进行的北京城市 应急体系框架建设的研究,并先后完 成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2004-2020)修编中综合防灾规划研 究;完成了北京市发改委"十一五"期 间北京城市综合减灾应急体系建设等 专题研究。通过这些工作,特别是2004 年不断发生的城市突发事件的态势, 我感到必须从一个新的层面上去重新 审视城市公共安全,必须从综合减灾 模式的建构上建立城市公共安全的新 体系。为此我认为要有效地推进中国 城市综合减灾事业必须关注的九大问 题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有人问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您脑子里都装着什么?"爱因斯坦回答说:"我脑子里始终都装着问题。"矛盾无时不有,问题无处不在,事物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安全是相对的,不安全是绝对的。安全工作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绝对没有问题。对于安全监督员来说,必须始终装着问题。这既是一种科学的态度,也是一种过硬的作风,更是一种高度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灾害链孕源断链减灾国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孕源断链减灾是从源头上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灾害发生,遏制灾害发展或蔓延的一种防灾减灾思路.基于目前我国对灾害链孕源断链减灾相关研究成果,阐释了其内涵,梳理了孕源断链减灾的理论发展,综述了其实践应用,总结出孕源断链减灾的3种情形,即从灾变源头避免灾害启动,提前诱导载体转移以及特定灾害发生后防止灾害链蔓延.在此基础上,概括了灾害链的孕源断链减灾框架,并分析其在灾害防范中的优势与局限.针对孕源断链减灾的局限性,构建孕源断链减灾信息数据库作为综合防灾减灾的重要信息支撑.最后,指出孕源断链减灾将向功能更为普适,内容更为全面,结构更为明晰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协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是人类社会不可回避的任务,但秉承什么价值理念、坚持什么行为准则是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如何判断二者的关系更涉及价值观问题。在人类发展向生态文明转向的大背景下,秉承空间公正、行为公益、社会公平应是协调好环境与发展间关系的核心价值观,坚持整体性的认识论、关联性的系统论、经济上的循环论、资源利用的俭约论、关系维系的协调论是促进环境与发展间良性互动的行为准则,追求经济增益、文化增益和环境增益是协调环境与发展的出发点,如此人类才能营造出宜居的环境、丰富的生活、多样的城市和繁荣的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