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燕 《中国安防》2012,(3):92-95
PDF417二维条码具有信息采集速度快、携带信息容量大、可靠性高、纠错能力强等特点,已被广泛地应用到世界近百个国家的证件管理中。本文在分析PDF417二维条码技术特点、相关标准以及在出入境证件中的具体应用基础上,研究了其在证件应用中的防伪性能与识别情况,并为提升证件信息的安全性,提出了利用数字水印与二维条码技术相结合的出入境证件防伪系统设计构想。  相似文献   

2.
国外防伪技术产品的发展和应用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防伪技术的主要存在形式和应用领域 防伪技术的应用原来仅局限于货币、各种有价证券及可能危及全社会公共安全的特种行业.近年来,由于假冒活动日益严重,出于防范的需要,采用防伪技术越来越受到各国名牌产品企业的重视,激光全息、荧光油墨、温变油墨等许多常规的防伪技术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各国竟相开发技术含量高、信息量大、保密性强、不可逆变、不可复制的新的防伪技术和防伪产品,并应用到各种类型的商品上.  相似文献   

3.
马志明 《安防科技》2011,(10):27-30
在人类经济和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假、伪行为出现,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不断地变换手法,其带来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因此,防伪越来越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本文以防伪证件为主题,论述多重防伪证件的一些相关问题,从而使读者对多重防伪证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针对证件防伪、票据防伪及单据防伪等专业防伪领域现有防伪技术存在的问题,北京超能重离子科技有限责任提出"离子微孔膜技术应用证件防伪领域"的研制计划,并由北京超能重离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投入巨额开发经费,在辽宁大学和哈尔滨理工大学等单位科研人员的大力协助下研制成功.这项技术已先后在90多个国家和地区申报注册了发明专利,不仅得到了国内公安系统领导的高度重视,还得到了美国白宫安全防伪专家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5.
海涛 《安防科技》2003,(1):23-24,27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市场极大充盈.任何好的产品,投入市场不久,几乎都会马上出现假冒伪劣制品.如何做好产品的防伪工作,是广大厂商和消费者所共同关注的问题.查询识别类防伪技术是指利用电话、无线传呼、传真、互联网等通讯手段进行即时查询识别的防伪技术,是近几年才出现并迅速发展起来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兴防伪技术.目前这类技术主要有纯信息的密码防伪技术和以网络查询为主的结构纹理网络防伪技术两大类.其优点主要是查询方便快捷,利用电话、无线传呼、传真、互联网络等通讯手段即时查询.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由于很容易配合电脑和安全、监控、管理系统整合,实现自动化管理,而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也正是因为具有不易遗忘、防伪性能好、不易伪造丢失、随身"携带"和随时随地可用等优点,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产品已经广泛用于政府、军队、银行、社会福利保障、电子商务、安全防范等领域.那么生物识别技术研究现状及未来趋势如何?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第三次浪潮的来袭,人脸识别技术迅速发展,"刷脸"已经成为当前生物识别技术应用的主要方式。尤其是在进入2017年之后,人脸识别更是迎来了井喷式的爆发,无论是在通关、金融、电信、公证等领域需要对人和证件进行一致性验证的场景,还是在交通、公安、楼宇、社区等领域的安防布控场景,人脸识别都加速"落地开花"。但智能之光点亮每个角落的时候,魔鬼的飞手就如影随形。随着人脸识别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安全问题随之凸显。今年以来国际上频频爆出对包括人脸识别等新技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有许多国家在颁发国民身份证、健康证、电子护照、签证、居留证、驾驶证等证件过程中应用了生物识别技术,由此带动了国际身份证和电子护照市场以及由国家或企业发放的加密身份证件市场的快速发展,市场经历了显著的、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与技术挑战,讨论了基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个人身份认证管理产品的发展趋势.非接触式设计将会保证产品在公共卫生与个人接受程度方面的要求,多模态技术为提高系统的高安全性与防伪能力提供了技术保障,基于网络化的身份识别与管理体系将会大大提高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商业前景,融合以上三类特征的产品将会代表未来生物特征识别产品市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以射频识别和视频识别两种机制相结合对世博园区出入车辆实施安全监管的设计理念,分析了基于系统的技术优势、工作原理、系统构架方案,并具备车辆证件防伪、准入限行、自动警示提醒和回溯取证等功能,能够满足区域涉车管理和大型会务活动管理的现场处置要求。目前,该系统成功应用于上海世博会园区的出入口车辆安全监管当中。  相似文献   

11.
高岭  于瑞华 《安防科技》2008,(10):59-61,48
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二维条码技术的证件防伪系统,并讨论了其与几种同类技术相比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抱雪 《安防科技》2003,(1):21-22
激光全息防伪技术是近年来在国内外普遍应用的一项现代化激光应用技术成果。激光全息防伪标识可广泛应用于轻工、医药、食品、化妆品、电子行业的名优商标、有价证券、机要证卡及豪华工艺品等。与一般印刷商标相比,它具有独特的优势与魅力,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逐步显露了自身的不足。激光防伪技术包括激光全息图像防伪标识、加密激光全息图像防伪标识和激光光刻防伪技术三方面。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 基于生物特征的识别技术,是根据人体本身所固有的生理特征(面像、指纹、掌纹、视网膜、虹膜、签名、语音等)或行为特征,来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或其他数位信号处理技术)和模式识别的方法,从而达到身份鉴别或验证目的的一门科学.在其他领域,许多生物识别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地应用.而在安防行业,指纹识别技术目前应用则最为广泛,但随着社会需求的发展和生物技术的更新,除了正在兴起的虹膜识别、语音识别、步态识别等生物技术,人脸识别的技术发展速度和行业应用规模则显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4.
正出入口控制是安全防范技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防卫区域安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国家对"新基建"建设的不断深入,对出入口控制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过去的刷卡进入,到现在的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生物信息识别进入,社会的发展为出入口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人工智能赋能出入口控制市场升级转型,尤其是以人脸识别、车辆识别等应用实现广泛落地,  相似文献   

15.
浅析RFID的安防应用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FID技术在安防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随着RFID芯片设计与制造技术、读写卡技术、软件技术的快速发展,RFID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物流、生产制造、交通管理、动物跟踪、危险品管理、食品安全管理、农业种植、门禁/安全控制、图书馆管理、口岸和进出品货物监管、制造业、高档品防伪等众多领域之中.  相似文献   

16.
李英 《安防科技》2003,(7):52-54
随着监控技术的发展和其在各种应用领域中的普及,数字录像机(DVR)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了。市场上各种数字录像机产品琳琅满目,但是不同产品间的质量也相差很大。要在鱼目混珠的产品中选购到自己满意的产品,就要从技术指标上来分析和评测。评价一台数字录像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防伪原理及防伪技术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清杨 《安防科技》2003,(1):19-20,22
近年来,我国伪造、假冒犯罪案件日益增多,已形成困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大公害。权威人士曾指出,假冒伪劣如不能制止,中国没有希望。当前国内假冒活动极为猖獗,已经由手工制假、低科技制假,发展到高科技制假。21世纪初防伪形势必将更为严峻,必须大力加强防伪技术的研究,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最新方法发展我国独特的、难以攻破的防伪技术,重在发展防伪技术并应大力发展仪器识别。由于假冒产品的外部形象将会不断演变,因而对于辨伪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某些假冒制品在总体质量上可能与真品媲美,而且还带有足以令人信以为真的防伪标识复制品。  相似文献   

18.
1 引言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指基于一种或几种人体本身的生理特征或行为特征进行身份识别,该项技术已经成为加强信息和系统安全、准确识别人员身份的最有效方法之一.近些年来,其应用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例如,多国采用了加入生物特征的电子护照、身份证等证件),使得各国研发人员对该项技术青睐有加,在完善和加强现有技术的同时,研发出多种新型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相似文献   

19.
人脸识别发展新趋势——"三化两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技术和识别技术的快速进步,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简称"生物识别")的身份识别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很多领域都有了应用,越来越显示出它巨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在今后数年内生物识别将成为信息产业最为重要的技术革命,随着生物识别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识别也将成为未来身份识别的重要方式.人脸识别以其显著的技术优势必将成为一种极具潜力的生物识别方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与技术挑战,讨论了基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个人身份认证管理产品的发展趋势。非接触式设计将会保证产品在公共卫生与个人接受程度方面的要求,多模态技术为提高系统的高安全性与防伪能力提供了技术保障。基于网络化的身份识别与管理体系将会大大提高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商业前景,融合以上三类特征的产品将会代表未来生物特征识别产品市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