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4-苯并芘是一种强致癌物。它产生于煤炭、石油等不完全燃烧和加工过程中。 3,4-苯并芘和多环芳烃是当前污染水源的重要致癌物质之一。3,4-苯并芘进入水体后被吸附在悬浮性固体上,溶于水中或呈乳化状态,进入水体后它的活性能保持很长的时间。因此研究水中3,4-苯并芘的测定方法,对于加  相似文献   

2.
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煤的燃烧和炼焦、沥青的溶化、重油燃烧、石油化工产品的生产和汽车尾气的排放等。多环芳烃进入大气中后就会被颗粒物所吸附。颗粒物中的多环芳烃,经测定含有一定数量的多环芳烃致癌物,它可以诱发皮肤癌和肺癌。多环芳烃化合物并非直接的致癌物,必需经过细胞微粒体内的多功能氧化酶活化后才具有致癌性。多环芳烃类的化学结构与致癌活性有密切的关系,其中苯并芘  相似文献   

3.
北京地区大气飘尘中检出潜在致癌物——硝基多环芳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两种方法(GC-MS法和还原-HPLC-荧光法)首次从北京大气飘尘中检出了数种硝基多环芳烃。虽然它们的含量低,但是由于其中例如1-硝基芘和3-硝基萤蒽系已知的动物致癌物,因此它们在环境中的存在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4.
食品中多环芳烃污染的健康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环芳烃是重要的食品和环境污染物,来源于有机物热解或不完全燃烧,是最早被发现,数量较大、分布较广的一类环境致癌物.各种环境介质,尤其是食品都可能受到多环芳烃的污染.多环芳烃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一直是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在综述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食品中多环芳烃的来源、污染水平、人体暴露量和健康危害,并提出了食品中多环芳烃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环境医学的发展,人类对环境污染问题的认识已不仅仅注意一般急、慢性中毒,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远期潜在影响(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目前广泛认为,城市环境与癌症高发有关,大气飘尘及其多环芳烃致癌物的含量与居民肺癌死亡率的增高呈正相关关系。因此,监测分析城市大气飘尘上吸附的各类有机物的致突变性,对于评价城市大气污染对居民健康特别是致癌作用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报告、讨论了我们利用Ames试验对昆明市大气飘尘有机提取物致突变性进行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电厂UG-35/39-M型工业锅炉分别燃烧原煤和型煤时排放烟尘的径和多环芳烃的分布及其直接致突变特性.按粒径的大小将烟尘分成降尘、飘尘和烟气三部分收集,结果表明,多环芳烃主要分布在飘尘和烟气中,其中飘尘内集中了大部分高环的多环芳烃,烟气内集中了大部分低环的多环芳烃;飘尘和烟气的Ames试验致突变性之和比降尘高5—6倍,锅炉燃烧型煤排放烟尘的总量比烧原煤低50—60%,而且直接致突变性也比较低,由此看来,型煤燃烧技术是目前防治煤烟型大气污染的一种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许多化学致癌物在使细胞发生癌变的过程中,必然有自由基反应的参预.城市上空多环芳烃自由基占分子污染物的1—10%。城市空气中自由基主要来源于家庭烟囱、汽车尾气和香烟烟雾。兰州市空气中含有不少多环芳烃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大气飘尘中多环芳烃的气相色谱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环芳烃主要来自煤和石油等有机物的不完全燃烧,是较为广泛存在的环境污染物,也是目前人们所发现的致癌物中较强的一类,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多环芳烃的产生和积累速率不断上升。 我们采用弹性石英毛细管气相色谱成功地分离了15种多环芳烃混合物,其中包括菲和蒽、苯并(a)蒽和(艹屈)、苯并(e)芘和苯并(a)芘等三对难分离异构物质对,并应用该法测定了北京市不同功能区大气飘尘中16种多环芳烃的含量。所测定的16种多环芳烃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确证。  相似文献   

9.
北京地区大气颗粒物中硝基多环芳烃与多环芳烃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提出了一套包括提取、还原、分离及同时测定硝基多环芳烃及多环芳烃的分析方法.通过对北京几个不同功能区所采样品的分析及Ames短期生物实验,进一步肯定北京大气颗粒物中不仅含有致突变物和致癌物多环芳烃,还含有直接致突变物硝基多环芳烃,这两类化合物在大气颗粒物中的含量均呈现“冬高夏低’的规律,它们在商业区,居民区的污染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0.
李鑫  乔琰  钟国祯 《环境科学》2015,36(11):4319-4324
多环芳烃是一类普遍存在的环境污染物,可以诱发癌症,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本研究利用一种四环芳烃芘的衍生物作为半抗原,利用活泼酯法合成人工抗原免疫小鼠研制多环芳烃单克隆抗体.通过非竞争性ELISA与竞争性ELISA相结合的筛选方式得到一株单克隆抗体,命名为6A6.该抗体能特异性识别芘和苯并芘,其IC50值分别为8.1μg·L-1和6.8μg·L-1,对其他多环芳烃的交叉反应率均低于5%.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免疫传感器法对芘和苯并芘进行检测,线性范围为0.2~10.0μg·L-1.利用该方法对添加在水样中的样品进行回收,并与传统ELISA方法进行比对,结果证明传感器法检测更加快速且灵敏度更高.该方法可以用于含有芘和苯并芘的环境样品的快速筛选,可以在10 min内初步获得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组成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检测了北京市石景山工业区和海淀居民生活区的大气颗粒物样品中的多环芳烃(PAHs),比较了北京市工业区和居民区大气飘尘中多环芳烃含量的差异以及不同季节对多环芳烃含量的影响.检测出PAHs类碳氢化合物共135种,分子质量大于300u的PAHs有55种,弥补了气相色谱/质谱(GC/MS)不能直接测定大分子量PAHs的不足,更为全面地反映了大气飘尘中PAHs的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12.
高效降解苯并芘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环芳烃(PAHs)是对一类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芳香族化合物的总称,通常由2~7个芳香环构成。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废气污染物的排放有增无减,已经超过了环境自身的修复净化能力,造成了PAHs的逐年蓄积。生物降解已成为消除环境中PAHs污染物的理想方法,也是目前最具有潜力的土壤修复技术。该研究从湖北黄石东钢某焦化厂土样中,分离出1株能利用并降解3,4-苯并芘,可用于环境中3,4-苯并芘污染的降解处理的菌株(命名为BaP3),经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通过该研究,初步探明了BaP3菌株对3,4-苯并芘的降解能力,为下一步研究其在降解PAHs过程中的催化酶、降解相关基因、降解机理以及代谢途径等做了铺垫,也有助于后续对菌株进行定向的进化改造,以期能够实现更强的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前环保和卫生工作者对多环芳烃研究较多的是苯并(a)芘,对氮杂环多环芳烃的研究尚少,后者不少种类与苯并(a)芘同样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如苯并(c)吖啶.国外一些科学工作者对大气飘尘中的含氮杂多环芳烃进行过测定,但对于  相似文献   

14.
<正> 近年来,环境中有机污染物对人类及其他生命体的危害已得到人们的关注。据估计人类70%至90%的癌症是由环境因素造成的,其中主要是化学致癌物。世界上已检出400多种主要的致癌物,而多环芳烃占一半左右,因此对多环芳烃及其化合物的研究已成为环境科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多环芳烃(简称为PAH)种类多,数量大,从大气、土壤、水域、生物、食品等均分别检出。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介绍了同步荧光技术及其在分析环境中微量致癌物中的应用,包括对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多环芳烃的代谢物和致癌性金属的分析方法,以及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技术的新进展,特别着重于对国内研究进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6.
太原市大气飘尘中多环芳烃与DNA的结合反应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太原市主要工业区下风向昼夜采集大气飘尘,利用化学分离和荧光法,测定了飘尘粗提取物中多环芳烃(PAHs)混合组分与DNA的结合反应,结果表明,在不同时段采集到的大气飘尘中,PAHs混合组分都能与DNA结合,且白天采集到的飘尘中PAHs混合组分与DNA的结合能力较夜间采集到的样品作用更强.研究结果提示,太原市主要工业区大气飘尘中可能含有不需经过生物体代谢或活化而直接与DNA作用的PAHs化合物,且在白天动源排放增加和光辐射作用下,其反应性可能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7.
天津地区土壤多环芳烃的克里格插值与污染评价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克里格法研究了天津地区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含量水平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参照国外环境标准,对区域表层土壤中10种多环芳烃的污染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区域土壤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多环芳烃污染.萘超标倍数最大,强致癌物苯并(a)芘的超标情况也较为严重,需引起进一步的关注.西青区和市区是土壤多环芳烃含量超标最严重的区域.  相似文献   

18.
大气气溶胶中硝基多环芳烃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硝基多环芳烃类化合物是一类强致突变和致癌物.大气中的硝基多环芳烃主要由化石类燃料燃烧时直接释放,或由前体化合物多环芳烃经光化学反应生成,其浓度远低于多环芳烃.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并富集目标组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建立大气气溶胶中硝基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的检测方法,仪器检测限为1.17~2.94pg,硝基多环芳烃指...  相似文献   

19.
多环芳烃在渤海海峡柱状沉积物中的分布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吴莹  张经 《环境科学》2001,22(3):74-77
在渤海海峡(S44和T4站位)柱状沉积物中运用气相色谱法定量地检出13种多环芳烃化合物,并对其含量分布及来源进行了分析.多环芳烃浓度总和为60.3ng/g~2076.5ng/g,尚不属严重污染状况,但是苯并芘等强致癌性化合物均有不同程度检出.利用多环芳烃的一些参数(菲/蒽、荧蒽/芘、2~3环化合物总量和4环以上化合物总量等比值及不同分子量的相对浓度)估测了该区的多环芳烃的来源,S44站位的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过程;而在T4显示的是石油源和不完全燃烧源的混合特征,这应与研究海区的石油开发或航运等事件有关.同时研究表明多环芳烃在柱样中的分布可提示人文活动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 前言化学毒物的致癌性早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国际上普遍认为70~90%的癌症与环境中的化学致癌物有关,而多环芳烃(简称 PAH)就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大类。据有关文献报导,苯并(a)芘即 BaP为世界公认最具有代表性的多环芳烃特强致癌物。它一直为各国学者所关注和研究。柴油机排放物中含有大量有毒的多环芳烃、醛、NO、NO_2、SO_2、CO、CO_2等污染物。经细菌和哺乳动物细胞系统的筛选试验表明,柴油机排放粒子有诱变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