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五氯酚对环境污染及居民健康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长期以来使用五氯酚纳盐杀灭亡血吸虫的中间宿主──—钉螺.为评价它对环境的污染及居民健康危害,1990-1993年在我省开展了五氯酚环境污染及对居民健康影响研究.在研究区采集环境样品(空气、水体、土壤及底泥、蔬菜、肉、蛋、鱼等)共173份;生物材料(人血、尿)共457份,分析五氯酚浓度.结果在明,在五氯酚使用区,环境中PCP浓度稍高于对照区,而生物材料尿、血中PC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区.全血胆碱脂酶活性用药区明显低于对照区,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P<0.001),证实了长期低剂量使用可造成环境及生物蓄积.  相似文献   

2.
蒯戈 《环境技术》1995,(4):25-28
介绍了以IBM PC机为主机、MCS-51系列单片机为从机的环境试验设备控制系统,论述了该系统的特点及操作方法,并提供了一个用TURBO C2.0编写的下拉式菜单的源程序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环境中铬污染的生态效应及其防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生态效应的角度介绍了重金属铬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重点论及了铬污染对人体健康厦水生生物等其他生物的影响、对水体自净作用的影响,指出Cr^6+的生态效应远比Cr^3+大的多。目前治理含铬工业废水和受铬污染土壤几种有效方法,旨在引起人们对环境中铬污染的生态效应产生足够的重视和防范。  相似文献   

4.
全氟化合物的分布、累积及生态毒理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污染在全球范围内已普遍存在,其在环境中的浓度增长迅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环境中PFCs的迁移转化规律决定其环境效应,是进行环境和健康风险评价的基础。目前关于PFCs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水体及生物体内PFCs的分析检测,对其生态毒理效应的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本文介绍了PFCs研究现状,综述了PFCs在环境中的分布模式、生物体内的蓄积规律以及环境中PFCs的生态毒理效应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也阐述了PFCs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提出了未来PFCs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开展环境与发展的基础研究JanOlofLundbergP.O.Box16140,S-10323Stockholm,Sweden自有人类社会以来,人们不断地利用自然环境,由此也在改变着自然环境。近代,特别是二十世纪,人类开发自然资源出现了新的格局,人类...  相似文献   

6.
环境健康事件的频发反映了我国污染防控体系的不足。以"血铅事件"为例,综述了我国铅污染管理状况,分析了我国铅环境健康防治现状,并提出了由生产排放达标为核心的国家污染防控体系向以人群健康为核心的国家污染防控体系转变的环境战略与政策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及其危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POPs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的特点,是对人类健康及环境造成有害影响的化学物质.本文介绍了POPs的定义、特点,分析了POPs的来源及其危害.  相似文献   

8.
证券交易所、卡拉0K包厢、舞厅、游戏机房、酒家等封闭式环境,污染严重,危害健康。前不久,上海静安区卫生防疫站公布了一项调查:证券交易所内通风状态差,人群密度高,室内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均超出正常标准,已对股民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闲暇时间到各种娱乐场所的人越来越多,如卡拉OK包厢、舞厅、  相似文献   

9.
放射性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放射性物质产生的电离幅射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电离辐射源分为天然幅射源和人工辐射源。前者存在于人类所处的环境中,人们已能适应,后者又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污染环境的人工辐射源,主要是生产和使用放射性物质的企业排出的放射性废物以...  相似文献   

10.
微囊藻毒素是富营养化水体中最常见的藻类毒素,它是一类具有多种异构体的环状多肽物质。其毒性大、分布广,对环境和人类的健康有着重大的威胁,是水环境中的重要潜在危害物质。本文总结了微囊藻毒素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污染现状以及对其的检测方法,并且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技术及关键设备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简称SBR)在污水处理技术中的发展状况、运行原理及工艺特点进行了分析与论述。与较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相比,SBR法具有处理构物少、处理过程简化的特点,整个操作由进水、反应、沉淀、排水和闲置五个基本过程所组成。上述过程都在一个反应池内依次进行,省去了初沉池、二沉池和回流污泥泵房。因SBR为延时曝气工艺,故污泥已好氧稳定,不需消化处理,工程造价亦可降低。随着SBR法近十多年来在国内外迅速的发展和不断改进的情况,本文对由此派生出的ICEAS法、CASS法、IDEA法及DAT-LAT法进行了说明。另外,对SBB法中关键设备尾水机械的结构及特点进行了对比与分析,论述了其负荷、滗水范围、保护高等多项参数的确定结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对中国各城市高铁出行情况与人群环境健康影响进行大数据分析。文中的环境健康影响指将高铁出行过境次数引入经典泊松回归模型,进而直接得到各城市人群环境健康受到高铁出行的影响。另外,为了更好地分析高铁出行下的人群环境影响,笔者在计算环境影响指数时将受影响人群分为高铁沿线城市本地人群(PED)和过境人群(TPED)。最后总结分析了全国范围内环境健康受过境次数影响的程度大小。通过计算结果可得,华北、华中、四川盆地等地区的大城市,人口多、过境车次多、空气质量相对较差,PED和TPED值较高。华中、华南、西南边境地区城市的空气质量较好,PED和TPED值较低。另外,就特定高铁线路的环境健康影响而言,京津、郑西高铁沿线的PED和TPED值较高;广深、合福、沪昆高铁沿线的PED和TPED值较低。  相似文献   

13.
PAM的毒性作用及矿场防护措施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对油田现场施工情况的调研,论述了PAM及PAM类型的油田化学用剂在生产和应用过程中的毒性作用、毒性特点以及中毒后的临床表现,提出现场污染对环境的危害,同时为从事油田化学的技术人员提供了防护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二恶英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生态环境,危害人类健康,为国际社会所关注。本文就二恶英的基本情况、产生的原因以及对环境、人类的危害等方面进行介绍,简要说明二恶英的基本特征和毒性效应,提出应对二恶英污染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5.
蓝楠 《绿色视野》2010,(9):40-43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对电子产品的环保要求也越来越高,由电子垃圾造成的对生态环境和人们生命健康安全的不利影响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各种法规条例正在世界各地悄然产生,在规范电子产品生产行业的同时,也成了突破电子垃圾污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污染企业搬迁场地的风险特征、人体危害途径及环境风险评价存在的问题,从前期数据收集、毒性评价、暴露评价和风险表征4个方面探讨了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的方法、步骤与内容;介绍了我国当前在污染场地风险评价中使用的法规与技术标准,归纳了环境风险评价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我国国情的场地风险评价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护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电磁辐射污染问题经过几十年的研究,虽然在非致热效应的影响问题上尚未达到共识,但对电磁辐射污染的存在人们已有了清楚的认识。本文就电磁辐射的来源、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护措施作以介绍。 一、电磁辐射的来源 电磁辐射的主要来源是电讯系统中无线电和电视发射台及某些电子设备等,其次是工业生产、科学研究和医疗设备。此外,家用电器和通讯器材因与人群距离近,也是重要的辐射污染源,如微波炉、电脑、复印机、电视、手机等。 二、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电磁辐射主要有射频辐射和微波辐射两大类。生物体接受电磁辐射后大多会产生电场和磁…  相似文献   

18.
三峡库区中小城镇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特征及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骏  文行秀 《四川环境》1993,12(3):56-59
本研究采用从微观到宏观,在库区沿岸城镇诸多相关因素相似前提下,选择涪陵市为典型试验区;从水文因素,街道地表物累积冲刷规律研究着手,建立累积、冲刷计算模式,计算出涪陵市年降雨径流污染负荷和库区污染荷载因子,同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集水闭合小区进行水质、水量同步观测试验进行验证;确定外推因子,计算三峡库区城市降雨径流年冲刷入长江的总固体,SS,BOD5,COD,T-N,T-P3量分别为53968吨,380  相似文献   

19.
大庆油田钻井液遗传毒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国家环保局《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规定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测试了大庆油田废钻井液、聚合物体系钻井液、三钾聚合物体系钻井液的压滤液和全泥浆的生物毒性,评价结果表明:大庆油田钻井液遗传毒性很低或基本为无遗传毒性,废钻井液除大部分回收利用外,剩余部分在井场就地掩埋处理,不会通过环境介质对人群产生致癌的潜在危险性。  相似文献   

20.
毒性为含油污泥的主要危险特性之一,我国已先后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危险废物污染控制标准,目前还未制定专门针对含油污泥危险特性的污染控制标准,仅能参考其他危险废物污染控制标准,不仅影响处理技术的应用,而且增加企业环境成本负担。文章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关于含油污泥的污染控制标准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对我国石油石化行业含油污泥的处理处置和环境监管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