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灾害从来不是真正自然的1997世界减灾日活动(1997年10月8日)我们人类在引起灾害或防止灾害方面起了什么作用?许多人相信自然灾害是“天灾”,认为人类在防止灾害或减轻灾害影响方面是无能为力的。近些年来自然灾害引起的损失增加过快,已不能完全将其归因于...  相似文献   

2.
韩渭宾 《灾害学》1991,6(1):95-96
自古以来,地震、旱涝、滑坡、泥石流以及火山等自然灾害常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抗御自然灾害,向大自然索取财富,求得生存发展的历史。虽然人类已与自然灾害斗争了几千年,防灾抗灾能力有了长足进步,但迄今大多数自然灾害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按照其自身的规律演变和发生,目前人们尚未达到完全控制灾害的地步,为减免灾害损失,目前世界各国都更加重视减轻自然灾害的斗争,并在很多研究领域中开展国际合作。对于自然灾害,各国大都采用“预防为主”的方针。为了制定最佳预防方案,人们总是  相似文献   

3.
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对1998年水灾的灾害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一些数据和实例,得出了我国1998年的水灾既是天灾,又是由人祸酿成的结论。天灾难以完全避免,而人祸却加深加重了天灾,其关键是未能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招致了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如何变害为利,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本文从灾害经济学角度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然灾害重点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用通过对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统计分析和比较,以探讨我国自然灾害的重点,为我国自然灾害研究工作提供战略决策依据。矛盾存在于任何事物中,这是灾害普发性的根据。目前,人类认识到灾害概括有两大类:一类是自然灾害,另一类是社会灾害。本文着重研究我国的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5.
上海社区灾害和灾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杨小时  沈荣芳 《灾害学》2002,17(4):72-75
首先分析了社区中比较重要和常见的几种自然灾害和部分人为事故及其成因,并对社区灾害特点作了说明,然后对上海市社区灾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指出了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郭跃 《灾害学》2008,23(2):87-91
自然灾害是自然与社会相互作用的产物,它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从社会属性上看,灾害是一个社会性事件,是人的生存能力所不能承受的自然或社会变故,是一种建立在自然现象基础之上的社会历史现象。按社会学的功能主义视角看,自然灾害的出现可以是社会系统内部功能紊乱失衡的结果,也可以是一种外部力量破坏原有社会结构的结果。按社会学的冲突论视角看,灾害是社会各阶层为争夺利益的冲突外延。灾害的结果、过程、成因以及与社会的关系都显现出明显的社会学特征。因此,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应该是我们认识自然灾害的本质属性,搞好防灾减灾工作的一种重要的科学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淮河 太湖流域1991年特大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利华 《灾害学》1992,7(3):43-47
本文分析了淮河和太湖流域1991年夏季特大洪涝灾害的成因,认为这次灾害既有自然因素的作用,也有人为因素的作用。洪涝灾害是淮河和太湖流域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了解了这些成因,就可以为今后本区的综合治理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灾荒概论     
一、灾和荒的概念灾和荒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不同的概念。所谓灾,是指自然界的破坏力对人类社会造成的损害,也就是自然灾害;所谓荒,是指灾的延续,也就是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造成的损害所带来的人们生产、生活困难。灾主要是受大自然的支配,不能完全由人的意志决定;荒虽然是灾的延续,但灾后有荒无荒、荒的大小,却受着人们战胜灾害能力大小的影响。旧社会有灾必有荒,灾荒是一个统一的概念。新中国有灾,不一定有荒,灾和荒在某种意义上说,已经形成两个不同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自然灾害对深圳城市建设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灾害科学研究的深入,城市自然灾害已经成为其重要的研究领域。对于快速城市化的深圳,其自然灾害方面的研究更有必要。深圳市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和海洋灾害等3类,它们是自然变异因素与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深圳的建设发展中,自然灾害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限制了土地利用和开发的规模,加大了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的成本;二是对城市的经济建设造成了危害,使深圳的生态环境和工程地质条件造成退化。最后针对深圳市自然灾害的特点,阐述了它们的防治原则。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市自然灾害区划编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依据灾害系统理论和中国自然灾害数据库,构建了综合城市化水平(C1)指标和综合自然灾害强度(QC)指标;运用数字地图技术,在模型与图谱互馈过程中,实现了中国城市承灾体与致灾因子的综合定量评价,编制了中国城市自然灾害区划图.将中国区划为3个一级区,即沿海城市灾害区、东部城市灾害区和西部城市灾害区,以及15个二级区和22个三级区,为城市灾害风险管理和中国自然灾害救助区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土木工程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往往也是众多灾害的温床。首先给出了灾害的一般定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土木工程灾害的概念,阐述其特点、分类、成因及其防御技术。土木工程灾害本质上是由于土木工程抗灾能力不足导致的。不当的选址、不当的设防、不当的设计、不当的施工、不当的使用和维护管理都会造成土木工程抗灾能力的不足。许多所谓的自然灾害,包括伴随着地震、风、洪水、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现象发生的灾害,本质上都是土木工程灾害。土木工程灾害在世界各地频繁发生,是众多灾害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类灾害。强调指出了只有依靠土木工程方法,人类才能减轻和防御包括许多自然灾害在内的各种土木工程灾害,并论述了研究与防御土木工程灾害的主要目标和相关的科学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2.
《灾害学》2016,(3)
灾害风险评估是灾害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如何使评估的内容更加贴近灾害管理的需求是我们关注的焦点。通过统计20年来自然灾害主流期刊的251篇有关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文献,将风险度计量方法归纳为两种,一是指标综合风险度,二是损失概率风险度。系统地总结了两种方法应用数量的总体占比和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变化原因。结果显示,从自然灾害系统的角度出发,考虑到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脆弱性和承灾体暴露度的求解指标综合风险度的论文占比53%,数目逐年上升;关注灾害可能性与后果的严重程度的求解损失概率风险度的论文占比23%,2006年以来有较大的上升趋势。应用损失概率风险度方法的论文数量的快速上升显示研究内容从风险识别向着减少损失的风险评价发生转变。这表明中国正有更多的学者在关注求解灾害损失概率的风险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灾害成因的角度将云南山地自然灾害分为:坡面重力作用、沟谷泥石流、沟谷洪水、气象灾害、地震、流域水土流失、森林火灾等七个类型,并对各种灾害特征作了描述,系统地分析了山地灾害的形成因素,提出了一些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正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着力揭示重大自然灾害及灾害链的孕育、发生、发展、演变规律,分析致灾成因机理,提高重大自然灾害防范的科学决策水平和应急能力"。其中,对于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自然灾害(诸如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气象灾害、生态环境灾害等)及其诱发的工程灾害,其形成机理与防灾减灾对策所涉及的重大科学问题,亟需开展跨学科的交叉合作和多灾种协同评估研究。  相似文献   

15.
正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着力揭示重大自然灾害及灾害链的孕育、发生、发展、演变规律,分析致灾成因机理,提高重大自然灾害防范的科学决策水平和应急能力"。其中,对于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自然灾害(诸如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气象灾害、生态环境灾害等)及其诱发的工程灾害,其形成机理与防灾减灾对策所涉及的重大科学问题,亟需开展跨学科的交叉合作和多灾种协同评估研究。  相似文献   

16.
自然灾害风险分析的时空尺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思健 《灾害学》2012,(2):1-6,18
自然灾害风险存在着显著的动态特性,即灾害风险会随时间与空间的变化而呈现出差异。研究自然灾害风险的时空差异是对自然灾害风险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其中,时空差异研究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是选择恰当的灾害风险分析的时空尺度。广度与粒度是时空尺度的两个孪生指标,时空广度限定了灾害风险评估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有效范围,而时空粒度则是量度灾害风险时间和空间差异的最小单元。列出了风险时空差异的表达式,深入探讨自然灾害风险的时空尺度,并对我国三种典型的自然灾害(地震、洪涝和台风)风险分析的时空尺度选择进行了讨论,为进一步深入开展自然灾害风险时空差异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浅谈矿震灾害——以台吉矿震为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矿震是一种威胁矿山安全生产的自然灾害,而且是与矿山开采有关的动现象中破坏较大的一种灾害。矿震的成因较为复杂,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矿山塌陷引起的地震;另一种是区域构造活动的矿山开采诱发矿山内构造活动而发生的地震。  相似文献   

18.
由著名地震学家郭增建、秦保燕、李革平合著的《未来灾害学》一书,于1992年12月由地震出版社出版问世。该书是作者继《灾害物理学》之后,对灾害成因和预测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在本书中,作者基于他们几十年对地震学和灾害学研究的成就,运用近代软科学的最新理论,系统和全面地分析了自然灾害的成因机理、孕育和发展的规律,并以预测、预防的战略性研究为主线,论述了未来灾害学的研究方法与方向。  相似文献   

19.
自然灾害等级划分及灾害分级管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冯志泽 《灾害学》1996,11(1):34-37
在论述了我国目前自然灾害等级划分和灾害分级管理的几种方法基础上,对自然灾害等级划分及灾害分级管理综合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对自然灾害等级划分要统一评判指标─-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为评判指标;建议在分级管理中采用灾害分级和灾损率两项指标;在灾害管理中建立科学的查灾、计灾、报交制度,加快灾害管理立法,走以法治灾之路.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又严重的国家。建国以来,在党和各级政府领导下,组织广大人民同灾害进行了规模巨大的斗争;今后我国人民还将在同自然灾害斗争中不断前进。一、建国以来的自然灾害和同灾害斗争的概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