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车情缘     
我老是梦想着如果有一天能开上汽车,但看看父母每月发的那一点点工资,汽车对我而言简直是天方夜谭。 2004年底。我得到外派去北京工作的机会。既然要在这个繁华的城市生活,搭车上班再加上和客户的贸易往来,没有自己的车是不行的,更动了买车的念头。于是报驾  相似文献   

2.
与车情缘     
孩提时候,我就随着父母亲到省城读书了。那时的我,老是梦想着如果有一天能开个汽车回到家乡看望爷爷奶奶,那该多么神气!那是我第一次对汽车的憧憬。  相似文献   

3.
龙井情缘     
去年冬日,去了趟杭州,当西湖的美景,那些从前只在明信片和电视屏幕里看到的美景,真实而立体地展现在眼前,连呼吸都变得轻了很多,生怕稍重一些,眼前的一切会突然像海市蜃楼般地消失。苏堤、白堤、曲院风荷、三潭映月、平湖秋月、小瀛洲……就像是一把美丽的珍珠从天而降,散落在人间。那种美适合静静地品味,不仅仅是用眼睛,更需要用心灵。  相似文献   

4.
龙井情缘     
去年冬日,去了趟杭州,当西湖的美景,那些从前只在明信片和电视屏幕里看到的美景,真实而立体地展现在眼前,连呼吸都变得轻了很多,生怕稍重一些,眼前的一切会突然像海市蜃楼般地消失。苏堤、白堤、曲院风荷、三潭映月、平湖秋月、小瀛洲……就像是一把美丽的珍珠从天而降,散落在人间。那种美适合静静地品味,不仅仅是用眼睛,更需要用心灵。  相似文献   

5.
怀车情缘     
我老是梦想着如果有一天能开上汽车,但看看父母每月发的那一点点工资,汽车对我而言简直是天方夜谭。  相似文献   

6.
每当想起李白的诗句:"当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耀哥。耀哥与我为同龄人,一个年份出生。他比我大2个月,又曾在同一黑土地长大。正因为是同乡,属相又相同,现在身处外地同一个城市,网络相遇,且有"他乡遇故知"的情愫。时下倡导的有缘人,是指"真实交友,真诚寻缘。"正是彼此都有那种真诚惜缘的愿望,让各自的心中种下友谊的种子。有人说,网络是虚拟的世界,交友要慎重。说的并无道理,在这个繁杂而缺失诚信的社会中,这种观点在  相似文献   

7.
马与车     
古车的动力主要是马,故沿用至今尚称汽车的发动机为“马力”,各种电器的发动机、电动机功率还有几“匹”之说,而公路也叫“马路”。可见马是构成古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车也就成为古车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8.
文人与车     
文人对许多事物总喜欢上升到一种哲理的高度,对于车也不例外。拿苏洵来说,他为儿子苏轼、苏辙取名,就全与车有关,且煞费苦心,专门作了一篇《名二子》来说明为两个儿子取名的目的。车子的轮子、辐条、车厢,都各司其责,只有用作扶手的那条横木——轼,好像没有用处。然而,去掉轼,就不是一辆完整的车。也就是说,轼的职责是隐含的。  相似文献   

9.
文人与车     
文人对许多事物总喜欢上升到一种哲理的高度,对于车也不例外。拿苏洵来说,他为儿子苏轼、苏辙取名,就全与车有关,且煞费苦心,专门作了一篇《名二子》来说明为两个儿子取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去年以来,不少城市(包括福州)在交通管理上倡 导"三让"文明行为,这是令人欣喜的。 机动车与行人相遇,是"车让人"还是"人让车",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大多是"人让车",而不是"车让 人"。不言而喻,车应该让人,人也应该让车。出国访问, 走在大街上,我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正在行驶的机动 车,遇到前面有人横穿马路,便放慢速度,让人从容不 迫地走过去;或有人(特别是老人)要过马路,看到机 动车来了,他们举手示意车开慢些,这时,车便会减速, 甚至停住,让行人先通过,既安全又讲文明。显而易见, 在他们的观念里和行动中,行人与车辆相遇时,首先, 是"车让人"。  相似文献   

11.
车!车!!车!!!     
走私、盗窃、抢劫机动车的犯罪,近年来愈演愈烈,呈明显上升趋势,已成为群众眼中的一颗“毒瘤”。现在,该是动刀割“瘤”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2.
在闽西北的永安市每一起的重、特大交通事故,在事故现场、医院、殡仪馆、尸检或伤残鉴定等过程中,人们总会看到一位中等个头、略显瘦削、头发已有些苍白但显得精神矍烁的交警在忙着拍照、尸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上个世纪70年代初,我调入煤矿一所中学工作。虽然学校也隶属煤矿管辖,但学校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与生产单位、特别是井口生产一线有着本质区别。尽管在矿山中学已经工作数年,但对矿山的工作程序、特点,特别是有关井下生产情况所知甚少。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天上下班时,经常会看到一些矿工总爱把黑乎乎的安全帽别放  相似文献   

14.
在闽西北的永安市每一起的重、特 大交通事故,在事故现场、医院、殡仪馆、 尸检或伤残鉴定等过程中,人们总会看 到一位中等个头、略显瘦削、头发已有些苍白但显 得精神矍烁的交警在忙着拍照、尸检……  相似文献   

15.
站在三合口中朝边界桥边一眼眺去,二百余米长的边界桥泾渭分明,中方一侧油漆成绿草的钢架护栏,朝方一侧是陈旧的水泥护栏,就连水泥桥面都相差甚远。登上朝鲜金刚山旅行社的大客车,仿佛一屁  相似文献   

16.
站在三合口中朝边界桥边一眼眺去,二百余米长的边界桥泾渭分明,中方一侧油漆成绿草的钢架护栏,朝方一侧是陈旧的水泥护栏,就连水泥桥面都相差甚远。登上朝鲜金刚山旅行社的大客车,仿佛一屁股坐回了上世纪中叶。那是一辆日产“三菱”客车,大约产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也许更早些,右舵盘,无空调,跑起来“吱嘎”作响。当然,那也许不全是车的问题,而在于路。从朝鲜边境的会宁市到该国第三大城市清津(咸镜北道州府),一路差不多全是土路,偶有车辆驶过,便尘土飞扬,遮天蔽日,同行车队的车辆也不得不拉大距离。即便进入清津市,堂堂城市马路的水泥路面上也是坑坑洼洼,净是裂缝。  相似文献   

17.
车(本文特指机动车)作为代步工具,可以说是人类社会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车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可是,随着车的诞生,车祸也降生了。 车与祸相提并论,并非车不吉利。车本身是安全的,人在车里,只要车不与其他物体发生碰撞,人的安全就有保障。之所以言祸,是因为当车与车或其他物体发生碰撞的时候,会发生人身伤亡的结果。这在中国谓之“车祸”。  相似文献   

18.
车与政治的关系除了形式政治和实质政治之外,还衍生了一种特殊的政治学说或理论,不妨暂时称之为"车政治论"。  相似文献   

19.
<正>林彪——中国现代史上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一个具有极高军事天才的人,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军事史上的奇迹,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元帅。但是在政治上,他却是一个完全的失败者,而其一生所划出的婚姻轨迹也颇为传神离奇。林彪1907年12月7日出生在湖北省黄岗的一个大户人家,其父林明卿当时已30岁。望着黎明前漆黑的夜空,听着初生婴儿清亮的哭声,经过一番苦思之后,给儿子取名"林育蓉",或许是"育蓉"这个名字太过于女性化,幼年的林彪一直是体弱多病,大病不少,小病不断。  相似文献   

20.
<正>车与政治的关系主要集中在外交活动、政变、政治流亡与政治学说上。古代特别是西周与春秋战国时期,外事活动非常频繁。诸凡国君新即位、两国修好、邀约、贺庆、告请、问疾、弔灾、恤祸、弔丧、送葬、交涉、调解等,皆需派遣使节处理,往返都要乘车。古代无今日的常住大使和常设外交机构,所以国际间的外交事务,均由外交人员随时随事前往解决,有时甚至是国君亲自出马;最常见的就是朝聘会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