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硬脂酸改性磁铁矿在含油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水溶液中硬脂酸改性后磁铁矿吸附石油的特性,测定了温度、改性剂用量和时间等因素对改性以及吸附的影响,并对吸附后磁铁矿进行了再生。通过对红外图谱、扫描电镜图谱等的分析,对改性及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硬脂酸改性磁铁矿的最佳改性条件为常温20℃,改性时间45 min,改性剂用量硬脂酸与磁铁矿的质量比为4%,改性过程中伴随着物理和化学变化,硬脂酸在磁铁矿表面形成了双分子层包覆。改性后的磁铁矿表面湿润性降低,改性磁铁矿吸附石油符合Langmu ir型吸附等温线,最大吸附量为749.23 mg/g,最大去除率达93%。对饱和吸附后的改性磁铁矿经再生处理后,石油去除率稳定在85%。  相似文献   

2.
河南油田某稠油联合站污水生化处理装置,由于生物膜结垢原因不能长期稳定运行,为减少生物膜结垢,在原有工艺基础上增加了弹性填料和内循环曝气器。在中试规模实验中,考察了改进型工艺对COD、氨氮、总氮、悬浮物的去除效果以及长期运行的稳定性能,并与现有工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改进型工艺出水COD、氨氮、总氮、悬浮物浓度分别为71.0、6.1、7.9和7.6 mg/L,为现有工艺的68.9%、141.9%、44.6%、57.6%。改进型工艺出水后续进行实验室规模絮凝沉淀处理,出水COD<60 mg/L,满足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B要求。运行期间,好氧生物膜VSS/SS没有明显变化,说明改进型工艺生物膜结垢量大量减少,解决了现有工艺不能长期稳定运行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新型微生物菌剂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利用新的微生物源抗菌除臭剂去除生活污水中的COD、NH4 -N、TP及臭气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在好氧的条件下,当V菌液/V污水的比值为5/10 000~1/1 000时,COD的去除率提高幅度较大,为10%左右;当V菌液/V污水的比值为5/1 000时,对污水中NH4 -N的去除效果最好,增幅达37.62%;只有V菌液/V污水达到5/1 000以上时,对除磷才有较显著的促进作用,增幅约7%.(2)对污水除臭有很好的效果,不同嗅阈值的污水应选择适宜浓度的菌液.  相似文献   

4.
日本净化槽技术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引进日本净化槽技术在中国浙江农村污水处理中应用,探索净化槽技术在浙江农村地区的推广应用前景。膜式净化槽污水处理系统应用先进的浸没式平板膜组件,采用MBR工艺,实现对污水中有机物、氮和磷营养盐类的有效去除。正常工况条件下,监测结果表明,处理系统对COD、BOD5、氨氮、总磷和悬浮物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3.64%、84.46%、97.94%、94.13%和93.95%。膜式净化槽系统处理出水水质好且稳定,可直接回用,适宜对水质要求较高和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选用。今后在中国农村推广应用净化槽,需加强维护管理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5.
工业含油污水量大且面广,因其成分复杂,处理较困难。聚结分离技术因其独特的物理破乳优势,以及成本低廉、分离高效、环境友好备受重视,并应用于工业含油污水的处理中。梳理了聚结除油技术的发展历程,剖析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在归纳聚结材料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总结了聚结分离器在典型工业含油污水领域的应用,并对该技术的应用研究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地下渗滤系统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地下渗滤系统是一种基于自然生态原理的污水净化技术 ,在我国有着良好的可行性和发展前景。本文总结介绍了地下渗滤系统的类型 ,概括分析了地下渗滤系统中的关键性问题———土壤的选择与配制、水力负荷的选取、氮磷去除问题和土壤堵塞问题  相似文献   

7.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设计叠层生态滤床,并将其应用于浙西山区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运行结果表明,系统出水的COD、氨氮、总氮、总磷质量浓度分别为18.20、0.492、0.77、0.129 mg/L,去除率分别达到43.30%、56.42%、42.11%、19.88%,出水的COD、氨氮、总氮、总磷均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叠层生态滤床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吨水投资成本较低,后期运行基本不产生费用,而且在后期管理上不需要配备专门的技术人员,适用于不同经济发展程度农村的生活污水处理,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生态-人工渗滤组合技术在高速公路收费站生活污水中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水力负荷为1.5m3/(m2.d),湿干比为1∶3的条件下,系统对COD、SS、NH4+-N、TP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进水中COD、SS、NH4+-N以及TP浓度分别由126~218、123~186、19.89~32.69、2.75~4.53 mg/L降到出水的8~56、7~28、0.45~1.95和0.12~0.40 mg/L,COD、SS去除率分别在80%、85%以上,NH4+-N、TP的去除率均在90%以上。此研究显示,生态-人工渗滤技术在工程应用良好,基建和运行成本较低,在处理远离城市的生活废水时具有巨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进水COD往往低于设计水质,因而脱氮除磷过程中碳源不足,同时进水中TN、TP波动较大,导致现有工艺难以稳定实现脱氮除磷。针对这一问题,构建了基于改良型UCT工艺的一体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并应用在江苏省常州市某村落。该处理系统可使污泥脱氮与混合液脱氮实现分离,在保证脱氮效率的同时,进一步减少硝酸盐进入厌氧区,以保证稳定的脱氮除磷效果。该系统已稳定运行超过2年,对COD、NH3-N、TN、TP 等指标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7.8%、94.5%、72.9%和83.9%,出水水质满足江苏省《村庄生活污水治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2/T 3462-2018)中一级A标准。本案例可为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技术选择和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克服人工湿地存在的供氧能力不足、总化学需氧量(TCOD)去除率不高及生物硝化不完全等问题,采用新型的潮汐流人工湿地(TF-CWs)处理分散型生活污水。TF-CWs由四级人工湿地构成,以潮汐流方式运行(运行周期为8h),以提高DO供给量;并以从建筑固体废弃物中回收的砾石和粉煤灰为填料,以强化除磷效果。结果表明,出水水质基本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其中NH+4-N、TP的达标率均为100%,TCOD的达标率为98.31%;TF-CWs采用潮汐流方式运行,提高了DO供给能力,强化了对NH+4-N和TCOD的去除效果,其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6.78%、86.98%;以建筑固体废弃物粉煤灰砖制成的粉煤灰颗粒为填料的人工湿地对磷的吸附性能良好。TF-CWs可作为分散型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工艺之一,而且为建筑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赵昕 《环境工程学报》2009,3(10):1825-1829
通过监测固定化曝气生物滤池(immobilized biological areated filter, IBAF)进、出水中不同结构PAHs浓度的变化,分析盐度对其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IBAF反应系统在盐度0%~5%(w/v),HRT为8 h,COD容积负荷为0.3~0.8 kg/(m3·d)的条件下,对石油类、COD、TOC的平均降解效率达96.7%,95%和85%,分配在油粒中和溶解于水中的PAHs可在载体过滤、吸附和微生物降解等作用下,不随出水排出系统。盐度为1%~2%(w/v)时,进、出水中PAHs浓度较高,是由于增溶作用使PAHs分配在粒径小于100 μm油粒中和水相中的比例升高。出水中测得含2个苯环PAHs占比较大,这可能是由于在3、4环PAHs加氧开环的微生物降解过程中产生中间产物并通过GC-MS自动测量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以克浅十污水处理站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混凝沉淀工艺,探讨优选出的复配混凝剂投加量、助凝剂投加量及静置时间对原水中浊度和总铁去除效果的影响.应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建立混凝剂对处理原水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确定了混凝沉淀去除原水浊度和总铁的优化工艺参数分别为:复配混凝剂投加量为152.15 mg/L、143.84 mg/L,助凝剂投加量为4.14 mg/L、4.32 mg/L,静置时间为11.77 min、11.22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回归方程得到的浊度和总铁的去除率预测值与实验值接近,且拟合性良好,误差介于3%~5%之间.通过均值内插法,对比浊度和总铁的多元二次回归方程,推导得出的2组最佳工艺条件均能满足浊度和总铁的去除要求.  相似文献   

13.
采用好氧/缺氧连续流砂过滤器中试实验研究深度处理北京某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实验结果表明,当连续流砂过滤器好氧段聚合氯化铝投量为20 mg/L,缺氧段碳源投量为32 mg/L时,COD、NH+4-N、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4.77%、86.54%、66.94%和84.10%,最终出水均达到北京市新(改、扩)建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A标准(DB11/890-2012)。克隆文库法分析石英砂表面生物膜中的细菌群落结构表明,其优势菌群为β-proteobacteria,其中大部分能以废水中碳源为电子供体还原硝酸盐。  相似文献   

14.
李婷  陈冰  马虹 《环境工程学报》2012,6(10):3475-3480
针对采油废水中含有多环芳烃种类多且较难去除的特点,采用UV-Fenton技术对采油废水中多环芳烃的处理效果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在254 nm波长紫外光照射下,Fe2+投加量、H2O2投加量、pH值和光照时间对水样中多环芳烃中的菲和芴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处理初始浓度为1 000μg/L的菲、芴时,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Fe2+浓度为1.8 mmol/L、H2O2投加量为0.15 mmol/L、pH值为4、光照时间1.25 h。在此条件下,菲和芴的去除率可达71.9%。  相似文献   

15.
核桃壳过滤器与超滤对宁化排水的除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核桃壳过滤器与超滤组合工艺的中试装置处理宁夏石化总排放水,考察了该工艺对石化废水中油分的处理效果,并且使用模拟废水考察了该工艺对油污染负荷的抗冲击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核桃壳过滤器与超滤组合工艺对石化总排水中油以及油类造成的COD都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并且具备一定的抗污染冲击能力.  相似文献   

16.
采用Fenton氧化与生化组合技术处理生物难降解的采油废水的研究结果表明 ,Fenton氧化技术不但对采油废水中有机质有较好的去除率 ,而且大大地改善了废水的可生化性 ,在H2 O2 的投加浓度和Fe2 + 与H2 O2 的摩尔比分别为10mmol/L和 0 .1的条件下 ,经过 30min氧化后可使废水BOD值由原来的 5mg/L上升至 4 0mg/L ;同时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 ,废水中残余的有机物分子量逐渐降低。 30min氧化后的废水经过生物处理 ,其出水COD值为 10 2mg/L ,可以满足国家综合污水外排标准 ,经济分析结果表明 ,该技术处理采油废水的运行成本为 1 4 7元 /t。这一技术在解决石油行业采油废水的外排达标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电絮凝技术对含PAM的三次采油废水进行处理,研究了不同极板、pH、电流密度、极板间距、搅拌速度、反应时间以及极性交换周期对大庆三次采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通过处理效果和成本分析,铝作为极板时处理效果要优于铁板,最佳实验条件下COD去除率达到了94.6%。同时对三次采油废水的主要性质和电絮凝处理三次采油废水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发现COD主要通过絮凝沉降作用去除,而电化学氧化作用和气浮作用对COD的去除效果并不显著。与普通化学混凝法相比,电絮凝处理三次采油废水在处理效果和成本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西北地区干旱缺水,但油气田外排水产量却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外排水生态利用是解决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和外排水处置矛盾的有效策略之一。为此,探究了在湿地和灌溉生态利用模式下水中典型耗氧有机物(以COD计)和石油烃(petroleum hydrocarbon)在荒漠土壤中的迁移和转化规律。原位土壤分层土柱实验结果表明,2种利用模式均会导致土壤中总有机碳(TOC)的含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外排水COD的升高会减缓土壤TOC的流失,但会改变土壤TOC的组成。土壤微生物可有效消减外排水中COD,降低其向土壤深层迁移的风险。TPH易在土壤表层发生累积,但低浓度TPH排放的灌溉模式有利于减少土层中TPH的累积。湿地模式下由于水流量大,增加了TPH向地下水迁移的风险。土壤微生物对TPH的降解率可达15%,并导致C25以下的TPH相对含量显著降低,但C26以上组分的TPH相对含量则有所提升,原因在于短链TPH易被微生物降解,长链TPH不易降解并形成累积。以上研究结果可为油气田外排水生态利用可行性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9.
自然循环式污水处理系统及应用实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循环污水处理系统(naturalcirculationsystem,NC)是日本研究开发的一种新型的污水人工渗滤处理系统,该技术将落叶、木屑、木炭和石头等自然材料作为填料,并通过各处理单元的有效组合,使该装置内的生物净化功能达到最佳效果。在江苏省宜兴市建立的示范工程显示:NC系统对污水中几个代表性水质指标有较好的去除,CODCr、BOD5、TP和NH+4N等指标基本去除率分别为4951%~9513%、50%~80%、3560%~7813%和7198%~9844%。  相似文献   

20.
对厌氧滤池反应器处理难降解印染废水进行中试研究。结果表明,厌氧滤池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HRT)在8.1~14.6 h之间,进水COD浓度波动较大(500~1 000 mg/L)时,对COD平均去除率为20%。印染废水的BOD5/COD由0.23提高到0.35,废水可生化性明显改善。印染废水中硫酸根浓度略有下降,去除浓度为70 mg/L左右。厌氧滤池进出水颜色明显变化,由紫红色变为蓝黑色,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表明废水中的有机物结构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