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使用电磁仿真软件XFDTD,研究雷电磁脉冲(LEMP)对便携计算机的电磁危害。方法给出腔体内部采样点处的电场时域波形图和截面的电场分布图,计算腔体内不同位置处的屏蔽效能和瞬时坡印廷矢量的大小,分析雷电电磁脉冲与腔体正面孔阵和侧面孔洞的耦合以及孔洞的互耦合。结果雷电电磁脉冲会与入射正面和侧面上的小孔发生不同程度的耦合。雷电电磁脉冲对腔体内部的电磁危害很小,电磁能量主要被限制在开孔附近,腔体中心处受到的影响最小。开孔面积越大,耦合进的电磁能量越多。相邻孔洞之间的互耦合效应使得腔体的屏蔽性变差。结论雷电电磁脉冲对便携计算机的危害一般很小。 相似文献
2.
3.
基于雷电电磁脉冲主要通过浪涌传导及电磁脉冲场辐射耦合两种方式对设备产生影响,分别从这两个方面设计了两个效应试验。效应试验结果表明雷电电磁脉冲的危害不容忽视,并简要说明了对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应用加速器进行放射性治疗是医院治疗癌瘤的重要手段,本文作者结合工作实践,探讨了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的屏蔽计算。 相似文献
5.
6.
7.
随着战场电磁环境日趋复杂,大量使用微电子器件和电发火装置的现代化武器装备愈发脆弱。论述了强电磁脉冲特征及对电子设备的损伤机理,以静电放电电磁脉冲(ESDEMP)、雷电磁脉冲(LEMP)、核电磁脉冲(NEMP)、高功率微波及超宽带(HPM&UWB)等典型强电磁脉冲为例,介绍了其数学模型。数学模型解释了强电磁脉冲的产生及变化规律,是实施电磁防护工程的前提和基础。认为只有把握好强电磁脉冲的数学规律,才能做到有效防护。 相似文献
8.
随着战场电磁环境日趋复杂,大量使用微电子器件和电发火装置的现代化武器装备愈发脆弱。论述了强电磁脉冲特征及对电子设备的损伤机理,以静电放电电磁脉冲(ESD EMP)、雷电磁脉冲(LEMP)、核电磁脉冲(NEMP)、高功率微波及超宽带(HPM&UWB)等典型强电磁脉冲为例,介绍了其数学模型。数学模型解释了强电磁脉冲的产生及变化规律,是实施电磁防护工程的前提和基础。认为只有把握好强电磁脉冲的数学规律,才能做到有效防护。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在雷电电磁场理论的基础上,计算出雷电流产生的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方程。采用传输线模型(TL)对雷电流电磁场进行计算,得出了雷电电磁脉冲的近场和远场与雷电通道底部电流的关系式,结合脉冲函数仿真了雷电通道底部电流在空间中产生的电磁场。 相似文献
13.
变频脉冲电磁装置是物理水处理技术的最新一代产品,它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防垢、除垢难题,而且在杀菌、灭藻、除锈和防腐蚀方面也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4.
对雷电流在雷击点和雷电流流经金属体阶段的热效应和机械效应进行计算分析,重点计算分析各金属材料截面积对导体温升的影响。计算在雷击点雷电流对铝、钢、铜等金属材料的熔化破坏效应,指出雷电流的温升效应对金属结构自身不具备伤害性且可逆;而雷电流在雷击点对金属体会有明显的熔化破坏效应,故具有承重、受力等结构力学性质的金属构件不适合作为接闪器直接承受雷击。对雷击的电磁感应效应进行实例分析,说明其在电子信息系统电磁屏蔽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16.
金属纤维织物的屏波原理及其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电磁辐射的危害及防护为切入点,介绍了金属纤维及其织物的屏蔽机理,阐述了其制备工艺、屏蔽效能的检测技术和主要影响因素,并对金属纤维屏蔽织物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